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創新活動

法院創新活動

發布時間: 2022-03-26 17:40:12

㈠ 哪位基層院收案最多,哪個法院創新力最強

7月31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和最高法院的內審判執行工作容數據。封面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半年全國143個基層法院收案超萬件,其中北京朝陽區法院和上海浦東新區法院收案數量最多,兩院上半年收案數量均超過7萬件。按照這一數據,北京朝陽法院平均每月收案近1.2萬件。平均每日收案近400件。

㈡ 哪個法院創新聘任律師擔任「法官助理」

10月25日上午,「律法同行」——思明法院律師「法官助理」啟動儀式在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舉行。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傅遠平院長與廈門市律師協會孫衛星會長簽署合作協議,並向首批法官助理頒發聘任書。

根據合作協議,廈門市律師協會將組織實習律師分批走入法院擔任法官助理,浸染法院文化。首批5位律師將根據工作需要主要分配在案件量最大、疑難案件多的民事口和行政庭等5個庭室擔任司法輔助工作,熟悉司法辦案流程,完成調研、接待來訪等各項工作。實習律師必須遵守審判執行紀律、廉政紀律,遵守保密迴避等相關規章制度。




傅遠平表示,今年恰逢思明法院建院60周年。思明法院始終秉承優良傳統銳意創新,首創訴訟與公證協同創新工作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復制、推廣。在廈門市律師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思明法院積極引入法援律師、值班律師參與案件化解,成為法院「五元調處工作站」的重要力量。這次在福建省首次探索實習律師擔任「法官助理」,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法院和律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生乘數倍加效應,實現全方位戰略合作,在辦案團隊模式、辦案參與度方面進一步豐富合作內涵,為今後「從優秀律師中遴選法官」做出有益探索。相信律師助理的不一樣的觀察視角和思維模式也會給法官不同的啟發。通過教學相長,進一步提升法官和律師的法律素養。

㈢ 廣東法院針對離婚冷靜期有何創新探索

據報道,近日,有關方面發布《廣東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程序指引》,提出諸多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性制度:創造性提出將離婚冷靜期區分為情緒約束冷靜期和情感修復冷靜期,並規定了不同的啟動條件和適用規則等。

其次,進一步細化相關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比如說,在離婚冷靜期和婚姻存續期內,當事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啟動離婚請求,按照什麼步驟進行?

第三,對於走進法院進行離婚訴訟的雙方或單方,相關機構可以為他們聘請「婚姻家庭咨詢師」或「情感幫助師」。對於不同原因的家庭糾紛和矛盾進行柔性治療,為想要離婚的夫妻提供咨詢幫助。事實上,這份指引也提出通過心理咨詢、勸導、疏導等方式調節雙方矛盾,如何落實,需要進一步觀察。

所以,既要通過剛性的法律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又要針對不同的離婚類型,在冷靜期啟動條件上進行合理而細化的判定和應對,由此實現尊重離婚自由權益與保障婚姻社會價值的平衡。

來源:新快報

㈣ 急求:大學生法律文化節那些活動比較好要有創新

可以與當地法院聯系,去參加真是的庭審,感受法律。
可以與當地司法機關聯系,去監獄觀看罪犯的一天、聽聽罪犯的內心感悟。
還有很多,
要是還需要點子的話,就告訴我。

㈤ 訴前財產保全的創新實踐

北京朝陽區法院率先進行了創新實踐,如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加強訴前財產保全新規已正式實施,因情況緊急,申請人一時無力提供等額財產擔保的,只需根據情況交付保全財產10%至30%的擔保,其餘部分30日內補齊即可。朝陽法院有關負責人指出,根據中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但同時規定,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必須要提供與保全財產等額的擔保。在這樣的條件下,很多大標的額案件,或原告為農民工等困難群體的案件,往往因原告方無力支付擔保金而難以獲准訴前財產保全,從而給當事人惡意轉移財產留有可乘之機,也為日後判決的執行埋下隱患。為此,朝陽法院從2005年10月31日起,試行了訴前財產保全分期支付擔保的制度。此項新規定雖仍以全額擔保為原則,但當事人在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時,只需提供相當於被保全財產10%至30%的擔保,法院即可啟動保全程序,對被申請人的財產實施查封、扣押等措施。但同時,申請人必須在法院採取保全措施的30日內,補齊已交擔保數額與全部保全數額的差額,否則法院將解除保全措施,因此給對方當事人造成的損失,由申請人承擔。
這做法還只是在時下立法的框架下,對申請人進行訴前財產保全的財產擔保進行分期繳納而已。因為申請人繳納的期限只有30日,逾期未繳納,法院將解除保全措施。這其實只是緩解了申請人一時的困難。民事訴訟的普通程序最長是6個月,即使簡易程序也得需要3個月,而30天內(即1個月)人民法院一般根本就審理不完,那麼當事人也就無法得以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規定。《意見》第二條第7項規定:「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農民一方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但提供擔保確有困難且不採取保全措施可能導致申請人利益受損的,人民法院可以免除申請人的擔保義務,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㈥ 杭州互聯網法院如何創新信息共享制度

建立司法機關與包括電子商務第三方平台在內的平台類企業數據交換共享的規范性制度,在保障網上司法活動順暢進行、節約司法成本的同時,充分保障訴訟活動當事人的數據權益。

2015年11月,浙江省高級法院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阿里巴巴在雲計算、大數據方面的優勢,構建審務雲司法大數據服務體系,實現當事人協查信息共享、文書懲戒、文書智能送達等合作,在這些合作中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利用大數據協助司法文書送達,有效解決線下司法文書送達難的問題。

在數據的利用過程中,互聯網法院面臨著如何在現有法律法規對司法機關與平台類企業數據交換共享缺少制度構建的情況下,建構規范性制度的使命。在保障平台類企業、糾紛當事人合法民事權益的基礎上,實現數據交換共享,並嚴格控制數據的使用范圍,採取必要合理的管理措施,避免有關數據泄露給當事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㈦ 淺析新時期人民法庭如何創新開展

一、在社會管理抄創新中必須堅持黨的襲領導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社會管理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觸及的問題更加具有根本性,與人的切身利益相關,都是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突出的問題。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政治的穩定都離不開社會管理體制創新。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這一格局體現出社會管理主體已經從單一走向多元化,社會管理的思路走向了社會本位和公民本位。

二、加大與牧場、管理區的聯系,讓矛盾在源頭消除而創新

三、進一步加強對特殊人群的幫教、社區矯正而創新

㈧ 法院執行創新思路

法律分析:推進「互聯網+」,創新執行工作模式。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信息化建設是人民法院的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作。當前,信息技術已覆蓋了全社會的生產生活,也悄然改變著人們的思考方式。「兩個法官一台車,挨家挨戶滿街跑」早已不適應時代潮流,信息技術也在推動著執行工作的深刻變革:網路執行查控系統、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網路司法拍賣……信息化為執行工作打開了嶄新的局面,成為攻克執行難的有力武器。鯉城法院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實現執行工作現代化的重中之重,勇立潮頭、敢於創新,深度拓展執行指揮中心的功能,率先利用信息化發起跨域協作執行,跨域領取執行款、遠程指揮大型執行案件、遠程視頻直播把握「鍵對鍵」與「面對面」有機統一,加強執行大數據分析,大力推進執行信息系統優化升級執行,一系列信息化操作,讓當事人體驗到了信息化執行的優勢。在網路司法拍賣方面,鯉城法院與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在泉州法院首個引入商業貸款,並由銀行客戶經理協助辦理電話咨詢、看樣等工作,有效提高了拍賣的成交率、溢價率。把握「鍵對鍵」與「面對面」有機統一,加強執行大數據分析,大力推進執行信息系統優化升級使執行信息化水平邁上一個新台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㈨ 科技創新對人民法院的工作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和人民法院對新的一些工作手段和工作技術了解一下,是可以通過網上進行處理的。

㈩ 如何創新普及法律常識工作

第一, 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乃依法治國之基礎。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到了總人口的70%左右,這群人的法律意識得不到提高,其他30%左右的人口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意識提得再高也不能根本提升我國的法治水平。依法治國的關鍵在於形成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而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的基礎少不了生活在其中的民眾具備一定程度的法律意識,這是基礎中的基礎。現在我深感我們的這個基礎層次太低有待提高,如今它成了阻礙我國法治化進程的症結所在。當然普法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但是我們必須充分重視普法這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環節。

第二, 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有助於提高我國基層法院法官的辦案質量和民眾的滿意率。

如今,基層法院的法官常被指責辦案質量低,當事人滿意率低等。我感覺近年來的司法改革已使法官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不能老把問題的責任歸咎於法官,其實導致這樣的結果當事人也負有一定的責任。我國基層法院特別是郊縣或比較偏僻的地方的法官接觸的當事人普遍法律意識比較低:他們中不乏法盲,言行舉止無不表現出對法庭、法官的害怕,完全不懂其實法院也是他們主張要回自己權利的地方,打官司是一件丟臉的事已經深深地紮根於他們的觀念之中;他們中也不乏刁民,無視法庭,完全不遵守法庭秩序,甚至隨意在法庭上侮辱法官或動手打人,還有拒不簽字等等。我深感在這種環境中工作的法官實在很不容易,一方面其作為法院系統中的一名法官他受著錯案追究制等一系列法院內部嚴格的考核制度的壓力,另一方面在如此一群幾乎沒有法律常識的當事人面前運用法律斷案阻礙重重。暫且不說其聽不懂法言法語要費力地一遍遍解釋,一些和他們自己內心的道德標准相背的法律准則他們完全聽不進,情緒一激動就導致當庭謾罵法官甚至動粗。在這種環境中辦案的法官還何來威嚴感和職業榮譽感?所以要提高法官的辦案質量,要提高當事人的滿意率,提高法官素質是一個方面,提高當事人的法律意識同樣也是相當重要的,而且,當事人的法律意識的提高對法官素質的提高還會有自然的促進作用,因為法官在有著很強法律意識的當事人面前也不敢亂來。

第三, 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和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素質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優化我國的法治環境,提高法律工者的素質是一個方面,關鍵還是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因為後者涉及的面要廣得多,正因為面廣所以普法也是困難重重。我們可以採用小平同志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想,先努力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素質再逐步提高整體民眾的法律意識。我感覺近年來由於司法改革的原因我國的法律工作者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強調提高這一小部分人的素質的同時我們不能對民眾的法律意識採取太過聽之任之的態度。一味強調法官、檢察官素質的提高而對民眾的法律意識持放任態度必然會使兩者之間產生落差而不匹配。就算有了高素質的司法工作隊伍也很難使其充分發揮作用,所謂「秀才碰到兵,有理說不清」。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個身體單薄的人你給他吃再好的補葯也沒法改善他的體質,因為他的現有體質根本沒法吸收你所提供的補葯,所以要讓補葯起作用必須要使其體質達到一定的標准。我國現在的司法改革所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和探討都是建立在一個相對比較發達的法治環境中的,在一個民眾法律意識比較低的環境中是很難實際操作的,這樣在這些地方談司法改革就顯得其改革意義不是很大。要想使司法改革收到更大的成效,那麼我們必須要重視普法,要盡可能地把普法提到與司法改革同樣的高度,這樣才能有助於兩者協調而發揮各自最大的效用。

第四, 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重視。

要讓百姓去主動吸收枯燥乏味的法律常識似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她需要運用法律常識去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才會主動去了解,既然主動學習有困難,那麼我們就應當用宏觀調空的方式來被動灌輸。下面我簡單談談我的構想:
首先,我們應當完善我們的法律援助體系,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素質,使碰到法律問題的老百姓能夠方便有效地獲得法律援助。這樣老百姓能在得到法律援助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法律常識。同時基層法院在碰到典型案子的時候要適當作一些相關的法律宣傳,擴大影響面,對百姓起一個警示作用。基層法院具體的承辦法官也要主動承擔起法律宣傳工作,基層法院特別是派出法庭很多案子往往是調解結案的,此時法官應當有針對性地給予一些法律上的教育,使當事人以後能有所受益。簡而言之就是以點帶面,通過法律工作者來帶動社會大眾的法律意識。
其次,電視、報紙等各新聞媒體在加大法律宣傳工作的同時,要適當考慮大眾化問題,要吸引民眾的目光,如果太過專業化恐怕還是不能達到法律宣傳的目的。現在案件聚焦、法律與道德、社會方圓、東方110、終極對話、今日說法等節目都是比較好的節目貼近百姓生活,希望能充分發揮這些節目的作用。
再次,希望演藝圈能多產出一些國產法律類影片,電影的影響力往往比刻意的宣傳要有效得多,像《秋菊打官司》那樣成功的有關法律的影片實在太少了,我們的老百姓不能再把今天的法治環境理解成秋菊打官司那個年代的樣子了,可我發現很多文化層次比較低的老百姓的觀念還是停留在那個年代,我們需要新時代的法律影片來刷新老百姓頭腦中的打官司概念。國外有很多優秀的法律類片子,像《失控的陪審團》等,引進國外優秀的法律類片子對於文化層次比較低的老百姓而言效果恐怕不會很明顯,國外的片子往往不是他們感興趣的領域。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像打造《英雄》等國產大片一樣來打造一些高質量的法律影片來刷新我國民眾的法律觀念,喚醒民眾的法律意識。
最後,我建議我們現在的中小學都應該開設法律課程,其內容應該是實用且貼近生活的,比如有關刑法、民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內容,可以以案例形式把有關法律理念零零碎碎地慢慢傳授給他們。不能把法律課程只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法律課程也應該納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中,甚至要作為中考高考的內容之一,讓大家充分重視法律。大學才開設法律課程太晚了,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法律意識,同時孩子在課堂上所學的生動的案例和相關法律常識回到家往往就充當起法律宣傳者的角色,一人受教全家受用。我認為這是普法比較有效的途徑之一,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考慮這個建議。

總之,司法改革是面向司法機關、司法工作者的,他們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中堅力量,必須加以重視;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是面向社會大眾的,它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也必須加以重視,兩者不可偏廢。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我國現在人口眾多,眾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高的比例又比較低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走「法律平民化,法官精英化」的路線,如果兩者都平民化顯然和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相背,如果兩者都精英化勢必會把大部分民眾排斥在司法保護的范圍之外,這會直接導致社會的不穩定。所以為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了優化我國的法治環境,實現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我們必須在強調司法改革的同時把普及民眾法律常識、提高民眾法律意識提到同等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視。

熱點內容
判決書法院 發布:2024-05-19 15:55:58 瀏覽:483
最新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4-05-19 15:23:29 瀏覽:915
實質主義商法 發布:2024-05-19 13:42:13 瀏覽:211
新聞導火線中的行政法 發布:2024-05-19 12:26:12 瀏覽:436
倫理提供道德 發布:2024-05-19 10:39:50 瀏覽:586
新勞動法社保 發布:2024-05-19 10:26:25 瀏覽:245
降薪是否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4-05-19 09:54:12 瀏覽:518
法院判決書和裁定書 發布:2024-05-19 09:25:36 瀏覽:944
省司法廳馬 發布:2024-05-19 09:08:13 瀏覽:799
貴陽白雲區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4-05-19 04:16:28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