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推進公開

法院推進公開

發布時間: 2022-04-01 05:03:56

❶ 人民法院實行公開審判的意義

司法權力在陽關下運行,接受公眾的監督,從而提升司法權的公信力,提升民眾的法律意識,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法院審理案件是否都應公開進行

除法律規定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公開。公開審判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向群眾公開,即除了合議庭評議案件外,允許群眾旁聽案件的審理;二是向社會公開,即允許新聞記者報道公開審判的情況,將案件公諸於眾。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下案件可以不公開審判: 1.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國家秘密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於一定范圍內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在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國家秘密主要有:有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其他經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確定應當保密的國家秘密事項。 2.個人隱私案件。個人隱私涉及當事人私生活中不宜公開的內容,擴散出去易產生不良影響。 3.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離婚案件涉及當事人感情問題,有的還涉及個人隱私,為了尊重當事人的隱私權,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商業秘密一般指技術訣竅等對企業發展有重大影響、泄露出去會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技術情報、資料等。商業秘密不公開,在國際上早已通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技術情報的保密意識和要求也日益增強,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當事人可以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為由,申請不公開審理。但案件是否涉及商業秘密,以及案件標的是不是商業秘密,應結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和案件的具體情況認定,人民法院認為不屬於商業秘密的,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不應准許。

❸ 如何推行司法公開與保守審判秘密工作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法律得到正確實施已迫在眉睫。人民法院作為實施法律的重要部門,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其必然要求。「正義不但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的公開、透明,對於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日益高漲的關注,對於樹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幾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統一部署,司法公開熱潮正在全國法院掀起,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越來越大、形式和手段越來越多。隨著司法公開的力度不斷加大,給法院的保密工作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了法院無密可保的錯誤認識和重公開、輕保密的不良傾向,使法院的保密工作形勢受到嚴峻挑戰。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司法公開與保守審判保密的關系是當前做好人民法院保密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司法公開對保密工作形勢帶來的挑戰 (一)司法公開對幹警保密觀念帶來的挑戰。隨著司法公開工作的深入開展,使幹警的保密觀念發生變化,部分幹警對司法公開和保密工作二者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將法院保密與司法公開工作對立起來,擔心強化保密工作會影響法院公開審判,從而形成重公開輕保密的不良傾向。一是「保密無用」論,有的認為既然要求司法公開,就不用保密,從而忽視保密工作。二是「無密可保」論,有的幹警不掌握基本的保密知識,對司法公開和審判秘密的范圍界定不清,認識模糊,甚至混為一談,認為沒有什麼秘密可保。三是「有密難保」論,有的幹警認為審判工作涉密環節多、事項多,對保密喪失信心,放棄主觀努力。凡此種種錯誤認識,都對法院保密工作帶來不利影響,甚至會導致失、泄密問題的發生。 (二)公開主體對保密工作帶來的挑戰。人民法院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與其它國家機關保密工作主體有一定的差異性。一是涉密環節多。法院審理的案件從立案、審理到執行,各庭(局)或審判委員會討論、定案等環節較多,都存在著泄密的可能性。二是涉密事項多。主要表現在:在一定時間內不宜公開的案件和數字;法院內部討論與研究分析案件的情況及對策;正在審理案件的有關材料和處理意見等等。三是涉密時間長。一些重大、復雜案件往往辦理時間長達一年半載,涉密時間比較長。為滿足人民群眾司法知情權的要求,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的力度越來越大,公開主體越來越廣泛,公開效率越來越高,往往導致公開主體與保密主體發生沖突,公開與保密的界限不清,公開的尺度很難把握。再加上有時為了維穩的需要,往往以犧牲保密工作為代價,向當事人公開不該公開的內容或暫時不宜公開而提前公開。 (三)公開形式和手段對保密工作帶來的挑戰。當前為保證司法公開的效率和效果,司法公開的形式和手段越來越多,如利用法院網站、庭審視頻直播系統、電子顯示屏及案件公開查詢系統等,隨著現代通訊、計算機網路及電子工具在司法公開中的廣泛運用,大量秘密和信息存儲的方式發生變化,使保密的難度明顯增大,泄密渠道明顯增多,泄密的隱患增多,泄密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同時竊密者利用現代技術非法竊取涉密信息行為更具隱蔽性,給保密防範帶來困難。 二、做好司法公開工作和保密工作的對策 (一)釐清司法公開和保守審判秘密的關系,消除錯誤思想認識。公開審判制度是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及三大訴訟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一項基本的審判制度。為了嚴格執行該項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對公開審判的相關事項做了具體規定,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嚴格遵照執行。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規范法官和律師關系維護司法公正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法官應當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依法告知當事人及其委託的律師本案審判的相關情況,但是不得泄露審判秘密。」可見法官在執行審判公開制度的具體規定和履行明理釋法等職責時,亦應以審判工作秘密的相關規定為限,劃清公開與保密的界限,以防止泄露審判工作秘密,從而對公開審判制度的實施造成不良影響。 關於保守審判秘密,最高人民法院、國家保密局《人民法院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秘密具體范圍的規定》對審判秘密進行了具體規定,並且將人民法院的審判委員會、合議庭討論案件的具體情況和記錄,以及其他雖不屬於國家秘密,但一旦公開會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事項,應當按照審判工作秘密進行保守,不得擅自公開擴散。我國保密法也明確將審判秘密納入保密法的范疇,泄露審判秘密不僅會給審判工作帶來種種困難,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犯罪。 由此可見,審判公開是指在不傷害國家的秘密、他人的商業秘密或隱私的,不傷害未成年人受保護的特殊范疇的前提下的公開,其目的是防止司法權力的濫用,實現人民群眾對司法的知情權。因此,公開審判的力度越大,保守審判秘密的特殊性作用更加凸顯,這充分說明保密工作與審判公開是相互依存,互不矛盾,和諧統一的。 (二)進一步完善定密規則,准確界定司法公開和審判秘密范圍,把握司法公開尺度。有的幹警對於工作中的哪些事項應該作為秘密,哪些不應該作為秘密認識不足,對於審判公開的尺度把握不準,個別幹警甚至認為法院工作已無密可保,有密難保,因而思想鬆弛,可能在不經意中泄露秘密。人民法院要嚴格按照《保密法》和《國家秘密及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確定法院中國家秘密的范圍和密級,做好密級的劃分、調整和確定工作。使幹警了解關於審判秘密的定級規則,分清哪些能公布,哪些須保密。比如在案件宣判前,法官的意見、合議庭的評議情況、審委會的討論內容等,都屬於涉及審判秘密的內容,應當注意保密;而審判活動中,承辦人信息、審判流程等都屬於應當對當事人公開的信息。因此,要在審判活動中,注意分清涉密內容與非涉密內容,嚴把涉密關,處理好「公開、透明辦案」與「保守審判機密」的關系。 (三)完善保密制度,強化保密工作責任。結合法院工作實際,筆者認為當前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機制建設。一是要健全完善涉密人員管理制度。要加強對法院內部的統計、檔案、機要等保密人員的管理,明確涉密人員的工作職責、職權范圍、責任追究等要求,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同時,要完善涉密人員上崗、在崗、離崗的申報、審查制度,明確制約措施,防止涉密人員離崗後發生泄密事件。二是要健全計算機信息保密管理制度。要抓好網際網路的保密管理工作,完善網路站點實行登記備案制、建立上網信息保密審查等制度,控制源頭,確保法院工作秘密和審判秘密不上網擴散。三是要健全完善審判工作保密制度。審判環節是法院保密管理工作的重點環節、中心環節,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是不得公開進行審判的,應當予以保密。此外,筆者認為,應結合各個審判環節,具體抓好相關環節的保密工作。如:受理屬於保密范圍的案件時,應同時部署保密工作,辦案人必須明確該如何做好此案的保密;合議庭討論案件和向審判委員會匯報案件時,要匯報辦案中保密措施和效果;檢查案件質量時,要同時檢查保密工作是否落實到實處,有無泄密漏洞;對業務庭指導工作時,也要指導保密工作。四是嚴格保密責任追究。將法院保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之中,對各部門實行動態考核,並實行「一票否決」。同時要將保密工作考核與落實法院工作責任制有機結合起來,對貫徹落實行動迅速、措施得力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肯定和表揚,對落實不力或在保密工作上出問題的部門要予以查究,如通報批評、責令檢查、誡勉談話、黨紀政紀處分。 (四)加強技術防護,提高保密工作實效。一是加強通信秘密管理,在治「漏」上下功夫。如涉密文件、資料傳輸不得使用明傳。郵寄屬於秘密的文件、資料、卷宗必須登記並經機關機要部門傳遞。二是加強辦公計算機保密管理,在治「松」上下功夫。辦公計算機的自動化網路與社會公眾信息網路實行物理隔離。凡屬絕密信息一律不準存儲在計算機硬碟內。對涉密計算機的數量、配置、使用人員及相關責任人一一登記在冊,建立信息檔案,跟蹤管理,確保不泄密。三是加強涉密內部資料保密管理,在治「亂」上下功夫。對內部刊物、簡報、表格、圖片等根據《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確定其密級,整理歸檔,分類管理,凡需借閱、復印均需經分管領導同意。上網信息發布前須經信息管理部門審核並經院領導同意審批後,才能統一由技術部門的計算機專職管理人員或網頁管理員發送,從而保證上網信息依法、真實、保密。 綜上所述,在執行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和審判保密的相關規定時,應該首先對此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澄清二者之間的關系,並結合實際工作,分析出其薄弱環節與具體表現,從而做到有的放矢,而後採取切實有效地措施,從整體和個體的不同角度來開展工作,以最終形成整體的合力,構築好預防體系,既保證司法公開工作深入開展,又有效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

❹ 法院應向當事人公開的五項條軟

摘要 一是立案公開。通過適當的形式向社會和當事人公開各類案件的立案條件、立案流程、法律文書樣式、訴訟費用標准、緩減免交訴訟費程序、當事人重要權利義務、訴訟和執行風險提示以及可選擇的訴訟外解決糾紛的方式等。

❺ 人民法院把判決書公布在網上有什麼作用

最高法院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裁判文書上網的意義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轉發如下:

[中國日報社記者]:第一個問題,請高法再強調或解釋一下,推進裁判文書上網的重要意義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側重點,我們為什麼要發布這兩個規定?第二個問題,昨天的媒體訪談會的時候,有一些地方法院領導反映,如果雙方均不願意裁判文書上網,是否可以尊重當事人的意見。這種情況一般應該怎麼處理?
[賀小榮]:我首先談談裁判文書上網的意義,裁判文書為什麼要上網?裁判文書是對當事人爭議和糾紛的裁決,按道理說,裁判文書只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發生了影響,所以當事人看這個文書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很多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一個文書要讓全社會都看到,社會公眾對這個文書會有興趣嗎?這時,我們就要看一個裁判文書的社會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我粗略梳理了一下,裁判文書上網大致公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可以大大規范和限製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一個案子怎麼判決,當事人訴請到法院,他的訴請是什麼、證據是什麼、法官如何來認定,適用了多少證據,形成心證的過程,都應當呈現出來。裁量權公開了,就可以接受全社會的監督。所以,裁判文書的公開,首先有利於規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二是裁判文書的公開可以大大提高法官的職業化水平。裁判文書公開以後,最大的壓力是來自法官,過去裁判文書的公開幅度非常有限,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一個裁判文書的信息可以翻倍、成倍地復制和快速擴散,這對於法官職業化水平、文字駕馭能力、邏輯推理和法律適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裁判文書的公開對提高法官的素質非常有價值。
三是裁判文書的公開可以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大家知道,現在建立以市場來配置社會資源的市場經濟運行模式,市場經濟最要求的就是誠信,現在中國社會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打造一個誠信社會。裁判文書公開以後,把違約、侵權、不講誠信的人的信息在互聯網上進行公開,對於打造一個誠信社會價值巨大。
四是裁判文書公開可以讓每一個社會成員合理地做出預期,我明天應該做什麼,我做什麼是合法的,做什麼是不合法,通過看大量裁判文書可以了解。
五是裁判文書公開可以推進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大量的案例上網之後,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人再不會有無米之炊的問題了,可以有大量的研究素材。
六是裁判文書公開可以統一上下級法院、不同法院之間的裁判標准。隨著裁判工作的公開,法官對適用法律的問題、統一性的問題要大大的緩解。過去老百姓議論較多的同案不同判的問題,在裁判文書大量上網之後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大家都有了共同的標准。
七是裁判文書的公開可以抵制各種不當的干預。任何一個裁判文書都要符合邏輯,當事人的訴請、推理過程、結果的正當性要向全社會宣告。任何外來的不當干預都沒有入手途徑,只要裁判文書能夠全面、如實的上網,對於確保司法公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價值巨大。

❻ 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公開進行

審理案件不是一律公開進行。對於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不公開審理;對於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其他案件應當公開進行審理。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❼ 法院開庭公開好還是不公開好

公開可以接受更多人的監督,有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為了保護未成年人通常選擇不公開

❽ 怎樣公開法院

這個應該不屬於公開事項,建議你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或者最高院寫信要求監督,也可以向相關的政府信訪部門反映,另外,也可以通過媒體反映,用輿論進行監督。相信應該還是會有效果的。

❾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公開進行嗎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一律應當公開進行是錯誤的。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❿ 法院不把庭審實錄公布網上,當事人可以要求公開嗎

並沒有法律強制要求法院一定要把庭審實錄發布到網上的,公開審判允許公民旁聽,並非一定強調網上公布。

熱點內容
南京市民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02 21:14:35 瀏覽:788
什麼行為違反社會法 發布:2025-05-02 21:01:49 瀏覽:958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法考試重點筆記 發布:2025-05-02 21:01:34 瀏覽:834
據我律師 發布:2025-05-02 21:00:12 瀏覽:988
戶縣司法局 發布:2025-05-02 20:56:50 瀏覽:226
雲南知名律師 發布:2025-05-02 20:56:20 瀏覽:555
越秀區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5-02 20:46:57 瀏覽:168
刑法128量刑 發布:2025-05-02 20:44:49 瀏覽:130
勞動法孕婦能加班嗎 發布:2025-05-02 20:44:38 瀏覽:235
韓愈仁義道德 發布:2025-05-02 20:42:54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