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意義
『壹』 法院裁判的意義
法院裁判是人民法院處理民事案件的手段和形式,也是人民法院解決民事爭議的依託,它體現了人民法院對具體案件及安件審理過程中特定問題的態度,對於解決民事案件中的實體性和程序性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人民法院作出裁判,是它行使國家審判權的重要標志,以法律規定解決具體的民事和經濟爭議,使法律的一般規定具體化,生動地體現社會主義法律的尊嚴和極大的權威性。因此,人民法院的裁判具有普遍的約束性,任何個人和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者必須嚴格遵守。
第二,人民法院作出裁判,能夠解決民事、經濟糾紛,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促進四化建設。人民法院通過裁判解決民事案件,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制裁違法行為,從而調整社會關系,保障社會秩序,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
第三,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具有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意義,對具體案件作出裁判,可以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民群眾什麼是合法的;合乎道德的,什麼是違法的,違背道德的,國家法律保護什麼,社會主義道德提倡什麼,從而增強大家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增加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
第四,人民法院作出裁判,能夠解決訴訟中的程序問題和特定事項,協調人民法院的內部工作關系,促使審判決工作順利開展。這是人民法律正確處理民事糾紛、解決民事爭議、順利行使國家審判決權的前提條件。
『貳』 法庭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人民法庭是按照便於人民群眾訴訟和獨立、公正、高效地行使審判權的原則設置的,分布在鄉鎮農村,主要擔負著農村民事案件、刑事自訴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及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通江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轄49個鄉鎮,524個行政村,3308個合作社,全縣總人口8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3萬人,農村人口約佔79%。近年來,通江法院12個人民法庭每年辦案數佔全院辦案總數的63%左右。因此人民法庭在密切聯系群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叄』 法院執行的目的意義
【法律分析】
終歸是力有不逮法律的尊嚴在於執行,法治的尊嚴,也在於執行,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沒有強制力和執行力的道德,我們更習慣於用「道德」的「說」的力量來影響個人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肆』 法院的依法判決有何現實意義
保護公民、法人和社會的利益
維護法律尊嚴,提高司法公信力
起到法制宣傳教育的目的,引導公民學法、尊法、守法
『伍』 執行意義,請問法院的執行意義該怎麼寫
法律的尊嚴在於執行,法治的尊嚴,也在於執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專更習慣於用「道德屬」的「說」的力量來影響個人行為。我們承認道德的社會「駕馭力」和「統治力」,但是,沒有強制力和執行力的道德,終歸是力有不逮。
『陸』 請問,國家建立法院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義是什麼
督促案件執行,多與執行法官溝通。
『柒』 開展「法院開放日」有何意義
通過「法院開放日」活動,增強了法院工作的透明與公開,提升了法院的親和力和公信力,希望法院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規范司法行為,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捌』 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性有哪些
審判的基本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它貫穿於審判活動的全過程,並對審判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根據憲法和三大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進行審判活動除了必須遵循司法活動的基本原則外,還必須遵循審判活動的特有原則。這些原則包括:不告不理原則、審判權獨立行使原則、直接言詞原則、審判及時原則。集中審理原則等。
一、不告不理原則
不告不理,是指沒有原告的起訴,法院就不能進行審判。具體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沒有原告的起訴,法院不得啟動審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訴是法院啟動審判程序的先決條件;二是法院審判的范圍應與原告起訴的范圍相一致,法院不得對原告未提出訴訟請求的事項進行審判。
二、審判權獨立行使原則
我國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三大訴訟法均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直接、言詞原則
直接、言詞原則,是指審理案件的審判人員(包括法官和陪審員)必須在法庭上親自聽取當事人、證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口頭陳述,對於案件事實和證據必須由雙方當事人當庭口頭提出並以口頭辯論和質證的方式進行庭審調查。直接、言詞原則是直接原則和言詞原則的合稱。
四、審判及時原則
審判及時,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應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進行,而且應盡量做到快速結案。
五、集中審理原則
集中審理原則,又稱不間斷審理原則,是指法庭對各類訴訟案件的審理原則上應當持續進行,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以外,不得中斷審理。
『玖』 人民法院的地位和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惟一機關,審判職權是人民法院的專有職權。
人民法院是黨領導下的司法機關,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積極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是人民法院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依法保障和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是人民法院的根本任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第三條規定,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民商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人民法院通過依法打擊犯罪、嚴懲嚴重犯罪,依法調節民商事關系,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一)審判刑事案件。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違反刑事法律規定,依法應受法律嚴厲懲罰的行為。人民法院通過行使法律賦予的職權,審理刑事犯罪案件,及時查明案件事實,依照刑事訴訟法和刑法的規定,正確的定罪量刑,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量刑適當、程序合法,使那些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正常的秩序,破壞國家的經濟建設,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懲罰,同時使無辜的人免受非法追究,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二)審判民、商事案件。民商事案件屬於平等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關繫到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的行使和實現。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主要是根據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合同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規定,對婚姻家庭、債物糾紛,合同、金融、票據糾紛,知識產權糾紛,海事海商糾紛等進行審理,查明案件事實,分清責任,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調整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信用和契約關系,保護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和保障市場中公正公平競爭。
(三)審判行政案件。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審判行政案件,依據行政訴訟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規定,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對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判決撤銷或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行政機關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對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還可以變更;對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判決維持,一方面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務是審判工作,但同時還包括圍繞審判活動進行法制宣傳、提出司法建議等活動。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案件,用具體的案件事實,正確的法律裁判,對有關機關、企業、團體和廣大公民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們自覺的了解、學習法律,從而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
『拾』 司法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司法的真正意義?這句話好像沒什麼意義,你所指的可能是指:司法獨立的真正意義吧。
一、什麼是司法?
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在我國司法機關包括:審判機關、檢察機關。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就是司法的意義!
二、司法獨立的含義
要給司法獨立下一個定義,其實並非易事。德國學者將獨立而不受干涉具體界定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
從中不難看出,司法獨立意味著一個社會中特定司法實體的法律自主性,而這種自主性以排除非理性干預為內容、為標志。
1、司法獨立的含義:經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預的法律自主性。
2、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3、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
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三、司法獨立的真正意義
(一)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
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弄壞了。
(二)司法獨立有利於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司法真正獨立能夠緩解諸多矛盾,維持社會穩定;司法不獨立,導致的結果必然與我們希望和追求的效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在司法不獨立的情況下,當事人只要不服法院的裁判,就可以不斷地通過上訪改變對其不利的裁判;允許當事人向司法機關以外的機關和部門申訴,其結果可能是使一方當事人暫時獲得他原來的期望的滿足,但是另外一方當事人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手段獲得自己願望的滿足,於是糾紛就這樣永無止境地進行下去,最後獲勝的絕不是掌握真理或代表正義的一方,而是在訴訟方面更有耐心和更有毅力的一方。這樣不僅無法解決矛盾,反而促使矛盾的激
化,長期惡化下去,法律在廣大群眾的心中,只會一紙空文。
(三)司法獨立則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以滿足人們對效益的需要。
通過獨立公正的審判,迅速有效地解決社會糾紛的數量和質量就是審判效果,以盡量少的時間消耗和物質的投入,實現更大意義上的公正已成為現代司法一個綜合的理想要求。司法獨立,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消除了許多不合法的影響裁判的因素,節約了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降低了訴訟成本,並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保證裁判的公正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