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行政法官網課

行政法官網課

發布時間: 2022-04-02 15:05:08

『壹』 法學研究生和非法學研究生的區別

法律碩士(法學)是針對本科是法學專業的考生而設的,法律碩士(非法學專)則是針對本科專業不是法學屬的考生而設的。兩者的考試科目一樣,都是憲法、法理、法制史、刑法民法這五門,但是試卷並不相同。
法律碩士(法學)是兩年學制,法律碩士(非法學)則是三年學制。
法律碩士(非法學)強調的是一種復合型人才,既具有法律知識,又有其他專業的本科學歷。法律碩士(法學)則強調的是一種應用型人才,即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都學法律,在研究生階段更強調應用性。

『貳』 現在的律師資格考試是否需要考英語

1、不需要考英語。
2、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始於1986年。全國律師資格為我國律師行業遴選了一大批法律專業人才,其中很多人已成為律師行業的骨幹,他們在執業中,努力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努力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為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3、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國家司法考試的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據此,並參照教育部法學專業主幹課程的設置,2007年國家司法考試的科目為:法理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法經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共12個科目。

『叄』 請問中西司法制度的區別謝謝

中西法律文化比較依然是21世紀中國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項重大課題。經驗和科學告訴我們,法律制度的有效建構和運作依賴於相應的法律文化的存在,法治的成長必須紮根於相應的法律文化土壤。追本溯源,中國法律現代化的建設是在西方法律文化沖擊而與自己固有的法律傳統人為割裂的情況下展開的,因此,百年來一直存在著中西兩種法律文化的沖突。目前,我國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司法制度改革,可見,我國司法制度改革的順利推進,必須依賴於對法律文化的理性分析,而從司法角度對中西法律文化進行分析更是其中的關鍵。
在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異同之前,先說一個有趣的現象。作為法律的形式化象徵,在西方有「司法女神」,在中國有「司法神獸」。司法女神鵰塑在西方法院建築中會經常看到,我們在港劇裡面也能經常看到。司法女神一手執寶劍,一手拿天平,最值得注意的是女神的眼睛是閉著的或是用布蒙著的,所以也叫蒙目女神。寶劍表示力量,天平表示公平,額發表示誠實,閉眼表示「用心靈觀察」。造像背面往往刻著古羅馬法顏:「為實現正義哪怕天崩地裂」。中國的「司法神獸」,是一隻像牛或羊的獨角獸。它是中國的司法神,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眼睛不僅睜著,且睜得很大,怒目圓睜。它是中國第一位法官皋陶在辦案時如爭執不下,就將這叫做獬豸獸牽出來,它會用那隻獨角去抵觸真正的罪犯。西方和中國的司法神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司法女神的眼睛是閉著或用布蒙著的,而中國的司法神獸眼睛是怒目圓睜。這一顯著區別體現著中西司法理念的不同,更深一層地看則是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不同。
以司法制度為例,下面就來分別探討中西法律文化的特點。

一、 西方的法律文化
西方司法制度一般是指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制度,其基本特點是:司法權獨立於立法權、行政權;實行審判公開制度,訴訟活動的透明度較高;律師辯護和代理制度發達,當事人獲得辯護率較高;推行自由心證和無罪推定原則;注重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護;訴訟作為主要的糾紛解決機制,適用率極高。西方司法制度體現了司法獨立性、中立性、終局性等屬性,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司法制度。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完善過程,真正發揮了司法的功效,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西方的司法制度代表著現代化的司法制度。
然而,西方司法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而是有其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的。個人本位和權利本位是西方司法制度最核心的文化內涵。個人本位的價值觀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自然存在,任何人都無權將他人視為達到主觀目的的手段,每個人都是自治的主體人、目的人,個人價值應當優於社會價值。權利本位是伴隨著個人本位而產生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認為,國家權力來源於公民,公民有權主宰國家,國家應優先保障公民的主人地位及相應權利的取得。個人本位和權利本位的價值觀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古希臘、古羅馬發達的契約關系為自由、平等、權利等法權觀念的生長提供了社會條件。古希臘法與羅馬法所倡導的個人本位和權利本位的價值觀後來隨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大力宣揚而成為西方法律文化的主流,並進一步上升為法律觀念。西方國家的諸多訴訟原則、規則都是對個人本位、權利本位的一種回應。例如,確立了被告人獨立的訴訟主體地位,被告人不再是訴訟的客體,不得對其進行刑訊逼供和有罪推定;被告人不僅有權就自己無罪、罪輕或減輕、免除刑罰作自行辯護,還有權聘請律師協助辯護或接受法律援助。再如,確定國家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權,尤其是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更多的是強調對個人利益的保護,比較突出的一個表現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和疑罪從無規則。
法律和民主至上的價值觀也是西方司法制度的重要文化內涵。西方國家向來具有濃厚的法律與民主色彩。這也與他們早期發達的商品經濟密不可分。商品經濟講求平等競爭,它是孕育民主的天然土壤。而商品經濟下產生的契約關系則是一種法律關系,它直接推動了法律的發展。今天,法律和民主在西方國家的滲透面更廣。無論是經濟、文化、政治、宗教領域還是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都在推崇民主,追求法治。法律和民主至上的價值觀同時也成為西方司法制度發展的內在動力。為了體現民主,賦予被告人與原告人同等的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為了體現民主,司法權獨立於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運作向民眾公開,並讓更多的民眾參與。法律至上的觀念使訴訟成為解決糾紛的首要途徑,並促成了律師業的極大發展。總之,法律和民主至上的價值觀使西方的司法制度處於一種民主、有序、理性的運行狀態中。

二、 中國的法律文化
我們現在的制度建設從總體上來說是學習西方的結果,而且是從不同國家的法律文化中東拼西湊的結果。大體上說來,我們總體上的制度因素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歐洲大陸的,以及日文版的歐洲大陸的法律傳統。第二方面是社會主義的,尤其是俄文版的社會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制度。直到今天,法院的地位低微,檢察院的監督權以及司法權行使方式過程中的所謂的群眾路線,這些東西都跟蘇聯的制度很有關系,對具體審案法官的司法解釋權的剝奪都跟蘇聯的司法制度有很密切的關系。第三方面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我們中國人做事情所喜歡採取的方法,我們的政治文化,我們的法律文化,這些東西也許在我們的表層制度上看不到多少,我們的表層制度都是西方化的,但我們骨子裡的運作過程,我們所遵循的一些准則,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所採取的一些方法,都還是我們兩千年來所一直採取的方法。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其獨特的經濟基礎、社會制度、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今天,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取代了傳統的封建制經濟,而且我們不再閉關自守,而是在經濟、行政、司法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說,傳統法律文化產生的基礎已不復存在。然而,用中國的手段操作西方的模式,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非常明顯的一種狀態。例如,法院院長很少有人會覺得自己是獨立於地方政府的法官,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下屬,他只是地方權力格局中的—個棋子,下棋的人把他搬到哪兒就是哪兒。正是在這種前提下,分析我國的法律文化不能光從傳統法律文化分析,而應該分析引進西方法律文化後的中國法律文化所產生的獨特性和沖突。具體體現在:
第一,受家國本位、義務本位價值觀的影響,我國的訴訟目的偏向於懲治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而對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權利保障不力。我國引入了辯護制度,賦予被告人辯護權,但是在司法實踐中,被告人的辯護權並沒有得到真正實現。被告人的自行辯護權利受到種種限制,辯護律師沒有充分的調查取證權,訴訟權利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法官無視辯護意見,先判後審的現象屢禁不止。另外,法律雖然規定舉證責任在於控方,但又規定被告人應當「如實供述」,「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為了盡快查明案件,違法取證、刑訊逼供的現象也較為常見。比如我們常常能在一些譯製片和港劇中,聽到這樣一句與「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同樣熟悉的話:「你有權保持沉默!」這兩句話充分反映了中西方兩種不同法律文化、不同人文精神的差異所在。
第二,等級特權思想仍然存在於不少人尤其是實權人物的觀念里。有些司法人員辦理案件不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而是以當事人的身份、職務、社會地位為依據;某些高級官員違法犯罪,可以憑借其權勢與地位逃避法律責任;某些權大、官大的所謂「上級人物」可以任意干涉司法活動,強迫司法機關按照他們的意圖辦事,強行更改或拒不執行法院的裁判,甚至憑借特權隨便調離秉公執法的司法人員。等級特權思想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獨立、司法公正等法律原則遭到了嚴重破壞。
第三,雖然我國已實行司法獨立,然而司法行政不分,行政權力過於膨脹的傳統使我國司法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司法機構的改革困難重重。我國的司法機構設置與行政區劃重疊,在機構名稱前均冠以某某省、某某市的名稱。司法人員的級別與行政機關的級別完全相同,也有處級、科級之分。在工作機制上,採用行政化的層層批示制,合議庭報庭長、院長審核、審批,院長提請審判委員會決定或者是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這些與行政機關雷同的做法不符合司法工作的特點,也不能滿足司法工作的要求。另外,司法機關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行政化現象,即其財政受制於地方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沒有獨立的經費來源,而是每年由同級政府提供經費。司法經費的不獨立使得司法領域內地方保護主義惡性蔓延,嚴重影響了司法的獨立性。
第四,受息訟觀念的影響,我國訴訟制度解決糾紛、保障法律實施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發揮。訴訟觀念的淡薄使得我國民眾遇到糾紛時寧願選擇和解或通過民間調解。民間調解雖然在表面上避免了一些糾紛的公開化,但由於它以傳統的倫理道德乃至家法家規為主要依據,因而不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培養,也不利於法律的實施。而且和解、民間調解等非訴訟機制的過多適用,限制了訴訟機制功效的發揮,不利於現代司法制度的構建。
第五,人情、地緣關系也是我國司法改革中某些難題的症結所在。因為重人情、重關系,證人不願出庭作證,以免得罪他人,破壞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證人的出庭率極低,作證質量也不高;因為重人情、重關系,很多情況下,打官司成了「打關系」,沒有關系也要找關系、拉關系,所以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現象日益嚴重;因為重地緣關系,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使得異地取證、異地執行難上加難。由此可見,引入的先進司法制度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理念支持,相反卻受到本土傳統法律文化的不良影響,那麼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異化,在本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綜上可見,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差異根本在於兩者法律文化的差別。根源於傳統法律文化的中國司法制度,只是生搬硬套地學習運用西方的司法制度是行不通的。只有理性地看待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找准中西方在法文化上的共通點,尋找解決兩者文化沖突的方法而又保留和發展我國自身法律文化的獨特性,才能更好地建設和完善我國司法制度。當然,這也是建設我國法治社會的必由之路。

『肆』 法學0301包括法律碩士0351嗎

法學0301包括法律碩士0351。

按照專業劃分目錄,法學大類的專業代碼是03,而法學小類專業的代碼是0301,也就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法律學科,招生法學碩士,專業代碼為030100。09年出台應用型碩士的政策以後,專業法律碩士面向法學專業和非法學專業學生招生。

專業課程

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採取「10+X」分類設置模式。「10」指法學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10門專業必修課程,包括: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法律職業倫理。

「X」指各高校根據辦學特色開設的其他專業必修課程,包括: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商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證據法、財稅法,「X」選擇設置門數原則上不少於5門。

『伍』 談對建築法規的認識

建設法規是指國家權力機關或其授權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統稱。它也在各個方面發揮著作用。它詳細規定了哪些是必須所為的建設行為,哪些是禁止所為的建設行為;它保護符合法律規定的一切建設行為;它同時對那些違法建設行為作出適當的處罰。
近年來,由於市場的不規范和缺乏明確的法律制度,建築領域里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嚴重危機:工程款拖欠現象十分嚴重,施工企業在建成一座座高樓大廈的同時,往往因為建設單位拖欠奇絕工程款而深深困擾,從而給本來已經經濟十分緊張的施工企業雪上加霜。最後使得民工受罪:「沒有資金爭著上,有點資金全面上,有了資金也不給,逼著企業先墊上」,層層經濟壓力最後轉移到了民工身上,這是造成民工工錢被拖欠的一個重要原因。無序的掛靠,轉包及承包也存在著好多不合法的現象,還有由於我國的監理制度起步比較晚,工程監理單位更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無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
毫無疑問,《建築法規》的出台可以解決以上這些現象,從而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築業健康發展,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日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的第一部建築法典,第一次把建築市場的規范運作納入法制軌道。
建築與法律都在實踐與研究中獲得了新的生命,不斷地更新、超越和創造自身的價值之維。在現代社會里,法律更是在建築市場中記著不可估量的監督和規范作用,協調整個建築市場的有效運轉,促進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

『陸』 如何准備法考

一:法考不是資料堆出來的。法考不是用什麼大量的資料就能通過的。為什麼那些想的太多的人反而卻因為資料太多看不完所累而沒有通過呢?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有問題?是他們時間真的不夠用?其實靜下心來想想完全不是那樣的。他們有的是時間去拼資料拼做題,反而沒有時間坐下來耐心的去琢磨法考的每一個知識點。你用十種資料把一個知識點坐了十遍,有時真不如你靜下心來,仔細回味一遍。如果你態度好,心態好,完全可以聽聽課,看看講義,做做真題,然後什麼也不做,僅做這些就能通過。
二:法考要有時間作保證。零基礎或非法本的考生沒有個提前一年開始復習時間,想一次通過法考有些不靠譜。至少提前十個月看三大本,同時邊聽課。如果只看書不聽課,往往只看一個皮毛,很難理解法律的真諦。、
三:法考不靠苦讀、死學累了就休息下,疲了就換個地方,煩了就出去走走,我想如果你心裡真的是裝著學習的話,我想無論你在哪裡,在學校,還是在家,都可以學的。比如上午四個小時,你早起在宿舍或家看上一個小時,然後到學校或別的地方順便放鬆下,到了目的地再聽課二個小時,然後回家或者是宿舍,回去後在看會。時間分散了,我想效率也就提高了。學習就是這樣沒有什麼一定之規,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苦讀、死學。

『柒』 自考大專畢業,能當老師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條,第五項規定,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所以自考大專畢業可以當大學老師。

高級職稱評定法規,大學專科畢業(自考),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所在單位有中級職務,且滿五年以上,才可以評定高級職稱。

職稱的申報條件

1、擁護黨的領導,胸懷祖國,熱愛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牢固樹立愛與責任的意識,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2、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及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在教育教學一線任教,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

3、身心健康。

4、中小學教師評聘各級別職稱(職務),除必須達到上述標准條件。

教師資格證申報條件

1、教師資格條件依照教師法第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其中「有教育教學能力」應當包括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

2、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依照教師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執行。

3、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學歷,並應當具有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7)行政法官網課擴展閱讀:

資格和任用

第十條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第十一條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是:

1、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2、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3、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4、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5、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級職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師資格證

『捌』 請問專升本法學難不難考

專升本法學專業,有點難。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幹學科:法學。主幹課程:法理學、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政治。

熱點內容
擴大被盜價值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02 04:31:51 瀏覽:109
我國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是什麼 發布:2025-05-02 04:18:06 瀏覽:652
公司與公司借款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4:13:55 瀏覽:885
經濟法多少分及格 發布:2025-05-02 04:13:20 瀏覽:325
最新勞動法第五十條 發布:2025-05-02 04:04:54 瀏覽:372
民事訴訟法第七版江偉 發布:2025-05-02 04:04:52 瀏覽:61
論述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發布:2025-05-02 04:03:13 瀏覽:915
完善衛生院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3:58:30 瀏覽:885
材料章有無對外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2 03:58:19 瀏覽:272
黃允律師 發布:2025-05-02 03:54:09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