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行和失信人
㈠ 被執行人和失信被執行人的區別
被執行人和失信被執行人的區別:被執行人,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則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法院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
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㈡ 法院被執行人與失信被執行人的區別
法院被執行人與失信被執行人的區別在於失信二字:
1、被執行人: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
而失信被執行人,則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法院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
如:惡意隱匿、轉移財產,採取玩消失等手段,拒不執行甚至採取暴力抗法的手段阻撓執行等
2、失信被執行人會被法院納入徵信系統,全國聯網,未來對此人的信譽系統都產生巨大影響,包括無法信貸,無法辦理信用卡,被限制高消費等
而被執行人,在被執行完畢後,就和一般人相同了,並無上述失信人員要承擔的失信後果
㈢ 被執行人和失信被執行人的區別是什麼
被執行人和失信被執行人的區別:被執行人,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則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法院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㈣ 強制執行和被列入失信名單的區別是什麼
一、二者區別:
1、法律依據不同;
強制執行法律依據為《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列入失信名單法律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2、時間先後不同;
強制執行程序先於列入失信名單,被列入失信名單前提是執行申請人申請強制執行,且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3、法律後果不同;
列入失信名單是強制執行的結果之一,強制執行的法律後果有三種,一是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且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義務,程序終結;二是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只能等待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再執行;三是被執行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且具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規定情形的,將其列入失信名單。
二、相關法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第二十一章執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強制執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發生法律效力文書明確具體的執行內容,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
強制執行並不必然會被列入失信名單,
被列入失信名單前提是執行申請人申請強制執行,且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
二十一、執行程序
第四百八十四條 對必須接受調查詢問的被執行人、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或者實際控制人,經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人民法院可以拘傳其到場。
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被拘傳人進行調查詢問,調查詢問的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情況復雜,依法可能採取拘留措施的,調查詢問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人民法院在本轄區以外採取拘傳措施時,可以將被拘傳人拘傳到當地人民法院,當地人民法院應予協助。
第四百八十五條 人民法院有權查詢被執行人的身份信息與財產信息,掌握相關信息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協助執行通知書辦理。
第四百八十六條 對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非經查封、扣押、凍結不得處分。對銀行存款等各類可以直接扣劃的財產,人民法院的扣劃裁定同時具有凍結的法律效力。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規定,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一)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二)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三)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四)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的;
(五)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㈤ 法院被執行人和失信被執行人的區別
法律分析:失信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的區別關鍵在於失信一詞上。失信被執行人,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法院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如:惡意隱匿、轉移財產,採取玩消失等手段,拒不執行甚至採取暴力抗法的手段阻撓執行等。失信被執行人會被法院納入徵信系統,全國聯網,未來對此人的信譽系統都產生巨大影響,包括無法信貸,無法辦理信用卡,被限制高消費等。被執行人: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被執行人,在被執行完畢後,就和一般人相同了,並無上述失信人員要承擔的失信後果。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中所指的「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六類人名單。即: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其中包括: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以及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還有涉及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另外對於違反限制高消費令的;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最後是關於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㈥ 失信人跟被執行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於失信二字
被執行人: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
而失信被執行人,則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法院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
如:惡意隱匿、轉移財產,採取玩消失等手段,拒不執行甚至採取暴力抗法的手段阻撓執行等
失信被執行人會被法院納入徵信系統,全國聯網,未來對此人的信譽系統都產生巨大影響,包括無法信貸,無法辦理信用卡,被限制高消費等
而被執行人,在被執行完畢後,就和一般人相同了,並無上述失信人員要承擔的失信後果
㈦ 老賴和失信被執行人有區別嗎
老賴和失信被執行人有區別。
1、定義不同:被執行人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而失信被執行人,則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法院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
2、影響不同:被執行人,在被執行完畢後,就和一般人相同了,並無上述失信人員要承擔的失信後果。失信被執行人會被法院納入徵信系統,全國聯網,未來對此人的信譽系統都產生巨大影響,包括無法信貸,無法辦理信用卡,被限制高消費等。
3、法律確認不同:被執行人就是失信被執行人的前身。一旦確定就是失信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就是在法律意義上被認定失信的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向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等通報,供相關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對失信被執行人予以信用懲戒。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向徵信機構通報,並由徵信機構在其徵信系統中記錄。國家工作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情況通報其所在單位和相關部門。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情況通報其上級單位、主管部門或者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
【法律依據】
《最高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第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向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等通報,供相關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對失信被執行人予以信用懲戒。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向徵信機構通報,並由徵信機構在其徵信系統中記錄。國家工作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情況通報其所在單位和相關部門。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失信情況通報其上級單位、主管部門或者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
㈧ 失信被執行人和強制執行
失信被執行人和強制執行,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不是所有的被強制執行的人都會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但是幾乎所有的失信被執行人都有被強制執行的經歷或者即將被強制執行。
來舉兩例子通俗一點說明一下吧:
小李做生意虧本了,因為做生意的成本是向其他親戚、朋友借來的,所以欠著債過著日子,還債也不是很積極,親戚朋友們很苦惱,要錢用又從小李手上討不到!
雖然他的銀行賬號里沒有錢了,但是呢,他有套房子啊,如果親戚朋友們起訴,要求他把房子賣了還債,最後勝訴了,而小李就是呆在房子里不走,那麼債主們不能拿著棍子把小李打走,那是違法的!
他們就要申請法院來執行了,這就是【強制執行】!
只要還掉錢了,就兩清了,小李也不會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可是,如果小李的債沒還掉完,卻發現他能夠有能力經常高消費,卻不還錢,為了懲戒他,法院就可以把他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進入這個黑名單以後,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比如不能坐高鐵、動車、飛機、不能貸款,孩子也不能就讀好的私立學校。等等。
㈨ 法院被執行人與失信被執行人有何區別
1、定義不同
被執行人通過法院判決,需要承擔對應執行義務的人員,進入執行程序時,都可以稱為被執行人。
而失信被執行人,則是在被執行人基礎上,通過手段使法院無法執行,使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被執行人實際上是有能力執行的。
2、 影響不同
被執行人,在被執行完畢後,就和一般人相同了,並無上述失信人員要承擔的失信後果。
失信被執行人會被法院納入徵信系統,全國聯網,未來對此人的信譽系統都產生巨大影響,包括無法信貸,無法辦理信用卡,被限制高消費等。
3、法律身份不同
被執行人就是失信被執行人的前身。一旦確定就是失信被執行人。
失信被執行人就是在法律意義上被認定失信的人。
(9)法院執行和失信人擴展閱讀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8年10月11日發布《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以加快破解制約居民消費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方案》特別提出,完善消費領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機制,出台實施商務領域誠信體系建設指導意見。
《方案》提出了2018至2020年實施的六項重點任務。一是進一步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准入。
主要包括出台實施進一步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政策措施,擴大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范圍,加快制定賽事審批取消後的服務管理辦法,合理放寬社會辦醫療機構配置大型醫用設備規劃預留空間,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開展家政服務標准化試點示範建設,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等政策措施。
二是完善促進實物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體系。主要包括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壯大綠色消費,促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加快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商用等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產品和服務標准建設。主要包括將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實施范圍逐步由食品農產品領域向消費品等其他領域拓展,加強消費產品和服務標准制定等政策措施。
四是建立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完善消費領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機制,依出台實施商務領域誠信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在部分地區試點建立失信企業懲罰性賠償制度,在總結評估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推進消費者維權機制改革。
加強電商消費維權,針對電商銷售重要時間節點,加強與電商平台、消費者協會等的協作,實現維權、處罰等信息互聯互通。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虛假廣告宣傳。
推動加快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進程,完善消費者個人隱私、消費數據保護法律法規,強化零售商、服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平台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加大對侵犯消費者隱私權行為的打擊懲戒力度。
五是優化促進居民消費的配套保障。主要包括制定出台新個人所得稅法相關配套制度和措施,積極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政策措施。
六是加強消費宣傳推介和信息引導。主要包括加強消費領域統計監測,加強消費領域大數據應用,認真做好消費宣傳引導工作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