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上海法官離職

上海法官離職

發布時間: 2022-04-19 15:34:27

A. 法院法官離職或退休後,能從事律師職業嗎

法院的法官離職或退休後是可以從事律師執業的,但是在其離職或退休的兩年內,是不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且在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四十一條 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十七條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1)上海法官離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八條 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在法律服務人員緊缺領域從事專業工作滿十五年,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並具有相應的專業法律知識的人員,申請專職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准予執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條 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變更執業機構的,應當申請換發律師執業證書。 律師執業不受地域限制。

第十一條 公務員不得兼任執業律師。律師擔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任職期間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

B. 法官離職後的禁止規定法官離開在職法院後還能以該院的名義判決案件嗎

不能:理由如下:法官從在職法院離職,就不屬於這個法院的在編人員了,沒有了法律職務,而這個院的判決肯定都是法官的職務行為,身份都沒有了,又怎麼能用這個身份去從事職務行為呢?

C. 經常聽到法官改行當律師,為什麼

有人抱怨法院工作,想辭職去做律師,但是有辭職想法的人多,真正付出實際行動的其實並不多。大概每兩年會有一個辭職的。總體來說,進多出少。法院公務員辭職當律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當然,律師有律師的難處,法官也有法官的難處。律師行業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有的律師缺少案源,幾個月接不到案子,心都要慌起來。法官相對來說,旱澇保收,有國家財政保障。而且相對社會地位來說,法官還是高於律師的。

D. 法官離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法官辭職後具備律師資格條件的可以從事律師職業,但相應法律進行了「競業」限制。

《版律師法權》、《法官法》對曾從業於法官再從業於律師的從業限定比是明確的, 我國《律師法》第四十一條定:「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E. 法官辭職作了律師後,是「終生不得代理他曾工作過的法院的案件」么

法官辭職做了律師後,是「終生不得代理他曾工作過的法院的案件」。

《法官法》第十七條: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5)上海法官離職擴展閱讀:

最高法出台了相關意見規范法官辭職任律師等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關於規范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為的意見>的實施意見》規定,最高法法官和處級以上人員辭去公職後的從業限制時間為3年,其他人員為2年,禁止辭職人員在限制期內受聘於律所。

法官及審判輔助人員辭去公職後,終身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實施意見同時規定,在從業限制期限內,原所在部門每年至少與辭去公職人員聯系一次,了解和核查從業情況。對於違規從業人員個人,由最高人民法院監察局配合中央組織部有關部門責令其限期解除與接收單位的聘任關系或終止違規經營性活動;

逾期不改正的,最高人民法院監察局配合中央組織部有關部門,對其違規從業所得數額進行調查核定,由工商、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沒收。違規從業人員為中共黨員的,依照有關黨規黨紀給予相應處分。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對於違規從業人員的接收單位,實施意見規定由相關職能部門責令接收單位將違規從業人員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規從業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F. 法官離職的原因有哪些

復首先,法官職業尊嚴不高制,社會對法官的尊崇度不夠。職業尊嚴關乎一個職業在社會上的地位,影響這個職業的社會評價。反觀中國法官的職業尊嚴,和公務員群體幾無區別。和法官同屬一個職業群體的律師,多數人卻不願意做法官,而法官辭職後卻多願意做律師。這一點,即印證了從律師中選任法官的先天不足,因為,法官職業對律師沒有多大吸引力,少有律師願意放棄自由職業去選擇束縛更多的法官職業。
第二、法官職業保障不足,待遇不高。我一直認為,法官的待遇應高於公務員,並且,應高於公務員一倍工資,這樣,可以讓法官摒棄社會現實的困擾,專心於司法審判。只不過,在當前這種司法格局裡,我們還很難為法官謀得高工資,畢竟,現有的法官待遇是由同級財政負擔,法院和政府的其他部門相比,並無多少優勢,而政府對法院的認知和評價也決定了其不會為法院專門增加財政撥款。現在,正在探索省級財政統一管理,到底如何運作,尚在試點中。

G. 基層的法官檢察官,離職率很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基層法官和檢察官為什麼離職率這么高?根據我的觀察,現在的基層法官和檢察官的離職絕對數確實比以前明顯的高,有更高的傾向,但是相對的離職率還處於可以控制的范圍內。有很多這樣的原因。具體如下分析。

首先,責任越來越大。司法改革以後,推行司法責任終身制,也就是說不管任何時候發現你辦理的案件有問題,都要追究案件承辦人的責任。按理說,實行司法責任制是好事,應該支持。但追究責任的前提應該是能獨立做主決定,現階段由於種種原因,法官還做不到完全自己做主,但追究責任的時候卻追究法官,你說這責任大不大?

最後,提升空間有限。根據現行政策,基層院入額以後的法官和檢察官在四級高級之前可以按期晉升,但是在基層院長才是四級高級法官,副院長基本是一級法官。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直待在基層,很可能到退休也就是個一級法官而已,想要有更大的作為,基本是不可能的。基層的升職天花板也成為很多基層法官和檢察官離開典當重要原因。

H. 滬法官嫖娼3人撤職1人免職,撤職與免職的區別

【相關新聞報道】

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8日舉行第六次會議,經無記名投票表決,決定撤銷陳雪明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審判員職務;撤銷趙明華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副庭長、審判員職務;撤銷倪政文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員職務。

會議還審議、表決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提請免去王國軍職務的議案,決定免去王國軍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五庭副庭長、審判員職務。


【滬法官嫖娼3人撤職1人免職,撤職與免職的區別?】


免職定義指依法享有任免權的機關按照法律或制度規定,免去某人所擔任職務的行為。

撤職定義:是指撤銷公務員所擔任的職務的紀律制裁方式。受撤職處分的,應當降低級別。免職和撤職的區別在於:


【一、性質不同】

人大常委會既有撤職權,也有免職權,但撤職與免職的性質不同,撤職是一種懲罰性行為,表明被撤職人員有重大過錯,如違紀工作嚴重失誤,甚至是有違法行為等。撤職與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的黨紀政紀處分有所不同;人大及其常委會集體行使權利,一旦撤銷某官員的職務,沒有復議、申訴、訴訟等救濟途徑,只能當一般公務員。因此,撤職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人事任免權的一種最嚴厲的監督手段。免職則一般不具有懲罰性,其適用於包括因調任其他工作、輪崗交流、任職期滿、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職務的行為。但在某些情況下,免職也適用於有過錯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但相對於撤職而言,其過錯程序要輕一些,或者其行為的性質還有待進一步查清核實,只是現在已不適於繼續任職而先行免職。


【二、提出主體不同】

按照監督法的規定,可以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撤職案的主體有三類:一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提出。應由本級人民政府正職首長、人民法院院長和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代表本機關簽署,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提出;二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對於由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經有關部門調查核實,發現有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等情況而需要撤銷其職務的,可採取會議的方式決定問題。主任會議提出撤職案應由主任會議成員討論,以少數服從多數通過;三是常委會組成人員五分之一以上聯名提出。常委會組成人員在集體行使監督職權的過程中,發出本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撤職情形的,可以聯名提出撤職案,聯名提出撤職案的法定人數是常委會組成人數的五分之一,而且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聯名提出撤職案,應當認真研究領銜人提出的撤職理由是否成立,相關材料是否充分,經慎重考慮後決定是否參予聯名。


「免職」與「撤職」不同。免職與任職是對等的,一般情況下,由常委會任命的「一府兩院」人員需要免職,由「一府兩院」「三長」提出免職案。如果屬於人代會選舉的人員辭職或需要免職的,由常委會主任會議提出免職案。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九項明確規定了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閉會期間有決定本級政府副職的個別任免。


【三、內容要件不同】

根據監督法的規定,撤職案應當寫明撤職對象和理由,即提出撤職案必須有充分的理由。這種理由大體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以為有違紀違法行為的;二是認為有失職瀆職行為的。提出撤職案還應當提供有關材料,也就是提出撤職案所依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以支持撤職理由,主要是有關違法違紀、失職瀆職的事實和依據等。而在免職案中一般只需簡單說明免職理由,如工作調動、退休離休等。


【四、處理程序不同】

撤職案提出後,其處理程序有兩種:一是對於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由「一府兩院」和主任會議直接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審議;二是對於撤職案指控的事實是否成立,證據尚不清楚的,由主任會議決定暫不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而是向常委會提議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由此後的常委會議根據調查結果報告審議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撤職案,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可以就撤職案的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理由是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處理是否得當發表意見和看法。在表決前,被提出撤職的人員有權在常委會會議上申辯。就撤職案所提出的事實,證據和理由等提出反駁意見,為自己申辯和辯護,然後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將撤職案提請常委會會議採用無記名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相比之下,免職案的處理程序相對簡單,一般直接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後即予表決。



相關資料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通過網路搜索

相關參考來源如下:

http://news.sina.com.cn/c/2013-08-09/063027903265.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7/11/3868793_195091956.shtml

http://china.findlaw.cn/ask/ke/51307.html

I. 上海閘北法院魏思奇為什麼離職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勞動雙方解除勞動關系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執行,勞動者想了解當事人的離職原因可以聯系當事人進行了解,通常勞動者離職不會將真實原因暴露出來,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可以事後過一段時間進行了解,通常會獲得真正的離職原因。
勞動者辭不辭職取決於勞動者本人,勞動者辭職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勞動者辭職,只需要提前一個月以書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就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個人提出離職分三種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後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准,並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已正常上班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勞動者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屬於勞動者違法,因此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
3、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並辦理離職手續。
二、勞動者可以通過快遞或掛號信郵寄給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說的辭職信、辭職報告),這樣便於保留證據。用人單位不支付勞動者工資或不為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勞動者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五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J. 法官離職後的禁止規定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的實施意見》規定,最高法法官和處級以上人員辭去公職後的從業限制時間為3年,其他人員為2年,禁止辭職人員在限制期內受聘於律所。法官及審判輔助人員辭去公職後,終身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夜線毒2017 發布:2025-09-06 03:03:41 瀏覽:910
洱源法院網 發布:2025-09-06 03:01:21 瀏覽:651
2016一建法規課件視頻 發布:2025-09-06 02:33:59 瀏覽:856
2017民法背誦 發布:2025-09-06 02:33:49 瀏覽:336
新勞動法n1 發布:2025-09-06 02:19:28 瀏覽:89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送達的規定 發布:2025-09-06 02:03:12 瀏覽:442
行政法城鎮建設 發布:2025-09-06 02:03:11 瀏覽:935
邏輯與司法 發布:2025-09-06 02:00:29 瀏覽:40
婚姻法要求男人 發布:2025-09-06 01:56:03 瀏覽:444
安監法律責任考題模擬 發布:2025-09-06 01:51:20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