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取證
㈠ 關於主審法官能不能直接參與取證。
不可以,應迴避 所謂調查人員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受人民法院指定依法調查收集證據的法官。調查人不屬當事人。一則調查人調查取證是基於當事人申請而行為,其本人並無訴訟利益動機,而當事人舉證則是出於支持自己訴訟請求之需要。二則調查人以國家司法機關名義進行調查取證,以國家強制為後盾,而當事人則以自己名義調查收集證據,並無強制後盾。調查人也不屬於合議庭組成人員。在訴訟過程中,調查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的詢問,其調查收集的證據要經過質證、認證才具有證明效力。故調查人與證人、翻譯人、鑒定人、勘驗人(當事人申請法院鑒定、勘驗時,調查人即是鑒定人、勘驗人)一起組成民事訴訟中的其他訴訟參與人,享有其他訴訟參與人權利,承擔其他訴訟參與人義務。但是調查人還有其特殊性,即調查人本身是法官,調查取證行為是職權行為,並且其調查取證行為中立於雙方當事者,故調查人同時又是法庭的輔助人員。因而調查人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是以法官名義出現,在庭審過程中是以其他訴訟參與人名義出現。調查人的雙重屬性決定了調查人在民事訴訟中承擔民事責任的特殊性。
根據《民法通則》第121條:「國家機關或國家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時,侵害公民、法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2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給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機關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調查人的調查取證行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時,人民法院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調查人因人民法院承擔責任而免責。
2.調查人在其錯誤調查取證行為導致一方當事人敗訴時應負的民事責任
㈡ 法官違法取證
《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並沒有規定調取證據時必須是審判員。書記員調取證據並不違法。實踐中一般會攜帶法院出具的介紹信及工作證。
㈢ 法官親自去調查的結果可以作為證據嗎
可以抄作為證據。襲
一、法院可以調查取證: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會通過走訪、查證等方式調查核實相關事實。對於當事人無法自行取證或者法院認為應該獲得的證據,法院會依法進行取證。
二、《民訴法》對法院取證的規定:
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㈣ 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有哪幾現規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的具體規定如下: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2、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定如下:
(1)第九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2)第九十五條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與待證事實無關聯、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或者其他無調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3)第九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包括:
(一)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關系的;
(三)涉及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訴訟的;
(四)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4)法官取證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依職權可以調查的證據主要有:
(1)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2) 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3) 涉及身份關系的;
(4) 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5) 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 項的;
(6)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㈤ 打官司可以要求法官取證嗎
可以。
必須是:當事人難以取證,但是必須獲得的證據!
㈥ 民事訴訟中法官可以調查取證嗎
誰主張,誰舉證
以下情況例外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3)需要鑒定、勘驗的;(4)當事人雙方提供的證據相互矛盾,經過庭審質證無法認定其效力的;(5)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這其中的「客觀原因」應當是指超出當事人意志的、且無法控制的原因。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1)由有關檔案部門管理或是涉案單位自己保管的檔案材料;(2)證據材料掌握在對方當事人手中,該方當事人無法調取且該證據影響著主要案件事實的認定;(3)涉及一些技術性材料、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4)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或證人與當事人不在同一地或者證人在國外的,但證人證言對查明案件事實起著決定性影響的;(5)一些訴訟能力低下且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當事人的證據調查申請;(6)當事人因其他原因申請法院調查取證。這其中又以第一種情形為由申請調查取證的為多。例如:當事人申請調取工商登記材料,勞動爭議中處理勞動爭議的材料,人身傷害案中的傷害鑒定材料,醫療糾紛中醫院的診斷病歷材料和用葯處方,買賣糾紛中的稅務發票驗票、抵扣材料,房屋產權糾紛中的房屋產權證明,有關單位開戶銀行、帳號、存款余額的材料,公安機關的戶籍登記材料,車管部門的車輛登記檔案材料,海關的出入報關單,商檢局的商檢單,等等。
㈦ 當事人舉證與法官取證有什麼聯系
提出證據加以來證明的責任。源即誰主張誰舉證。當事人舉證是主要的證明活動,而法官取證是一種審判活動,當事人除負有舉證責任外,還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法官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勘驗等活動,仍未能收集到有關證據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此外,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故意不舉證,在二審甚至再審中突然提供所謂新的證據,針對這種惡意舉證的當事人,《規定》只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致使案件被發回重審的,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其補償誤工費、差旅費等費用。這種惡意舉證不公導致訴訟漫長,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訟累和損失,而且人為地造成同一案件多種甚至相反的判決結果,人為地增大了二審的改判發回率,防礙了民事訴訟,敗壞了人民法院的形象,應嚴肅予以追究,由惡意舉證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
㈧ 什麼情況可以申請法院調查取證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根據《民事證據規則》的規定,下列情形可以申請法院調查取證:
第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第十六條 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拓展資料:
申請法院調查取證須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十七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三)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不予准許的,應當向當事人及其代理人送達通知書。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在收到通知書次日起三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復議之日起五日內作出答復。」
上述三條規定了當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條件、時限及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因此當事人在進行訴訟中應特別注意,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㈨ 民事訴訟中法院依職權調查有什麼具體的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證據的情形有兩種:
一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
二是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將「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明確為:
(1)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2)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的其他材料。」
(9)法官取證擴展閱讀: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調取,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可以自行決定調取。這些情形主要包括:
①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②涉及身份關系的。
③涉及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④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⑤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㈩ 法院會主動調查取證嗎
法院可以主動調查取證,相關法條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十五條:明確的將「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解釋為兩種: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訴訟實體內容)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還有申請再審、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公示催告程序、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等等。因為不依職權調查收集,民事訴訟程序無法推進。(訴訟程序內容)
對於不屬於上述情形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得依職權而只能依當事人的申請調查收集證據。
(10)法官取證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十五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第十六條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第十七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條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的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第十九條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