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法官
① 中國的法官從首席大法官往下一共分多少等級
法官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級: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級、二級;
(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一級大法官、二級大法官、一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及其所轄法院的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一級法官、二級法官和高級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1)中院法官擴展閱讀:
新修訂的法官法有八章六十九條,對法官的權利義務、遴選、任免、管理、考核獎勵以及職業保障等作了較為全面的修改完善。
在分組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這部法律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充分吸收了司法體制改革實踐的經驗,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在賦予法官司法權力和加強保障的同時,強化了監督和制約。
根據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法院組織法關於法院審判人員的組成的規定,新修訂的法官法對法官具體包括哪些人予以了明確: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
② 中級法院的庭長是什麼級別
中級人民法來院民事庭庭長級別為:自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法官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級: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級、二級;
(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中級人民法院職務對應的級別:
院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三級高級法官。
副院長:二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庭長: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2)中院法官擴展閱讀
中級人民法院主要職責:
1、主要負責審理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2、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3、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4、中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
③ 中院發回重審的案子二次上訴到中院還是第一次的法官審嗎
發回重審案件還是由中院第一次上訴審理此案的法官審判嗎?
④ 中級法院判決書誰簽有效判決,是本地法官還是中級法院的法官簽
正常情況下,應當由二審法院簽字確定二審判決書生效問題。
如果二審法院委託一審法院代為宣判,也可以由一審法院簽字確定二審判決書的生效。
⑤ 一級法官和四級高級法官哪個大中院執行庭副庭長大嗎有些什麼權利
三、法官的等來級
法官的級別自分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四等共十二級。
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
大法官大法官分二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高級法官高級法官分四級。
法官分五級。
法官的等級確認,以法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
中院的肯定比地方的大,但是執行庭是負責執行判決的對判決不會有什麼影響
⑥ 為什麼中國的法官被叫做審判員
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專肘、剛正無私屬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審判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各類案件的審判工作。除簡單案件依法可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一般應由審判員或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
現在法院招錄公務員都不會直接招法官,考進去先當法警或書記員,也就是審判輔助人員。過幾年等法院有法官名額空缺了才會提升一人或幾人擔任助理審判員,也就是五級法官。
(6)中院法官擴展閱讀:
法庭職責
審判長的職責
(一)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人。
(二)組織合議庭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五)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七)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
⑦ 中國的法官是怎麼產生的
中國實行的是法官選任制度。
法官選任制是有關選拔和擔任法官的基本制度內。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容原因,我國長期沿用選拔行政官吏的模式去選任法官,而漠視法官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民眾法律意識的增強,大量的社會矛盾湧向訴訟渠道尋求法律救濟。視同行政官吏又不彰顯職業化的「法官」被推向了應用法律的最前沿。又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WTO的加入,我國正向更高的目標-法治國家邁進,法官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也日益被人們認識和關注。為了改變法官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局面,必須淘汰「貶值」的法官,並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官遴選制度。為此,199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並以「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為標題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少內容就涉及了法官選任制度的改革和推行。法官選任制也成了各地法院諸多改革舉措中的重頭戲。但是,以筆者之見,有的地方看似全面推行,如交流、輪崗、任職迴避等,但實際上背離了制度設計者的初衷;也有的僅是走過場,充其量是為了改革而改革。所以,如何以科學的發展觀、法律觀來建立和推行法官選任制度,引起了筆者的思考和探索。
⑧ 民事案件轉發中院多久分到承辦法官手裡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案件審理程序作了明確的規定,對審理期限作了專原則性規定,對上訴案屬件移送時限未作具體規定;最高法院對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作了進一步規定,但對上訴案件移送時限亦未作出細化規定,使得上訴案件移送期間形成真空,無法保證案卷的按時移送;
2、在訴訟程序、制度規定不完善,上訴案件移送和流轉程序缺乏必要的制度制約和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操作程序上就很難保持其穩定性,從《民事訴訟法》及相關規定來看,這些時間既不算在一審審限之內,也不能算在二審審限之內,屬於法定審限之外的真空期,卻嚴重地影響到上訴案件的審理期限和社會效果,嚴重影響了當事人權益的保護和實現。
3、因此,民事案件上訴後,具體多長時間能夠分到二審法院的主審法官,目前存在較多問題,沒有時間保證。
⑨ 市中級法院的審判員是什麼行政等級
市中院審判員應該什麼級別,沒有明確規定。最高是正處,再高跟院長、第一副院長一個級別了。最低是科員,因為中院審判員不是從下級法院選調的,可以學校畢業直接到中院工作,從科員、副科、正科一步一步地來。沒通過司法考試,未任審判員的也是這樣。
審判員和行政職級,是沒有個對應關系的。屬於兩個序列。審判員的序列為法官等級,就是幾級法官,行政職級為機關的行政序列。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硬是要說基層審判員最低行政職級的話,那就是科員了。
審判員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員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
(9)中院法官擴展閱讀:
審判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人員的一種職稱。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滿23歲且又沒有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公民,經業務考核有能力擔任審判工作的,可以被任命為審判員。
除在省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員由省和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外,其他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員均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審判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各類案件的審判工作。除簡單案件依法可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一般應由審判員或審判員和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
參考資料:審判員-網路
⑩ 直轄市中院的法官是怎麼產生的
直轄市的中高級法官都是經過直轄市高級法院有關部門提名,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公告任免為是法院的審判員(法官),或者更高的職務。
直轄市的中級法院、高級法院的院長,都是由同一級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這是法律規定的!
舉例說,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院長、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院長、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院長,都是由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
法院院長的選舉產生,是人代會議題內容之一。在正常的人代會換屆年會上,審議法院院長的候選人以及選舉表決,都是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只不過,在直轄市的人代會上,高級法院院長的選舉,中級法院院長的選舉,分別是兩個選舉議題而已。選舉程序都是一樣的!
閣下可以參考《人民法院組織法》相關條款——
第二十三條 中級人民法院包括:
(一)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
(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
(三)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
(四)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
第二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包括:
(一)省高級人民法院;
(二)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三)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
第三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省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省、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省、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