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長和法官
❶ 法官和庭長是同一人嗎
前者是一種長期職務,後者是一個臨時職位,根據「物以類聚」的原則來版判斷,二者是不權具備可比性的。所以也就無所謂誰大誰小了。
【一】顧名思義,所謂庭長,是指一個法庭的長官,是一種行政職務。所謂主審法官,是指法院在審理一件案子的過程中,主持該案審判的法官,是一個人。
【二】法庭庭長需由本院院長提名,當地人大任命方可有效;反之,庭長職務的免除程序也是一樣的,同樣需由本院院長提請,當地人大免除。所以,庭長不是誰想當就能夠隨便當得上的。一旦任命,這種職務是長期性的,其在任期內對所管轄的法庭負全責,直至任期屆滿或終結。
【三】任主審法官就簡單得多了。在一個案件較復雜的情況下,需要組成3人以上的合議庭來審理,這就需要一個主審法官。主審法官一般由庭長擔任,也可以由其他資深法官擔任,還可以由院長直接指定某法官擔任。當然,如果某案件的審判工作只由一個法官來完成,那麼TA就是主審法官了。請注意,本段中使用的是「擔任」一詞,而不是「任命」。主審法官(或者是審判長)是臨時性的,TA只對審理的本案負責任,案子審判完畢,這個職位也就不存在了。
❷ 法庭庭長大還是法官大
法庭庭長是行政級別,法官是業務職稱,一般而言,法庭的庭長都是法官內,但法官不一定是庭長容。
法官也分成好多級別,比如法官、高級法官、大法官、首席大法官等等,每一等級的法官里又分成好多等級,如初級法官包括五、四、三、二、一級法官,高級法官分成四級高級至一級高級等等。一般而言,法院的審判由合議庭來審理,審判長加兩個審判員構成合議庭,其中一個是審判長,兩個審判員或陪審員。審判長就可以決定一個案件如何處理,所以,審判長的權力比較大。庭長一般是分配案件由哪個法官負責審理,案件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對一個案件的處理沒有法律上的權力,但實際上可能會影響審判長的意見。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❸ 法院里廳長和庭長分別什麼級別,誰的權大
法院沒有廳長,有正、副廳級審判員,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為副廳級。四級專法院都有庭屬長,一般基層法院的為副科級。
法院的行政級別各地、各法院都不太一樣,總得來說,庭長是法院的中層領導,正、副廳級審判員是享有一定待遇的審判人員,並不一定是領導職數。
人民法院組織法,並沒有確定相關審判人員的行政級別,致使法官在待遇、級別上很杯具。但令一方面,法院不需要搞行政級別,法院是獨立於行政部門的司法機關,按理應自成一體,方能顯示司法的獨立。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三條人民法院的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並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人民法院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網路
❹ 庭長和主審法官哪個大
前者是一種長期職務,後者是一個臨時職位,根據「物以類聚」回的原則來判斷,二者是答不具備可比性的。所以也就無所謂誰大誰小了。
【一】顧名思義,所謂庭長,是指一個法庭的長官,是一種行政職務。所謂主審法官,是指法院在審理一件案子的過程中,主持該案審判的法官,是一個人。
【二】法庭庭長需由本院院長提名,當地人大任命方可有效;反之,庭長職務的免除程序也是一樣的,同樣需由本院院長提請,當地人大免除。所以,庭長不是誰想當就能夠隨便當得上的。一旦任命,這種職務是長期性的,其在任期內對所管轄的法庭負全責,直至任期屆滿或終結。
【三】任主審法官就簡單得多了。在一個案件較復雜的情況下,需要組成3人以上的合議庭來審理,這就需要一個主審法官。主審法官一般由庭長擔任,也可以由其他資深法官擔任,還可以由院長直接指定某法官擔任。當然,如果某案件的審判工作只由一個法官來完成,那麼TA就是主審法官了。請注意,本段中使用的是「擔任」一詞,而不是「任命」。主審法官(或者是審判長)是臨時性的,TA只對審理的本案負責任,案子審判完畢,這個職位也就不存在了。
❺ 審判長和庭長的區別是什麼
審判長是庭審時的分工不同產生的。審判長來住持整個法庭審理的整回個過程的進度。開庭時答,法庭一般還會有兩名審判員。而平時法院根據受理案件的性質不同,及各部門的不同職能分為像民事庭,刑事庭,執行庭等部門。而庭長就是這些庭的主管。就像學校里的教務處的處長。我原來是學過法律的,但是好多年沒碰了,也許解釋的不是很清楚。願專家給樓主更詳細的解釋一下。^^
❻ 庭長與審判長誰級別高啊
庭長與審判長不屬於同一性質職位,不能作比較。
一、法庭庭長與審判長區別:
審判長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
而庭長是一種固定職位。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二、審判長:
1、審判長是審理時的職務,臨時的,沒有級別。
2、在合議庭中,一般是職務最高的人任審判長,如院長參加審判,院長任審判長,院長沒參加,副院長參加,副院長就是審判長。
3、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一般需要幾個人臨時組成一個合議庭,這幾個人負責審理一個案子,其中職務最高的任審判長,這是一個臨時職務,審理完一個案子,合議庭解散,審判長也就免職,下一個案子,再組織合議庭,再任命審判長。
4、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十條:合議庭由法官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成員為三人以上單數。
5、合議庭由一名法官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理案件時,由自己擔任審判長。
三、庭長:
1、庭長在院長、分管院長的領導下,全面負責全庭工作,以身作則,嚴格管理,帶領全庭同志完成本庭各項任務。
2、依法辦案,嚴把案件質量,嚴守案件審限,檢查、督促本庭人員不辦人情案、關系案,保證不出假案,力爭不辦錯案。
3、帶領全庭人員貫徹落實崗位責任制及各項規章制度。
4、組織好本庭政治、業務學習,不斷總結審判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及時向領導提出建議性意見。
5、副庭長協助庭長履行上述職責,搞好本庭工作。
(6)庭長和法官擴展閱讀:
審判長是法院合議庭審理案件時,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
例如開庭時,由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各項權利,主持訊問,宣布辯論終結;
如果訴訟參與人違反法庭秩序,審判長應警告制止,情節嚴重的,可責令退出法庭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審理完一個案子,審判長也就免職了。
❼ 庭長是什麼級別
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長級別為: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法官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專級:
(一屬)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級、二級;
(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中級人民法院職務對應的級別:
院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三級高級法官。
副院長:二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庭長:三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7)庭長和法官擴展閱讀
中級人民法院主要職責:
1、主要負責審理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2、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3、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4、中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
❽ 院長、庭長、法官、審判長、檢察長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首先來說,檢察院和法院並不是一個機構,檢察院是公訴機關,理論上是與政府平級的,法院是審判機關,和檢察院一樣,與政府平級。所以法院院長和檢察長沒有什麼關系。
2、一個法院,院長是總負責人,只有一人。法官是審判人員,可以是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審判長是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院長、庭長、審判員均可擔任審判長。
3、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中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高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8)庭長和法官擴展閱讀
1、人民法院院長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法院的負責人。負責領導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及其他日常工作。
2、庭長是一種固定職位。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3、《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4、審判長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
5、檢察長是檢察院主要負責人,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由區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經市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批准任命,對區委、區人大和市檢察院負責並報告工作。
❾ 審判長,審判員和法官,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審判長,審判員和法官,有什麼區別:
1,審判長就有兩種意思:
第一就是在審理具體案件的合議庭中擔任主要審判職責,對該案審理負責的法官,就叫審判長,而其他合議庭成員就是審判員或者人民陪審員。
第二,審判長是法院系統內部的一種職稱,只有被任命為審判員兩年以上才能競爭上崗審判長。
2,審判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人員的一種職稱。
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滿23歲且又沒有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公民,經業務考核有能力擔任審判工作的,可以被任命為審判員。
除在省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員由省和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外,其他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員均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審判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各類案件的審判工作。除簡單案件依法可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一般應由審判員或審判員和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
3,法官是對從事審判工作的人員的稱呼,也就是一種職業名稱,和檢察官、警官等等是一樣的。
審判長,審判員和法官,有什麼聯系:
審判員,審判長是就一個具體的個案審理過程中而言的,也就是組成合議庭或獨任庭的.
法官是國家公務員系列,是分級別的.
在一個法院中,主體是法官.
在一個個案審理中,由法官與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由法官擔任審判長進行審理.
一個法官在這個案子中可能是審判長,在另外一個案子中可能是審判員.
(9)庭長和法官擴展閱讀:
審判員的設立
設立審判員的根本目的就是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職責,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中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高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二十三歲的公民,可以被選舉為人民法院院長,或者被任命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但是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審判員有兩種:第一種是由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命的;第二種是由其所在法院院長任命的,又稱助理審判員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審判員
❿ 法官和審判長有什麼區別
法官是對從事審抄判工作襲的人員的稱呼,也就是一種職業名稱,和檢察官、警官等等是一樣的。
審判長就有兩種意思:第一就是在審理具體案件的合議庭中擔任主要審判職責,對該案審理負責的法官,就叫審判長,而其他合議庭成員就是審判員或者人民陪審員。第二,審判長是法院系統內部的一種職稱,只有被任命為審判員兩年以上才能競爭上崗審判長。
審判長都是法官,法官不一定是審判長,普通案件要組成合議庭開庭,坐在中間負責此案的法官就是審判長,審判長是每個個案負責的法官,如果是只有一個法官審理的,該案就不存在審判長,法官稱為審判員。
(10)庭長和法官擴展閱讀:
審判長的職責:
(一)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人;
(二)組織合議庭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五)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 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七)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