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女法官協會

女法官協會

發布時間: 2020-12-24 04:37:58

❶ 中國既然是無神論國家,為什麼又不允許安樂死

安樂死不僅涉及宗教信仰,還涉及法律、倫理等方面的問題。
生存權利
法理:公民有權選擇死亡的方式
《憲法》規定公民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是有特定含義的。公民個人有權選擇生存的方式,在特定條件下也有權選擇死亡的方式。「安樂死」是一種在特殊情況下,在不違背國家、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一種對生命的特殊處分方式,這種處分是有嚴格的條件與程序的。歐洲一些國家所實行的「安樂死」立法都是在傳統道德與現代法律之間所作的選擇。因此,認為「安樂死」有悖憲法這種言論,是缺乏基本的構成要件的。

倫理道德
倫理:「安樂死」有悖生存權利
從倫理方面講,公民在遭遇非常的不可逆的身體疾病痛苦,自願要求結束自己生命的條件下實施「安樂死」,本身也是合乎道德的。
但是,「安樂死」沒有被確認事出有因。首先,在現有的法律條件下,「安樂死」可能引致「故意殺人」。患者自殺不會影響別人,但是,如果他本人想結束生命,醫護人員及家屬協助滿足其請求,在《刑法》中是「幫助自殺」行為,涉嫌故意殺人罪。其二,「安樂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確認下來,可能會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另外,在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還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未經法律許可而結束他人生命,有悖於生存權利的道德准則。

社會爭論
從醫學和法律的角度,對安樂死的論爭非常激烈。正式披露的案例也很多。
消極的安樂死
許多醫生認為,對於受到必死無疑的疾病折磨的病人,還是不要用人工的方法來延長其生命為佳,只要能使病人在死亡前比較舒適和安逸就行。自願安樂死的人可在生前立下字據,授權醫生,按其意願在他們臨終時不採用人工手段延長其生命。這種生前的意願在法律上的效力,在世界各國與各地區並不一致。如美國1977年的「死亡權力法案」,要求醫生尊重病人的願望,已在許多州獲得立法。
植物人不是天然的生命,而是高技術的產物,停止給植物人以生命支持的措施,並不意味著殺害性命,而只是停止製造人工的「生命」。而且這種沒有意識,任人擺布的「生命」,是否符合病人的利益,甚至有損病人的尊嚴,還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所以有人認為,植物人問題不屬安樂死,而屬死亡的尊嚴問題。但由於感情和醫學倫理學傳統的影響,還是會出現處理上的困難。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過去難以存活的不正常嬰幼兒可靠先進技術存活下來,當然,其生活的質量是低下的,他們還可能成為社會的負擔。一般說,如果發現出生不久的嬰兒有嚴重的生理或智力缺陷,現代醫學確實無法補救,且這個缺陷將嚴重影響嬰兒生活質量,在此情況下,而且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其法定監護人不願維持其生命時,醫生可以接受監護人的意見停止其生命的維持措施,也即對於這種安樂死醫生只能執行,給予咨詢,而無權自作決定。
積極的安樂死
爭論更加劇烈,因為這種安樂死,從法律上看具有殺人的動機、行為、後果,形式上與謀殺的界線難以劃清楚。據收集到的資料,世界各國,除個別國家對積極的安樂死持容忍的態度、免予追究法律責任外,一般都把它視為一種特殊的殺人罪,如美國、日本、瑞士、挪威、波蘭、德國等。
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意見:可以不把這個難題當作醫學倫理學問題,而作為當代社會生活提出的一個實際問題(即自殺的正當性問題)來對待。
在關於安樂死立法問題的討論中,有人認為如果法律同意醫生答應垂危病人安樂死的請求,那會樹立一個殺害病人的先例,從而造成社會危機;於是醫生可以不再下功夫研究病人的疾病。如果診斷錯誤(如誤診為晚期癌症)則積極的安樂死造成的後果是無法挽回的。其次,在醫生的角色中增加了殺手的內容,就違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不得傷害病人這一基本要求。如果醫生不僅治病,還殺人,這會嚴重影響醫生的傳統形象,而這種形象對於病人心理是有積極的、重要的作用。還有,病人的「同意」往往也存在問題,如果問一個受慢性病折磨的病人:你願意繼續受折磨還是無痛苦地「睡過去」,病人鑒於他給別人(家屬及醫務人員)帶來的負擔,也可能回答:「殺死我吧。」綜上所說,對醫生來說,安樂死不應當成為一種解決病人痛苦的正常辦法,在安樂死方面醫生不應當起主動提倡作用,而只能扮演配合和被動的角色。否則就會削弱醫生救死扶傷的鬥志。
調查民間贊同安樂死比率很高
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中,安樂死立法問題再度引起了委員們的普遍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功民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有關部門曾對北京、上海、河北、廣東等地進行調查,民間測評贊成安樂死的比率很高,上海對200名老人問卷中,贊成安樂死佔73%,北京有85%以上的人認為安樂死是符合人道主義的,80%的人認為目前國內可以實施安樂死。[13]

不同觀點
贊成安樂死符合臨終病人利益
趙功名表示,倫理原則是支持安樂死的。該作法尊重了臨終病人選擇死亡方式的權利,相反,違反病人自主原則,是不符合病人利益,另外,實行安樂死,把有限的資源過多地用於臨終病人身上而使他人得不到應用的治療,是不公正的。安樂死有利於病人的最佳利益。他建議,國家可在某個地區、省、市等局部性地點制定有關規范性規定和條例,加強個例研究,作為試點積累經驗,然後才逐步向全國推廣。
廣州市女法官協會會長毛宇峨表示,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她是主張安樂死的。安樂死的問題,既是道德問題,又是一個法律問題。從道德倫理方面來講,中國人兒女講盡孝,朋友講關愛。市民的普遍看法,總覺得活著比死了好,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不敢接受安樂死。就身體健康的人群而言,他們是估計不到要求安樂死的人們群的承受能力,對於他們而言,更是很難預測得到的這種瀕臨死亡之前的痛苦。就社會氛圍而言,社會對安樂死問題關注是不夠的。
反對安樂死立法為時過早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吳若彬主任介紹,醫學專家們都在呼籲出台《器官移植法》和《腦死亡法》,目的是為了讓腦死亡者捐出活體器官救活他人。腦死亡病人從醫學的角度上講,這樣的病人即使有呼吸心跳等生命特徵,但是已沒有任何的生存意義,實施腦死亡,可大大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可以減少醫療負擔。而安樂死的病人則不同,雖然醫學水平已回天無力,可是病人不但有呼吸和心跳,大腦的功能完好,用安樂死的方法,就相當於人為地讓這些病人死去,在缺少法律和社會倫理支持的今天,醫生為滿足病人的作法無異於「殺人」。因此,他認為,在《器官移植法》和《腦死亡法》出台之後,再來談安樂死的立法更有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力認為,腦死亡都還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如果要提到立法的層面,這些前題必須搞清楚。從中國的現狀來看,安樂死立法是不現實的。
安樂死引發的倫理爭議
現代意義上的安樂死涉及了不同的人或群體,包括安樂死者本人、醫務人員、安樂死者親屬及其他需要醫療救助者。由於各方的社會身份、社會角色、責任和義務的不同,由於各方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導致不同的人或群體具有不同的安樂死觀念,引發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倫理爭議。
1、生命神聖論與生命質量論之爭
生命神聖論與生命質量論之爭是安樂死中首要的倫理爭議。生命神聖論否認安樂死具有倫理價值,認為人的生命「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違背神的意願而隨意結束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任何他人的生命,即「人活著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義務」。由於西方的宗教傳統,生命神聖論的觀點頗為流行。生命質量論則肯定安樂死具有倫理價值,突出強調了人權和人的社會價值的重要性,認為人具有社會屬性,因此一方面人必須保證最低限度的生命質量才有必要繼續存活,另一方面人具有社會價值,當社會價值被破壞時,人的生命質量就失去了意義,人有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自由。很顯然,生命質量論還邏輯地蘊含了另外兩種被稱為生命尊嚴說與生命自主權說的觀點。因為當人由於自己的社會價值遭到破壞而選擇結束生命時,事實上就是違背生命神聖論所認同的「神律」而作出的選擇,同時這種追求生命質量的做法,也可以被看作是維護生命尊嚴,如中國儒家文化中的「捨生取義」和西方的「為真理而獻身」。
2、救死扶傷原則與減輕痛苦原則之爭
在醫學倫理實踐中對安樂死的反對與支持主要反映了兩種醫學倫理原則,即救死扶傷原則與減輕痛苦原則之間的矛盾。救死扶傷原則自古以來都是醫家的根本行為准則和職業道德。在被奉為醫務人員操守准則的《希波克拉底宣言》中就明確表示「我絕不會對要求我的任何人給予死亡的葯物,也不會給任何人指出同樣死亡的陰謀途徑」。成立於1947年的世界醫學協會在充分肯定該誓言的基礎上,制定了日內瓦法規,強調醫生必須以保護生命為己任。因此恪守救死扶傷原則的人們認為安樂死違背救死扶傷原則,是變相剝奪他人生命,有悻於醫生的職業道德的行為。減輕痛苦原則也是醫學倫理實踐中的一條重要原則,醫生的職責除了治癒疾病還包括為病人減輕痛苦。安樂死的支持者認為為患者治療疾病是減輕痛苦,當患者患有不可治癒的疾病並遭受極其痛苦折磨時,使其結束痛苦無痛死亡亦是減輕痛苦,是人道的行為。因而任由那些身患無法治愈的疾病而又面臨死亡的患者飽受病痛與醫療手段的折磨,醫生卻無動於衷,這才是不人道的,才是有悖於醫生職業道德的。因而現代醫生的職責不僅在於「挽救生命」,還在於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減輕或免除病人的痛苦,以表現對病人的深層倫理關懷。
3、資源浪費與合理分配之爭
在關於安樂死的爭論中資源的分配一直是爭論的一個焦點。安樂死的支持者認為社會的人財物等資源十分有限,將大量資源用於救治那些患有不可治癒病症的人,或者用於維持那些植物人以及重殘兒童的生命,實質上是一種對醫療資源的浪費,破壞了社會公正,而允許患有不可治癒病症或植物人等的安樂死則能使一部分醫療資源被節省下來,從而用於更需要醫療救助的人。反對安樂死的人則認為,雖然社會的人財物等資源非常有限,但如果以「節約資源」為名為患有不可治癒病症者或植物人實施安樂死,則可能導致對人的功利化理解,而且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因而每個人理當享受基本的生存權利,以「節約資源」為名使不可治癒者或植物人安樂死強制性地剝奪了他們的基本生存權利,恰恰破壞了社會公正。
4、尊重人權與情境選擇之爭
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些學者將自願安樂死限於承受難以忍受痛苦、自願謀求死亡的絕症病人,認為患者擁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因此必須尊重他們的安樂死意願,才能體現對患者的倫理關懷。但是也有學者出於境遇倫理學的考慮,主張人總是處於一定情境或境遇之中,並從這種情境或境遇出發做出自己的倫理決策,從而對患者的安樂死意願的真實性提出諸種質疑:
第一,每一個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活著總比死要好。
第二,自願難以確定,一個患者在疼痛發作或因服用葯物而精神恍惚或抑鬱時表示的意願是否可以算數?
很可能在疼痛緩解或意識清醒時又放棄他的安樂死請求。第三,患者受到醫生診斷的影響,有了某種絕望的意願,但如果這種診斷是錯誤的,這又意味著什麼。因此,應當謹慎對待安樂死,不可輕易肯定其價值,也不能武斷地否定其價值。
5、中國傳統「孝道」與現代親情理念之爭
在中國的安樂死討論中,支持與反對的倫理之爭主要表現為傳統「孝道」與現代親情理念之爭。反對安樂死者認為,安樂死的適用對象主要是老年人群體和病患者,以孝悌為基礎的傳統道德要求子女和親屬必須對患有重病的父母和其他親屬細心侍奉直到病人生命結束,而出於減輕痛苦致親人速死的安樂死則有可能使子女背上「不孝」的罪名,這容易對中國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傳統倫理模式構成嚴重威脅,導致「血濃於水」的親情紐帶斷裂。安樂死的支持者則堅持認為傳統「孝道」與現代安樂死在意蘊上不能相容,因為現代安樂死本身就是人的現代親情理念的表現,即家庭中各成員之間的權利平等,子女和父母都擁有對自身生存利益的決定權利,當遭受不可治癒的疾病折磨、難以忍受病痛的情況下,父母本人擁有選擇安樂死的權利,子女要尊重父母本人的意願才是孝順父母;而且現代親情理念還認為子女應注重在長輩生前關心長輩,尊重長輩、提高長輩生活質量,這樣才是真正的「孝」的表現,否則只能表明子女的自私自利。
安樂死倫理爭議的深層意蘊
安樂死引發的倫理爭議一方面向安樂死實踐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安樂死實踐背後隱藏的關於人類自身道德困境的深層矛盾。這些矛盾既有類主體所共同面臨的生與死的矛盾、醫學倫理決策道德原則沖突、人性自身的矛盾以及社會公正問題,同時還包括具有特殊性的傳統「孝道」的片面義務論價值取向。
1、生與死的矛盾
安樂死中關於生命神聖論與生命質量論的爭論反映出人類主體所共同面臨的生與死的矛盾。生與死的矛盾是人類獲得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的直接結果。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的獲得,意味著人類能夠將自我與周遭世界區分開,進而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及消亡。由此,人類的生與死產生分裂,人類也從大自然的秩序中分裂出來,因此「絕不能把他(指人)理解成動物自然秩序里的一種動物,因為他已經脫離了自然,並且由此提出他自己的意義問題(以及自然的意義問題)作為他的命運」。也就是說,人類可以通過追尋生命的意義超越死亡,從而解決了必然要面臨的生死矛盾問題。在生命神聖論與生命質量論的爭論中提供了三種超越生死矛盾的途徑和方法,即信仰的方式、科學理性的方式和道德的方式,它們都可以被看作以追求生命意義的方式尋找超越死亡的可能性。但是我們認為,這三種超越死亡矛盾的方式都不可能真正達到超越死亡的目的。
所謂信仰的方式,是指為了獲得自身的意義,獲得存在的依據,而將自我虔誠地獻給神靈,並將此歸因為神靈的恩典。尤其在人類社會早期,人類的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處於比較低的發展水平,即人類還不能在觀念上將自身完全同自然界對立起來進行考慮,因此神靈處於人們生活的中心,支配著人們的觀念和實踐。此時,一方面人們只需虔敬地侍奉自己的神靈,遵守神靈的旨意,便可以毫無疑問地找到生命的意義,並且心裡感到滿足、安寧和充滿希望;另一方面,神靈在能夠安慰早期人類的同時,也給他們以生的許諾,如上帝會將人死後脫離肉體的靈魂帶到天堂,靈魂就會不死。在這里,死亡變成了靈魂永生的一道門檻或者必不可少的程序,從而死亡的形象在人們心中也變成了可接受的和帶有某種美的對象,肉體則變成了受冷落的、應該被拋棄的對象,它的痛苦與消亡也就顯得不那麼緊要。很顯然,通過信仰而得到神靈的安慰與許諾只是使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和生的熱情得到了幻想般的釋放,因為死亡具有不可懷疑的實在性。所以,信仰的方式不可能真正超越死亡。
所謂科學理性的方式則是指人類對自身意義的看法從通過信奉神靈獲取自身存在依據轉變為通過遵循絕對精神或絕對律令而獲取支配和改變對象世界的力量。隨著近代社會理性與宗教的斗爭進一步深化,理性獲得了巨大發展,人們精神生活的中心隨之發生改變。這種轉變使得神靈順理成章失去了對人們的吸引力,因此神靈和彼岸世界也就無法再承擔安撫人們心靈世界的重任,比如「上帝死了」。彼岸世界的媽塌,意味著人們只得在此岸世界尋找生的命運與死的前途,即將獲取支配和改變對象世界的力量作為自身存在的意義。但是這種方式直接造成了人與對象世界的絕對對立,同時取消了克爾凱郭爾?所謂的人類內在精神生活的主觀性,也就一方面使得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和生的熱情得不到釋放,另一方面將熱情地生、恐懼的亡變成了夾帶著恐懼的生、不知所謂的亡,因此對死亡的恐懼和表達絕望等主題在這一時期被視為消極的生活態度。所以,科學——理性的方式也不可能真正超越死亡。
所謂道德的方式是指通過追求某種道德信條,踐行某種道德原則而獲取自身存在意義的方式,但這種方式也只是表現出了一種幻想出來的超越。如中國傳統式「捨生取義」,由於死者只能憑著他本人的「義」的信念而「捨生」,而不同的利益歸屬所要求的「義」是不同的,而且至關重要的是這種「捨生」通常都是形勢所逼的「自願」之舉,並沒有人真正喜歡死亡。通過對以上三種超越死亡方式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企圖通過以意義的追尋否定死亡,而獲得另一種形式的再生,而這正是對死亡的恐懼所帶來的心理幻象,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再生。
2、醫學倫理決策中的道德原則沖突
安樂死中關於救死扶傷與減輕痛苦之間的矛盾其實反映了現代醫療實踐當中倫理決策的困境,即現代醫療體系中倫理決策原則相互之間的沖突性。
科學技術的進步激化了醫學倫理學基本原則中包含的一對固有矛盾。作為醫學倫理學基礎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方面要求醫生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又要求延長病人的生命。以前只要一個人無法進食,生命就難以維持,而呼吸、心跳停止,就算死亡;殘疾人很難終其天年。由於一些治療措施的進步,許多不治之症的結局可以變得相當拖沓。這樣一來,病人臨終前的痛苦也延長了,這種痛苦不可能在死亡到來前解除。不少疾病終末期的病人,由於不能忍受病痛的折磨,哀求醫生結束他的生命,當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有時就殺死自己。但由於不諳生理解剖,在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他們往往不得不忍受多餘的痛苦。於是,有關安樂死的案例和討論不斷出現。
在現代醫療體系中得到較多共識的是以下四個原則:尊重自主,即要求尊重自主人的決策能力的原則;不傷害,即要求避免引起對他人傷害的原則;行善,即要求阻止傷害、促進利益和權衡利益與風險、代價的原則;公正,即要求公平地分配利益、風險與代價的原則。此四項原則是醫療實踐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其根本價值目標是一致的,即維護患者利益,但每一具體原則又有其各自的倫理依據和對象性要求,從而在具體醫療情境之中,它們之間往往會發生沖突、出現矛盾,即當我們從不同的倫理決策原則出發,會對同樣一件事情得出不同結論。我們分別從尊重自主原則與不傷害原則出發,就會形成對待安樂死的兩種不同態度。
3、社會公正問題
安樂死中關於資源浪費與合理分配的爭論反映了各個利益相關方在社會公正問題上的博棄。各個利益相關方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另一個是富有的人與貧窮的人。顯然,一定社會的社會資源總量都是有限的,那麼社會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就會成為一個社會所必然面臨的問題。我們的社會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存在著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對社會資源佔有佔用不均衡、富有的人與貧窮的人對社會資源佔有佔用不均衡的問題。發達地區和富有的人憑借其財富優勢佔有佔用一多半社會資源,而欠發達地區和貧窮的人則由於其財富上的劣勢只能佔有佔用少量社會資源。由於這種對社會資源佔有佔用不均衡問題的存在,其必然使人產生對欠發達地區和貧窮的人能夠享有足量社會資源的擔憂,進而認為安樂死可能成為剝奪欠發達地區和貧窮的人享有社會資源的新方式。
4、人性中的非自洽性
人性中的非自洽性是指人性自身固有的矛盾性和人所處環境的復雜性、偶然性使得人性並不能滿足任何理論上所設想的邏輯完滿性。但在理性主義的背景下,出於理性的選擇和行為才被視為是可理解的和可靠的,由此導致了對出於非理性因素的選擇和行為的忽視、曲解和否定。在關於安樂死的第四點爭論「真實意願與情境選擇之爭」里集中表現了對處於具體情境中的人的倫理決策能力的懷疑與不信任。我們可以進一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這一點。
第一,安樂死的支持者認為安樂死之所以能夠獲得支持,是因為患有不治之症並遭受不可忍受痛苦的人是值得同情的,因此他們尋求安樂死的請求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即他們面對疾病和痛苦不得不作出求死的選擇。而反對者給出的「活著總比死好」的理由也清楚地表明了他們將安樂死的最終結果理解為死亡這一事實。顯然,在生與死相對立的前提下,支持者和反對者雙方都無法提出無理由地放棄生命的有效根據。因此,放棄生命一定出於某種不可抗拒的原因,也就是「無奈之舉」。
第二,放棄生命的不可抗拒的原因具體到安樂死的支持者那裡,就是患有不治之症和不可忍受之痛苦,並且這一值得別人同情的原因更進一步肯定了「活」的善與「死」的無奈。但是在反對者看來,不治之症和不可忍受之痛苦與安樂死之間顯然存在著一個人如何選擇的問題以及選擇是否可靠的問題。
第三,前邊已經確定,在安樂死的支持者看來,選擇安樂死一定是出於不可抗拒之原因,也就是說別無選擇或這種選擇出於某種必然性,最為重要的是病患者本人令人同情的遭遇似乎使得他們的求死選擇能夠被道德承認。
反對者似乎對此存有疑慮,認為人的選擇應該是出於純粹理性的才是可靠的,但病患者的選擇很可能會因為服葯與否、疼痛加劇與否、醫生的診斷正確與否、醫療水平的提高與否甚至病人的情緒正常與否等因素而發生改變。很顯然,反對者的意見使得支持者最為重要的理由「自願」變得不那麼可靠和真實,但同時反對者的意見也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人的選擇不僅僅是理性與必然性的表現,恰恰相反其中充滿了偶然性與非理性的影響,也就是說人性中潛在地存在著對社會理性規則的破壞性因素,這些人性中的非自洽性並不因為同情心與理性功能而自己消失,反而時刻影響著人類理性的正常運轉。
5、傳統「孝道」的片面義務論價值取向
在中國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語境下,害怕因為同意父母或其他親屬的安樂死請求而背上不孝的罪名,這種擔憂本身只表明了傳統「孝道」的矛盾性和復雜性,主要表現為兩點:
第一,「孝」是為人們所認同的倫理價值取向。因為一方面中國的「孝」文化由來己久,並且與政治關聯密切。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關於「孝」的社會政治作用的明確記述,如《論語?學而》載:「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意為一個人只有在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在外才不會犯上作亂,做出有悼禮法的事情。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家國同構」的社會組織。中國古代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每個人既是家族成員,又是社會成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家族關系擴大而成。一個人正是從愛自己的父母兄弟開始,不斷擴展,達到愛朋友、君王,以致愛整個社會、民族和國家。所以作為處理家庭關系的基本道德規范——「孝」,既是家庭關系的重點,又是擴展社會人倫關系的起點。這樣,個人被牢固地固定在了家族——國家這一整體、集體的利益鏈條之上,並產生了一種個體對家族——國家的犧牲意識與服從意識,即只強調個體對家族——國家的義務價值。因而現代安樂死對於自身權利被尊重的要求往往會遭遇到極大的片面義務論價值取向的阻礙。
第二,「孝」中所包含的盡義務者的利己動機,使得個體如果同意父母或其他親屬安樂死可能得到「不孝」的外在道德評價。由於現代安樂死所要求的是人工干預死亡過程,而且在直觀上,發出安樂死請求的父母或其他親屬依然被稱為活著的人,在這個意義上,父母或其他親屬的安樂死要求會被子女或晚輩當成是處死的請求,難以接受,即會獲得「不孝」的外在道德評價。但父母或其他的親屬的安樂死請求出於自身的需求,在這個意義上,子女或晚輩應該同意父母或其他親屬的安樂死請求。實踐表明,子女或晚輩大多拒絕了父母或其他親屬的安樂死請求。很明顯,這種拒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要求安樂死者本人的利益而使子女或其他晚輩符合外在的積極道德評價為代價的。由此,「孝」與「不孝」除了強調被盡義務者的需求外,更加取決於一種外在的積極道德評價,即「孝」中包含有盡義務者的利己動機,也就是俗話說的「好名聲」。

❷ 我姓毛 正白旗 請問我的滿族姓氏是什麼

[毛] 滿族老姓來不清,北京市有滿族毛源姓,待考。
另外,漢軍八旗內也毛姓,像毛文銓,康熙38年任夔州同知,官至福建巡撫、京口將軍。但是他是漢軍鑲白旗人。
資料來源:《滿族姓氏尋根來源》
我覺得吧,既然都待考了,就說明姓毛的少,但是鑒於漢軍有不少都姓毛,我覺得你們家更可能是漢軍旗人後代。

如果你知道你祖籍的話,可能會有幫助。

❸ 首屆中國女性書畫攝影大賽獲獎作品集,txt全集下載

首屆中國女性書畫攝影大賽獲獎作品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內下載:

內容預覽:
全國容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何魯麗同志題詞
指導單位: 全國婦聯宣傳部
中國書法家協會
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攝影家協會
主辦單位: 中國婦女報社
協辦單位: 全國總工會女職工部
中國女攝影家協會
中國女企業家協會
中國女法官協會
中國女檢察官協會
中央直屬機關婦工委
中央國家機關婦工委
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商會
承辦單位: 北京德葆中天文化發展中心
大賽活動主要贊助單位:廣州市容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女市長協會 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 中國人才研究會婦女工作委員會 中國女醫師協會 歐美同學會婦女委員會 中國女記者協會 中華全國工商聯女企業家商會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 中國地質學會女地質工作者委員會 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婦女工作委員會 中國旅遊協會婦女旅遊委員會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女規劃師委員會
首屆中國女性書畫攝影大賽組委會
名譽主任: 彭珮雲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 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何魯麗……
有問題再找我

❹ 2008年 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名單

北京三八紅旗集體名單
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
北京市崇文區體育館路醫院長青園社區站
北京市華夏女子中學
北京市朝陽區地稅局酒仙橋稅務所
北京甘家口大廈
北京市豐台區葯品檢驗所
北京市石景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門頭溝區城子幼兒園
總參陸航部通信站一中隊
北京燕山開關廠
北京市順義區國泰商業大廈服裝部
北京市大興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
北京市昌平新世紀商城二樓商場
北京市平谷區第一幼兒園
北京市懷柔區第一中學高二年級組
北京市密雲縣人民檢察院三八女子辦案組
北京市延慶人民商場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十一分廠沖壓一班
北京市公交電車客運分公司103路車隊85232車組
北京市女法官協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66400部隊70分隊一排
中國書店
北京市女子監獄
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三局十一支隊七科
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中國公民出入境管理處
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客運公司
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京開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杜家坎站「三•八班」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供水服務熱線
北京鐵路局北京西站「036」候車室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消費者投訴中心
北京市豐台區國稅局第二稅務所
北京市地稅局第一稽查局女子稽查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
北京市先農壇體育運動技術學校女子乒乓球隊
北京更香茶葉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聾兒康復中心
首鋼總公司工會女職工委員會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
北京建工集團奧運國家會議中心工程總承包項目部技術組

❺ 三八紅旗手的獲獎名單


2009年全國三八紅旗手名單
北京市
康 佳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院長羅 藜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教師張慧影 北京市西城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副站長李雅靜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交通支隊政秘科民警陳 艷 北京建遠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建軍 北京市崇文區婦聯主席王春利 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 敏 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刑偵支隊禁毒隊隊長蔡淑敏 北京市朝陽區常營回族鄉人民政府鄉長侯 傑 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平房派出所民警馬 駿 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學區管委會主任兼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趙小雲 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劉 暢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校長高 靜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花園路派出所民警李有毅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李 嵐 北京市豐台區勞動保障局局長安鍾岩 北京豐順工貿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龍笑江 北京市石景山區城管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 紅 北京市石景山醫院急診科主任姜淑琴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王秀蓮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黨支部書記王春霞 北京市通州區惠民工藝品廠廠長李 崢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處副處長姜 希 北京市房山區工業總公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厲 莉 北京市房山區法院法官助理張金英 北京市順義區城鎮環衛服務中心設施科職員蔡玉民 北京市順義區仁和鎮平各庄村黨支部書記安春玲 北京市大興區財政局副局長王雅玲 北京市大興區老幹部局局長李春英 北京市宣武區婦聯主席吳琢如 北京市海淀區婦聯主席王 璐 北京市昌平區婦聯主席孫淑波 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鎮三合庄村黨支部書記、村股份合作社董事長李玉鳳 北京市平谷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馬秋蘭 北京華夏毛織廠廠長劉秀英 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三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紅民 北京市懷柔區第一中學高級教師、年級主任趙秦嶺 北京市密雲縣婦聯主席 陳福蘭 北京奧斯雲肉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徐瑞玲 北京市延慶縣井庄鎮紅杏山莊生態園總經理霍桂蘭 北京市京迅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 秋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高級記者魏春榮 北方崑曲劇院一級演員吳春妹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公訴二處副處長李 紅 北京市巡特警總隊五支隊綜合大隊大隊長張立華 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清分公司經營發展部部長王麗萍 首鋼技術研究院線材首席工程師張 薔 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蕙萍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造價處黨支部書記盛京蘭 北京市信訪辦來訪接待處處長黃 敏 北京市朝陽區婦聯主席劉曉燕 北京市房山區婦聯主席蔡 琦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村發展項目管理部部長喬 耀 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副主任郭麗雙 東方美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鳳琴 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機關黨委書記、教授黃 如 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系主任、微電子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軍萍 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師迎春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推廣研究員劉春梅 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璦琴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煉油一廠運行保障部主管柳 浩 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雅 翹 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主任李彩霞 北京市門頭溝區殘聯理事長付寶榮 北京市蘆城體育運動技術學校女子曲棍球隊運動員龐星火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以新 北京安貞醫院全科醫療科主任、北京安貞醫院教育處副處長冷金花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王增勤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訴審查庭庭長、北京市女法官協會秘書長盧 希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政治部主任范承玲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心理月刊》雜志副總編、主編夏 華 依文企業集團董事長楊 瀾 陽光媒體集團主席、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王珉珠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王曉琳 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設計師嚴曉燕 北京銀行行長李 烈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❻ 婦聯注冊女法官協會怎麼做

婦聯注冊女法官協會應該通過?初級法院的審批對法官的資質進行審核,然後報警中級人民法院批准供參考。

❼ 檢察院下屬社團或者協會都有什麼

檢察院下屬的事業單位很少,一般基層的檢察院都下設一個舉報中心什麼的

其實就是加一點編制,多弄點預算,再弄幾個人罷了

❽ 重慶市婦女聯合會的團體會員

重慶市女抄攝影家協會襲
重慶市女檢察官協會
重慶市女法官協會
重慶市婦女互助會
重慶市婦女理論研究會
重慶市婦女聯誼會
重慶市家庭教育研究會
重慶市女領導幹部聯誼會
重慶市女企業家協會
重慶市女性人才研究會
重慶市女職工委員會
重慶市女專家聯誼會
重慶市女子書畫家協會

❾ 餘姚市人民法院簡介

餘姚市人民法院創建於1950年4月,內設政治處、監察室、辦公室、司法行政科、法警大隊、刑庭、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民四庭、行政庭、立案庭、審監庭、執行局、信息技術科、執行監督科16個內設機構,下屬事業單位一個,下轄泗門、馬渚、梁弄、丈亭、陸埠5個人民法庭。目前,全院有編制190名(行政編制176名,事業編制14名),在職幹警151人(行政編制140名,事業編制11名),臨聘人員60人,在職幹警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113人,占總人數的74.8%,其中碩士14人。餘姚法院現使用的審判大樓於2000年9月落成,並於2010年9月完成大樓改擴建工程,大樓各項硬體設施齊全,功能先進,建成1個標准型數字法庭,1個簡約型少年庭、1個看守所遠程視頻審判室以及22個簡約型數字法庭,並實現了院機關與五個人民法庭的局域聯網和無紙化辦公。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法治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任務也越來越繁重,近年來該院收、結案數量一直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趨勢,2010年,餘姚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11066件,辦結11124件,同比分別上升2.68%和5.39%,收結案保持良性循環,為建設富裕和諧的新餘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
近年來,該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為重點,切實加強法院管理,大力推進隊伍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多次受到寧波市、浙江省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表彰,已連續多年在寧波法院系統爭先創優工作中名列前茅,先後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2007年,該院政治處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二等功;法警大隊被省高院評為全省法院司法警察專業技能考核優秀單位;民一庭庭長余國英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秀女法官,並被省高院榮記一等功。2008年,該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了全國法院系統集體最高榮譽――「全國模範法院」稱號,並被省高院評為全省司法規范化建設先進法院、破解執行難優秀法院;辦公室被省高院評為全省法院優秀辦公室;刑庭庭長韓利榮同志被最高院評為全國刑事審判工作先進個人;民一庭庭長余國英被省婦聯評為省三八紅旗手。2009年,該院被浙江省委評為維護國防利益工作先進單位;刑庭被省高院榮記集體二等功;陸埠法庭被省高院評為省級模範五好法庭。2010年,該院被省高院評為全省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先進單位,並被評為寧波市「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刑庭被省高院評為全省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民二庭被省高院評為全省法院民商事金融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審監庭被省高院評為全省法院審判監督工作先進集體;民一庭被寧波市委評為寧波市模範集體;該院女法官協會被評為寧波市「巾幗文明崗」。

餘姚市人民法院及各法庭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

餘姚市人民法院本部
地址: 餘姚市譚家嶺西路140號
郵編: 315400
電話: 62770086

泗門法庭
地址:餘姚市泗門鎮府前路3號
郵編:315470
電話:62785634

陸埠法庭
地址:餘姚市陸埠鎮五馬村
郵編:315420
電話:62785623

丈亭法庭
地址:餘姚市丈亭鎮人民路6號
郵編:315410
電話: 62785618

馬渚法庭
地址:餘姚市馬渚鎮東一路
郵編:315450
電話:62785606

梁弄法庭
地址:餘姚市梁弄鎮如意路
郵編:315430
電話:62785643

❿ 婦女的含義

通俗地說:那層"包餃子的皮"沒了的就叫婦女了

熱點內容
法人變更後前期的法律責任怎麼處理 發布:2025-05-17 16:59:23 瀏覽:120
簡答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發布:2025-05-17 16:52:26 瀏覽:350
村居法律顧問在基層值班解答咨詢 發布:2025-05-17 16:44:57 瀏覽:713
公司規章簡單版 發布:2025-05-17 16:44:16 瀏覽:524
合同法對人防車位 發布:2025-05-17 16:29:18 瀏覽:193
行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發布:2025-05-17 16:27:09 瀏覽:371
郭守傑經濟法怎樣 發布:2025-05-17 16:26:33 瀏覽:324
美國律師比例 發布:2025-05-17 16:22:51 瀏覽:931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郭守傑 發布:2025-05-17 16:20:56 瀏覽:498
司法業務考試 發布:2025-05-17 16:04:53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