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國際法專業可以做法官嗎

國際法專業可以做法官嗎

發布時間: 2020-12-24 09:20:34

1. 法學專業的行業前景如何

作為一名法律碩士研究生,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

首先我想說一下,法學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向有以下幾個:考研、考博;公務員;專職律師;企業法務。當然,如果不局限於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那麼你的選擇可以更多。

一、公務員

每年大量的法學專業畢業生都會選擇參加國考、省考以及其他公務員招錄考試。眾所周知,公務員的考取難度相當之高,同一個崗位數以千計、萬計的人同時競爭。所以,據我了解,身邊考取公務員的同學均集中在基層法院、即便是國家公務員,往往也是所在市縣的國家公務員。這里,談到的僅僅是一個普遍現象,也不排除身邊確實有順利考取中央部委的國家公務員的少數同學。

謝謝您的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2. 國際法庭審迅的程序是什麼樣的有沒有常規法庭一樣的陪審團

第一條 聯合國憲章所設之國際法院為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其組織及職務之行使應依本規約之下列規定。 第一章 法院之組織 第二條 法院以獨立法官若幹人組織之。此項法官應不論國籍,就品格高尚井在備本國具有最高司法職位之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中選舉之。 第三條 一.法院以法官十五人組織之,其中不得有二人為同一國家之國民。 二.就充任法院法官而言,一人而可視力一個國家以上之國民者,應認為屬於其通常行使公民及政治極利之國家或會員國之國民。 第四條 一.法院法官應由大會及安全理事會依下列規定就常設公斷法院各國團體所提出之名單內選舉之。 二.在常設公斷法院並無代表之聯合國會員國,其候選人名單應由各該國政府專為此事而委派之團體提出;此項各國團體之委派,准用一九O七年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紛爭條約第四十四條規定委派常設公斷法院公斷員之條件。 三.凡非聯合國會員國而已接受法院規約之國家,其參加選舉法院法官時,參加條件,如無特別協定應由大會經安全理事會之提議規定之。 第五條 一.聯合國秘書長至遲應於選舉日期三個月前,用書面邀請屬於本規約當事國之常設公斷法院公斷員.及依第四條第二項所委派之各國團體.於一定期間內分別由各國團體提出能接受法官職務之人員。 二.每一團體所提人數不得超過 四人,其中屬其本國國籍者不得超過二人。在任何情形下,每一團體所提候選人之人數不得超過應占席數之一倍。 第六條 各國團體在提出上項人員以前,宜咨詢本國最高法院.大學法學院.法律學校.專研法律之國家研究院.及國際研究院在各國所設之各分院。 第七條 一.秘書位應依字母次序,編就上項所提人員之名單。除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外,儀此項人員有被選權。 二.秘書長應將前項名單提交大會及安全理事會。 第八條 大會及安全理事會各應獨立舉行法院法官之選舉。 第九條 每次選舉時,選舉人不獨應注意被選人必須各具必要資格,並應注意務使法官全體確能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各主要法系。 第十條 一.候選人在大會及在安全理事會得絕對多數票者應認為當選。 二.安全理事會之投票,或為法官之選舉或為第十二條所稱聯席會議人員之指派,應不論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及非常任理事國之區別。 三.如同一國家之國民得大會及安全理事會之絕對多數票者不止一人時,其中事最高者應認為當選。 第十一條 第一次選舉會後,如有一席或一席以上尚待補選時,應舉行第二次選舉會,並於必要時舉行第三次選舉會。 第十二條 一.第三次選舉會後,如仍有一席或一席以上尚待補選時,大會或安全理事會得隨時聲請組織聯席會議,其人數為六人,由大會及安全理事會各派三人。此項聯席會議就每一懸缺以絕對多數票選定一人提交大會及安全理事會分別請其接受。 二.具有必要資格人員,即未列入第七 所指之候選人名單,如經聯席會議全體同意,亦得列入該會議名單。 三.如聯席會議確認選舉不能有結果時, 應由已選出之法官,在安全理事會所定之期間內,就曾在大會或安全理事會得有選舉票之候選人中,選定若幹人補足缺額。 四.法官投票數相等時,年事最高之法官應投決定票。 第十三條 一.法官任期九年,並得連選,但第一次選舉選出之法官中,五人任期應為三年,另五人為六年。 二.上述初期法官,任期孰為三年孰為六年,應於第一次選舉完畢後立由秘書長以抽簽方法決定之。 三.法官在其後任接替前,應繼續行使其職務,雖經接替,仍應結束其已開始辦理之案件。 四.法官辭職時應將辭職書致送法院院長轉知秘書長。轉知後,該法官之一席即行出缺。 第十四條 凡遇出缺,應照第一次選舉時所定之辦法補選之,但秘書長應於法官出缺後一個月內,發出第五條規定之邀請書並由安全理事會指定選舉日期。 第十五條 法官被選以接替任期未滿之法官者,應任職至其前任法官任期屆滿時為止。 第十六條 一.法官不得行使任何政治或行政職務,或執行任何其他職業性質之任務。 二.關於此點,如有疑義,應由法院裁決之。 第十七條 一. 法官對於任何案件,不得充任代理人律師.或輔佐人。 二.法官曾以當事國一造之代理人.律師。或輔佐人.或以國內法院或國際法院或調查委員會委員.或以其他資格參加任何案件者,不得參與該案件之裁決。 三.關於此點,如有疑義,應由法院決定之。 第十八條 一.法官除由其餘法官一致認為不復適合必要條件外,不得免職。 二.法官之免職,應由書記官長正式通知秘書長。 三.此項通知一經送達秘書長,該法官之一席即行出缺。 第十九條 法官於執行法院職務時,應享受外交特權及豁兔。 第二十條 法官於就職前應在公開法庭鄭重宣言本人必當秉公竭誠行使職權。 第二十一條 一.法院應選舉院長及副院長,其任期各三年,並得連選。 二.法院應委派書記官長,並得酌派其他必要之職員。 第二十二條 一.法院設在海牙,但法院如認為合宜時,得在他處開庭及行使職務。 二.院長及書記官長應駐於法院所在地。 第二十三條 一.法院除司法假期外,應常川辦公。司法假期之日期及期間由法院定之。 二.法官得有定時假期,其日期及期問,由法院斟酌海牙與各法官住所之距離定之。 三.法官除在假期或因疾病或其他重大原由,不克視事,經向院長作適當之解釋外,應常川備由法院分配工作。 第二十四條 一.法官如因特別原由認為於某案之裁判不應參與時,應通知院長。 二.院長如認某法官因特別原由不應參與某案時,應以此通知該法官。 三.遇有此種情形,法官與院長意見不同時,應由法院決定之。 第二十五條 一.除本規約另有規定外,法院應由全體法官開庭。 二.法院規則得按情形並以輪流方法,規定準許法官一人或數人免予出席,但准備出席之法官人數不得因此減至少於十一人。 三.法官九人即足構成法院之法定人數。 第二十六條 一.法院得隨時設立一個或數個分庭,並得決定由法官三人或三人以上組織之。此項分庭處理特種案件,例如勞工案件及關於過境與交通案件。 二.法院為處理某特定案件,得隨時設立分庭,組織此項分庭法官之人數,應由法院得當事國之同意定之。 三.案件經當事國之請求應由本條規定之分庭審理裁判之。 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九條規定之任何分庭所為之裁判,應視為法院之裁判。 第二十八條 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九條規定之分庭,經當事國之同意,得在海牙以外地方開庭及行使職務。 第二十九條 法院為迅速處理事務,應於每年以法官五人組織一分庭。該分庭經當事國之請求,得用簡易程序,審理及裁判案件。法院並應選定法官二人,以備接替不能出庭之法官。 第三十條 一.法院應訂立規則,以執行其職務,尤應訂定關於程序之規則。 二.法院規則得規定關於襄審官之出席法院或任何分庭,但無表決權。 第三十一條 一.屬於訴訟當事國國籍之法官,於法院受理該訴訟案件時,保有其參與之權。 二.法院受理案件,如法官中有屬於一造當事國之國籍者,任何他造當事國得選派人為法官,參與該案。此項人員尤以就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所提之候選人中選充為宜。 三.法院受理案件,如當事國均無本國國籍法官時,各當事國均得依本條第二項之規定選派法官一人。 四.本條之規定於第二十六條及第二十九條之情形適用之。在此種情形下,院長應請分庭法官一人,或於必要時二人,讓與屬於關系當事國國籍之法官,如無各當事國國籍之法官或各該法官不能出席時,應讓與各當事國特別選派之法官。 五.如數當事國具有同樣利害關系時,在上列各規定適用范圍內,只應作為一當事國。關於此點,如有疑義,由法院裁決之。 六.依本條第二項.第三項.及第四項規定所選派之法官,應適合本規約第二條.第十七條第二項.第二十條.及第二十四條規定之條件。各該法官參與案件之裁判時,與其同事立於完全平等地位。 第三十二條 一.法院法官應領年俸 二.院長每年應領特別津貼。 三.副院長於代行院長職務時,應按日領特別津貼。 四.依第三十一條規定所選派之法官而非法院之法官者,於執行職務時,應按日領酬金。 五.上列俸給津貼及酬金由聯合國大會定之,在任期內,不得減少。 六.書記官長之俸給,經法院之提議由大會定之。 七.法官及書記官長交給退休金及補領旅費之條件,由大會訂立章程規定之。 八.上列俸給津貼及酬金,應免除一切稅捐。 第三十三條 法院經費由聯合國擔負,其擔負方法由大會定之。 第二章 法院之管轄 第三十四條 一.在法院得為訴訟當事國者,限於國家。 二.法院得依其規則,請求公共國際團體供給關於正在審理案件之情報。該項團體自動供給之情報,法院應接受之。 三.法院於某一案件遇有公共國際團體之組織約章.或依該項約章所締結之國際協約.發生解釋問題時,書記官長應通知有關公共國際團體井向其遞送所有書面程序之文件副本。 第三十五條 一.法院受理本規約各當事國之訴訟。 二.法院受理其他各國訴訟之條件,除現行條約另有特別規定外,由安全理事會定之,但無論如何,此項條件不得使當事國在法院處於不平等地位。 三.非聯合國會員國為案件之當事國時,其應擔負法院費用之數目由法院定之。如該國業已分組法院經費之一部,本項規定不適用之。 第三十六條 一.法院之管轄包括各當事國提交之一切案件,及聯合國憲章或現行條約及協約中所特定之一切事件。 二.本規約各當事國得隨時聲明關於具有下列性質之一切法律爭端,對於接受同樣義務之任何其他國家,承認法院之管轄為當然而具有強制性,不須另訂特別協定: (子)條約之解釋。 (丑)國際法之任何問題。 (寅)任何事實之存在,如經確定即屬違反國際義務者。 (卯)因違反國際義務而應予賠償之性質及其范圍。 三.上述聲明,得無條件為之,或以數個或特定之國家間彼此拘束為條件,或以一定之期間為條件。 四.此項聲明應交存聯合國秘書長並由其將副本分送本規約各當事國及法院書記官長。 五.曾依常設國際法院規約第三十六條所為之聲明而現仍有效者,就本規約當事國間而言,在該項聲明期間尚未屆滿前並依其條款,應認為對於國際法院強制管轄之接受。 六.關於法院有無管轄權之爭端, 由法院裁決之。 第三十七條 現行條約或協約或規定某項事件應提交國際聯合會所設之任何裁判機關或常設國際法院者,在本規約當事國間,該項事件應提交國際法院。 第三十八條 一.法院對於陳訴各項爭端,應依國際法裁判之,裁判時應適用: (子)不論普通或特別國際協約,確立訴訟當事國明白承認之規條者。 (丑)國際習慣,作為通例之證明而經接受為法律者。 (寅)一般法律原則為文明各國所承認者。 (卯)在第五十九條規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國權威最高之公法學家學說,作為確定法律原則之補助資料者。 二,前項規定不妨礙法院經當事國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則裁判案件之權。 第三章 程序 第三十九條 一.法院正式文字為英法兩文。如各當事國同意用法文辦理案件,其判決應以法文為之。如各當事國同意用英文辦理案件,其判決應以英文為之。 二.如未經同意應用何種文字,每一當事國於陳述中得擇用英法兩文之一,而法院之判詞應用英法兩文。法院並應同時確定以何者為准。 三.法院經任何當事國之請求,應准該當事國用英法文以外之文字。 第四十條 一.向法院提出訴訟案件,應按其情形將所訂特別協定通告書記官長或以請求書送達書記官長。不論用何項方法,均應敘明爭端事由及各當事國。 二.書記官長應立將請求書通知有關各方。 三.書記官長並應經由秘書長通知聯合國會員國及有權在法院出庭其他之國家。 第四十一條 一.法院如認情形有必要時,有權指示當事國應行遵守以保全彼此權利之臨時辦法。 二.在終局判決前,應將此項指示辦法立即通知各當事國及安全理事會。 第四十二條 一.各當事國應由代理人代表之。 二.各當事國得派律師或輔佐人在法院予以協助。 三.各當事國之代理人.律師.及輔助人應享受關於獨立行使其職務所必要之特權及豁免。 第四十三條 一.訴訟程序應分書面與口述兩部分。 二.書面程序系指以訴狀.辯訴狀.及必要時之答辯狀連同可資佐證之各種文件及公文書.送達法院及各當事國。 三.此項送達應由書記官長依法院所定次序及期限為之。 四.當事國一造所提出之一切文件應將證明無訛之抄本一份送達他造。 五.口述程序系指法院審訊證人.鑒定人.代理人。律師及輔佐人。 第四十四條 一.法院遇有對於代理人.律師.及輔佐人以外之人送達通知書,而須在某國領土內行之者,應徑向該國政府接洽。 二.為就地搜集證據而須採取步驟時,適用前項規定。 第四十五條 法院之審訊應由院長指揮,院長不克出席時,由副院長指揮;院長副院長均不克出席時,由出席法官中之資深者主持。 第四十六條 法院之審訊應公開行之,但法院另有決定或各當事國要求拒絕公眾旁聽時,不在此限。 第四十七條 一.每次審訊應作成記錄,由書記官長及院長簽名。 二.前項記錄為唯一可據之記錄。 第四十八條 法院為進行辦理案件應頒發命令;對於當事國每造,應決定其必須終結辯論之方式及時間;對於證據之搜集,應為一切之措施。 第四十九條 法院在開始審訊前,亦得令代理人提出任何文件,或提供任何解釋。如經拒絕應予正式記載。 第五十條 法院得隨時選擇任何個人.團體.局所.委員會.或其他組織,委以調查或鑒定之責。 第五十一條 審訊時得依第三十條所指法院在其程序規則中所定之條件,向證人及鑒定人提出任何切要有關之詰問。 第五十二條 法院於所定期限內收到各項證明及證據後,得拒絕接受當事國一造欲提出之其他口頭或書面證據,但經他造同意者,不在此限。 第五十三條 一.當事國一造不到法院或不辯護其主張時,他造得請求法院對自己主張為有利之裁判。 二.法院於允准前項請求前,應查明不特依第三十六條及第三十七條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且請求人之主張在事實及法律上均有根據。 第五十四條 一.代理人律師及輔佐人在法院指揮下陳述其主張已完畢時,院長應宣告辯論終結。 二.法官應退席討論判決。 三.法官之評議應秘密為之,並永守秘密。 第五十五條 一.一切問題應由出席法官之過半數決定之。 二.如投票數相等時,院長或代理院長職務之法官應投決定票。 第五十六條 一.判詞應敘明理由。 二.判詞應載明參與裁判之法官姓名。 第五十七條 判詞如全部或一部份不能代表法官一致之意見時,任何法官得另行宣告其個別意見。 第五十八條 判詞應由院長及書記官長簽名,在法庭內公開宣讀,並應先期通知各代理人。 第五十九條 法院之裁判除對於當事國及本案外,無拘束力。 第六十條 法院之判決系屬確定,不得上訴。判詞之意義或范圍發生爭端時,經任何當事國之請求後,法院應予解釋。 第六十一條 一.聲請法院復核判決,應根據發現具有決定性之事實,而此項事實在判決宣告時為法院及聲請復核之當事國所不知者,但以非因過失而不知者為限。 二.復核程序之開始應由法院下以裁決,載明新事實之存在,承認此項新事實具有使本案應予復核性質,並宣告復核之聲請因此可予接受。 三.法院於接受復核訴訟前得令先行履行判決之內容。 四.聲請復核至遲應於新事實發現後六個月內為之。 五.聲請復核自判決日起逾十年後不得為之。 第六十二條 一.某一國家如認為某案件之判決可影響屬於該國具有法律性質之利益時,得向法院聲請參加。 二.此項聲請應由法院裁決之。 第六十三條 一.幾協約發生解釋問題,而訴訟當事國以外尚有其他國家為該協約之簽字國者,應立由書記官長通知各該國家。 二.受前項通知之國家有參加程序之權;但如該國行使此項權利時,判決中之解釋對該國具有同樣拘束力。 第六十四條 除法院另有裁定外,訴訟費用由各造當事國自行擔負。 第四章 咨詢意見 第六十五條 一.法院對於任何法律問題如經任何團體由聯合國憲章授權而請求或依照聯合國憲章而請求時,得發表咨詢意見。 二.凡向法院請求咨詢意見之問題,應以聲請書送交法院。此項聲請書對於咨詢意見之問題,應有確切之敘述,並應附送足以釋明該問題之一切文件。 第六十六條 一.書記官長應立將咨詢意見之聲請,通知凡有權在法院出庭之國家。 二.書記官長並應以特別且直接之方法通知法院(或在法院不開庭時,院長)所認為對於咨詢問題能供給情報之有權在法院出庭之任何國家.或能供給情報之國際團體,聲明法院於院長所定之期限內准備接受關於該問題之書面陳述,或准備於本案公開審訊時聽取口頭陳述。 三.有權在法院出庭之任何國家如未接到本條第二項所指之特別通知時,該國家得表示願以書面或口頭陳述之意思,而由法院裁決之。 四.凡已經提出書面或口頭陳述或兩項陳述之國家及團體,對於其他國家或團體所提之陳述,准其依法院(或在法院不開庭時,院長)所定關於每案之方式,范圍及期限,予以評論。書記官長應於適當時間內將此項書面陳述通知已經提出此類陳述之國家及團休。 第六十七條 法院應將其咨詢意見當庭公開宣告並先期通知秘書長.聯合國會員國.及有直接關系之其他國家及國際團體之代表。 第六十八條 法院執行關於咨詢意見之職務時,並應參照本規約關於訴訟案件各條款之規定,但以法院認為該項條款可以適用之范圍為限。 第五章 修正 第六十九條 本規約之修正准用聯合國憲章所規定關於修正憲章之程序,但大會經安全理事會之建議得制定關於本規約當事國而非聯合國會員國參加該項程序之任何規定。 第七十條 法院認為必要時得以書面向秘書長提出於本規約之修正案,由聯合國依照第六十條之規定,加以討論。

3. 自學考試科目有哪些

如何快速通過自學考試?
如何快速通過自學考試,第一、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專業。
當今社會是無情的,要想立足,必須會別人不會的。因此,選報專業應選擇難度大一些的專業,如計算機、電子、律師、英語、會計等。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的教育總是與實際錯的太遠,故不能保證您學完以後,就可以投入實戰。但這些的的確確能學點東西,雖然自學文憑與普通文憑還是有差別,但真功夫就是真功夫,不論找工作還是其它,這東東就是比那些可有可無的專業要強得多,腰板就是要直一些。
如何快速通過自學考試,第二、勸誡想直接專科報考研究生的朋友。
說一句不中聽的話,那就是「賴蛤蟆想吃天鵝肉」,不管你信還是不信!當今體制決定了,您不信也得信。雖然國家表面上可以讓報考,但真正能夠讓報考的院校有幾多呢?姑且不說專科生必須工作兩年以上這個條件,僅有的這些院校自己又出台了不少限制。如要求英語通過了國家四級考試、加試所報專業X門本科課程,並且各門課程分數不能低於XX分、在省部級發表了X篇論文等等。僅發表論文一項就足以讓您死悄悄,對專科生的要求,比「正規」院校的本科生要求還要高幾個數量級。總之,「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地道騙人的鬼話。(註:不過視情況,有些大學條件可能比較寬鬆些)
如何快速通過自學考試,第三、專科報本科的朋友。
如果您的專科與所報本科專業不同或相近的話,你就面臨著要加試所報專業的專科課程X門。千萬萬不要犯幼稚病,不要誤認為報名都通過了,到時候本科課程一過關,畢業論文一寫,便可拿畢業證了。要知道,最後辦本科畢業證是在省自考辦,還必須專科畢業證的原件,不夠條件再退回,那時就晚了,連辦證費都不會退。當然,如果您不是專科畢業或專科畢業證有問題,到時候您就更慘了。此外,加試課程與本科課程的考試沒有誰先考,誰後考的問題,也不用再辦個專科准考證,用本科准考證直接報考加試課程就可以了。
如何快速通過自學考試,第四、免考注意事項。
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通過的話,可以申請外語考試的免試;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或二級通過了,可以申請相應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免試。關於上述,我想誰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下述您可能就不知道了:免考必須先到當地自考辦,再由省自考辦辦理相關免考手續。並不是說您夠免考條件,就可以高忱無憂了,沒辦手續,即使課程考完了,畢業證也到不了手。此外,免考審核很嚴,對於想免其它專科加試課程的,必須要求課程名稱完全一致,並且要有該門課程成績證明(如檔案中的畢業生成績單)。因此,強烈建議,要早辦免考手續,不然到最後就晚了。要知道,免考手續一年辦兩次,並不是隨到隨辦,搞不好,您就可能推遲一年畢業了。對於可能夠免試條件,又可能不夠免試條件的課程,建議您作兩手准備,即辦免考手續,同時也報名參加此課程的考試。
如何快速通過自學考試,第五、參加自學考試往往是被逼無奈,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時間是格格不入。
您想取得本本,您只有認了吧,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您如果實在挺討厭自考的話,只要抓緊最後關頭,突擊一個月或再稍短一點,往往立桿見影。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正好在那非常時期,而您的工作也正好是非常時期,那您就慘了。總之,搞自考,必須有打惡仗的准備,必須做好與枯燥無味的高深理論長期打交道的准備。
如何快速通過自學考試,第六、關於一次報考多少門的問題。
關於這,我要好好與考友談一談。有不少考友可能一次最多報兩門,有的乾脆只報一門。其實這種報考方法是十分不可取。我的報考方法則是一次報考四門。雖然壓力可能比較大,但這種報考方式有極大優點,最顯著的就是您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取得畢業證書。一次報一門或兩門,如果不努力,考試還是照樣不好通過。如果一次報四門,如果抓緊,特別是在考前的兩個星期,每天晚上搞到個下一、兩點鍾,考試一次性全科通過也是完全可能的。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我白天工作纏身,根本一分鍾空閑時間都沒有,但我還是有兩次考試一次性大滿貫,全科四門通過,單這兩次考試我就過了八門。試想,用這種速度,加上搞得順,一年半、最多兩年絕對可以拿到本科文憑。
另外,還有一點要給考友講的是,如果一次報考門數過少,那麼周期絕對會很長,太長的學習周期,慢慢得您就會失去耐心,感到取得畢業證遙遙無期,看著通過的幾門課,而又中途放棄學習,不能不令人感到心酸和遺憾。
江湖上一直流傳著自考太難的話,但是自考真的有那麼難嗎?追其根本的話,其實不是自考太難,而是在自考過程中的堅持太難。在自考中堅持下來的人一定都有非常強的毅力,只要你認真對待學習和自學考試,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堅持下去,自考一定難不倒你!
也希望所有報名了的自考人都不要輕易棄考,戰勝自己,堅持下去,你也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我們在明世教育等你!

4.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在國際法上的第一個法官是誰

倪正燠

倪征燠(1906-2003)出生在1906年的晚清時期,蘇州吳江黎里人,現屬於汾湖鎮。勞苦大眾遭受奴役欺辱、蒙受冤屈而無處訴苦,外國人在中國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卻不受中國法律制裁,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也燃起了他伸張正義、力討公道的雄心壯志。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學法,報效國家。他先在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讀法律專業,又留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受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譽研究員。
倪征燠回國時,正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中方因為證據不足,難以使土倪征燠
肥原、板垣等十惡不赦的戰犯伏法而處於危急關頭。深諳英美法律的倪征燠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決心為國家和民族討回公道。「雖然采證艱難,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把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繩之以法,天理難容!我們無臉再見父老鄉親!」說到動情處,倪老眉峰上揚,彷彿又回到了昨日的審判庭上,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躍然臉上。倪征燠不辱使命,最終用他豐富的學識和高超的辯論技巧對侵華主要戰犯提出了有力的控訴,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新中國成立後,倪老調到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任法律顧問,更好地發揮他的專業才能的時代來到了。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聯合國後,他多次作為代表出席國際海洋法大會;1981年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1984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資深的閱歷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國際司法界最高榮譽的國際法官。

5. 「國際法院」、「國際刑事法院」與咱們國內法院有什麼區別啊懇請熟悉國際法方面的專家指點迷津!謝謝!

國際法院全稱海牙國際法院,位於荷蘭海牙,是聯合國六大機構之一,只處理國家質檢的紛爭,即是說主體必須為國家,且奉行不告不理原則。自成立以來,半數以上為領土糾紛。
國際刑事法院是處理個人的,但都是非常嚴重的罪行,什麼反人類、反社會
給你幾個案例、文件看看
一、海牙國際法院的案件:1946年9月30日紐倫堡國際法庭對納粹戰犯宣判
1946年9月30日紐倫堡國際法庭宣判對德國法西斯頭目的懲處。
德、意、日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根據1945年8月8日蘇、美、英、法4國在倫敦簽訂的《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由4國指派法官組成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德國戰犯進行審訊,紐倫堡法庭從1945年11月到1946年9月對22名納粹首要戰犯進行公審。
1946年9月30宣判納粹空軍元帥戈林、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凱特爾元帥、黨衛隊保安處長卡爾騰布龍納、內政部長弗立克、駐波蘭的納粹劊子手弗朗克、虐殺猶大人的施特賴歇爾、納粹「哲學家」羅森貝格,奧地利賣國賊賽斯-英誇特、約德爾元帥、第三帝國負責奴隸勞動的頭子紹克爾以及希特勒私人秘書鮑曼共12名戰犯絞刑,還有3名被判無期徒刑, 4名有期徒刑,3名無罪開釋。並宣布納粹黨的領導機構、秘密警察、黨衛軍等為犯罪組織。
由於美國的庇護,法庭宣布不認為沖鋒隊、德國內閣、德國總參謀部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是犯罪組織。該行為遭到蘇方法官的反對和世界輿論的譴責。

二、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法庭規約
安全理事會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五日第827(1993) 號決議通過,安全理事會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三日第1166(1998) 號決議、二〇〇〇年十一月三十日第1329(2000) 號決議、二〇〇二年五月十七日第1411(2002) 號決議和二〇〇二年八月十四日第1431(2002) 號決議修訂
安全理事會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設立的起訴應對1991 年以來前南斯拉夫境內所犯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為負責的人的國際法庭(以下簡稱「國際法庭」),應依照本規約的規定履行職責。

第 1 條
國際法庭的職權范圍

國際法庭有權根據本規約各條款,起訴應對1991 年以來前南斯拉夫境內所犯的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為負責的人。

第 2 條
嚴重違反1949 年日內瓦四公約的情事
國際法庭應有權起訴犯下或命令他人犯下嚴重違反1949 年8 月12 日各項《日內瓦公約》的情事,即下列違反按照《日內瓦公約》規定受到保護的人或財產的行為者:

(a) 故意殺害;
(b) 酷刑或不人道待遇,包括生物學實驗;
(c) 故意使身體或健康遭受重大痛苦或嚴重傷害;
(d) 無軍事上之必要,而以非法和橫蠻之方式,對財產進行大規模的破壞與佔用;
(e) 強迫戰俘或平民在敵對國軍隊中服務;
(f) 故意剝奪戰俘或平民應享的公民及合法審訊的權利;
(g) 將平民非法驅逐出境或移送或非法禁閉;
(h) 劫持平民作人質。

第 3 條
違反戰爭法和慣例的行為
國際法庭有權起訴違反戰爭法和慣例的人。違反行為應包括下列事項,但不以此為限:

(a) 使用有毒武器或其他武器,以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b) 無軍事上之必要,橫蠻地摧毀或破壞城市、城鎮和村莊;
(c) 以任何手段攻擊或轟擊不設防的城鎮、村莊、住所和建築物;
(d) 奪取、摧毀或故意損壞專用於宗教、慈善事業和教育、藝術和科學的機構、歷史文物和藝術及科學作品;
(e) 劫掠公私財產。

第 4 條
滅絕種族
1. 國際法庭應有權對犯有本條第2 款定義的滅絕種族罪的人或犯有本條第3 款所列舉任何其他行為的人予以起訴。
2. 滅絕種族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某一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犯有下列行為之一:
(a) 殺害該團體的成員;
(b) 致使該團體的成員在身體上或精神上遭受嚴重傷害;
(c) 故意使該團體處於某種生活狀況下,以毀滅其全部或局部的生命;
(d) 強制施行辦法,意圖防止該團體內的生育;
(e) 強迫轉移該團體的兒童至另一團體。
3. 下列行為應予懲治:
(a) 滅絕種族;
(b) 預謀滅絕種族;
(c) 直接公然煽動滅絕種族;
(d) 意圖滅絕種族;
(e) 共謀滅絕種族。

第 5 條
危害人類罪
國際法庭應有權對國際或國內武裝沖突中犯下下列針對平民的罪行負有責任的人予以起訴:

(a) 謀殺;
(b) 滅絕;
(c) 奴役;
(d) 驅逐出境;
(e) 監禁;
(f) 酷刑;
(g) 強奸;
(h) 基於政治、種族、宗教原因而進行迫害;
(i) 其他不人道行為。

第 6 條
屬人管轄權
國際法庭根據本《規約》的規定,對自然人有管轄權。

第 7 條
個人刑事責任

1. 凡計劃、教唆、命令、犯下或協助煽動他人計劃、准備或進行本《規約》第2 至5 條所指罪行的人應當為該項犯罪負個人責任。
2. 任何被告人的官職,不論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政府負責官員,不得免除該被告的刑事責任,也不得減輕刑罰。
3. 如果一個部下犯下本《規約》第2 至5 條所指的任何行為,而他的上級知道或應當知道部下將有這種犯罪行為或者已經犯罪而上級沒有採取合理的必要措施予以阻止或處罰犯罪者,則不能免除該上級的刑事責任。
4. 被告人按照政府或上級命令而犯罪不得免除他的刑事責任,但是如果國際法庭裁定合乎法理則可以考慮減刑。

第 8 條
屬地和屬時管轄權
國際法庭的屬地管轄權將涵蓋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領土,包括其表土,領空和領水在內。國際法庭的屬時管轄權涵蓋自1991 年1 月1 日起的時期。

第 9 條
並行管轄權
1. 國際法庭和國內法院對起訴自1991 年1 月1 日以來,在前南斯拉夫境內犯有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為的人有並行管轄權。
2. 國際法庭應優於國內法院。在訴訟程序的任何階段,國際法庭可根據本《規約》及《國際法庭訴訟程序和證據規則》正式要求國內法院服從國際法庭的管轄。

第 10 條
一罪不二審
1. 根據本《規約》,任何人如犯有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為,而他或她已受到國際法庭的審訊,就不應再受到國內法院的審訊。
2. 任何人如犯有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而受到國內法院的審訊,如有下列情況仍有可能隨後受到國際法庭的審訊:
(a) 他或她受審的行為被定性為普通罪行;或(b) 國內法院的訴訟程序不公正或不獨立,而且目的在於包庇被告,使其免除承擔犯有國際罪行的責任;或該案沒有依法進行細致的起訴。
3. 在考慮對根據本《規約》宣判有罪的人作出懲處時,國際法庭應考慮到國內法院對此人所犯同一行為所作懲處已實行的程度。

第 11 條
國際法庭的組成
國際法庭將由下列機構組成:

(a) 分庭,其中包括兩個初審分庭和一個上訴分庭;
(b) 檢察官;
(c) 書記官處,為分庭和檢察官提供服務。

第 12 條
分庭的組成
1. 各分庭應由十六位獨立常任法官組成,但不得有任何兩位為同一國國民;同時在任何一個時候應有最多九位按照第13 條之三第2 款任命的獨立專案法官,但不得有任何兩位為同一國國民。
2. 每個審判分庭應有三位常任法官以及在任何一個時候加上最多六位專案法官。每一個獲派專案法官的分庭可分為若干個審判組,各由三位法官組成,其中兼有常任法官和專案法官。審判分庭的審判組應擁有規約賦予審判分庭的同樣權力和職責,並應根據同樣規則作出判決。
3. 七位常任法官應擔任上訴分庭法官。對於每一宗上訴,上訴分庭應由五位上訴分庭法官組成。
4. 就本國際法庭分庭法官而言,凡被視為具有一國以上國家國民身份者,應被視為是他們通常行使其公民和政治權利的國家的國民。

第 13 條
法官的資格和選舉
常任法官和審案法官應品德高尚、公正、正直,並應具備在其本國擔任最高司法職務所需的資格。各分庭和審判分庭的整體組成應適當顧及法官在刑法、國際法,包括國際人道主義法和人權法方面的經驗。

第13 條之二
常任法官的選舉

1. 國際法庭的十四位常任法官應由大會從安全理事會所提出的名單中選出,選舉方式如下:
(a) 秘書長應邀請聯合國會員國和在聯合國總部設有常駐觀察員代表團的非會員國提名國際法庭法官候選人;
(b) 在秘書長發出邀請之日起六十天內,每個國家可提名最多兩名符合規約第13 條所列資格的候選人,但兩人不得具有相同國籍,也不得與根據《起訴應對1994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間在盧安達境內的種族滅絕和其他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為負責者和應對這一期間鄰國境內種族滅絕和其他這類違法行為負責的盧安達公民的國際刑事法庭(以下稱為「盧安達問題國際法庭」)《規約》第12 條之二選出或任命為該法庭常任法官而且現為上訴分庭成員的任何法官具有相同國籍;
(c) 秘書長應將所收到的提名人選送交安全理事會。安全理事會應根據所收到的提名人選,編定一份不少於二十八名但不多於四十二名候選人的名單,其中應適當顧及世界各主要法系
均有足夠代表性;
(d) 安全理事會主席應將候選人名單送交大會主席。大會應從該名單上選出國際法庭的十四位常任法官。獲得聯合國會員國和在聯合國總部設有常駐觀察員代表團的非會員國絕對多數票的候選人應獲宣布當選。如有兩位同一國籍的候選人獲得所需多數票,獲得較高票數的應視為當選。
2. 遇有根據本條選出或任命的各分庭常任法官出缺時,秘書長應在同安全理事會主席和大會主席協商後,任命一個符合規約第13 條所列資格的人,任滿有關職位的剩餘任期。
3. 根據本條當選的常任法官任期應為四年。服務條件應與國際法院法官相同。他們應有連選連任資格。

第13 條之三
專案法官的選舉和任命

1. 國際法庭的專案法官應由大會從安全理事會所提出的名單中選出,選舉方式如下:
(a) 秘書長應邀請聯合國會員國和在聯合國總部設有常駐觀察員代表團的非會員國提名國際法庭專案法官候選人;
(b) 在秘書長發出邀請之日起六十天內,每個國家最多可提名四名符合規約第13 條所列資格的候選人,其中應考慮到男女候選人的數目必須公平;
(c) 秘書長應將所收到的提名人選送交安全理事會。安全理事會應根據所收到的提名人選,編定一份不少於五十四名候選人的名單,其中應適當顧及世界各主要法系均有足夠代表性,
並銘記必須有公平的地域分配;
(d) 安全理事會主席應將候選人名單送交大會主席。大會應從該名單上選出二十七位國際法庭專案法官。獲得聯合國會員國和在聯合國總部設有常駐觀察員代表團的非會員國絕對多數票的候選人應獲宣布當選;
(e) 當選專案法官的任期應為四年。他們應無連選連任資格。
2. 專案法官在其任期內,將獲秘書長應國際法庭庭長的請求任命擔任審判分庭法官,參加一項或多項審判,累積期間至多但不包括三年。國際法庭庭長請求任命任何一位專案法官時,應考慮規約第13 條所列關於分庭和審判分庭的審判組組成的標准、上文第1 款 (b) 項和 (c) 項所列考慮因素和該專案法官在大會所得票數。

第13 條之四
專案法官的地位

1. 專案法官在被任命擔任國際法庭法官期間:
(a) 應比照國際法庭常任法官享有同樣服務條件;
(b) 除下文第2 款規定者外,應享有與國際法庭常任法官相同的權力;
(c) 應享有國際法庭法官的特權和豁免、減免和便利。

2. 專案法官在被任命擔任國際法庭法官期間,應無下列資格和權力:
(a) 沒有資格按照規約第14 條當選或投票選舉法庭庭長或審判分庭主審法官;
(b) 有權:
(1) 按照規約第15 條制定程序和證據規則。不過,在通過這些規則之前,應先同他們磋商;
(2) 按照規約第19 條對起訴書進行審查;
(3) 按照規約第14 條就法官的指派問題,或按照規約第28 條就赦免或減刑的問題,同庭長磋商;
(4) 在預審中作出裁定。
第 14 條
分庭的主持人員和法官
1. 國際法庭常任法官應從其成員中選出一名庭長。
2. 國際法庭庭長應擔任上訴分庭法官,並應主持其訴訟。
3. 庭長同國際法庭常任法官協商後,應從根據規約第13 條之二選出或任命的常任法官中指派4 位擔任上訴分庭法官,9 位擔任審判分庭法官。
4. 盧安達問題國際法庭庭長同國際法庭庭長協商後,應指派兩位根據《盧安達問題國際法庭規約》第12 條選出或任命的法官擔任上訴分庭法官和國際法庭常任法官。
5. 庭長同國際法庭各常任法官協商後,應指派可能間或被任命為國際法庭法官的專案法官擔任審判分庭法官。
6. 每一法官僅應在他或她被指派的分庭執行職務。
7. 每一審判分庭的常任法官均應從其成員中選出一名分庭主審法官,整體監督審判分庭的工作。

第 15 條
《程序和證據規則》
國際法庭的法官應通過關於訴訟預審階段、審判和上訴的進行證據的採用、受害人和證人的保護和其他相關事項的《程序和證據規則》。

第 16 條
檢察官

1. 檢察官負責調查和起訴1991 年1 月以來在前南斯拉夫領土境內犯下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罪行的人。
2. 檢察官應作為國際法庭的一個單獨機關獨立行事。他或她不應徵求或接受任何政府或任何其他的來源指示。
3. 檢察官辦公室應由一名檢察官及所需其他合格工作人員組成。
4. 檢察官經秘書長提名由安全理事會任命。他或她應具有高尚品德,最高水平的調查和起訴刑事案件方面具有最高水平能力和經驗。檢察官任期四年,可重新任命。檢察官的服務條件比照聯合國副秘書長。
5. 檢察官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應經檢察官推薦由秘書長任命。

第 17 條
書記官處
1. 書記官處負責向國際法庭行政和服務工作。
2. 書記官處由一名書記官長及所需的其他工作人員組成。
3. 書記官長由秘書長同國際法庭庭長磋商後任命,任期四年,可重新任命。書記官長的服務規定和條件依照聯合國助理秘書長。
4. 書記官處的工作人員由書記官長推薦由秘書長任命。

第 18 條
調查和制訂起訴書
1. 檢察官將依據職權展開調查,或者根據從任何來源,包括從各國政府、聯合國機構、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取得的資料展開調查。檢察官將對所收到或取得的資料進行評估,然後決定是否有足夠根據進行調查。
2. 檢察官有權盤問疑犯、受害人和證人、搜集證據,以及進行實地調查。在從事這些任務時,檢察官可酌情徵求有關國家當局的協助。
3. 疑犯若受到盤問,他有權獲得他所選定律師的援助,包括有權在沒有足夠能力支付費用時獲得指派給他的法律援助而不需由他支付費用,並有權獲得以他所使用和了解的語言作出必要的雙向翻譯。
4. 檢察官確定案件的表面證據確鑿時,應擬訂一份起訴書,內載簡要的事實陳述,以及根據《規約》控訴被告的罪名。起訴書應送交審判分庭一名法官。

第 19 條
審查起訴書
1. 收到起訴書的審判分庭法官應審查該起訴書。法官若認為檢察官所提的表面證據確鑿時,就應受理起訴,否則就不受理起訴。
2. 法官受理起訴後可應檢察官的要求發出命令和傳票,逮捕、拘留、交出或轉移有關人士,以及發出任何進行審判所需的其他命令。

第 20 條
審判程序的開始和進行
1. 各審判分庭應保證使審判公平和有高效率,根據《議事和證據規則》,在充分尊重被告權利以及適當顧及保護受害人和證人的情況下進行訴訟。
2. 在確認對一個人提出起訴後,應根據國際法庭的命令或逮捕令將其拘留,立即向他通知對他的起訴,並將其轉押到國際法庭。
3. 審判分庭應宣讀起訴書,核實被告的各項權利均得到尊重,確認被告理解起訴書,並指示被告提出申訴。審判分庭然後應指定舉行審判的日期。
4. 聽詢應公開舉行,除非審判分庭根據其《議事和證據規則》決定進行非公開訴訟。

第 21 條
被告的權利
1. 在國際法庭面前人人平等。
2. 被告在裁定對他的控告的過程中有權在符合《規約》第22 條的情況下得到公平和公開的審判。
3. 在根據本《規約》的規定證明被告有罪前須假設其無罪。
4. 在根據本《規約》裁定對被告的任何控告的過程中,被告應完全平等地享有下列最低限度保障:
(a) 用他理解的語言立即和詳細地通知他對其控告的性質和原因;
(b) 有充分的時間和設施准備為自己辯護並與自己選擇的律師聯系;
(c) 在沒有不適當拖延的情況下受到審判;
(d) 出庭受審,並親自或通過自己選擇的律師為自己辯護;如果被告沒有律師,須通知他這項權利;在任何為司法利益所需要的情況下為被告指定律師,並在任何他沒有足夠手段支付律師費用的情況下免除其律師費用;
(e) 審問或指定別人審問證明其有罪的證人,並使為其辯護的證人在與證明其有罪的證人相同的條件下出庭和接受審問;
(f) 如果不懂或不能講國際法庭所使用的語文,將免費得到一名翻譯的協助;
(g) 不被迫進行於己不利的作證或認罪。

第 22 條
保護受害人和證人
國際法庭應在其《議事和證據規則》中規定保護受害人和證人。這些措施應該包括,但不限於,非公開審理和保護受害人的身分。

第 23 條
判決
1. 各審判分庭應宣布判決,並對判定犯有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罪行的人處以刑罰。
2. 判決應由審判分庭多數法官作出,並由審判分庭當眾宣布。判決應伴有合理的書面意見,並可附上不同或反對的意見。

第 24 條
處罰
1. 審判分庭判處的刑罰只限於監禁。審判分庭在決定監禁期限時應訴諸前南斯拉夫法庭適用的徒刑慣例。
2. 審判分庭在判刑時應考慮到像罪行的嚴重性和被定罪者的個人情況這樣的因素。
3. 除監禁外,審判分庭可以下令把通過犯罪,包括用強迫手段獲得的任何財產和收入歸還其合法的擁有人。

第 25 條
上訴程序
1. 上訴分庭應受理被初審分庭定罪者或檢察官根據以下理由提出的上訴:
(a) 使判決無效的法律問題上的錯誤,或者
(b) 造成談判的事實錯誤。
2. 上訴分庭得維持、撤銷或修正初審分庭所作的判決。

第 26 條
復審程序

如果發現一項在初審分庭或上訴分庭訴訟時尚未為人所知、並且可能成為達成判決的決定性因素的新的事實,則已定罪者或檢察官得向國際法庭提出要求復核判決的請訴書。

第 27 條
判決的執行
將在國際法庭從向安全理事會表示願意接受已定罪者的國家名單中指定的國家服刑。這種徒刑應符合有關國家的適用法律,並須受國際法庭的監督。

第 28 條
免刑或減刑
如果按照監禁已定罪者的國家的適用法律,被監禁者有資格獲得免刑或減刑,則有關國家應將此通知國際法庭。國際法庭庭長應與各法官協商,秉公根據一般的法律原則決定此事。

第29 條
合作與司法援助
1. 各國應與國際法庭合作調查和起訴被告犯有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罪行者。
2. 各國應不作任何不當延遲,遵從要求援助的請求或初審法庭發布的命令,包括但不限於:
(a) 查人找人;
(b) 錄取證詞和提供證據;
(c) 送達文件;
(d) 逮捕或拘留;
(e) 將被告引渡和讓渡給國際法庭。

第 30 條
國際法庭的地位、特權與豁免
1. 1946 年2 月13 日《聯合國特權及豁免公約》應適用於國際法庭、各位法官、檢察官及其工作人員、書記官長及其工作人員。
2. 各位法官、檢察員和書記官長應享有按照國際法給予外交使節的特權與豁免、減免與便利。
3. 檢察官和書記官長的工作人員應享有根據本條第1 款內提到的《公約》第五條和第七條規定給予聯合國官員的特權與豁免。
4. 必須到國際法庭所在地的其他人士,包括被告,應得到國際法庭正常運行所需的待遇。

第 31 條
國際法庭的所在地
國際法庭的所在地應設在海牙。

第 32 條
國際法庭的經費
國際法庭的經費應按照《聯合國憲章》第十七條的規定,由聯合國經常預算承擔。

第 33 條
工作語文
國際法庭的工作語文應為英文和法文。

第 34 條
年度報告
國際法庭庭長應向安全理事會和大會提交國際法庭年度報告。

三、美將推動安理會就黎國際法庭草案強行表決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哈利勒扎德29日表示,盡管安理會理事國中對在黎巴嫩設立審理黎前總理哈里里遇害案國際法庭事還有不同意見,但美國仍然准備在30日推動安理會就相關決議草案進行表決。
安理會當天就美、英、法三國25日散發的有關在黎巴嫩設立哈里里案國際法庭的決議草案進行了閉門磋商。擔任安理會5月輪值主席的哈利勒扎德隨後對新聞界說,盡管還有不同意見,但提案國決定要求安理會就該決議草案進行表決。
美、英、法三國准備強行推動上述議案表決的做法遭到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家的反對。俄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錶示,俄方不反對在黎設立國際法庭,但該問題應該通過其它更好的法律途徑加以解決,這樣可以避免日後許多嚴重的法律後果。
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日前致函潘基文,稱鑒於黎國內批准設立國際法庭的進程已陷入僵局,希望安理會就這一問題作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但該建議遭到黎國內反對派的堅決抵制。
還有幾個值得看看的案例或文件,我現有的是PDF,復制不上來,你自己去查查,名稱如下:
《白礁島、中岩礁和南礁的主權歸屬案》(主體雙方為馬來西亞、新加坡,2008年判決)、《哥倫比亞總統向國際刑事法庭起訴委內瑞拉總統案》、《克羅埃西亞訴塞爾維亞案》(08年)、《聯合國大會第十屆特別緊急會議已成項目5:以色列在被占的東耶路撒冷和其餘被占巴勒斯坦領土的非法行動》、《澳大利亞將捕鯨大國日本告上海牙國際法庭》

6. 一個理科生可以報考律師專業嗎

理科生可以報法律。

近年來法學專業一直是文理兼收的專業,理科生一般來說是內可以報考法容學專業的,但在每年高校招生計劃發布的時候,也可能會有一些變動。

高中學理科能報考大學法律專業,根據招生目錄,法律專業招生中在文科和理科招生都有涉及,因此高中的文科生理科生都可以報名法律專業。

但是文科招生與理科招生 一般是分開的,具體報考時你參考下招生目錄就可以。可能具體的學校還有不同的政策,但總體的原則上文科和理科都能報考法律專業。

大學時法律專業的學生里,高中時有文科的也有理科的,但理科相對少些。法律專業一般是法律系。因此是可以的。

(6)國際法專業可以做法官嗎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7. 考律師都考試什麼

先通過國家司法考來試。
試卷一:源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律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司法文書、論述。包括:試卷一、二、三所列科目。
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通過司法考試後再到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可向相關部門申請律師證。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