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古代書法官職

古代書法官職

發布時間: 2020-12-24 15:27:30

1. 古代官職,故宮的對聯,書法100題

四字聯
具神通力 生歡喜心 ——乾隆題雨華閣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乾隆題竹香館
五字聯
白雪有古調 青山無俗緣 ——翠雲館 寶篆長生籙 瑤屏集瑞圖 ——乾隆題壽安宮
保泰常欽若 調元益懋哉 ——乾隆題東暖閣
澄心待萬幾 恭己奉三元 ——淑芳齋 窗意包涵畫 天容醞釀春 ——延春閣 春秋富佳日 松竹葆長年 ——倦勤齋 當春蓮帶水 坐久蕙煙微 ——倦勤齋 得句因新意 耽書是宿緣 ——乾隆題弘德殿
鼎篆蘭煙直 窗含旭景新 ——乾隆題旭輝亭
動趣都涵澹 靜機常覺寧 ——倦勤齋 高居因見遠 貞復會旋元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萃賞樓 古香研道秘 新藻發春妍 ——乾隆題養性齋
光華呈愛日 仁壽遍和風 ——乾隆題壽康宮
花鳥引機緒 詩書蘊道荄 ——養性殿 畫情八窗納 春意百花舒 ——符望閣 歡心依日永 樂志願春和 ——乾隆題壽康宮
吉雲垂大地 慈鏡昭諸天 ——建福宮 汲古得修綆 守道無異營 ——康熙題東暖閣
經書趣有永 翰墨樂無窮 ——倦勤齋 敬順禔躬吉 溫恭受福宜 ——乾隆題咸福宮
九疇勤省歲 萬寶協書雲 ——乾隆題弘德殿
詎為飾其貌 還因尊所聞 ——康熙題文華殿
鈞庭延淑景 璇戺藹祥風 ——壽安宮 看花生意蕊 聽雨發言泉 ——延春閣 樂惟四時適 壽與萬方同 ——樂壽堂 流水如有意

高雲共此心 ——延春閣 梅報平安信 鳥傳如意春 ——三希堂 偶披風送爽 恰傍竹延虛 ——乾隆題竹香館
乾坤徵合德 日月耀重光 ——乾隆題體順宮
秦符占歲美 頤志葉春和 ——養性殿 慶霄輝壽曜 仙圃麗春光 ——乾隆題壽安宮
瓊枝春意足 縹帙古香多 (縹帙:書卷) ——昭仁殿 善果皆歡喜 香雲普吉祥 ——乾隆題雨華閣
賞心於此遇 即事多所欣 ——葆中殿 深心托毫素 懷抱觀古今 ——乾隆題三希堂
斯干詠松竹 天保頌升恆 ——乾隆題坤寧宮
松雲清棟牗 書契洽嫏嬛 ——乾隆題竹香館
素心悅澹泊 勝托惟靜虛 ——延春閣 太和道共養 純嘏性彌敦 ——乾隆題養性殿
天倪超萬象 神氣領三元

2. 書法家鍾繇是哪個朝代的,當過什麼官職

鍾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勛卓著。以功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年八十,謚號「成」 。正始四(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3. 貞觀元年設置了哪些書法官

在貞觀元年,在弘文館學習書法的有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子弟24人,唐太宗敕虞世南、歐陽洵內教示楷容書,於貞觀二年(628)復置書學,設書學博士,收徒講學。是時銓選官吏標准為「身、言、書、判」四種,至其人數繁復,不能一一察其身、言,則吏部選人必限書、判。

4. 文言文《詠雪》的譯文

一、翻譯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二、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三、出處
南北朝的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4)古代書法官職擴展閱讀
一、賞析
《詠雪》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收錄在《世說新語》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
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並因此而流傳千古,成為一段佳話。《詠雪》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獨特的語言形象,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
二、創作背景
《世說新語》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這篇《詠雪》就始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
三、作者簡介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父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
劉義慶曾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位極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劉義康的「主相之爭」日益激烈,因此劉義慶也懼遭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曾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
劉義慶是劉裕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為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贊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為中國古代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詠雪

5. 古代文獻的主要載體及其特點

而且文獻的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前後時代的文化的延續,就像今天習慣於閱讀白話文的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會感到吃力、晦澀一樣。當唐朝的人去閱讀漢代的文學典籍例如史記的時候同樣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對前代的文章進行解釋、注釋等。而且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古典文獻的載體大多是紙質書籍,但是作為文獻的載體實則有過眾多的變遷,因為紙張沒發明之前,古人所採用的記錄用品可謂多種多樣,例如獸骨、竹簡等,這些記錄品各有優缺點,而且不易書寫,極大的影響了當時文化的發展以及文學的傳播。

古典文獻

而且文獻的發展以及應用一直都是由文人來攥寫的,文獻越往後期發展則越成熟,越來越標准化,但是也就造成了後面的編纂文獻的人不得不按照前人已有的格式來進行攥寫,但是有的人卻覺得這樣過於形式單一,過於單調,反而不願意採用相同的格式。因此就有著眾多的大學者開始想辦法自創一種文獻編纂的方式,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因此在文獻的編纂中就出現了眾多不同的文獻類型。

從甲骨文到紙質文獻的演變
甲骨文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古典文獻以及較為成熟的系統文字,迄今為止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以及其上面所刻寫的文字多達四千五百個,但是真正可以被解讀的甲骨文字卻不到一半,由此可見甲骨文的考證之艱難。但是通過已經解讀出的文字依舊可以推算出甲骨文上面主要記載的是殷商時期的統治者進行占卜的相關事宜,一大部分是卜辭,有一部分也記載了當時的一些事件,對於研究商代的歷史文化有著巨大的意義。之所以稱其為甲骨文主要是由於這些文字刻寫在龜甲、獸骨之上,主要是龜的腹板以及牛羊的肩胛骨等,這是我國最早的文獻載體,而且甲骨相對之後的竹簡等便於保存不易腐爛,但是卻不容易獲得,數量有限。

甲骨文十二生肖

而在甲骨文之後主要是將文學刻寫於金石之上的,金,主要是指當時的青銅器皿,而且上面刻寫的也大多是有關祭祀的事件,但是更為詳盡,內容豐富;石,則是主要指雕刻於石頭上的文字,例如秦刻石鼓文、曹魏時期的"三體石經"等皆是石刻文字,但是金石文字其最大的缺點就是難以刻寫尤其是青銅器皿之上的文字,極為耗費人力,而石刻文字又極易磨損,而且重量太大,難以挪動,在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風吹日曬中,早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樣子。

青銅器皿

在先秦以及漢代的時候最為常見的書寫物品乃是竹簡以及帛書,但是其中縑帛作為書寫材料極為不便,而且價格昂貴,不易保存,哪怕其質

6. 古代大書法家多是官員,那麼誰的官職最高

1、級別最高的是宋徽宗趙佶,宋代中後期的皇帝,基本人人都是書法家。他們專的屬水平不是清朝那些拍馬屁奴才吹捧的清朝皇帝。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等,都有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都是頂尖的水平。
2、如果不算皇帝的話,秦檜、蔡京這兩大奸臣大書法家的級別最高,都是宰相

7. 中國古代文學家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因排第七,世稱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為人放盪不羈,終身潦倒,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著有《樂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溢號文正。名詞《漁家傲》反映了邊塞生活。貶為鄧州知州時寫了名文《岳陽樓記》,著有《範文正公文集》。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並重,反對浮靡文風。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六一詩話》開創了「詩話」這一新體載,對後世詩歌理論的發展有一定影響。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國論》選自《嘉集?權書》。《權書》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他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山西)涑(sù)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當政八月即逝,追封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對抗王安石變法。在學術上有不朽貢獻,花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它與《史記》一起被譽為「史學雙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也稱王文公。臨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傷仲永》節選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錢塘(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他的《夢溪筆談》(26卷)是用筆記文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是我國第一部科學作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追謚文忠。其文明白暢達,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很有影響。著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女詞人,我國第一位女詞人。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徑,語言清麗。《如夢令》選自《漱玉詞》,另有《李清照集》。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詩作今存九千多首,內容豐富,主要表現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詩作《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為世傳誦,《訴衷情》、《釵頭鳳》是很有藝術特色的詞,文有《過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江西)人,南宋詞人,其詞多為寫景詠物、記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詩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江西)人,南宋大臣,愛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氣歌》、《指南錄》、《酹江月》、《〈指南錄〉後序》皆為後人傳誦。

8. 清朝晚期梁仲賢書法家是什麼官職

梁仲賢(1870~1935)字西山,晚清例授修職佐郎恩貢士候選訓導,民國時任陝西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檢查處書記官長,書法以顏真卿參以趙孟頫之神韻,鐵畫銀鉤,端莊俊逸,雅俗共賞,為世人所重。

9. 交際用語,求破 古代君臣之間,回復用:回陛下 那麼同等級官僚之間,回復用什麼開頭

古人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豀)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關漢卿號已齋叟,吳承恩號射陽山人,方苞號望溪,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煉生。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範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 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柳敬亭傳》「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是明末左良玉爵號寧南侯的省稱。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所以後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大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

10. 書法家鍾繇是哪個朝代的,當過什麼官職

鍾繇 zhong yóu(151—230)
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

1 朝代:三國 - 魏

2 官職:漢末舉孝廉,官至尚書僕射,封東武亭侯。魏國初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即位,改廷尉,進封崇高鄉侯,轉平陽鄉侯。明帝時封定陵侯,遷太傅。人稱「鍾太傅」。

3 生平:工書法,師法曹喜、蔡邕、劉德升,博採眾長,善楷、行、隸書,尤精楷書。後人將其與王羲之並稱「鍾王」。傳世書帖有《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等。

4 後人評價:

梁武帝《古今書人優劣評》雲:「繇書如雲鵠游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

虞世南雲:「鍾太傅師資德升,馳騖曹、蔡,仿學而致一體,真楷獨得精妍。」

張懷瓘《書斷》雲:「太傅雖習曹、蔡隸法,藝過於師,青出於藍,獨探神妙。」又雲:「真書古雅,道合神明,則元常第一。」又雲:「元常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雖古之善政遺愛結於人心,未足多也。草書則衛索之下,隸行入神品,八分草書入妙品。」

鄭元祜雲:「元常《薦季直表》,其法度與《戎輅表》無少異,漢季楷法全是隸,其古雅可見,於後二王為翰墨宗匠,顧豈能外此哉!」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