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配錘子
1. 法官在什麼情況下敲法槌
法官使用法錘的情況:宣布開庭、繼續開庭、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及其他情形。專
法錘的使用程序屬:
(1)先敲打法錘,然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2)先宣布休庭、閉庭、判決、裁定,然後敲打法錘;
(3)其他情形:先敲打法錘,再做出指令。
其他情形包括:
(1)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妨害審判活動,擾亂法庭秩序的;
(2)訴訟參與人的陳述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陳述的。
2. 法官用的錘子叫什麼
1.法錘
--襲---------------------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陳志高 通訊員黎誠)2月28日,從南寧市江南法院傳來喜訊——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法制日報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法官十傑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日前揭曉,南寧市江南區法院吳圩法庭梁紹南庭長榮獲「銀法錘」獎。
2.驚堂木
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棱兒,演員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
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泄,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3. 法官為什麼在開庭和休庭時要敲小錘子
法錘
-----------------------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陳志高 通訊員黎誠)2月28日,從南寧市江南法院傳來喜訊——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法制日報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法官十傑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日前揭曉,南寧市江南區法院吳圩法庭梁紹南庭長榮獲「銀法錘」獎。
在英國和其他的西方國家,法庭之上的儀式都是非常發達的。進入法庭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到了—個非常奇怪的地方,你看到法庭之上的法官穿的服飾,半夜撞見的話你肯定會嚇死。英國的法官以及從前英聯邦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的法官,頭上戴著一個披肩假發,律師戴著小假發,法官和律師都穿法袍,通常是黑色的。這種裝飾下的開庭,給人一種非常禮儀化的感覺。法官手中握一個錘子,這也成為法官的一個標志,他要說話之前會先敲三下,說完話以後再敲三下,然後就休庭了。所有這些儀式化的場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好像和我們常人想像的很不一樣。但是如果我帶大家到我們的法庭之上,尤其是到我們過去的法庭之上,當然現在絕大多數的基層法庭可能仍然還是這樣,你看到法官之後,會突然覺得像是到了軍事法庭。法官穿的是很軍事化的服飾,當然不是完全的軍服,比如戴著大蓋帽,穿著一身制服,但制服本身又缺少一根武裝帶,不像警察和軍人。有肩章、有帽徽。為什麼中國的法官會穿這樣一套服裝,而西方的法官會穿和中國法官那麼不一樣的服飾?不同的服飾背後揭示了什麼樣的道理?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
我們看法官的不同服飾背後揭示的第一個道理非常有意思。西方所有國家的法袍都是黑色的,只是有些國家的法官戴假發,而有些不戴。歐洲中世紀和近代早期許多國家都戴假發,但到近代資產階級革M以後,由於民主主義思潮的興起,假發在許多地方都被廢除,只有英國還恪守自己幾百年來的傳統。大家記得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批評假發說,他最恨的就是英國式的法官的假發,陰森恐怖的小眼睛從假發後面閃著藍光的場景,簡直受不了。美國也廢除了假發和法袍,但後來法袍恢復了。假發、法袍這樣的服飾營造的氣氛是凸顯了法官這種角色的極端重要性,這種職位的極端重要性。法官戴的假發屬於官職式假發,表示自己的官職,它要營造的氣氛是生怕你看不出來這是假發。所以這種假發戴上去以後給人一種特別非人化的感覺,也就是說,戴上假發的人看上去就不是個人了,它要把法官當作非人非神的,半人半神的思想。我想這種營造有它特別的深意。
4. 法官手裡為什麼要拿個錘子,它代表什麼,有什麼意義
法錘」也叫「法槌」,代表了法律的嚴肅性和莊重性,體現了司法公正、文明審判。
法槌在中國並非舶來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開始使用驚堂木,這可以被視為法槌的雛形。據《國語·越語》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
一直到民國初年,法院的法官使用的依然是驚堂木,借鑒西方國家在法庭中使用的法槌,我國於2002年6月1日,提出了「全國人民法院都使用法槌」的新舉措,以維護法庭秩序、體現法律尊嚴、控制庭審節奏。
(4)法官配錘子擴展閱讀:
我國的法槌外形厚實,頂部鑲嵌有象徵公平正義的天平圖案的銅片,法槌的手柄部分雕刻有麥穗和齒輪,寓示法院的審判權是人民賦予的。此外,槌頭上鑲嵌的銅片上將根據不同民族地區使用不同的民族文字。
法槌的底座用一整塊方木製成。方形底座與圓形槌體暗喻方圓結合,即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法槌」雖然是從古代「驚堂木」引伸、脫胎而來,有其繼承與創新關系,又具備現代的民主特色。古代「驚堂木」時代,審案官吏是主體,當事人是審訊對象,往往容易給人產生恐懼感。
現代「法槌」時代,當事人是主體,法官是裁判,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槌」是公正的象徵。
5. 法官宣判後為啥用一個特大的錘子狠命的敲一下桌子
這一錘表示的是公正,讓別人警醒,不要觸碰法律,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也有一錘定音意思。
6. 法庭上法官用的錘子用英語怎麼說
hammer
A small mallet used by auctioneers.
拍賣錘:拍賣者所用的小錘
7. 法官為什麼在開庭和休庭時要敲小錘子
這叫法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試行)》的通知
為維護法庭秩序,保障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現就人民法院法槌使用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審判法庭開庭審理案件時使用法槌。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由審判長使用法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由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
第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使用法槌: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
(三)宣布判決、裁定。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法槌:
(一)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妨害審判活動,擾亂法庭秩序的;
(二)訴訟參與人的陳述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陳述的;
(三)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認為有必要使用法槌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 法槌應當放置在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的法台前方。
第五條 審判長、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相,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時,先宣布休庭、閉庭,後敲擊法槌;
(三)宣布判決、裁定時,先宣布判決、裁定,後敲擊法槌;
(四)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
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在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
第六條 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在聽到槌聲後,應當立即停止發言和違反法庭規則的行為;仍繼續其行為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可以分別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8. 法官用的錘子的學名叫什麼
「法錘」也叫「法槌」,但無論是哪一種叫法,都體現了司法公正、文明審內判,提高了法律的嚴肅性容和莊重性。
法槌其實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的驚堂木,以往中國法院審判,尤其是在基層法院庭審中有時會出現法庭秩序問題,而法官往往採取大聲呵斥甚至猛拍桌子的做法,不僅影響執法者形象,也有損法庭尊嚴。 法槌製作選用的是質地優良的花梨木,是紅木的一種,整套法槌全部手工精雕而成。法槌的生產要經過烘乾、浸蠟等十幾道工藝,生產一隻法槌需20天左右,此外還要根據南、北方氣候的不同決定法槌的濕度。
9.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錘子叫什麼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錘子叫法槌。它象徵公平正義,展示法官職業定位,樹立司法的權威,維護法庭的庄嚴秩序。
使用法槌主持庭審,既能恰當有效地提醒人們注意保持庄嚴的庭審秩序,又顯示出相當的親和力。總的來看,法袍和法槌的使用,在激發法官的神聖感、約束當事人的訴訟行為,以及培養旁聽者的法律意識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法槌的設計與製作是大有講究的:法槌的材質一般選用花梨木,由民間雕刻家手工精雕而成;槌體的上端刻一個獨角獸頭,乃是古代陶治獄所用「性知人有罪,助獄為驗」的神獸;
槌柄刻有麥穗與齒輪,說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底部的圓形與方形底座,則暗喻「方圓結合,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
(9)法官配錘子擴展閱讀
我國最早使用法槌的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2001年9月14日,思明區法院院長陳國猛敲響我國大陸法院庭審第一槌。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開始施行,從此,法槌成為法庭審判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
該規定明確規定了法庭審理中使用法槌的不同階段及程序:審判長在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時,先宣布休庭、閉庭以及判決、裁定,後再敲擊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
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法槌敲響後,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應立即停止發言、喧嘩或其他有礙庭審進程的行為,否則將按照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我國法官採用法槌主持庭審活動,主要目的在於顯示庭審活動的權威性、程序性和裁判性,強化庭審的現場效果。
10. 法庭里拿錘子的人是什麼職位
你好,答案如下:在獨任庭里一般稱呼為法官;而在合議庭中習慣性稱呼為審判長。審判長相對於法官不同的是僅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審判長都是法官,但法官不一定是審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