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奪落
❶ 為什麼國家還有那麼多的冤案
國家還有那麼多的冤案的原因:當事人很難通過申訴來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刑事錯案的糾正有三個途徑:一是當事人申訴,二是法院進行再審,三是檢察抗訴。這三者當中最有效的途徑是當事人申訴,因為他們對案情的事實有利害關系,最有動機和動力來推動。
而且從實踐來看也是如此,很多冤錯案件當中,被告人家屬都進行了艱辛的申訴,甚至常年不斷地申訴,從被錯抓的那一天到後來僥幸出來為止,十幾年接近二十年都在不斷地申訴,有的都到了家破人亡、家徒四壁的程度,甚至以自焚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但仍然無法啟動再審程序。
很多冤案得以糾正的原因都極為偶然,很多案子都是亡者歸來或者真凶出現才能糾正,如果冤案的糾正僅靠這兩種方式就太可怕了,必然意味著大量的被冤者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而一直被關在監獄當中。
早期真凶出現、亡者歸來足以啟動刑事再審程序,但後期發現,真凶出現、亡者歸來一樣無法啟動。而且這個情況不是個案了,大家熟悉聶樹斌案,其實不是,還有一些案件,比如朱明勇律師起了重要作用甚至核心合作的張氏叔侄二人被冤案。
那個案子03年發案,05年做有罪判案,06年真凶發現,真凶又再次殺害了浙江大學一個叫吳金金的女生,在這個案子做的DNA鑒定和最初張氏叔侄二人被冤案當中現場鑒定一樣。真凶在06年出現了,但一直無法啟動,過了8年才終於沉冤昭雪。
呼格吉勒圖也這樣,05年真凶就出來了,06年內蒙政法委就組織調查組調查,一年以後,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錯案,但一直無法糾正。此間,新華社的記者寫了6份內參呈報高層這是一個錯案,但仍然無法推動,後來因為多種力量,包括輿論、媒體十多年的不斷推動,加上有良心的法官做了內蒙高院院長等所有力量的結合才推動冤案的糾正。
許多冤案從被告人被錯判有罪到認定無罪要經過很多年甚至十幾年的艱辛努力。這一點是由前面幾點所決定的,因為糾錯難度很大所以導致糾錯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比如呼格吉勒圖案歷時18年,陳星案歷時18年,於英生案17年,王海泉案27年等。
❷ 時間是什麼
時間是當一個點相對於某坐標系運動時,其運動所形成的直線或線段或曲線就是相內對於該坐標系容靜止的點的時間之一。每個點對應多個時間。相對於某一個時間,靜止的點開始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當速度與該時間中運動的點一樣時時間停止,速度超越該點時相當於正回到過去。
時間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
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振盪周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
(2)女法官奪落擴展閱讀:
時間系統
1、世界時UT
格林尼治時間:亦稱「世界時」。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標准時間。不光是天文學家使用格林尼治時間,就是在新聞報刊上也經常出現這個名詞。
2、協調世界時
世界時是採用天體測量的方式測定時間,而因為各種因素,相對於原子時會有微小的誤差。為了協調世界時和原子時,科學家們在處理協調世界時。
❸ 伊索生平介紹
伊索(約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可能是衣索比亞人,後做過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並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伊索環游世界,為人們講述他的極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後來被德爾菲人殺害。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是古希臘人盡皆知的了。
當時的古希臘寓言都歸在他的名下,他創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現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後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
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結集。以及人們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及古羅馬寓言匯編而成的,卻統歸在伊索名下了。
(3)女法官奪落擴展閱讀:
伊索與《伊索寓言》:
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人,他是奴隸主家裡的一個奴隸,但由於他的才智出眾而獲得自由。有人說他相貌醜陋,上肢短小,下肢是羅圈腿。
但伊索思維敏捷,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一次,他與其他奴隸運貨到一個市場上,其他奴隸都挑輕的貨物。伊索在必須托運的貨物中挑選了一大筐麵包。
這一筐麵包比其他人的筐子重一倍,他受到了同伴的嘲笑。但是,一路上他運的麵包成了大家的食物,等到天黑時,一筐麵包早被吃光,筐子就空了。
伊索在獲得自由後,就游歷了希臘各地,他是一個講寓言故事的高手,經常把聽到的和自己創作的寓言講給周圍的人聽,這些寓言有許多反映了奴隸和平民對奴隸主貴族統治的不滿和反抗。
表達了受壓迫者的聰明才智和生活理想。如《龜兔賽跑》勸告人們不要驕傲,《農夫和蛇》告訴我們絕不要憐憫蛇一樣的惡人。
《狐狸和葡萄》嘲笑無能者的自我安慰,《鷹和螳螂》贊美了勞動者的聰明和智慧等等。《熊和旅行人》的故事也十分有趣。有兩個人在森林中旅行,遇到了一隻熊。
這只熊正在找吃的,看見他們就追了過來。兩個人想爬上樹去躲避熊。高個的會爬樹,很快爬了上去,矮個子不會爬樹,他想讓高個子拉他一把,可高個子只顧自己繼續往上爬。
當熊逼近時,矮個子已無法逃脫,他突然想起熊是不吃死人的,於是裝死躺下。熊走到矮個子的身邊,用鼻子聞了他一遍就走開了。
高個子看著熊走遠了就下樹問矮個子,熊在你耳邊說些什麼?矮個子說,熊告訴我以後千萬不要跟那種遇到危險,只顧自己逃命的人做朋友。這個故事告訴了人們交朋友的原則。
後來,伊索來到了一個叫特爾菲的城邦。他可能發表了一些言論,得罪了當局,因而被抓了起來。大約在公元前560年,他被特爾菲人投到山崖下摔死了。
伊索雖然死了,但他創作的寓言故事卻一直在民間流傳著。不過伊索在世時以及他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寓言還沒有變成書。
直到公元前3世紀,也就是在伊索死後的300年,一個希臘人把當時流傳的200多個寓言匯集成冊,題名為《伊索故事集成》,可惜這本書未能保存下來。
到公元10世紀初,有一個獲釋的希臘奴隸大題取材於《伊索故事集成》用拉丁文寫了寓言100餘篇,同時,還有一個人用希臘文字寫了寓言122篇。
到公元14世紀,又有一個羅馬人用拉丁文寫了寓言42篇。後來又有人加進了許多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經過這樣多次收集整理,改寫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讀到的《伊索寓言》。
其中有的是伊索創作的,有的是他同時代的人或後人創作的,其中不免夾雜了一些糟粕。但是,《伊索寓言》畢竟保存了許多有深刻意義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使我們得到啟發和教育。
❹ 從狄仁傑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
1、學習狄仁傑的勞模精神。
公元675年左右,狄仁傑任職大理寺丞,上任一年內,就將積壓舊案審理一清,共計審理1萬7千人,不僅是經手的人數多,而且沒有一個人冤訴,人們都稱他持平寬仁、公平正義,是神一般存在的法官。他的工作量,相當於平均每天審理案子47件,其數量、質量都堪稱古代勞模。
2、學習狄仁傑不畏權威、剛正不阿的品格。
在古代,很少有官員遇到權貴不阿諛奉承的,但狄仁傑就是例外,他堅持原則、據理力爭,是非常有名的正直官員。其中有個事跡就是他向唐高宗苦苦進諫,保護了一名犯輕罪而被處極刑的官員。
3、學習狄仁傑不信鬼神的唯物主義品格。
有一次,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要路過妒女祠。當時民間認為,穿著華麗衣服經過那裡會招致風雷。狄仁傑曾奉命南下,在擔任江南巡撫使時,為了破除當地的神靈崇拜風氣,他曾一舉焚毀大批的江南淫祠。
4、學習狄仁傑愛民如子的高尚品格。
狄仁傑是一位愛民如子、體恤民情的古代官員,他一生中所上之表或疏,大多以為民請命為主。比如當時武則天晚年時,想鑄造一座大佛像,需要花費數百萬兩銀子。狄仁傑知道後便進諫,讓武則天心平氣和地接受並不再大興土木造佛。
(4)女法官奪落擴展閱讀:
狄仁傑的故事:
據《舊唐書》記載,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誤砍唐太宗昭陵的柏樹,被唐高宗判處死刑。狄仁傑認為他罪不當死,向高宗上奏進諫,後來,高宗冷靜下來,免去權善才死罪,還提拔狄仁傑為侍御史。正是因為狄仁傑據理力爭,保住了犯小錯誤但獲極刑的官員的腦袋,維護了封建社會法制威嚴,也讓唐高宗少犯一樁糊塗事。
❺ 刑事案件有案底了,會對子女造成影響嗎不至於影響三代吧
會對子女有影響,影響三代。
父母有刑事犯罪、被法院判過刑才是能影響子女升學工作的案底。如果有案底,在考大學如果報考的是需要進行政審的學校,爸媽有案底是有影響的,但如果是升初中、高中不會有影響。就業在公務員、當兵方面有影響,政審會不合格,其他行業沒影響。
一、《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錄用辦法》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報考人民警察:
(五)直系血親和對本人有重大影響的旁系血親中有被判處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六)直系血親和對本人有重大影響的旁系血親在境內外從事顛覆我國政權活動的。
二、徵兵政審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不得徵集服現役:
(九)家庭主要成員、直接撫養人、主要社會關系成員或者對本人影響較大的其他親屬,有被刑事處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或者有嚴重違法問題尚未查清,本人有包庇、報復言行的;
(十)家庭主要成員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行為或者嚴重政治性問題,本人不能劃清界限的;
(5)女法官奪落擴展閱讀:
一、《徵兵工作條例》規定符合徵兵條件的情況:
第三條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當年未被徵集的,在22歲以前,仍可以被徵集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可以按前款規定徵集女性公民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的原則,可以徵集當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7歲未滿18歲的男女公民服現役。
有嚴重生理缺陷或者嚴重殘疾不適合服兵役的公民,免徵。應征公民是維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勞動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學校就學的學生,可以緩征。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徵集。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或者被判處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公民,不徵集。
二、公務員政審的考核方法:
向考核和政審對象本人及所在單位、學校的保衛部門、戶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派出所、居(村)委會了解情況;
向考核和政審對象的主要直系親屬所在單位領導、同事、人事部門和村(居)委會、村(居)民代表、派出所了解情況;
對其他有關人員個別訪問;
查閱本人檔案及有關資料;
公示被考核和政審對象的名單
❻ 清華大學走出過哪些非科研領域的知名人物
錢鍾書 先生
錢鍾書,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獲文學學士,是一位知名作家及文學研究家。1938年,錢鍾書著有《談藝錄》,此書叵受好評,獲得廣大回響,就連文史家曹聚仁都曾說過"讀了《談藝錄》,才算懂得一點舊詩詞",另外,錢鍾書生也曾擔任《毛澤東選集》1-3卷英譯委員會委員。
❼ 關於李廣的故事
李廣是一個悲劇英雄,「李廣難封」是個非常古老的話題。自西漢以來,長達兩千多年時間,始終受到人們的熱議,尤其是每逢國家民族命運處於危難之時,人們總會聯想到這個遭受極不公正待遇的悲情英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早已成為千百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聲音。這里的「飛將」,就是被匈奴人稱作「飛將軍」的西漢名將李廣。
第三次是元朔六年(前125),李廣作為後將軍隨衛青出定襄擊匈奴,這次他的部隊沒有戰功。第四次是元狩二年(前121),李廣以郎中令身份從右北平出塞,與博望侯張騫一起出征匈奴。這次給他的人馬僅有4000,而張騫卻帶了上萬騎兵。李廣部隊前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的4萬鐵騎包圍。面對10倍強敵。李廣在局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取得殺敵3000多人的戰果,卻因己方損失相當,功過抵消,沒有得到賞賜。
最後一次出戰,在元狩四年(前119),可以說是李廣與匈奴作戰以來最有可能封侯的一次。誰料想還未出師,就先遭皇帝暗算,「大將軍陰受上指,以為李廣數奇,毋令當(抵擋)單於」。一到前線,又被衛青做了手腳。李廣最終因迷路延誤戰機,被扣上致使單於脫逃的罪名,李廣不願受辱,遂拔劍自刎。至此,飛將軍的傳奇徹底終結。
❽ 作家高洪波的簡介
高洪波,男,筆名向川,詩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於內蒙古。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8年轉業後歷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詩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8)女法官奪落擴展閱讀:
高洪波,1951年12月出生在通遼市開魯縣,1964年隨時任縣委書記的父親開始了「大遷徙」般的歲月。由通遼至北京,再由北京抵貴陽直到畢節,直到兩年後的冬季,一個陰霾的上午踏上北京的土地。家庭和他本人的動盪遷徙生活十分頻繁,用高洪波自己的話說,當時四十歲的父親總結了一套搬家的程序,使那近似於半軍事化的家庭更加精簡,幾近清貧的程度。
1969年,風華正茂的高洪波投身軍營,開始了他人生至為重要的鍛造,近十年的軍旅生活,給予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轉業後曾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委員會主任、《詩刊》主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