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保法官
Ⅰ 財產保全的房子到了執行期,執行法官說保全的房子在保全前賣了我該怎麼辦
民事訴訟法規定訴訟中財產保全,情況緊急的,法院應當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作出後應當版立權即採取保全措施。建議你去房地產交易大廳查交易日期,看賣房日期是在申請保全之前還是申請保全之後。申請保全一般是要交擔保金的,而解封被保全的房子要提供反擔保,看對方有沒有交擔保金,看是誰放掉了你保全過的房子就讓誰賠償你的損失。如果是你申請時間上的原因,那就怨不得別人了,再想辦法找別的財產線索去執行吧。
Ⅱ 案件已立案,業務庭法官執行保全要幾天
根據案件情況,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Ⅲ 保全了的情況下法院執行法官為啥多次終本案件
你應當向經辦法官尋找答案。
Ⅳ 如何保障執行法官人身安全的意義
近日微信朋友圈和網路媒體被一個消息刷屏,2016年9月8日上午9點45分左右,山東壽光法院兩名執行人員到菏澤市曹縣某銀行查封被執行人賬戶,辦理過程中,30餘人沖進銀行對二人圍攻毆打。警察到達現場後,執行員提出讓警察提供保護並送二人去醫院的要求被拒絕。警察拒絕要求二人去所謂的「指揮部」見縣領導進行匯報,二人拒絕後又被毆打。無奈到達「指揮部」見到了所謂的「韓主席」,並脅迫法院將銀行的查封手續拿走。直到下午14時30分左右,兩名執行員得以乘車離開。這件事震動最大的是法院群體。也許大家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什麼話,心情是沉重的,但是向誰說呢?誰能理解?
法院現有實踐中,不可能在訴前保全階段主動幫原告查遍被告財產。除非有明確的財產信息,賬號、房屋地址等,否則不可能主動查,也不可能動用執行查控系統。在財產保全期間就查詢當事人的財產信息,也是為了保障執行。執行有多難?去看看執行法官手中人山人海的案子,那一張輕飄飄的強制執行申請書,配上原案文書復印件,湊成幾張一卷薄薄的案子,遞到執行局,但後面的執行法官要花多少工夫、喊多少話、吵多少架、跑多少路才能把案子執行過來。鬧的,哭喊著的在法院執行庭里比比皆是,雖然筆者現在不在執行局,但是前幾年的執行法官生涯切身體會到那種痛苦和焦灼,那時就覺得已經夠崩潰了,別說有人天天上門找你吵,逼得你再去找別人吵。誰不願意案結事了高枕無憂,但是可能嗎?從案件發生之前,財產就可能轉移了,凍結的銀行卡都是零,老百姓維權難,好不容易走完訴訟流程,拿到一個結果,執行的時候面臨的又可能是毫無希望和遙遙無期的等待。一面是執行難、老百姓維權難,一面是對法院的抵觸、不理解、甚至圍毆。但是公平不能因此被忽略。作為守護公平的最後一環,不期待能說服任何人,因為規則不在嘴上,但是社會需要確立一個規則,讓人們普遍信賴並執行,共用一套規則體系。這是法治。筆者撰寫本文旨在從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問題為視角,談自己一點看法,與各位同仁共研。
一、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問題現狀
執行法官人身和職業安全保障是法官職業保障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包含執行法官人身安全保障、任職安全保障等具體內容。當前執行法官面臨的人身安全保障、任職安全保障問題有殺害、傷害等直接暴力行為,侵害法官生命健康問題、自傷、自殺等暴力行為,侵害法官職業安全問題、威脅恐嚇、侮辱誹謗、誣告陷害等非暴力行為,侵害法官身心健康問題、法官履職責任追究制度被隨意濫用,危及法官職業安全問題。由於范圍之廣,類型之多,數量之眾,難以例舉和統計。給法官精神和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壓力,嚴重影響了法官身心健康。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有無過錯,執行法官隨時面臨著被侵害的危險。再者缺乏救濟措施,法執行官時常成為弱勢群體。這既是對執行法官身心的傷害。也是對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的危害。
二、執行法官人身安全和職業保障問題的表現
針對執行法官的人身安全問題頻頻出現,不僅損害了法律尊嚴、毒化了司法環境、激化了社會矛盾,還嚴重影響了廣大執行人員的工作熱情,進一步動搖了社會公眾對法律威嚴和社會公正的信仰,從而扭曲和弱化社會的價值觀建設體系,付出的社會成本,可謂越來越大。同時執行法官的人身安全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共性問題,我國處於經濟、文化、制度等社會領域的成熟和過渡階段,這一問題的凸顯,是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現象。
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負面因素影響,不少當事群眾法制觀念淡薄。法院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部門,經常處在各類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前沿,一些群眾很容易把不滿情緒轉移到執行辦案人員身上。特別是少數地方政府在工作中遇到了阻力,要求法院出面處理一些非本職活動時,更加容易引起群眾的對立和反感,把抗拒、阻礙執法作為宣洩情緒、發泄不滿的一種途徑,給個別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個別群眾對暴力阻礙幹警執行的違法性認識不足,認為罵兩句、打幾下「算不了什麼」;有的群眾本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趁機起鬨。沒有人挺身而出制止不法分子。同時受社會利益調整物化思想嚴重的影響,一些當事人心態失衡。在社會進入「改革攻堅期、利益調整期、矛盾高發期」階段,社會保障機制和救濟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保護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整體步伐,一些弱勢群體表現出心理上的「焦灼感」和「危機感」,一些強勢群體表現出行為上的「暴力威脅」和「利益共生」傾向,從而致使相當部分的社會公眾滋生「不平衡、不公平、不滿意」的心態,對立日益嚴重,矛盾日益尖銳。而執行過程恰恰是各種矛盾和沖突的契合點,也是各種利益和情緒的交匯點,在此情況下,一些當事人為捍衛自身的權益,往往會不自覺地使用過激手段,將不滿情緒和吃虧心態的怨氣發泄在法官身上。少數敗訴的當事人是出於報復和仇視的心理,對執行法官實施人身侵害,製造暴力事件。
(二)輿論導向尚需要引導。媒體不能片面追求轟動效應而忘卻其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應發揮的積極作用,忽視其對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不可否認在執行隊伍中存在極個別的害群之馬,但執行隊伍的整體形象在逐步提升,社會公信度在逐步提高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媒體的適時適度介入有利於宣傳執行隊伍建設新形象,有利於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與此同時普法工作滯後,弱勢群體特別是農村居民法制觀念淡薄。多年來突出經濟發展,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社會人的精神關注。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不僅法制觀念淡薄,法律知識匱乏,而且嚴重缺乏對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導致了社會經濟發展對公正司法的要求產生了較為突出的矛盾。少數當事人囿於自己的知識面,往往以自身利益得失來理解法律。在訴訟中,比較多的農民缺乏證據意識和程序意識,一不如意就和法官對著搞,動輒耍橫的、動粗的比較常見。執行中,有些人為維護鄉鄰關系,有時會參與圍攻、抗拒執行。還有的當事人認為自己「有關系、有門路」,視法律為兒戲,信「訪」而不信法。少數當事人對執行法官的查封決定視若兒戲,隨便撕毀,有的甚至千方百計轉移、藏匿財產以逃避法定的義務,再加之法律思維與大眾的樸素思維存在現實差異。一些當事人特別是受教育水平低的群眾,在訴訟過程中覺得自己「有理走遍天下」,不懂得也不重視證據在訴訟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旦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不一致,出現敗訴或者法庭認定的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出入較大時,就想當然地以為法官偏袒對方,或者拿了對方的好處,或者對方「上面有人」,在覺得自己有理卻又吃虧的心態下,當事人往往會遷怒於執行法官,對法院也心生怨恨,一旦出現合適的時機或者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容易釀成圍攻和襲警事件的發生。
(三)相關法規制度的缺位,打擊不力。從現行的《法官法》和《法官職業道德行為准則》的規定來看,我國對執行法官的從業資格和從業道德要求居於世界先進水平。但對執行法官的人身權利的保護只在法官法第八條第(五)項規定:法官的「人身、財產和安全受法律保護」。危害執行法官人身安全行為的懲處措施不足。我國現行刑法專設一章「妨害司法罪」對打擊報復證人,擾亂法庭秩序,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行為規定了刑罰處罰,但卻無制裁危害執行法官人身安全的行為的相關規定。一些鬧得凶的、危害重的、影響大的,往往以「司法拘留」的形式把當事人拘留幾天放回收場,刑事扣留、追究刑責的更是鮮見。再加之刑法、治案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中,只對侵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為作出了處罰規定。對侵害執行法官的案件和事件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據進行整治處罰。但往往由於有關單位未能較好配合,難以及時對暴力抗法者進行刑事處分,而只能由法院作出司法拘留和罰款處理了事。由於法律的權威性、操作性不強,使得一些人敢於藐視法律,甚至敢於公然與法律對抗。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違法者的囂張氣焰。
(四)地方、部門保護主義思想嚴重。一些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特別是鄉鎮政府從保護本地區經濟利益出發,對法院的依法辦案進行干預,特別是對外地法院的執行更是橫加阻攔。有的表面上支持外地法院執行,實際上偏袒本地當事人,為被執行人逃避履行義務尋找種種理由,甚至以影響穩定為借口,向法院施加壓力,製造執行障礙,使外地執行舉步維艱。有的對外地法院委託執行的案件敷衍塞責、久拖不執,或者以這樣那樣的理由,要求委託法院中止、終結執行。執行中一些有義務協助的部門和被執行人串通一氣,刁難執行人員,阻礙法院判決、裁定的執行。
(五)執行法官內部消極保安全的思想比較流行,缺乏對自身安全的警惕性和應急能力。一方面,法院對損害執行法官人身權利行為的危害性和破壞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總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且法院內部對執行法官遭受當事人傷害時如何處理,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少數法院連應急機制和處置措施都不完備。另一方面,在當事人與法官纏鬧時,多數法官是採取消極躲避和息事寧人的方式,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委曲求全,不敢採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去制裁違法當事人。再次,部分執行法官還存在防範意識不強和應變能力不高的情況,發現問題沒有及時報告和積極應對,致使損害後果擴大。少數當事人正是摸透了「法院怕出事」「法官怕惹事」的心理,動輒惡意上訪、無理纏訴、暴力抗法,或採取自殺、自殘的方式相威脅,辱罵、毆打甚至加害法官時有恃無恐,無所忌憚。此外,個別法官素質不高、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法院安全措施不力等也是產生過激行為出現暴力事件的原因。而執行行為簡單粗暴,也是誘發暴力抗法的一個重要原因。部分法院重審判、輕執行,甚至故意把素質較差的幹警放在執行隊伍從事執行工作,這就導致執行隊伍的素質先天不足,很難保證執行行為的公正、文明。再加
Ⅳ 法院執行法官故意不幫我續保怎麼辦
可以投訴
Ⅵ 我在法院執行一個案件,被執行兩個人,前幾天我配合執行廳逮住一個人,這個人請的兩個保人,聽法官說這兩
你的擔心是正常的,現實中確實有這份風險。
其實到了執行階段,只要對方名下回有財產,可以直接申請執行,而不用答簽什麼協議。
如果對方名下確實沒有什麼財產,招來2個保人,對於你來說多了稍許保障。
靜等吧,如果對方不按協議履行,立即申請恢復執行。
Ⅶ 財產保全裁定書送達執行法官,執行法官各種理由一直拖著不執行保全,怎麼辦
你個人沒抄充足證據來證明,到底是「一直拖著」,還是排隊等待處理(去醫院看急症,也有個輕重緩急、先來後到的排序吧。你總不能以為醫院就是為你一個人服務的,你人到了醫生就該立馬放下手上一切,為你診治?)、又或是正在進行中?
Ⅷ 你好!請問法官可以個人保管執行款嗎
這種情況是可以的,在法院很正常,尤其是基層法庭。
最高法院也沒有規定法官個人回絕對不能收取保管執行款。答
各級法院一般都會規定短期內可以給付申請人的執行款,可以由法官個人保管。
被執行人將執行款交到法院,辦案法官不向銀行存入,臨時保管,再向申請人支付,完全可以,節省時間。
Ⅸ 法院已經出具財產保全裁定書,但是法官並沒有執行保全,致使被告轉移了財產,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如果確實因來為法院的工作失誤,導致源被執行人財產轉移,導致申請人損失,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的程序,適用本法刑事賠償程序的規定。
Ⅹ 一份執行法官在執行案件時由執行法官書寫擔保人簽名得得擔保有法律效力嗎
當然有擔保效力了 只要是擔保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即可 為了保證執行的順利進行有擔保人為執行提供保障 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