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可以成為法官
此項規定,可能主要是規避身份和利益所產生的沖突。避免離職後的法官在專一定期限內人具屬有一定的影響力,可能造成對審判產生不公,或者對對方當事人不利的情形發生。
另補充下,法官離職後還是可以擔任律師的,只是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2. 當法官需要先當律師嗎
律師不可能成為法官,法官退役後可以成為律師。
3. 我是繼續做一名法官好呢,還是去做律師好呢(只請業內人士和真心想幫我分析的人士進入!)
做什麼都好。先看看你的心。
有一顆公平、公正的心,可以想到當內法官,不要背叛你的容心而為金錢的利益改變人生事業。
有一顆為公平爭理,為解真正情理的心,那你選擇律師,為客戶解開真正真底。
4. 律師可以考證當法官 法官再考上去是什麼
1,律師如果相做法官,需要先通過公務員考試,再通過法院招錄進入法院工作版
2,進入法院系統,一般權從基層法院助理審判員做起,再通過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等一級級晉升,最高級是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
3,相關規定:
(1)《法官法》
第十八條 法官的級別分為十二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二至十二級法官分為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
第十九條 法官的等級的確定,以法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
(2)《法官職務序列設置暫行規定》
第九條 法官等級一般應當逐級晉升。
特別優秀的法官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或者越級晉升等級。破格和越級晉升等級的條件和程序另行規定。
5. 法官辭職後能不能做律師
法官辭職後具備律師資格條件的可以從事律師職業,但相應法律進行了「競業」限版制。
《律師權法》、《法官法》對曾從業於法官再從業於律師的從業限定比是明確的, 我國《律師法》第四十一條定:「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6. 是不是過了司法考試就能當律師或者法官
1、不是。
2、通過司法考試後,如果想當律師,必須到律師事務所實習一年,並且要辦理10件以上案件,才能申請律師執業證。取得律師執業證後,才能成為正式的執業律師。根據《律師法》規定,申請頒發律師執業證書,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擁護我國憲法;(2)具有律師資格;(3)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4)品行良好。
3、通過司法考試後,如果想當法官,必須要參加法院的公務員考試。進入法院後,試用期為一年。試用期滿後,要參加預備法官的培訓。培訓期滿後,取得法官資格證,經所在法院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後,方可成為正式法官。《法官法》規定,法官的條件
第九條 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審判人員不具備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接受培訓,具體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適用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7. 家裡有當律師的,就不能入額當法官嗎
不是的,
法官是公務員,
需要通過國家公務員才考試,
才有機會成為法官。
家裡有律師也是可以考法官的。
8. 做了律師還能做法官嗎
您好: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從律師和法學專家中公開選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辦法》。辦法明確要求將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選拔業務骨幹納入立法、司法隊伍建設的規劃。具有立法權的人大常委會的法制工作機構、政府法制部門應當招錄一定數量的律師、法學專家從事法律法規起草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把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選拔法官、檢察官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背後有深意】律師當法官,有助於推進律師權益保障
在最高法司改辦幹部杜傳金看來,現有的初任法官選任主要渠道雖未限制人員范圍,但按照實際操作的任職條件和招錄方式,高校畢業生成為法院增補審判力量的主要來源。
「這種招錄方式無形中將有志於加入審判隊伍的優秀律師、法學專家拒之門外,他們一般不易也不會選擇與高校畢業生競爭進入法院,因此『律師、法學學者當法官』較為少見。」杜傳金認為。
「這種趨勢和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因為鼓勵優秀律師進入立法和司法的職務序列,將有助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律師業務研究所副所長李奮飛解釋稱,律師、法官、檢察官都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重要成員,他們之間的良性流動,能夠很好地促進各方去換位思考,相互理解與尊重,共同提高專業能力與水平,助力中國法治發展。
「如果律師改行做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就會更加理解律師工作,能有效杜絕出現不尊重律師或者侵犯律師權益等情況,同時擁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律師也更能了解一起案件背後存在的社會意義。」李奮飛說。
【門檻還挺高】考上就得退出兼職,配偶移居境外者不能考
辦法為公開選拔設立了「高門檻」,除了要滿足政治素養、職業操守、業務能力與從業資歷四個方面的要求,還明確了律師和法學專家不得參加公開選拔的七種情形。其中,除五種違法違紀情形和兜底條款外,還明確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也不得參加公開選拔。
辦法規定,參加公開選拔人員工作單位所在地的律師協會或法學會,應就參選人員的政治態度、專業能力、品行操守出具評估意見。然後,由資深法官、檢察官和社會法律專業人士組成的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負責對擬任法官、檢察官入圍人選的專業評審。人大常委會的法制工作機構或者政府法制部門可以組織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律師對入圍人選進行專業能力評審。評審通過查閱人事檔案、承辦案件卷宗或論著、面談等多種方式進行,確保結果客觀公正。
根據辦法,律師、法學專家被選拔為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的,必須履行法律法規在持股、兼職上對公務員設立的特定義務,還要履行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審判、檢察紀律規定的任職迴避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