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證據演示

法院證據演示

發布時間: 2020-12-26 02:27:22

① 手機格式視頻或錄音的證據怎樣提交法院

製作成光碟,將其中人物的對白用文字翻譯出來,製作從書面文件隨同上交。

② 視頻能作為法庭上的證據嗎

可以啊。視聽資料是可以作為訴訟證據的。至於你說視頻是有傾向的,要舉出你自己的證據。仔細想想,法官看的就是這段視頻。不可能聽你說這視頻是單方面的就相信啊。為了讓法官相信你的說法,努力提供對你自己有力的證據吧

③ 提供證據,簡訊記錄怎麼列印遞交法院才有效

簡訊記錄是屬於電子證據,包含圖片、文本文件的,應當提交圖片、文本文件的列印件呈交給法院,而且為了穩妥起見,這種電子證據要進行一下公證。

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2月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如果提供的電子證據屬於對話記錄的(包括文字、音頻、視頻),應當完整地反映對話過程,與案件事實有關的內容不得選擇性提供,法庭可以要求補充提供指定期間內的完整對話記錄;如故意選擇性提供對話記錄內容,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而且在這期間,當事人應保存好電子證據的原始載體,以便在法庭上出示,原始載體包括儲存有電子數據的手機、計算機或者其他電子設備等。

電子證據未經公證機關公證,或雖經公證但法院認為有必要的,當事人應當在法庭上使用原始載體、登錄相應軟體展示,與提交的固定電子證據形成的圖片、音頻、視頻進行核對。

(3)法院證據演示擴展閱讀

對於微信聊天記錄,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要素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使用終端設備登錄本方微信賬戶的過程演示,用於證明其持有微信聊天記錄的合法性和本人身份的真實性;

二是聊天雙方的個人信息界面,藉助微信號不可更改的特點,並結合個人信息界面中顯示的手機號碼、頭像等信息固定雙方當事人的真實身份;

三是完整的聊天記錄,根據微信聊天記錄在使用終端中只能刪除不能添加的特點,根據雙方各自微信客戶端中完整聊天信息進行對比,以驗證相關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法院在採信微信相關的證據時,由於微信並未強制進行實名認證,但根據當事人提供的對方微信號、綁定的手機號碼以及聊天中透露的相關信息內容,法官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綜合相關信息,適用高度蓋然性原則分析認定微信使用者的身份。

④ 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是否可以直接自行調取證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有權向內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容,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所以按你說的情況及相關的法律規定,法院是有權直接自行調查取證的。

⑤ 視頻錄像在法院是不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經查證屬實的視頻錄像可以作為法院的定案依據。

相關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 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 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

(5)法院證據演示擴展閱讀:

合法性是有效證據的基本特性之一。關於證據的其他特徵的論述可參見刑事訴訟法學部分中的相關內容。民事證據的合法性,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不為法律所禁止,否則不具有證據效力。對證據合法性的要求,目的是為了保障證據的真實性和維護他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體現了人們對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雙重要求。

證據主體合法。證據主體是指形成證據內容的個人或單位,證據主體合法,是指形成證據的主體須符合法律的要求。主體不合法也將導致證據的不合法。對證據主體的法律要求,也是為保障證據的真實性。因此法律根據證據特點,對某些證據的證據主體規定了相應的要求。例如,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作出鑒定結論的主體必須具有相關的鑒定資格等等。

⑥ 未經他人允許,錄下的視頻可否作為訴訟中的證據使用一項證據法院是否認可,主要依據什麼

一般來說,在某些人的嘴裡~~私拍的視頻是不能被當作證據使用的。
實際上版你錄下來權的東西真要出示出來也是可以被當作證據的~
但是有幾樣東西一定要注意,
第一是主體明確,視頻里表現出來的人物一定要明確~
尤其是雙方的當事人~這個就要求一定的面部特寫之類的~或者幾個相關的不同角度拍下的鏡頭能夠互相關聯,證明。
第二,時間因素~
要明確這些視頻或者音頻文件的攝錄時間~或者可以用某日的當天報紙~某日的新聞聯播時間等等印證~

第三不得修飾~
被PS的東西是不能被當作證據使用的~

呼呼~以上所說的肯定和那些書面上的答案不一樣~不過偶是實踐派~~嘿嘿

⑦ 什麼來源的錄像可作為法院上提供的證據

首先,你是否來提供源和法院是否認定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證據材料,經過法院認定才是證據。錄像均可作為證據材料提供,但是錄像的證明力相對較弱,因為它非常容易被擦寫。法律規定無疑點的錄像才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即證據。
民訴第六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民訴證據規則第六十九條,存有疑點的試聽資料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熱點內容
社會法報道 發布:2025-08-23 17:21:48 瀏覽:304
黨校條例出台 發布:2025-08-23 17:11:10 瀏覽:978
唐律疏義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17:06:47 瀏覽:214
順德大良法院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534
子洲法院劉 發布:2025-08-23 17:05:33 瀏覽:406
勞動法休息事假規定2015 發布:2025-08-23 16:58:19 瀏覽:810
詩山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16:48:48 瀏覽:623
法學博士收入 發布:2025-08-23 16:20:56 瀏覽:301
2014年司法考試教材 發布:2025-08-23 16:19:36 瀏覽:4
什麼是刑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8-23 16:16:58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