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主審法官選作弊

主審法官選作弊

發布時間: 2020-12-26 05:31:18

Ⅰ 請問:最高法「指令」再審案件改判後,原主審法官該怎麼處罰

只有屬於《民事訴訟抄法》第179條第2款「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的案件,最高法院受理申訴案件並指令下級法院再審後予以改判的。原主審法官有可能會受到法院內部的相應處罰。

Ⅱ 主審,法官,只說沒事,不告訴你案件進展情況!我該怎麼辦

按相關法律規定,來主審法官說民事案件自不能申請法院調查搜集證據的說法錯誤。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Ⅲ 我是被告,法院的主審法官故意判我敗訴,我該到那裡去告法官或是申訴呀.希望大家幫幫我呀.

可以上訴,在有效時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

Ⅳ 在執行案件中,主審法官假書記員的筆跡對案外人偽造的證據簽字確認"核對無異",如何處理

如果認為證據有假,可提出的執行異議,這是法定程序,在訴訟中會解決你的問題。
如果簽名是假的,問題就大了。

Ⅳ 法院主審法官制偽證應受什麼處理

偽證罪是指證人復、鑒定人、記錄人制或者翻譯人在刑事訴訟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偽證的行為。構成偽證罪,應當同時具備以下必要條件:
1.只有在刑事訴訟中才有構成偽證罪的問題。
2.構成偽證罪的主體為特定主體,即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共四種人。
3.只有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提供偽證的行為才構成偽證罪。
4.從行為上講,構成偽證罪的行為是指作虛假的,與案件事實不符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
5.偽證罪屬於故意犯罪,而且有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意圖。
根據《刑法》第三百零五條規定: 證人、鑒定人、記錄人或者翻譯人犯偽證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對於情節嚴重的,即犯罪手段極為惡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如致使罪惡重大的案犯逃脫法律制裁,使無辜的人受到刑事追究,對其合法權利造成重大損害等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Ⅵ 主審法官應該做的事

有三種可能。1、法官存在違法違問題,這個應當向相關部門舉報;2、法官能力問題,這個只能通過上訴或申請再審解決;3、判決沒問題,那選擇接受。

Ⅶ 我可否追究主審法官責任對二審有利還是有

是否對原審法官有影響,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是因為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內提內供證據、或者在原判決容作出後又出現新證據,對於這類情況,上級法院進行改判並非因為原審法官存在過錯,則不會對原審法官有影響。
如果是因為原審法官徇私枉法、或者因法官原因認定事實不準確、適用法律不正確等情況,在原審判決錯誤的情況下,上級法院撤銷原判決,則會影響原審法官的年終考評、升職、晉級等等。
關於是否申請迴避,要由當事人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如果已經明知某法官可能影響案件的審理,也可以考慮申請迴避,畢竟,迴避之後其再打招呼,比直接由其判決要多一道程序。據說法官應當獨立辦案,如果運氣好,換的法官不一定完全會按其的意見辦。

Ⅷ 事人在開庭前是否有權知道案件主審法官及

當事人在開庭前有權知道案件的主審法官及書記員的。
法院一定會在開庭前以書面形式內通知當事人的。容開庭傳票上的簽發人,其實就是案件的主審法官。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 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Ⅸ 主審法官和廳長在詢問筆錄上添加內容作假怎麼辦

律師起訴

Ⅹ 關於主審法官能不能直接參與取證。

不可以,應迴避 所謂調查人員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受人民法院指定依法調查收集證據的法官。調查人不屬當事人。一則調查人調查取證是基於當事人申請而行為,其本人並無訴訟利益動機,而當事人舉證則是出於支持自己訴訟請求之需要。二則調查人以國家司法機關名義進行調查取證,以國家強制為後盾,而當事人則以自己名義調查收集證據,並無強制後盾。調查人也不屬於合議庭組成人員。在訴訟過程中,調查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的詢問,其調查收集的證據要經過質證、認證才具有證明效力。故調查人與證人、翻譯人、鑒定人、勘驗人(當事人申請法院鑒定、勘驗時,調查人即是鑒定人、勘驗人)一起組成民事訴訟中的其他訴訟參與人,享有其他訴訟參與人權利,承擔其他訴訟參與人義務。但是調查人還有其特殊性,即調查人本身是法官,調查取證行為是職權行為,並且其調查取證行為中立於雙方當事者,故調查人同時又是法庭的輔助人員。因而調查人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是以法官名義出現,在庭審過程中是以其他訴訟參與人名義出現。調查人的雙重屬性決定了調查人在民事訴訟中承擔民事責任的特殊性。
根據《民法通則》第121條:「國家機關或國家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時,侵害公民、法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2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給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機關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調查人的調查取證行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時,人民法院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調查人因人民法院承擔責任而免責。
2.調查人在其錯誤調查取證行為導致一方當事人敗訴時應負的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合同法第22 發布:2025-08-23 21:35:57 瀏覽:317
法治法治先鋒 發布:2025-08-23 21:23:19 瀏覽: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2015 發布:2025-08-23 21:18:45 瀏覽:359
濟民法師圖片 發布:2025-08-23 21:05:56 瀏覽:166
道德與法治強奸 發布:2025-08-23 20:40:49 瀏覽:957
合同法的解釋第16條 發布:2025-08-23 20:37:05 瀏覽:71
合同法違法分包獲利 發布:2025-08-23 20:36:31 瀏覽:828
2015年新的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20:36:29 瀏覽:432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旅行中如果應按照 發布:2025-08-23 20:36:28 瀏覽:795
色達縣司法局 發布:2025-08-23 20:20:46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