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小故事
① 窮人和法官的故事
從前,有個窮人,很聰明。他看到有些壞人犯了法,只要送些錢財和馬匹,賄賂法官,就被宣布無罪釋放。為此,他很生氣,就想找個機會捉弄捉弄法官。
有一次,他夜裡路過一個地方,正巧碰上那裡有一家被盜。那些聞訊趕到的公差,不問靑紅皀白,就把他當賊抓走了,任他怎樣分辯,也無濟於事。他想:也好,乾脆借機整治一下法官。
在去公堂的路上,他乘解手的機會拾了一塊石頭,用手帕包好,掖在袖子里。
到了公堂,見了法官,窮人跪在法官面前喊道:「寃枉啊!我的青天大老爺。請你秉公明斷,分淸黑白。我是路過那裡,根本就沒偷東西。」
法官一拍警堂木,喝道:「大膽刁賊,竟敢在本官面前胡說八道!」
窮人又往法官桌前跪了跪,說:「小的委實寃枉,還望大老爺明斷。」邊說邊將袖子里的手帕包掏出來,悄悄塞進公案桌下,放在法官的腳背上,接著又說道:「我父親也是個有名望的人,他說和你很熟悉,還跟你拜過把兄弟。你不記得了嗎?他的臉上有雀斑,兩個大耳朶,舉止穩重,待人誠懇。如果你好好想一想,肯定會記起他來的……」
就在窮人說話時,法官覺察到腳背上有一個沉甸甸的包,心想,可能是送給他的金元寶,估計至少也有五十兩重。不由地心裡一陣高興,乘人不注意,把腳背上的那個小包挪到腳後,然後接過窮人的話頭,滿面堆笑地說:「對!你父親我淸楚,是個大好人。像那樣的大好人敎出的兒子怎麼會做賊呢?不可能!肯定是有人誣告或誤抓的。實在對不起,委屈你了。賢侄,快起來,回去吧!」
說完,就下令將窮人放了。
放走窮人後,法官喝令退堂。等公差們退下堂去。法官迫不及待地拿起腳下用手帕包的東西,高高興興地打開一看,發現是一塊臭石頭,才知道上了當,受了捉弄,他又氣又惱,兩眼一翻,口吐白沫,往後一仰就昏過去了。
② 請說出你心目中我國古今出現的「好法官」,並分享他們的判案故事
我感覺還是包拯吧,貼面無私的,為了黎明百姓貢獻了自己
③ 有一個故事是講一個法官為他的兄弟而替死,是比喻耶穌為人的罪死的,求完整故事
耶穌在十字架上說了最後七句話, 稱為十架七言,其中一半見於約翰福音十九章。
這七句話的先後次序大概如下:
(一) 父啊!赦免他們, 因為他們所作的, 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4) 。
(二) 我實在告訴你,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了(路廿三43) 。
(三) 母親, 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約十九26-27) 。
(四)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太廿七46;可十五34) 。
(五) 我渴了(約十九28) 。
(六) 成了!(約十九30) 。
(七)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路廿三46;參約十九30) 。
這七言有禱告、應許和囑咐, 更顯示主代贖的工作已在十字架上成就。
(一) 父啊!赦免他們, 因為他們所作的, 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2-34節。)
32 又有兩個犯人、和耶穌一同帶來處死。 33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34 當下耶穌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解讀:
耶穌說過許多奇妙的說話, 但沒有比這話更為奇妙的, 「父啊!赦免他們, 因為他們所作的, 他們不曉得。」基督徒對別人的寬恕, 是一件奇異的事。當司提反給人扔石頭快死時, 他也禱告說:「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徒七60) 更沒有一事比基督徒的寬恕更為可愛, 更為稀罕。當我們的內心因未能饒恕人而痛苦掙扎的時候, 就讓我們再一次聆聽我們的主, 為釘衪十字架的人祈求赦免, 也讓我們看看衪僕人保羅如何向他的朋友訴說:「並要以恩慈相待, 存憐憫的心, 彼此饒恕, 正如上帝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弗四32)
這件可怕的事情乃是出於無知, 這一個意念貫穿了整部新約。在往後的日子, 彼得對百姓說:「我曉得你們作這事, 是出於不知。」(徒三17) 。保羅說他們釘死耶穌, 是因為他們不認識衪。(徒十三27。) 其他人或會不願饒恕人, 其他人或會在無知中犯罪;但我們所知的比他們多。我們是基督的兒女, 因為上帝的靈住在我們心裡。我們要饒恕人, 就像衪饒恕了我們一樣。
(二) 我實在告訴你,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了(路廿三39-43) 。
39 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他說、你不是基督麼。可以救自己和我們罷。 40 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麼。 41 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 42 就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43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里了。
解讀:
權威之士把耶穌釘在兩名惡名遠播的罪犯中間, 是經過刻意安棑, 和別具用心的。他們故意這樣安棑, 目的是要在群眾面前屈辱耶穌, 並且要把衪與盜匪同列。
「樂園」這一個字, 源出波斯, 意思是指四面圍著牆的花園。當波斯王要向他的臣民表示特殊恩寵的時候, 他會邀請他到花園為伴, 意思即是選召他與國王在園中一起散步。耶穌給與這位悔改了的罪犯的應許, 並不只不朽的生命而已。衪應許他一份光榮的身份, 與他在天庭中的花園作伴。
誠然, 這故事所包含的教訓, 其中最重要的, 是要我們知道, 歸向耶穌是永不會太遲的。在某些事情上, 我們或許會說:「我現在已經太老了, 做這些事情的日子經已逝去。」但這句話永不能應用在歸向耶穌這件事上。只要還有一口氣, 基督的呼召仍然有效。那裏有生命, 那裏便有盼望, 這是真確不移的。
(三) 母親, 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 (約十九26-27) 。
26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 27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
解讀:
耶穌在十字架上遭受痛楚之時, 看見他的母親, 不禁想起了她日後的生活。他不能把母親交託給他的弟弟們照顧, 因為他們都不信他(約七5) 。耶穌把母親交託給約翰, 因為他具有雙重的資格:由於他是耶穌的表弟, 撒羅米的兒子;同時他又是耶穌所愛的門徒。所以, 耶穌把母親交託給約翰奉養, 同時把約翰交給馬利亞, 以便在他離開之後, 他們能彼此獲得安慰。
耶穌在十字架上受苦, 最令人感動的是,他不但承擔起救世的責任, 同時他也掛念在他離開之後馬利亞的孤寂。他付出了他最好的青春歲月照顧父母親和弟妹們, 已盡了長子的責任。即使在他經歷最深的痛苦之際,他在世的日子告終, 甚至在十字架上,他還是想到別人的憂苦多於自己。
(四)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太廿七46;也
④ 林肯的口吃法官的故事
林肯的故事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如果滿意請點擊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祝你開心~(*^__^*) 嘻嘻
⑤ 一個女法官和四個孩子的成長故事
美麗的藍圖,落在懶漢手裡,也不過是一頁廢紙。
⑥ 有關法律的古代故事
1、鍘美案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的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宋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
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後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2、鼠獄
張湯是杜縣人。他父親當長安縣丞,有一次出門去,張湯當時是小孩,父親就讓他在家看門。父親回家後,看到老鼠偷了肉,就對張湯發怒,用鞭子打了他。
張湯掘開鼠洞,找到偷肉的老鼠和沒吃完的肉,就舉告老鼠的罪行,加以拷打審問,記錄審問過程,反復審問,把判決的罪狀報告上級,並且把老鼠和剩肉取來,當堂最後定案,把老鼠分屍處死。
他父親看到這情景,又看到那判決辭就象老練的法官所寫,特別驚訝,於是就讓他學習斷案的文書。
(6)法官小故事擴展閱讀
不少人經過「考證」說陳世美其實是清朝順治年間的進士陳年穀(號熟美),是被冤枉的,還說陳年穀的兩位同學報復誣陷,把陳熟美編成了戲曲中的陳世美。說來也巧,陳熟美和劇中的陳世美都是「均州人氏」。
在清朝之前的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自稱錢塘散人的安遇時,留下了一本書叫《包公案百家公案》,那時的書里第26回《秦氏還魂配世美》就有了均州人陳世美中狀元不認妻子兒女的故事,和豫劇《包青天》劇情的前半截極為相似。
大家只要網路一下《包公案百家公案》,就能看到這本明朝的書。只是這部書里沒寫鍘陳世美,是發配陳世美,包公戲曲受《三俠五義》影響改成鍘陳世美。
⑦ 貓法官講的是什麼故事
麻雀和老鼠是一對鄰居,麻雀住在樹上的巢里,老鼠住在樹下的洞里專。
一天,麻雀和屬老鼠突然吵鬧起來。老鼠數落麻雀說:「你怎麼這樣欺負我,老是把屎拉在我的洞口?我洞里的糧食都弄臟啦,你得賠償我的損失!」麻雀罵老鼠說:「你打洞把樹根底下挖空了,大風一吹,樹就搖擺起來,常常把我的巢抖落到地上哩,你還好意思叫我賠償?!」
他們兩個爭吵了半天也沒有結果,便一齊到貓法官那裡告狀。貓法官聽了雙方的申訴,判道:「為了避免你倆今後再無理取鬧,本法官決定將你們吃掉!」說罷,一把將麻雀和老鼠逮住,津津有味地啃著。
⑧ 伊索寓言中關於猴子法官的故事
狼和狐狸的爭議(猴子法官在後面才出現)
狼和狐狸是鄰居,他們表面上裝作和平共處,其實每天都在互相防備著對方的言行。
有一天,狼的家被偷了,他心想:狐狸是一個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的傢伙,又是我的鄰居,這次我可不能輕易放過他。於是,他向獅子報案,要求一定要嚴懲狐狸。
獅子聽了狼的陳述,心中暗想:誰不知道你是一個壞事做絕的傢伙啊!現在倒來告別人。可是,既然狼來報案就要處理,所以,獅子跟隨著狼來到狐狸的住處進行調查。
狐狸客氣地迎接獅子的到來,可是一聽說是來調查她的,尖嘴就噘起來了。狐狸生氣地對獅子說:「你怎麼可以聽信那個壞蛋的一面之詞。你也不是不知道,草原王國里,幾乎每個人的東西都被狼偷走過,但大家只能忍氣吞聲。做他的鄰居,我不僅為他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恥,而且也深受其害。你反而相信狼的話,懷疑起善良的我,真是豈有此理!況且,我一直安分守己地做一個正直的公民,從未對別人的東西起過歹心。今天的事情,我感覺是對我的極大侮辱,我表示抗議!」狐狸的嘴像機關槍一樣說個不停,獅子幾乎已經打算斥責狼的多事了。
這時一直站在一邊的狼咆哮起來:「閉上你的嘴,你不要妄想用你的花言巧語欺騙我們,雖然你的狡猾曾經讓很多人上當,但是今天,你休想再抵賴。」
狐狸冷笑了一聲說:「你口口聲聲說你的東西被偷了,那麼,我問你,你究竟是什麼東西被偷了?」狼一時語塞。
獅子早已被他們吵得暈頭轉向,於是把他們交給一直以斷案精明而聞名草原的猴法官。在猴子法官面前,狼和狐狸依然以惡劣態度互相責罵,一步也不肯退讓。猴子微笑著注視著這兩個作惡多端的傢伙爭吵不休。由於彼此都很了解對方的底細,所以狼和狐狸都使盡全身本事,互揭瘡疤。激辯了一陣子之後,一直默默聽著的猴法官便對他們說:「現在,請二位保持安靜。我先來問狼,你好像在這之前偷了很多人的東西,另外,關於你之前聲稱的被偷的東西,你能夠提出哪件東西真的是屬於你的證據嗎?至於狐狸,你說你沒有說謊,請舉出你真的沒有說謊的證據。我相信你即使偷過東西,也會死不承認。但是為了避免你們兩個再度發生這種爭端,我、獅子以及鎮上的每個人可以當證人,等一下就去你們家裡,請你們對自己所有的東西一一提出證明,確定哪些東西是你們的,哪些不是。這既可以避免讓你們再做無謂的爭吵,又可以洗清你們小偷或騙子的罪名,光明正大地表示自身的清白。」
猴法官這番話還沒說完時,狼和狐狸就已經無聲無息地溜走了。
大智慧:惡人的伎倆若在洞察一切的智者面前擺弄,等於自討苦吃。
⑨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公正的力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上)
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於公正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執著地守護著公正:審案1200餘件,其中300餘件屬疑案難案,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連敗訴方也誠心送上錦旗「辯法析理,勝敗皆服」。
「陽光」法官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一張「法官臉」。
第一眼看見宋魚水,當事人幾乎都有這種感覺。這張臉,正氣、智慧,又真誠、溫和。
身為法官,宋魚水常常換位思考。她說:「法官中立審案,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
宋魚水以耐心出名。
一位老作家在庭審中「妙語連珠」,卻游離於法律之外。旁聽席上,有人打起瞌睡;審判台上,坐在宋魚水身邊的馬秀榮法官也差點聽不下去了:「但宋魚水神情專注,始終沒有打斷這位老人陳述。」
「這事出來以後,你是頭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話的人。」面對宋法官的尊重,一直不同意調解的老人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你的話,我信!我同意被告提出的方案。」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話雖簡單,做起來卻不易。對一個案子有耐心,容易;對所有案子有耐心,需要長期培養。
耐心、尊重,讓宋魚水走近當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大風和陽光比威。風說:『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陣狂風,人反把衣服裹緊。太陽無語,陽光暖暖,讓人自然脫掉外衣。」
審判台上,宋魚水細致嚴謹,又親切平和;旁聽席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揚,不由想起這則伊索寓言。
旁聽者與當事人,不同的角度,結論卻是一樣:
「她像陽光,以無形的力量讓人折服。」
「滿意」法官
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辦案中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辯法析理,勝敗皆服」,敗訴方送的錦旗。
三次官司,宋魚水判了一勝一敗一平。為這一平,代理人拿著法條找她理論。兩個多小時,宋魚水從容應答。
代理人心服口服:「在你這兒打官司不是一次兩次,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
兩天後,「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大紅錦旗送到海淀區法院。
在宋魚水眼中,公正,沉甸甸。
一件案子,對法官普普通通;對當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對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傷害一個當事人,就會多一群懷疑法律的人。
讓所有當事人都滿意,難;一名法官,卻不能停止努力。
認定事實不能有誤,適用法律不能偏頗,判決書不能有紕漏……宋魚水時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要讓當事人認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魚水說:「法官應當是『傳道者』,不但要判,還要釋理,把法律的理念傳遞給當事人。」
給當事人看的判決書,也成了釋理的「平台」。
隨手翻開一份,苦澀的法律條文,都被精心轉化成生活規則,通俗易懂。宋魚水說:「既要回答當事人最關心的問題,還要讓他們看明白。」
曾經恨過她的當事人,專門寫來賀年卡:「是您啟發了我怎樣做人。」
「法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不容易。」海淀區法院副院長陳琦十分感慨。
「愛民」法官
無論案件大小,無論貧富貴賤,都會同樣感受公正
數九寒冬,清晨。
一個衣衫襤褸的農民工,站在宋魚水面前,瑟瑟發抖……
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關已近,他來法院「討個說法」。
「討個說法」,多麼熟悉。
宋魚水家鄉,山東蓬萊老實巴交的村民們就是這樣渴望公正。誰家被生產隊少分了兩捆柴,誰家兒媳婦受了婆婆的氣……小小不公平,甚至會讓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場。
公正的種子,悄悄在小魚水心裡發芽:「長大了,我要當『包公』!」
「今天,我要當個名副其實的『包公』!」
當法官後的第一起案件,順利結案。手捧菜錢,農民工泣不成聲。
司法公正,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
身為農民的女兒,宋魚水更是擁有一顆愛民心。
從當法官第一天起,宋魚水給自己定下「約法三章」:
不輕視小額案件,不輕視困難群體,不輕視當事人的任何權利。
11年來,無論案件大小,無論外地人本地人,無論掏不起訴訟費的貧困群眾、腰纏百萬的富翁,宋法官一視同仁。
「免檢」法官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這人,我敢打保票。」
在海淀法院領導的眼中,宋魚水屬「免檢」。
法官有權。一紙判決,能令公司倒閉,也能使人命運改轍。更何況身為庭長,她的意見多少可能「左右」判決。
法官無權。找過宋魚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權又無權。法官行使國家權力,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義。如果不能保證「天平」平衡,就沒有資格當法官。
認為法官有權,找上門來的不少。
那一年,宋魚水剛當上經濟庭副庭長,老家就來人了。親戚說情的這起案子,恰恰就在經濟庭。但她卻不能開這個口……
「我不怪你!」聽到善良的親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淚差點掉下來。
這些年,教過她的老師、共患難的同學,都做過她的當事人。發現需要迴避的,她主動申請;經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
有朋友怨過她。
「人們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則判案的法官。」宋魚水相信正義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幾年時間,上千件案件,就沒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魚水做得義無反顧。
十餘年來,宋魚水緊緊守住公正的底線:沒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也沒有利用庭長職務,向審判人員施加過任何不公正的影響。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法律忠誠,這是宋魚水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維護公正、代表公正的意志。
讓百姓相信法律,讓社會擁有公平。這就是公正的力量。 (記者吳兢 劉維濤)
和諧的分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下)
1989年10月,宋魚水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光榮的一員。作為一名黨員法官,在她的天平上,不但寫著公正,也寫著和諧: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
天平在肩,重任如山。
維穩
群體性糾紛,件件難,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大變革,大發展。
與之相應,各方利益沖突加劇,深層矛盾逐步顯現。群體性糾紛,大量湧向法院:
企業非法募集資金案,讓一大批群眾失去「血汗錢」;銀行不良貸款案,數額巨大,牽涉面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頻發,與村民利益息息相關……
一件一件,件件都難。
如何依法保護群眾合法權利?如何妥善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人民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8年前,20多名司機來到宋魚水面前。
當時,北京市政府決定,在四環路內淘汰所有「面的」車。很多計程車公司向司機提出:解除承包合同,收回車輛更新。靠車吃飯的司機們,面臨暫時性失業。一些司機開始上訪,靜坐,圍堵交通。
身處矛盾中心,宋魚水清醒地意識到肩上的千鈞重擔:一頭挑著社會穩定,一頭挑著司機一家的口糧。
法庭外,一大批公司和司機翹首以待。
不能草率,不能延誤;既要真誠交流,又要細致做工作。這場危及社會穩定的「面的」風波,最終化解於無形:多數司機與計程車公司達成協議;個別司機未達成協議,宋魚水及時裁判;觀望的公司和司機們,按法院確定的原則解決了糾紛。
審判技巧嫻熟高超,化解矛盾真誠執著。10餘年,宋魚水把判案的法庭,變成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調節器」。
止爭
「雙損」變「雙贏」,社會利益實現最大化
「案件審得多,下判筆越沉。」
老審判員的話,讓當時剛入行的宋魚水沉思。
一紙判決,有輸有贏。
一個企業因不懂法或小疏忽,甚至可能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有的元氣大傷,有的就此破產。
法官盡責,要通過判決引導市場主體走向規范,還要讓他們在訴爭中共贏共存,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
「法官不僅要善於『定紛』,更要『止爭』,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寧可麻煩受累,宋魚水盡力幫助當事人打開「心結」。
律師十年,辦案數百起,接觸法官幾百名,北京中潤律師所何畏律師對宋魚水印象最深。
他代理了一起「老大難」案。
原告、被告本是同窗好友、合作夥伴。2003年3月,宋魚水接手這起案件時,雙方極為對立,拒不同意調解。第一次出庭,雙方一見面,就情緒失控,恨不能大打出手。對調解,雙方律師都徹底失去信心。
奇跡發生了。
宋魚水不但讓雙方握手言和,還重新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握手背後,是法官的智慧、善良和執著:9次詢問、4次勘驗、4次開庭審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設身處地的溝通……
不可能變可能,「雙損」變「雙贏」。
調解,宋魚水的「絕活」。
家長里短的小額糾紛;公司企業之間的大額糾紛;侵犯商業秘密之類,被同事們認為非判不可的知識產權案件……服了宋法官這劑調解「特效葯」,當事人常以最小的代價、和平的方式,化干戈為玉帛。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審案1200餘件,其中調解結案達70%以上,還有一些當事人高興地撤訴。
攻艱
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
案頭,一摞摞欺詐案卷。宋魚水心情沉重。
誠信危機引發的糾紛,涉及各個領域。保護誠信,懲戒失信,法官義不容辭。
1998年,沒有先例可循的「經銷權」案件,給宋魚水出了道難題。
外地某商貿公司傾銷過期啤酒,被媒體曝光,導致該品牌啤酒銷量銳減。北京的總經銷商決定收回其經銷權,被這家公司告上法院。與迅猛的發展相比,立法往往滯後。對經銷權,當時法律未做規定。
案子剛立,已成焦點。
翻閱大量資料,查閱國外判例,向相關部門調查咨詢,竭誠請教專家學者……依據法律原理、商業慣例,宋魚水開創性地以「喪失商業信譽」為由,支持被告總經銷商解除經銷權。
這份判決書,被全國許多法院引為範例。
一年後,《合同法》頒布實施。「誠實信用」原則列在其中。
法槌,威嚴、神聖。
黨員法官宋魚水,一次次舉起法槌,維護公平,倡導誠信,規范秩序,保障發展。
「市場秩序,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提起宋法官,許多當事人坦言。
「法律也是生產力!」談及宋魚水和她知識產權庭的同事們,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法制處的楊東起滿懷謝意。
求精
爭當專家型法官,挑戰新案、疑案、難案
新案,疑案,難案。
新時期,新形勢,向法官提出挑戰。
一名新時代法官,既要有維護改革、發展、
穩定的大局意識,又要有駕馭復雜案件、解決實
際問題的司法能力。
僅靠過去的知識底子、辦案經驗,僅靠一張笑臉、兩袖清風,遠遠不夠。
「爭當專家型法官。」宋魚水為自己定下目標,既提高學術水平,又加強審判能力。
海淀區法院的同事們,幾乎都知道她的勤奮:
茶餘飯後,坐車上班,觀摩開庭,討論案件,考察交流……一切可能抓住的機會,她都用來學習。
周圍人,個個成老師,同事、律師、專家,甚至當事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
干審判員,宋魚水在庭里結案最多;
當副庭長,她成了審判疑難案件、復雜案件的「專業戶」;
任知識產權庭庭長,她要求自己和庭里每一位同志:「力求每個案件的審理,都成典範;每份法律文書,都成精品。」
2003年,一家生產剪紙作品的公司焦急萬分來起訴:「花了很長時間,投入幾十萬元!盜版,讓我們面臨毀滅性打擊。」
審案要時間,公司的損失隨之一天天增加……
該案法官馬秀榮決定適用「訴訟禁令」,先行裁定被告停止製作、銷售,避免權利人損失擴大。
「訴訟禁令」,此時還是一項「紙上」的法律,無人使用。
作為庭長,宋魚水果斷支持。報請院領導同意後,「訴訟禁令」在我國首次適用。
確認網路傳播權、部分判決……為了提供一個公平、優質的法制環境,宋魚水和同事們一道,創下了多個「全國首例」。
有能力,有責任感,有大局意識。
正是千千萬萬個宋魚水,在平凡崗位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奉獻。 (記者吳兢 李章軍)
⑩ 有哪些 法官的感人事跡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法院法官馬玉萍1994年大學畢業進入法院系統工作至今,從事民事、刑事審判工作多年,先後被評為「綿州女傑」、綿陽中院「人民滿意好法官」、江油市政法委「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綿陽中院「庭審標兵」、綿陽中院「優秀裁判文書製作一等獎」、「江油市十佳青年崗位能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盡管得到了上級法院及市委市府的多次嘉獎,但是馬玉萍同志仍然兢兢業業工作,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心繫群眾」。她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積極創新工作思路,辦理了大量高質量的案件。成績的背後,記載著她立足平凡崗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足跡;記載著她用良知和辛勤傳承著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用忠誠和實干譜寫的一曲當代女法官的青春之歌。
她在刑庭工作多年來,審結大量的刑事案件,每一件案件都能做到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法律准確,被告人認罪伏法,檢察院也予以認可,上級法院予以肯定。
與她同事多年,在我看來,她是在行動踐行著「群眾利益重千鈞」的理念。2010年,在她審理的被告人李某某交通肇事案件中,由於死者包括一對年輕夫妻(僅剩的女兒才剛剛兩歲)以及一名騎兩輪摩托車的無責任男士(家中包括兩名未成年子女以及年老的母親);而被告人李某某家在廣元市青川縣,屬於地震後的極重災區,並且其妻已經身懷六甲,馬玉萍考慮到如果判決,則附帶民事原告人可能僅能得到部分經濟賠償,而被告人也會因此被判處實刑,而使其孩子出生即見不到爸爸。馬玉萍從早上八點半還未上班即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直到晚上八點,雙方總算握手言和,由被告人親屬借債40餘萬元向被害人家屬進行了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當即向本院撤回了附帶民事訴訟,並向被告人李某某出具了諒解書。雖然近九點才吃了晚飯,但是馬玉萍仍然很高興,她說:「你看,這樣雖然多費點時間、精力,但是受害者家屬能夠拿到現錢,撫養孩子、贍養老人;而被告人有可能被判處緩刑,與家人團聚,看著自己的孩子出生。相當於挽救了三個家庭。」
她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真正做到「黨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律在心中、正義在心中」。其承辦的楊某犯故意傷人罪一案中,被告人楊某因懷疑其妻子有外遇而將其妻谷某砍成重傷,其妻谷某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狀,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而被告人楊某的父母親拒絕替被告人向谷某進行賠償,馬玉萍在了解了案件的情況後,從保護被害人谷某的權益出發,既向被告人反復做工作,又向其父母反復做工作,說得口乾舌燥仍不放棄,最終馬玉萍同志的耐心感動了其父母,同意代楊某向谷某支付相應數額的賠償款,從而使被害人谷某的病情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最大程度保護了被害者的合法權益。
她深知判決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促進社會和諧不能僅僅是一判了之。在其承辦的被告人林某某故意殺人案件中,被告人林某某由於家庭矛盾在留下遺書後到其前妻家中企圖故意殺害其前妻的男友,也是其以前的摯友,後未遂。考慮到事發原因,以及被告人林某某獨自撫養其讀高一的女兒,在向其以前工作單位所在地領導及居住地所在村委了解其平時表現以後,分別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由林某某的前妻及其前摯友向林某某出具諒解書,最後判處被告人林某某緩刑。在判決以後,又與林某某以前工作所在領導溝通,對方同意繼續聘請林某某為其工作;單獨又對林某某進行了開導,鼓勵其認真工作、疏導心情、開心生活,對父母盡孝,對子女負責。之後,在對林某某工作所在地領導及居住地所在的村委進行回訪時,對方均對林某某進行了較高評價。林某某工作所在的領導、居住所在的村委領導都由衷地對她說:「您真不愧是為民辦事的好法官啊!」
馬玉萍處處以「人民是否滿意」為標准,對當事人滿腔熱情。在當事人中,有的情緒激動,有的臟話連篇,有的哭哭啼啼。然而,面對各種各樣的當事人,她都認真傾聽當事人訴說心中的怨氣,認真作解答,常常使當事人滿腔怨氣而來,帶著滿意的笑容而去。
馬玉萍始終以 「公公正正辦案,堂堂正正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她從不為之所動,經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驗,體現了一名法官高尚的道德情操。對當事人或當事人委託朋友送錢送物、設法宴請,她總是婉言謝絕,切實做到「嘴不饞、手不沾、心不貪」。馬玉萍以廉潔從政的作風贏得了當事人的信任,也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