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法官
⑴ 最高法關於勞動爭議案適用勞動法的規定法官不執行是枉法裁判嗎
人民法院有權根據實際情況適用相應的法律法規,人民法院的行為並不違法,如果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判決不服,可以自行上訴或者申請再審,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⑵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否作為法官判案的依據
必須的,法官有法可依才能斷案。希望您能滿意。
⑶ 根據法律規定勞動爭議必需適用勞動法審理可是法官不執行怎麼辦
法院審理
勞動爭議案件
,可以適用的法律有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等,及相關的行政法規。如果對法院的判決不服,認為適用法律錯誤,可以上訴。
⑷ 在勞動合同里法官一般會問哪些問題
在勞動合同里法官一般會問的問題很多,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已經法官對問題的核實和了解。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作為法官,必須了解事實真相,才能針對法律規定進行判定,因此與簽訂勞動合同相關的事實,都是法官所需要了解的。
與簽訂勞動合同相關的事實,范圍很多,內容也很廣,但是不是每一個內容和情況都需要去了解,對於情況不明朗、有疑義或者對案件的判決起到很關鍵決定因素,應該是法官所需要的。
一般認為,勞動合同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簽訂勞動合同時當事人的情況,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等等,應該是法官需要問的。
勞動合同 ,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⑸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否作為法官判案的依據
如果沒有具體條款或司法解釋可依據,如果與立法意圖一致,如果有憲法相對應內,如果事實清楚容證據確鑿,如果維護合法權益正當價值觀,有利於社會公序良俗,經過正當的程序,為什麼不可以考慮?
出發點,過程,落腳點都有良心衡量,法律本身也是在不斷進步的,為公平正義!
⑹ 我的案件是法院認定的勞動爭議案件,但是法官不按照勞動法及最高法的規定審理勞動爭議適用勞動法的條款審
對於案件的判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依法上訴或者申請再審,以維護回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規定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⑺ 法官,檢察官不執行勞動法和最高法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適用勞動法的規定(該案發生在1994年)是否是柱
法不及以往是法律原則,1994年的勞動爭議不適用《勞動法》,更不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勞動法》
第一百零七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1〕1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1年3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4月30日起施行。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⑻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作為法官判案依據嗎
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來是指集中源體現勞動法的本質和基本精神,為調整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關系所應體現的總的指導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准則。
2.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概括為: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保護勞動者的原則。
3.法律規則內容明確具體,法律規則著眼於主體行為及各種條件的共性,目的是防止或削弱法律適用上的自由裁量。
法律原則著眼點不僅限於行為及條件的共性,而且關注個別性,其要求比較籠統模糊,只對行為或裁判設定概括性要求或標准,為法官自由裁量留下了一定餘地。
4.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以作為法官的審理依據,判定法律事實。
法官裁判應以法律規則為依據。
⑼ 法官適用勞動合同法的加班工資嗎
來法官適用《勞動合同法自》的加班工資,法官是屬於勞動者中的一員。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