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

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

發布時間: 2020-12-26 22:54:53

㈠ 檢察院和法院還有公安局三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在審理刑事案件上三個機關分工明確相互配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內訟法》第三條規容定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1)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㈡ 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的主要職責、主要區別是什麼

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法院的主要職責是:公安機關的主要職責是公共安全,回執法機構答負責具體違法行為;檢察院是法律的監督機構,監督法律的執行;器官是對犯罪和犯罪等行為作出法律決定的機關。他們在責任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具體的區別是:

1.該機構的性質不同。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是國家的政治和法律機關。公安機關是國家公安機關,負責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

2.責任不同。公安機關負責公共安全,但不能起訴和審判罪犯。檢察院可以公開上訴公安機關移交的鑰匙。法院將作出判決。沒有檢察院和法院的決定,就不可能直接逮捕嫌疑人。

3.功能上的差異。公安機關是中國法律的具體執法機構;檢察院是法律監督的行政機關;人民法院是法的司法機關,三者的責任是不同的。

㈢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三者有什麼聯系

是司法系統的三大組成,公安局還擔負著維護社會治安,社會服務的職能。
把這內三者聯系起來的是容刑事案件,一個刑事案件,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公安機關進行偵查,偵查完畢後移送檢察院,檢察院進行審查,然後移送法院起訴,法院進行審判

㈣ 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 三者的關系及各自職能是什麼

在刑事來訴訟中,公安源機關是偵查機關,法院是審判機關,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當然,對於職務犯罪案件有偵查權)。
一般而言,公安機關與法院沒有直接的聯系,而是通過檢察院。
案件的一般流程是公安對刑事案件立案後報檢察院批捕;偵查終結後,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院審查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審理後做出判決。
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偵查監督權(通過立案監督、提前介入、發檢察建議等形式實現);對法院的審判活動有審判監督權(主要通過抗訴實現)。
所以,檢察院在憲法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但在歷史形成的觀念上,老百姓都認為公安是最大的,而檢察院的職能一般人很不了解,所以有一句口頭語「大公安,小法院,可有可無檢察院。」但是同時在司法實踐中,法院的作用是終局的,案子的最終定論都要有法院來判決,所以一般而言,現在法院的影響是最大的。

㈤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三者的職責和許可權是什麼

一、公安機關職責

1、公安機關負責對監外執行罪犯刑事判決、裁定的執行進行監督管理,並由戶政部門和派出所具體負責實施,當收到人民法院作出的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判決、裁定或決定以及監獄管理機關對罪犯批準保外就醫,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以後,應及時對該罪犯予以核實並登記注冊,建立監改小組,向被監改人宣布監改小組成員和監外執行罪犯應遵守的有關規定。

2、在監管考察期間,監改小組成員應在派出所的指導下,經常對監管考察對象進行監督考察和幫教,使其認真改造,重新做人。監外罪犯外流脫管的,應按照有關規定順延其考察期或刑期,如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應由負責監管的派出所及時報上級公安機關作治安處罰。假釋、緩刑罪犯在考驗期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應依法報請人民法院撤銷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含保外就醫)罪犯條件消失的,應及時與監獄、看守所聯系,予以收監執行,保外就醫罪犯保外期限屆滿的,要及時通知監管單位收監或辦理延保手續。

3、監外執行罪犯遷居時,須經公安機關批准,原執行機關應向遷入地公安機關介紹罪犯的改造情況,移送監管考察材料和檔案,並填寫監外執行罪犯變動情況通知單,同時送檢察機關備案。

4、公安機關應定期向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通報監外執行罪犯的監管考察工作情況。

二、人民法院職責

1、對監外執行罪犯的判決、裁定或決定的有關法律文書及其手續,必須合法、完備,並及時送達公安機關和同級人民檢察院。

2、定期或不定期對被判處緩刑或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含外地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罪犯回本地區暫予監外執行的或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罪犯)進行回訪考察。

3、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執行期滿的,應及時審查,需要繼續暫予監外執行的,應依法及時辦理延長暫予監外執行手續,暫予監外執行條件消失的,應決定收監執行。

4、對緩刑、假釋的犯罪分子,如有違反《刑法》條款之規定的,應根據公安機關的建議及材料,及時依法審理,該收監執行的決定收監執行,並將審理結案情況通知公安機關和同級人民檢察院。

三、司法行政機關職責

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對監外執行罪犯的幫教改造工作,通過鄉鎮司法所,經常對罪犯進行法律知識講解和遵章守紀教育,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的,建議有關機關按照程序處理。

四、人民檢察院職責

1、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對於監外執行罪犯的判決、裁定是否合法依法實行監督。

2、對監外執行罪犯刑罰執行情況進行檢察,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應及時予以糾正,發現有外流脫管的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含保外就醫)罪犯,應建議公安機關順延考驗期或刑期,保外就醫條件消失未依法收監的,及時督促公安機關收監執行。

3、發現監外執行罪犯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建議公安機關作出治安處罰,情節嚴重的,建議公安機關報請人民法院或原監管機關撤銷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決定,予以收監執行刑罰。監外執行罪犯構成犯罪的,監督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對監外執行罪犯的監管考察,是各職能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察機關對有關職能部門執行刑罰活動是否合法依法實行監督的重要內容,是監所部門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途徑。監外執行檢察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政策性強,因此,公、檢、法、司各職能部門必須強化「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意識,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責,並切實履行好各自的職能,從而促使監外執行罪犯的監管考察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正軌。

㈥ 公安機關,檢查院,法院三者的關系是什麼

憲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公、檢、法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它對調整司法機關之間的基本關系具有憲法指導意義。
1.分工負責是前提。所謂的分工負責,是指三機關根據法律規定的責任,依照法定程序,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不越權代辦和干涉,也不互相推諉和不履行職責。具體在辦理刑事案件時的分工體現為:公安機關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執行逮捕,依法執行判決,除了由人民檢察院依法自行偵查的案件外;人民檢察院負責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抗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
2.互相配合是基於三機關在工作目的和任務上的一致性。所謂互相配合是,指三機關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依法辦理刑事案件。
在辦理刑事案件的程序上,公安機關按照法律的規定完成自己的職責及時移交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在完成自己的職責後及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對該案件進行審判,公安機關執行經人民法院審判需要執行的刑罰。三機關的具體配合還體現在,如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須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3.互相制約是監督原則的體現,也是國家權力依法行使的重要保障。所謂互相制約,是指三機關在分工配合的基礎上,依照法律的規定,互相監督,防止錯案的發生,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時要經過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對不予批准,公安機關認為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起訴。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或者自行偵查。在辦理案件中發現公安機關有違法情況,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
公安機關認為人民檢察院的決定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向人民檢察院要求復核。
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根據具體情況和法律作出有罪、無罪的判決。人民法院對於人民檢察院起訴的案件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有違法情況時,可以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或者通知人民檢察院糾正。人民檢察院認為判決有錯誤的,可以提出抗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抗訴引起再審

熱點內容
海商法英國 發布:2025-08-26 02:42:32 瀏覽:936
新民法典物業管理 發布:2025-08-26 02:26:58 瀏覽:919
劉颺法院 發布:2025-08-26 02:26:58 瀏覽:347
經濟法基礎總論 發布:2025-08-26 02:19:24 瀏覽:753
桐鄉房產律師 發布:2025-08-26 02:10:52 瀏覽:104
蔡輝司法考試 發布:2025-08-26 02:08:34 瀏覽:688
司法部牽頭的 發布:2025-08-26 02:07:57 瀏覽:387
國家法律責任的形式有 發布:2025-08-26 02:01:04 瀏覽:92
政府是立法 發布:2025-08-26 01:53:50 瀏覽:975
法律咨詢口號 發布:2025-08-26 01:49:00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