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調解員
Ⅰ 什麼是法院調解
什麼是法院調解
葉赫拉聞多解答;
一、法院調解是指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版、義務,在人民法權院審判員主持下,自願進行協商,通過教育疏導,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辦法。
二、《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三、法院調解的特點;
1、在人民法院審判員或合議庭主持下進行;當事人之間屬於和解,是廣義的調解,調解委員會或其它組織的調解,屬於非訴訟調解,不屬於法院調解。
2、當事自願是基本原則,自願體現在完全自願,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法院不能強制調解,調解內容的意思表示要真實。
3、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事實一定要清楚而且事非分明,也就是說要依法調解。
4、法定調解,婚姻案件屬於法定調解,包括調解和好,同時也包括調解離婚二個內容。
5、法院調解與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調解的生效,以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為生效。
Ⅱ 有個民事糾紛被投訴法院想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協商可一直沒調解員受理怎麼辦
你可以向村委會、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鄉(鎮)或街道辦事處人民調解中心(設在司法所)申請調解,且不收費。
Ⅲ 法院調解是什麼意思
法院介入到復雜的糾紛當中,疏通各方的觀念,達成和平的局面
Ⅳ 開庭前法院是不是都要調解
一般民事糾紛,現在都進行調解。不僅起訴前調解,起訴後開庭前調解,開庭後還可以調專解。即使到執行階段,屬也能進行執行和解。案件進入二審程序,進入再審程序,還可以調解。簡單說,調解貫穿民事糾紛的始終。訴訟中間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調解協議一旦雙方簽字,並經法院依法確認,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效力。針對案件的難易程度和不同情況,在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調解:1、訴前調解。2、立案調解。立案調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3、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指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動。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5、社會化調解。6、開庭調解。開庭調解是指在開庭審理時,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是開庭審理的組成部分。7、庭後調解。庭後調解是指庭審結束後,判決下發前法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Ⅳ 人民調解員的工作職責
工作職責:
一、協助民警調解轄區內民間糾紛。
二、負責對轄區內民間矛盾糾紛的排查,掌握了解社情動態,並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提出處理意見。
三、及時向村委會和警務室(站)民警匯報重大疑難糾紛,特別是有可能引發群體性的糾紛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態的擴大與惡化。
四、協助民警處理跨地區的矛盾糾紛調解。
五、督促當事人自覺履行解決糾紛的協議,對事後反悔拒不履行又不起訴的,協助民警勸導當事人提請法院通過訴訟程序。
六、通過調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教育與法制宣傳。
人民調解員工作職責范圍 :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方針、政策,服從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法令、政策。
二、堅持為長治久安服務,為民主法制建設服務,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為方便人民群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服務。
三、認真貫徹人民調解「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及時調解各類發間糾紛,增進人民團結,維護社會安定,創造一個安全的生產、工作、生活環境。
四、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恪守職責,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工作。
五、努力學習文化和專業知識,刻苦鑽研業務,講究工作方法,掌握糾紛發生規律,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調解技能,工作素質和辦事的能力。
六、聯系群眾,辦事公道,遵守社會公德,任勞任怨,熱心人民調解工作,對出現的糾紛應主動調解並與調解信息員密切聯系,將糾紛消滅在萌芽之中。
七、堅持調解回訪制度,對已達成的調解協議的要督促履行,調解和解的要定期回訪,預防糾紛再次發生。
八、熱情接待當事人,對已發生的糾紛要及時受理、調解、處理、預防糾紛激化,民轉刑案件引起非正常死亡、發現當事人情緒異常應及時匯報並與有關部門單位和當事人的家屬聯系,採取必要措施加以防範,疑難糾紛要及時反映,並依靠集體力量予以調處。
九、嚴格依照《民間糾紛處理辦法》調解民間糾紛,做好糾紛登記、詢問、調查,做好調解筆錄,達成協議的應製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應有調解員簽名和單位印章及當事人簽名。
十、接受人民法院的邀請,參與司法調解,執行人民法院處理已產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執行。
Ⅵ 如何申請法院調解
一、受理糾紛:
1、當事人請求調解的糾紛及時調解。
2、發現糾紛要主動受理及時調解。
二、調查分析:
受理糾紛,要迅速查明糾紛發生的原因和爭議焦點,及時判明糾紛性質,是非曲直,進行研究分析。
三、調解: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做好雙方當事人的工作,充分說理,耐心疏導,學習法律規定,消除隔閡,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議。
(6)法院調解員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一百四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法律關系明確、事實清楚,在徵得當事人雙方同意後,可以徑行調解。
第一百四十三條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婚姻等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根據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案件,不得調解。
第一百四十四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發現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和解、調解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的規定處理。
第一百四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堅持不願調解的,應當及時裁判。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但不應久調不決。
第一百四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調解過程不公開,但當事人同意公開的除外。
調解協議內容不公開,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公開的除外。
主持調解以及參與調解的人員,對調解過程以及調解過程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其他不宜公開的信息,應當保守秘密,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除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調解
Ⅶ 司法調解員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啊
一、負責受理調解轄區內民間糾紛。
二、負責對轄區內民間矛盾糾紛的排查,掌握了解社情動態,並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提出處置意見。
三、及時向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匯報重大疑難糾紛,特別是群體性的糾紛發展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態的擴大與惡化。
四、協調配合處理跨地區的矛盾糾紛調解。
五、對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或者當事人要求製作書面調解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六、督促當事人自覺履行解決糾紛的協議,對事後反悔拒不履行又不起訴的,勸導、幫助當事人提請法院通過訴訟程序解決。
七、通過調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教育與法制宣傳。
(7)法院調解員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制度:
1。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任務是調解民事糾紛,通過調解宣傳法律和政策,向有關部門反映民事糾紛和調解工作。
2。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社會公德進行調解,在雙方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尊重雙方的訴訟權利。
3。調解糾紛應當登記,製作筆錄,調解解決糾紛的,應當寫明民事權利義務的內容或者當事人的要求,達成書面調解協議,並及時回訪備案。表演。
4。人民調解委員會一般在一個月內解決糾紛。人民調解應當採用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調解文件的形式。人民調解委員會不承擔調解民事糾紛的費用。
5。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做好調解委員會組織名單、糾紛舉報人名單、調解糾紛登記表、重大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登記表、中介的歸檔和管理。人民調解文件和宣傳資料。
6。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定期在其管轄范圍內安排民事糾紛,由專人進行調解,解決已經解決的糾紛。調解不成的,不屬於人民調解的范圍或者不及時報告。
7。人民調解員必須遵守工作紀律,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吃受贈,不得鎮壓、報復、侮辱、處罰當事人,不得泄露隱私。
8。人民調解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指導,由人民監督。
Ⅷ 法院調解流程是什麼樣的
一、調解的開始:《民事調解規定》第2條規定: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在訴訟的各階段、各審級中均可進行。具體來講,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後開庭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庭審過程中可以進行調解,在二審中乃至在再審中也都可以進行調解。
庭審中的調解,通常情況下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後進行。根據司法實踐,調解可以當庭進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後另定日期進行。調解的開始,一般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建議,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開始調解。
二、調解的進行:法院的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進行。法院進行一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
調解協議通常是在調解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調解方案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自己提出,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出調解方案。
三、調解結束:調解因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或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對案件繼續審理,並及時作出判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要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製作調解書。
(8)法院調解員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4年8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條 調解協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一)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侵害案外人利益的;
(三)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性規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院調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Ⅸ 人民法院的調解員應該具備哪些常識
縣(區)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司法是四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法院法官(司法)專主管機關負責審屬理此案,以解決國家機構的基本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糾紛。下級法院行使調解職能。
法庭職務:
(一)審判法,基層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自訴與公訴的刑事,民事,行政一審案件的職權范圍和驗收。
(二)行使司法執法和司法自由裁量權。
(三)由國家賠償法。
(五)行使司法監督職能。
(六)研究,收集的法律,法規,規章,對徵求意見稿提出意見;聽證會的情況下,在司法建議中發現的問題。
(七),負責指導縣(區)法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培訓;法官在按照權利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協助管理縣(區)法院組織,人事工作;主管縣(區)法院監測工作。
(八),與審判宣傳法治相結合,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九)協調,管理,監督公共陪審員和調解工作。
(十)其他承建商應負責為基層法院的工作。
有一些情況下,下級法院無權審判,被判處刑,以及刑事案件可能有重大影響全省的案件,涉外案件,因此,主要區別根據中級人民法院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