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決與輿論
① 法官裁判應不應該受社會輿論影響
不應該受
不過可以從人情出發的
② 民義輿論是否應該影響法院的判決
原則上說,法院的判決是需要考慮社會和輿論的影響,而且法官肯定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輿論的影響。
具體而言,大概有這么幾個層面:
(1)法律是固定不變的,社會生活則是不斷發展的。法律的原有規定脫離社會現實的情況是很可能發生的,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對原有法律作出變通的闡釋或者更加復雜的技術處理,使其符合社會現實生活是必須的;
(2)有一些法條本身已經規定了,在審判過程中需要考慮社會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考慮社會輿論是依法辦事,自然也是可行的。當然這樣的法條本身是否合理可以探討;
(3)司法審判的結果不是封閉的,有些審判會反過來對社會產生影響。所以在判決一些社會共同關注的案件時,考慮判決可能導致的社會影響也是必要的。舉個可能有點敏感的例子,南京彭宇案的判詞從純法律上看可能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卻產生了非常壞的社會影響。盡管輿論的解讀都是建立在對判詞誤讀的基礎之上,但判詞本身其實也可能斟酌的更好。
(4)法官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肯定會讀報、看電視,可能還會刷微薄,盡管法官本人可能不一定能夠意識到,但輿論對於法官的影響在客觀上肯定是存在的。說到底法官所有的經歷、受到的教育、意識形態,心情好壞都有可能對於一個具體審判產生影響,這一點是無需諱言的。
回到問題本身,法官當然不應該因為輿論就作出偏離法律規定的事情,但也不能矯枉過正,要求法官拒絕考慮社會輿論。法官在審判的時候,絕不僅僅是找一個法條,套到事實上面那麼簡單,相反一個法官需要考慮許多不同的因素,當然對於法官來說,這也是更加高的要求了。
③ 法官在判決中如何參考民意、輿論,不受公眾道德情感的干擾而做
法官在判決中
應該以法律為准繩
而不應該受到其他干擾
包括什麼
民意、輿論
④ 法官裁判應不應當受社會輿論的影響
法官裁判不應當受社會輿論的影響。
因為法院是依據法律規定進行審案和判決,依據的是國家的法律條款。國家法律不受輿論左右。
如果法院判決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影響,說明該判決存在嚴重問題。
⑤ 輿論對司法審判的影響是利還是弊
總體來講是弊大於利,畢竟法官會有獨立的判斷,而不能被輿論所左右,這個西版方國權家是非常忌諱的,但是,在中國就不一樣了,畢竟中國人的法律素養太低了,我們喜歡干預法院的審判,往往是輿論擔任法官,最終影響了判決結果,所謂了民憤極大之類 的玩意兒
⑥ 輿論和民意應該影響司法判決結果嗎
原則上說,法院的判決是需要考慮社會和輿論的影響,而且法官肯定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輿論的影響。
具體而言,大概有這么幾個層面:
(1)法律是固定不變的,社會生活則是不斷發展的。法律的原有規定脫離社會現實的情況是很可能發生的,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對原有法律作出變通的闡釋或者更加復雜的技術處理,使其符合社會現實生活是必須的;
(2)有一些法條本身已經規定了,在審判過程中需要考慮社會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考慮社會輿論是依法辦事,自然也是可行的。當然這樣的法條本身是否合理可以探討;
(3)司法審判的結果不是封閉的,有些審判會反過來對社會產生影響。所以在判決一些社會共同關注的案件時,考慮判決可能導致的社會影響也是必要的。舉個可能有點敏感的例子,南京彭宇案的判詞從純法律上看可能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卻產生了非常壞的社會影響。盡管輿論的解讀都是建立在對判詞誤讀的基礎之上,但判詞本身其實也可能斟酌的更好。
(4)法官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肯定會讀報、看電視,可能還會刷微薄,盡管法官本人可能不一定能夠意識到,但輿論對於法官的影響在客觀上肯定是存在的。說到底法官所有的經歷、受到的教育、意識形態,心情好壞都有可能對於一個具體審判產生影響,這一點是無需諱言的。
回到問題本身,法官當然不應該因為輿論就作出偏離法律規定的事情,但也不能矯枉過正,要求法官拒絕考慮社會輿論。法官在審判的時候,絕不僅僅是找一個法條,套到事實上面那麼簡單,相反一個法官需要考慮許多不同的因素,當然對於法官來說,這也是更加高的要求了。
⑦ 輿論壓力和法院判決,到底誰說了算
當然是法大於情
以法院判決為准
但是強大的輿論壓力有時也會影響法專官
但是一般情況屬下專業法官判刑都是以法律為依據的
叫做鐵面判案
當然徇私枉的除外
在許霆案中,二審比初審改判輕了,很明顯,法官考慮到了強大的民意,但前提是這個行為國家沒有明確的量刑標准,有一定的量刑自由度,由法官掌握
又比如南京的撞倒老太太案中,輿論一邊倒支持男青年無過錯,但法官一樣判男青年敗訴。
所以法官判案是獨立判案的,要求他們不要受外界輿論壓力的影響。
否則很容易出現另外一種的不公正。
總之輿論也好民意也好,如果可以任意干預法官判案,絕非國民之福
輿論民意不能代替法律
就象道德不能代替法律一樣
否則國家養那麼龐大的司法機構幹嘛
乾脆請民意代表來斷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