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財產刑執行法院

財產刑執行法院

發布時間: 2020-12-27 09:22:14

Ⅰ 人民法院如何執行沒收財產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沒收財產也是一種財產刑,但它不同於罰金,是適用於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的刑罰方法。沒收的只能是屬於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財產,包括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財物及其在與他人共有財產中依法應有的份額。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沒收財產不同於罰金,也不同於追繳非法所得、沒收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罰金是較輕的財產刑,適用於情節較輕的犯罪;沒收財產是較重的財產刑,適用於情節較重的犯罪。罰金是讓犯罪分子繳納一定的金錢;沒收財產剝奪的是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全部,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其他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沒收財產是刑罰方法,追繳非法所得、沒收違禁品和犯罪物品不是刑罰方法。任何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財物,都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根據規定,沒收財產的判決,無論附加適用或獨立適用,都由人民法院執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會同公安機關執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

Ⅱ 人哪些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終結對財產刑案件的執行

執行終結,是指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出現了法定特殊情況,使執回行程序無法或無需繼續答進行,從而結束執行程序。其特徵是:
(一)發生了特殊情況,執行程序沒有必要和不可能繼續進行;
(二)執行程序永遠停止;
(三)以後也不再恢復執行程序;
(四)終結執行的權利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具體法律條文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 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Ⅲ 人哪些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終結對財產刑案件的執行

《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法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對於終回止執行的答情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一、《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二、《最高法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五百一十九條

1、經過財產調查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在申請執行人簽字確認或者執行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並經院長批准後,可以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2、依照前款規定終結執行後,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再次申請執行。再次申請不受申請執行時效期間的限制。

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刑執行問題的若干規定的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刑執行問題的若干規定是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所通過的一條法律規定。

Ⅳ 關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刑執行問題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9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0〕4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0年11月1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0年12月19日起施行。
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為正確理解和執行刑法有關財產刑的規定,現就適用財產刑的若干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刑法規定「並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對犯罪分子判處主刑的同時,必須依法判處相應的財產刑;刑法規定「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及犯罪分子的財產狀況,決定是否適用財產刑。
第二條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犯罪情節,如違法所得數額、造成損失的大小等,並綜合考慮犯罪分子繳納罰金的能力,依法判處罰金。刑法沒有明確規定罰金數額標準的,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一千元。
對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判處罰金,但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五百元。
第三條依法對犯罪分子所犯數罪分別判處罰金的,應當實行並罰,將所判處的罰金數額相加,執行總和數額。
一人犯數罪依法同時並處罰金和沒收財產的,應當合並執行;但並處沒收全部財產的,只執行沒收財產刑。
第四條犯罪情節較輕,適用單處罰金不致再危害社會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單處罰金:
(一)偶犯或者初犯;
(二)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的;
(三)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
(四)犯罪預備、中止或者未遂的;
(五)被脅迫參加犯罪的;
(六)全部退贓並有悔罪表現的;
(七)其他可以依法單處罰金的情形。
第五條刑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判決指定的期限」應當在判決書中予以確定;「判決指定的期限」應為從判決發生法律效力第二日起最長不超過三個月。
第六條刑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主要是指因遭受火災、水災、地震等災禍而喪失財產;罪犯因重病、傷殘等而喪失勞動能力,或者需要罪犯撫養的近親屬患有重病,需支付巨額醫葯費等,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情形。
具有刑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事由的,由罪犯本人、親屬或者犯罪單位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人民法院審查以後,根據實際情況,裁定減少或者免除應當繳納的罰金數額。
第七條刑法第六十條規定的「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是指犯罪分子在判決生效前所負他人的合法債務。
第八條罰金刑的數額應當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
第九條人民法院認為依法應當判處被告人財產刑的,可以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決定扣押或者凍結被告人的財產。
第十條財產刑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
犯罪分子的財產在異地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
第十一條自判決指定的期限屆滿第二日起,人民法院對於沒有法定減免事由不繳納罰金的,應當強制其繳納。
對於隱藏、轉移、變賣、損毀已被扣押、凍結財產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Ⅵ 刑訴法法院執行財產有著怎樣的規定

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的執行,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的執行,是指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主文確定的下列事項的執行:
(一)罰金、沒收財產;
(二)責令退賠;
(三)處置隨案移送的贓款贓物;
(四)沒收隨案移送的供犯罪所用本人財物;
(五)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相關事項。
刑事附帶民事裁判的執行,適用民事執行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 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財產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執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辦理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案件的期限為六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
第四條 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中可能判處被告人財產刑、責令退賠的,刑事審判部門應當依法對被告人的財產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可能隱匿、轉移財產的,應當及時查封、扣押、凍結其相應財產。
第五條 刑事審判或者執行中,對於偵查機關已經採取的查封、扣押、凍結,人民法院應當在期限屆滿前及時續行查封、扣押、凍結。人民法院續行查封、扣押、凍結的順位與偵查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順位相同。
對偵查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人民法院執行中可以直接裁定處置,無需偵查機關出具解除手續,但裁定中應當指明偵查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事實。
第六條 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的裁判內容,應當明確、具體。涉案財物或者被害人人數較多,不宜在判決主文中詳細列明的,可以概括敘明並另附清單。
判處沒收部分財產的,應當明確沒收的具體財物或者金額。

Ⅶ 偵查機關查封的財產判決生效後怎麼執行

(一)執行機關
罰金、沒收財產刑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9、220條的規定,罰金和沒收財產刑的執行機關都是人民法院。執行沒收財產刑時,可以會同公安機關執行。
(二)執行程序
1.關於罰金的執行。罰金在判決規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無故不繳納的,人民法院應當強制繳納。經強制繳納仍不能全部繳納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包括在判處的主刑執行完畢後,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的,應當追繳。
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罰金確實有困難的,犯罪分子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減少或者免除。人民法院查證屬實後,可以裁定對原判決確定的罰金數額予以減少或者免除。
行政機關對被告人就同一事實已經處以罰款的,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應當予以折抵。
2.關於財產刑的執行。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對判處財產刑的犯罪分子,在本地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原判人民法院可以委託其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代為執行的人民法院執行後或者無法執行的,應當將有關情況及時通知委託的人民法院。代為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執行財產刑的財產直接上繳國庫;需要退賠的財產,應當由執行的人民法院移交委託人民法院依法退賠。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進行立案偵察、審判並給予刑事制裁(如罰金、有期徒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等)的案件。基本特點:
(一)外在表現為直接侵害形態;
(二)多數案件存在明顯的犯罪現場;
(三)案件因果聯系復雜多樣;
(四)案件形成具有階段性與突發性。
民事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即當事人不主動向國家司法機關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一般不介入干預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而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國家刑事司法機關主動介入,受害人或者群眾報案、舉報後,公安、檢察機關即會介入偵查。然後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由法院作為法律的裁判者進行公正的審判從而達到制裁犯罪人和保護人民的刑法目的。

Ⅷ 財產刑已經履行,法院可以開個證明嗎

結案證明是直接去法院開的,通常情況下,刑事案件在結案之後是可以開具結案證明的,結案的方式通常是法律文書確定內容全部執行完畢,也可以是裁定終結執行,雙方當事人之間達成一致意見的話也屬於履行完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08條規定:執行結案的方式為:

1、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全部執行完畢;

2、裁定終結執行;

3、裁定不予執行;

4、當事人之間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已履行完畢。

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關於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全部執行完畢:

1、對給付金錢的生效法律文書來說,就是債權人收到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本金、利息、遲延履行期間的雙倍利息等全部款項數額。

2、對給付非金錢的生效法律文書來說,就是法律文書確定交付的財產已全部交付給債權人,或被執行人應履行的行為已全部完成,或者禁止其實施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的制止,恢復了原狀。以上兩種情況是最圓滿的結案方式。2、關於裁定不予執行;

裁定不予執行,是指對法院判決裁定以外由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在執行中出現的情況。主要是指仲裁裁決、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行政非訴法律文書。

對於仲裁裁決的執行,應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關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已履行完畢;

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過程中,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自願協商,達成協議,並經人民法院審查批准後,結束執行程序的制度。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Ⅸ 刑事案件法院執行財產刑一般是執行個人財產還是夫妻財產

首先執行個人財產,不足,再執行夫妻共同財產中的個人部分,但要保證夫妻另一方的基本生活。

Ⅹ 法院刑事財產刑的規定是什麼,是怎麼回事

《刑法》規定的刑罰有兩大類,即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內徒刑容、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財產刑就是附加刑中的罰金或沒收財產。 「可以」減刑的實質條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期間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犯罪分子沒有積極履行財產刑,法院就認定沒有「悔改表現」,不予減刑。

熱點內容
杜宇律師 發布:2025-08-28 17:52:57 瀏覽:499
廣東急立法內 發布:2025-08-28 17:41:12 瀏覽:217
法學柴榮 發布:2025-08-28 17:31:39 瀏覽:701
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 發布:2025-08-28 17:19:56 瀏覽:554
人民法院庭審直播 發布:2025-08-28 17:18:00 瀏覽:739
行政訴訟法第49條詳情解釋 發布:2025-08-28 16:46:57 瀏覽:223
繪畫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8 16:44:23 瀏覽:255
多媒體會議廳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8 16:43:07 瀏覽:373
詩歌中的道德 發布:2025-08-28 16:42:15 瀏覽:101
訴前聯調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8 16:38:02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