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信訪流程
Ⅰ 怎樣向上級法院投訴下級法院的違法行為
你是什麼案件?想投訴法院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是許可權問題,可看下面的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法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3個月。 下列期間不計入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公告、鑒定期間;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和處理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案件由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中止訴訟、中止審理或執行至恢復訴訟、恢復審理或執行的期間;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後,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執行中拍賣、變賣被查封、扣押財產的期間。根據以上計算,如果超期屬於違規,可以向上級法院舉報查處的。
如果是執行局不執行這個並不是行政不作為,不能通過訴訟解決,也沒有什麼投訴的部門。 但是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1、你可以到同級人民檢察院反應,讓檢察院出面干涉。
2、向上一級人民法院反應。
3、向同級人大反應。
4、向本地媒體反應。
Ⅱ 民事訴訟的流程
一、一審
1、起訴: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立案審查: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不服駁回起訴裁定,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3、起訴受理後
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
4、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6、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7、達成調解協議
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向法院告訴庭提出再審申請。
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同意判決的,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的,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三、上訴
向法院承辦人遞交上訴狀,並按規定交納上訴費,5日內法院向對方當事人送達上訴狀副本,對方15日內進行答辯。
三、二審審理
包括維持原判、改判、發回重審。宣判後,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如不服,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
四、二審
1、立案
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向一審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查一審法院移送的上訴材料及卷宗,符合條件,予以立案。
2、證據交換
3、上訴的判決
4、移送審判庭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5、宣判
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一審法院申請執行,向二審法院告訴庭遞交書面申訴材料申請再審。達成調解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
(2)法院信訪流程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須知
一、起訴的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二、起訴狀應記明的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Ⅲ 我的民事訴訟三級法院以走完程序應去什麼部門信訪呢檢察監督己走完,應該怎麼辦
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了,就找哪裡信訪呀。
如果是三級法院都出了問題,通過檢察院抗訴也沒實現的話,那就只能找人大去處理了。
Ⅳ 怎麼向上級法院申訴
訴訟上的申訴,是指當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屬或者知道案件情況的其他公民,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有錯誤,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要求依法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申訴人申訴時,可以請律師給予幫助。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還可以請律師擔任代理人,代替申訴人申訴。
在申訴期間,原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如發現申訴有理的,由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再審。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另外,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不得申請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Ⅳ 投訴下級法院去上級法院哪個部門
可以直接到該法院,或者上一級法院的信訪窗口辦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信訪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1、執行信訪案件,指信訪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訴信訪,請求督促執行或者糾正執行錯誤的案件。執行信訪案件分為執行實施類信訪案件、執行審查類信訪案件兩類。
2、各級人民法院執行部門應當設立執行信訪專門機構;執行信訪案件的接待處理、交辦督辦以及信訪終結的復查、報請、決定及備案等各項工作,由各級人民法院執行部門統一歸口管理。
3、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健全執行信訪案件辦理機制,暢通執行申訴信訪渠道,切實公開信訪辦理流程與處理結果,確保相關訴求依法、及時、公開得到處理:
(1)設立執行申訴來訪接待窗口,公布執行申訴來信郵寄地址,並配備專人接待來訪與處理來信;
(2)收到申訴信訪材料後,應當通過網路系統、內部函文等方式,及時向下級人民法院交辦;
(3)以書面通知或其他適當方式,向信訪當事人告知案件處理過程及結果。
4、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執行信訪互聯網申訴、遠程視頻接訪等網路系統,引導信訪當事人通過網路反映問題,減少傳統來人來信方式信訪。
5、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和落實執行信訪案件交辦督辦制度:
(1)上級人民法院交辦執行信訪案件後,通過掛牌督辦、巡迴督導、領導包案等有效工作方式進一步督促辦理;
(2)設立執行信訪案件台賬,以執行信訪案件總數、已化解信訪案件數量等作為基數,以案訪比、化解率等作為指標,定期對轄區法院進行通報;
(3)將轄區法院執行信訪工作情況納入績效考評,並提請同級黨委政法委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范圍;
(4)下級人民法院未落實督辦意見或者信訪化解工作長期滯後,上級人民法院可以約談下級人民法院分管副院長或者執行局長,進行告誡談話,提出整改要求。
Ⅵ 信訪申訴的程序流程
信訪到信訪部門直接提交信訪材料,登記後進行審查屬於信訪條例規定的會受理,調查處理,不屬於信訪受理的會通知信訪人。
Ⅶ 如何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實現逐級走訪
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
第一條
為進一步強化屬地責任、提高信訪工作效能,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推動信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根據《信訪條例》和《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等法規文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按照《信訪條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和有關規定,分級受理職責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並按規定的程序和期限辦理。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要高度重視初信初訪,及時就地妥善處理信訪事項,防止因受理不及時、辦理不到位導致信轉訪或走訪上行。
第四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網上投訴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根據信訪事項的性質和管轄層級,到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上一級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首先接談的機關先行受理,不得推諉。
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以書面或走訪形式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同時將相關情況及時通報下級有關機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對來訪人反映的信訪事項要逐一登記,在規定期限內決定是否受理,並告知來訪人。有權處理機關必須向來訪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書。不屬於本機關受理范圍的,要指明受理機關。
「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按照《信訪條例》第二十四條和《國家信訪局協調「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工作規范》明確的原則和程序劃分責任、受理辦理。
第六條
對屬於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以及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及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來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第七條 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來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或辦理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的,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第八條
來訪人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意見不服,未提出復查(復核)請求而到上級機關再次走訪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予受理,並引導來訪人走復查(復核)程序。
第九條 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意見不服,但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期限未請求復查(復核)的,不再受理。
已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復查復核機構審核認定辦結,或已經復核終結備案並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的信訪事項,來訪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第十條
中央和國家機關來訪接待部門對應到而未到省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或者省級相關部門正在處理且未超出法定處理期限的,不予受理;信訪事項已經復核終結的,不再受理。
第十一條
有權處理機關要在規定期限內辦理信訪事項,向來訪人出具處理意見書,並告知請求復查(復核)的期限和機關。如需延期辦理,應當出具延期告知書。來訪人請求復查(復核)的,復查(復核)機關應當書面告知是否受理,並在規定期限內出具復查(復核)意見書。
處理意見書、延期告知書、復查(復核)意見書應當及時送達來訪人,並嚴格履行簽收手續。
第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及時將信訪事項信息及受理、辦理環節各項書面文書統一錄入全國信訪信息系統,確保程序規范、數據完整、信息共享。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負責督辦本級和下級有關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情況。對於不按要求登記錄入、應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規定期限和程序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不執行信訪事項處理意見,造成群眾越級走訪的,按照《信訪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予以督辦,提出改進建議,並視情通報;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據《信訪條例》和《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等法規文件,向有關地方和部門提出責任追究建議。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來訪人以書面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按照《信訪條例》規定的程序逐級走訪。
第十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中央和國家機關來訪接待部門要依據《信訪條例》和本辦法,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信訪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Ⅷ 怎樣聘請第三方介入信訪案件化解程序
1.第三方參與的主體。第三方參與涉訴信訪矛盾化解工作的主體應當具有廣泛性,涵蓋社會的多個層次和領域。然而在工作機制建立初期,在參與主體方面可側重選擇性,即將參與主體限定於律師、專家學者、人民陪審員等。隨著第三方參與涉訴信訪矛盾化解工作的推進,可根據工作實際適當增減相應的參與主體,以更好地發揮第三方參與的作用。如發揮勞動、衛生、交管、社保、民政、公安、房管等國家機關的職能作用;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社會團體的群體優勢;發揮殘聯、法學會、律協、行業協會、商會、紅十字會、慈善協會(相關基金會)、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的群眾組織等社會代表的特有效果;發揮律師專業優勢;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作用;發揮專家學者的業務專長;發揮心理咨詢師職業特長;發揮政法系統退休老同志余熱和社會志願者的輔助作用,等等。
2.第三方參與的工作方式。為保證第三方參與化解工作的實際效果,應採取以人民法院為主導,分類建立第三方人員名冊,在信訪部門內部成立一個協調聯絡機構,統籌安排好該項工作。個案化解工作中第三方人員的確定,採取人民法院隨機抽取或信訪人自主選取的方式,從第三方人員名冊中選定,以保證「依法、公正、中立」原則的實現。
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文件精神和天津法院涉訴信訪工作實踐,筆者認為第三方主體可以通過預約接談、專家咨詢、信訪化解、幫扶救助、信訪聽證、心理疏導等方式參與涉訴信訪矛盾化解工作。上述參與方式是有機的整體、相互銜接、互有交叉,綜合運用好這些方式,才能更好地發揮第三方參與的作用。一是預約接談。接談是信訪矛盾化解中的基礎工作,通過接談了解信訪人的訴請,為矛盾化解工作打下基礎。第三方可以通過接談信訪人、對信訪人的信訪事項和訴求作出專業評估、提出專業建議、引導信訪人依法按程序申訴。二是專家咨詢。專家咨詢是發揮第三方專業優勢的主要方式,第三方可以根據案件需要,向信訪人提供法律、政策、醫療、鑒定等專業技術學科的咨詢服務,引導信訪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同時對法院工作進行社會監督,促進涉訴信訪矛盾得到依法及時解決。三是信訪化解。信訪化解是信訪工作的終極目標,也是發揮第三方參與優勢的重要途徑。第三方經接談認為審理程序合法、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裁判結果並無不當的信訪案件,積極進行信訪化解,引導當事人息訴息訪。四是信訪聽證。第三方參與信訪聽證可以增強信訪工作的公開度,消除信訪人對於法院工作的質疑,增強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理解。五是心理疏導。心理疏導是信訪工作中的輔助手段,可以發揮第三方專業特長,對於長期無理纏訪,存在特殊心理狀況的信訪人,提供心理前期疏導和咨詢服務,並在具體工作中潛移默化地對其進行疏導,以緩解信訪人員的心理壓力和情緒,促進信訪矛盾化解。六是幫扶救助。幫扶救助是化解信訪矛盾的重要方式。在依法規范信訪秩序,制裁擾亂申訴信訪秩序違法行為的同時,對於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信訪人協調給予幫扶救助,有利於徹底化解信訪矛盾。在幫扶救助方面,第三方的介入不僅有利於解決信訪人的實際困難,而且可以保持人民法院中立裁判者的良好形象。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Ⅸ 人民法院涉訴信訪案件終結辦法 全文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但凡進入法庭可以肯定有-方突破了道德的底線,進入了法律程序。但內是如今的司法容腐敗臭名昭著,人人皆知,但凡執法者能基本執法,不求公平公正,只求不要碗底朝天。執法者只認金錢不執法必然導致受害人不服上訪的事情發生。
Ⅹ 上訪的流程
一、上訪的流程
1、對信訪受理范圍內的事項,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採用書信、電話、走訪等形式,向相應的國家機關反映。
2、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3、通過書信反映問題,需要寫明通訊地址和郵政編碼。告訴、申訴、控告、檢舉信,需要寫清被反映者的姓名、單位、事實和投訴要求。
4、通過走訪反映問題,須到指定的接待室。除有特殊原因或者緊急情況外,應當先向責任歸屬機關或者單位反映。
5、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時,可以就近向有關行政機關報告。
6、多人反映共同意見、建議和要求的,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話等形式提出;需要採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提出,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7、信訪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8、信訪人應遵守信訪秩序,不得影響國家機關工作秩序,不得損害接待場所的公私財物,不得糾纏、侮辱、毆打、威脅接待人員,不得攜帶危險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進入接待場所。
9、走訪不得圍堵、沖擊國家機關,不得堵塞交通,不得攔截公務車輛。
二、注意事項
以下是一些技巧問題,非常重要:
(1)心態一定要平和,不要過於激動,尤其是對工作人員惡語相加。你要知道,你的問題肯定不是普通公務員造成的,他們也沒有權力立刻幫你解決,如果事情辦了好幾次都解決不了,也不要著急,更不能上火,一旦動了火,你的事情基本沒戲。你怎麼知道人家沒為你出力呢?
(2)走出遞材料就批的誤區。有些人覺得我只要給領導遞材料,領導就應該給我答復,如果沒有答復,就是下頭的人沒交給領導。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錯誤的,基本上,100封信件能有30%被批就很不錯了。因為,很多事情是很扯皮的,對你來說是大事,在領導眼中不值得批是很正常的。所以提醒一下,不是特別重要和緊急的事情,不要找領導反映,因為領導批了,就等於動用了主管部門的權力,難道主管部門都是擺設?
(3)千萬不要惡意纏訪或組織大規模上訪。《信訪條例》有規定,你可以去看看,這樣搞你就等著坐牢吧。有些事情,上訪者心裡有數,有的礙於歷史、政策,根本不可能解決,還有的完全是上訪者無理取鬧,有關部門也講得明明白白,但你還是經年不斷的上訪,或者貼條子,募捐,甚至進京,你以為政府都不知道?你太低估政府的能力了,只要你有苗頭,你就掛上號了;所以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綜上所述,我們在進行上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採取合理合法的方式來進行上訪,不可以使用武力暴力的手段來進行。另外,我們在進行上訪的時候,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否則,很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甚至還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