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終審與

法院終審與

發布時間: 2020-12-27 10:22:36

1. 法院一審和二審的區別是什麼

一審與二審同屬於訴訟程序中審判程序,兩者的不同在於以下六點:

一是適用的法院與審級不同。
第二審程序是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在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時所適用的程序,是終審程序;第一審程序則是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是初審程序。

二是程序發生的原因與啟動程序的主體不同。
第二審程序是因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已經作出但尚未發生效力的裁判而發生的,其啟動與審理的原因是當事人行使上訴權、第二審人民法院行使審判監督權;第一審程序是當事人因民事權利受到侵害或者因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發生的,其啟動與審理的原因是當事人行使訴權、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
同時,請求啟動第二審程序的主體,既可能是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也可能是第一審程序中的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判決承擔實體義務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請求啟動第一審程序的主體只可能是糾紛當事人中的一方。

三是程序的目的與任務不同。
第二審程序的目的與任務,是檢查、監督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是糾正第一審裁判的錯誤,確保法律的統一實施,最終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第一審程序的目的與任務,是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解決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

四是審理的對象與內部結構不同。
第二審程序的審理對象原則上限定在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之內,即原則上只審理與當事人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與適用法律。第一審程序的審理對象為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及其所依據的事實和所適用的法律。同時,第二審程序不存在種類上的區分,第一審程序有普通程序與簡易程序之分。

五是審理的方式與審結期限不同。
適用第二審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以開庭審理為原則,以逕行裁判為例外;適用第一審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一律必須開庭審理,不能書面審理或者逕行裁判。在審限方面,人民法院依第二審程序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不得延長。人民法院依普通程序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依簡易程序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應當在3個月內審結,不得延長。

六是裁判生效的時間與條件不同。
人民法院適用第二審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終審的裁判,一經宣告和送達,立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得再通過上訴的方式聲明不服。人民法院適用第一審程序作出的裁判,除依法不得上訴的以外,在法定的上訴期間內暫不生效,上訴期間屆滿各方當事人都未上訴的,裁判才開始生效;在上訴期間內只要有當事人上訴的,第一審裁判就不發生法律效力。

2. 法院終審判決

你只管要求執行判決,他說稅的事是沒有道理的,協商不成,你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他的理由法院執行人員不會接受的。

3. 法院公審是終審嗎

除涉及有關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的案件,其他案件一律公開審理,兩審才專是終審。

《民事屬訴訟法》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4. 法院終審如何再審

法院終審的案件需申請再審。如果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生效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認為有錯誤可以上向一級法院申請再審,也可向同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法律依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再審注意事項
1、當事人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二審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可以向原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應當通過原高級人民法院提交申請再審材料。
2、申請再審的當事人為再審申請人,其對方當事人為被申請人。
3、申請再審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應當屬於法律和司法解釋允許申請再審的生效法律文書。
4、申請再審應當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列舉的事由提出;對生效調解書申請再審的,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提出。
再審申請人申請再審應不超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所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限。
5、再審申請人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一式兩份,並按照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人數提交再審申請書副本。
6、再審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再審申請人、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當事人是自然人的,應列明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職業(或工作單位及職務)、住所及有效聯系電話(包括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號碼)、郵寄地址;當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列明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有效聯系電話(包括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號碼)、郵寄地址;
(2)作出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名稱,判決、裁定、調解文書案號;
(3)具體的再審請求;
(4)申請再審所依據的法定情形(須列明所依據的民事訴訟法的具體條、款、項)及具體事實、理由;
(5)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明確表述;
(6)再審申請人的簽名或者蓋章,並寫明提交法院的日期。
7、再審申請人除應提交符合前條規定的再審申請書外,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再審申請人是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復印件;再審申請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書。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應提交有其簽字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其中委託代理人是律師的,還應同時提交律師事務所函和律師執業證復印件;委託代理人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應提交法律服務所函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復印件;委託代理人是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工作人員的,應同時提交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委託代理人是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的,應提交相關部門的證明函件及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以上人員均應寫明電話等便於聯系的相關信息。
(2)申請再審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原件,或者經核對無誤的復印件;判決、裁定、調解書系二審裁判的,應同時提交一審裁判文書原件,或者經核對無誤的復印件。
(3)在原審訴訟過程中提交的主要證據復印件;
(4)支持申請再審所依據的法定情形和再審請求的證據材料。
(5)再審申請人對生效已超過六個月的裁判,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申請再審的,應提供相應證據材料。
提交以上(1)至(5)材料均為一式一份。
8、再審申請人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應使用A4型紙,同時應當附與書面材料內容一致的、可編輯的一審、二審裁判文書和再審申請書的電子文檔(以2003版word格式刻錄成光碟)。並填寫最高人民法院民事申請再審訴訟材料收取清單和送達地址確認書及是否同意採用電子郵件方式送達訴訟文書的確認書。
9、再審申請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不符合上述要求,或者有人身攻擊等內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應當依上述各項要求進行補充或改正。
此外,再審申請人還需提供被申請人和其他各方當事人的法律文書送達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

5. 地方人民法院和市中級人民法院都已經判決過了,不是二審終審制么,為什麼又收到法庭傳票

我國實行兩審終審,但是當事人認為案件有錯誤,可以申請再審。

如果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生效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認為有錯誤可以上向一級法院申請再審,也可向同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5)法院終審與擴展閱讀:

1、當事人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二審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可以向原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應當通過原高級人民法院提交申請再審材料。

2、申請再審的當事人為再審申請人,其對方當事人為被申請人。

3、申請再審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應當屬於法律和司法解釋允許申請再審的生效法律文書。

4、申請再審應當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列舉的事由提出;對生效調解書申請再審的,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提出。

再審申請人申請再審應不超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所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限。

6. 什麼是中審判決、終審判決,區別是什麼,謝謝

沒有中審判決,只有終審判決。

由於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故不存在中審判決版這個術語。終審權判決是法院對案件的最後一級審判。

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二審案件,或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都是終審,當事人不能再上訴。

實行兩審終審制有利於及時糾正錯誤的裁判,有利於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由於兩審終審審級不多,可以方便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防止案件因久拖不決而影響結案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6)法院終審與擴展閱讀

兩審終審制

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根據這一規定,對於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刑事判決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提起抗訴;但對於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訴,同級人民檢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審抗訴,除死刑案件外,二審判決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發生法律效力。

7. 法院判決初審和終審的區別

民事初審判決,如果當事人不滿意,還是可以在一定時間內上訴的。超過上訴期不上訴的,法院判決自動生效。
對於民事終審判決,當事人沒有上訴權,法院判決一經作出,立即生效。

8. 法院終審以後是不是就沒事了

法院終審判決,正常的法律程序就完畢,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申訴。不過這個不是畢經程序,法院不一樣受理。

9. 法院終審覺得不公平應該怎麼做

閣下可以向做出終審判決的法院,或者其上級的檢察院,或者其上級法院申訴。
最佳選擇是向做出終審判決的上一級法院申訴。
理由如下:
民事訴訟法(2007修改)
179條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10. 終審的判決和裁定就是生效的判決和裁定包括哪些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即告終結的法律制度。其內容是:如果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二次審判;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審理。 根據兩審終審制度的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在作出判決和裁定之後,還不能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只有在法定的期限內有上訴權的當事人沒有上訴,人民檢察院也沒有提出抗訴的情況下,第一審判決、裁定才能發生法律效力。如果在法定期限內有上訴權的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上一級人民法院才能對案件進行審理。第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也就不發生法律效力。 我國人民法院分為四級: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因此,我國的兩審終審制也稱為「四級兩審終審制」。 兩審終審制的意義在於:①可以使錯誤的第一審判決、裁定在尚未發生法律效力之前得到糾正,從而保證辦案質量;②上一級人民法院通過對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的審判,及時了解下級法院的審判工作情況,使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審級監督作用得到發揮,改進審判工作;③可以防止訴訟拖延,節省人力、財力、物力,保證及時、准確打擊犯罪,使處於不穩定狀態的社會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得以穩定和恢復。 對兩審終審制不能絕對和機械地理解。兩審終審制並不是說第二審法院的判決、裁定即使有錯誤也不得改變,如果確有錯誤,當然應予糾正,只不過不能適用上訴審程序來解決,只能通過審判監督程序。這將在後面有專門論述。 2、兩審終審制的特殊和例外情況 兩審終審制並非是絕對、死的規定,而是能適應實際情況的活的科學的審判制度,也就是說,兩審終審制有特殊和例外的情況。 (1)特殊情況。刑事訴訟中的死刑判決是一個特殊的判決。為保證辦案質量,除二審外還要依法經過死刑復核這一特殊的訴訟程序,判決才能生效。但這同樣屬於兩審終審制審判制度。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對這類案件復核並非屬於一個審級,死刑復核並不是由有上訴權的人的上認或有抗訴權的人民檢察院的抗訴而引起的。 (2)例外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是一審終審。因為最高人民法院是級別最高的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作出後,不存在上訴和抗訴的問題,判決、裁定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這是兩是終身制的例外。

熱點內容
杜宇律師 發布:2025-08-28 17:52:57 瀏覽:499
廣東急立法內 發布:2025-08-28 17:41:12 瀏覽:217
法學柴榮 發布:2025-08-28 17:31:39 瀏覽:701
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 發布:2025-08-28 17:19:56 瀏覽:554
人民法院庭審直播 發布:2025-08-28 17:18:00 瀏覽:739
行政訴訟法第49條詳情解釋 發布:2025-08-28 16:46:57 瀏覽:223
繪畫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8 16:44:23 瀏覽:255
多媒體會議廳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8 16:43:07 瀏覽:373
詩歌中的道德 發布:2025-08-28 16:42:15 瀏覽:101
訴前聯調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8 16:38:02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