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英國的法院組織

英國的法院組織

發布時間: 2020-12-27 13:55:43

Ⅰ 英國政權組織形式(詳細)

政體為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並組閣,向議會負責。首相即時政府首腦,又是下議院議員。
議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並對其負責。國會為兩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組成。下院擁有最終立法權。自有議會以來,通常在倫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築--威斯敏斯特宮(議會大廈)舉行會議。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開始,到8月初結束,第二會期從10月底開始,到12月聖誕節前結束。
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大憲章共65條,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國王與領主關系規定;第二部分為國王施政方針與程序規定;第三部分為國王與領主爭端處理規定。按照大憲章的規定,國王要保障貴族和騎士的封建繼承權,不得違例向封建主徵收高額捐稅,不得任意逮捕、監禁、放逐自由人或沒收他們的財產,承認倫敦等城市的自治權。為了保證憲章不落空,由25名男爵組成一個委員會,對國王進行監督,如果憲章遭到破壞,封建領主有權以軍事手段強迫國王履約。英國以後的憲政,追根溯源即來自大憲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權有限和個人自由。有的學者如斯托布斯就認為,整個英國憲政史,實際上是大憲章的注釋史。
司法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錶王室。英國陪審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至今已經是其刑事法制根深蒂固的組成部分了。
根據1971年的《法院法》,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法院主要分民事、刑事和專門法院三個組織系統。民事法院系統包括郡法院、高等法院、民事上訴法院和上院。蘇格蘭有自己獨特的法院組織系統:郡法院僅管轄民事案件,郡官法院兼管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蘇格蘭高等法院是蘇格蘭民事、刑事案件的最高審判機關,但民事案件還可上訴到上院。蘇格蘭還有特設的土地法庭。此外,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是英聯邦某些成員國、殖民地、保護國和託管地法院的最高上訴法院,受理不服當地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行政訴訟由普通法院管轄,適用一般的法律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行政裁判所發展很快,但一般都不具有終審管轄權,不服裁判所裁決的當事人有權向普通法院上訴。
法官一律採用任命制。大法官、法官上院議員、上訴法院法官由首相推薦,英王任命。英國沒有司法部,大法官擁有對司法人員的任免權。法官必須是「法律協會」的出庭律師,並有一定年限的司法實踐。法官一經任命,非經本人同意,一般不能被免職。最高法院法官則為終身職。地方法院法官72歲以後才可以退休。法官薪水很高,待遇優厚。
女王和國王為元首。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繼位,1953年6月2日加冕。英國女王只是權利的象徵,首相則負責國家的日常生產生活,英國女王也是英聯邦的元首,但是現在的英聯邦則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組成的,所以英國女王也只是英聯邦的象徵而已。自從1952年就位以來,伊麗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國的元首,她也是埃格伯特國王的直系後裔。在其執政期間,埃格伯特國王於公元829年統一了英國。在議會制誕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經在英國存在了數百年,期間僅僅中斷過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當時英國採用了共和國的體制。數百年以來,君主的絕對權力遭到不斷的侵蝕和削弱,盡管如此,作為憲法意義上的國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徵意義。而現在,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已經在位六十鑽石周年,至今只有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和維多利亞女王在位超過六十鑽石周年。

Ⅱ 英美國家的法律淵源與法院組織有哪些異同點重點說法院組織的

(1)法律來淵源:相同點:美源國與英國一樣以判例法作為法的主要淵源,而把成文法看作是對盤立法的補充或修正,成文法還是要通過判例法才能起作用。不同點:英國的法律淵源還有習慣;美國存在聯邦法與州法的區別。
(2)法院組織:相同點:美國與英國的法院都實行「三審終審」制。不同點:法院組織的設置不同:美國的法院分聯邦法院和州法院兩套系統。英國法院分為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

Ⅲ 請問「英國的法院體系」是什麼

在英國,民事法院體系由郡法院、高等法院、民事上訴法院和上議院四級法院所組成。其中郡專法院負責受理一屬般的一審民事案件,而上訴法院、上議院作為主要的上訴審法院,基本上只受理上訴案件。至於高等法院,它既是重大、復雜民事案件的初審法院,同時也受理針對郡法院一審判決提出的上訴案件。在英國的民事司法架構下,當事人不服郡法院一審裁判的,可以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訴;對高等法院一審裁判不服的,可以向上訴法院上訴;如果對上訴法院的二審判決不服的,還可以向上議院提起第二次上訴。通常認為,英國民事訴訟實行的是三審終審制;而就上訴審的審理對象而言,第二審原則上為法律審,一般不涉及事實問題,但在特定情形下亦涉及事實,第三審則為法律審。

Ⅳ 英國最高法院和議會設么關系或者說最高法院如何產生

英國最高復法院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制國(聯合王國)最高司法機關,對於英格蘭法律、威爾士法律(由威爾士國民議會為威爾士制定,並與英格蘭存異的法律除外)及北愛爾蘭法律三個司法制度下的事務擁有終審權,也是這些司法管轄地區的最高上訴司法機關。[1]同時最高法院對蘇格蘭的民事案件及有關權力下放而衍生的訴訟具有審判權。 蘇格蘭由於其法律體系中混有大陸法系特徵,因此蘇格蘭刑事案件最高審判機關為蘇格蘭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無權審判
聯合王國最高法院乃依據《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第三章而設立,並於2009年10月1日起開始運作。它的司法權力主要繼承自上議院,這些權力過往一直由12位同時擁有上院議員身份的常任上訴法官(Lord of Appeal in Ordinary,通稱「上議院高等法官」)行使。至於涉及權力下放事務的審判權,過往則由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執掌

Ⅳ 英國最高法院和上議院是一體那麼地方法院也這樣么

英國法院系統
英國司法組織因襲歷史的傳統,體系比較錯綜復雜。法院大部分也不是由固定配屬的法官組成,而是由一定等級的法官到院組成法庭進行審判。
英國1066年被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以前,各地設有郡法庭和百戶法庭,根據地方習慣法行使司法職能;教會也自設法庭,依照教會法進行審判。諾曼王朝開始建立王國法院(Curia Regis,或譯御前會議),並派出巡迴法官到各地巡迴審判。其後,陸續建立衡平法院(Court ofChancery)、星法院(Star Chamber,即國王掌握的特種刑事法庭,因法院建築有星狀裝飾而得名)、普通訴訟法院、繼承和離婚法院以及海事法院等,各行其是,並無統一法院體系。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後,法院組織沒有重大改革,只是陸續作了一些調整,以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1875年英國司法改革以後,雖已逐步形成較為統一的體系,但是,在法院名稱和訴訟程序方面仍保留了許多封建痕跡,審級和管轄都相當復雜。
英國法官不論專職法官或業余法官,一律經任命而不由選舉產生。法官等級森嚴,由低級到高級共有 7類,即:①治安法官(magistrate或justice of peace),是業余法官;②支薪治安法官(stipendiary magistrate);③記錄法官,即由律師兼任的法官;④巡迴法官;⑤高等法院法官;⑥上訴法官;⑦常設上訴議員,是由上議院議員兼任的法官。全國4名最高級的司法官員是:大法官、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檔案長和家事庭長。
英國法院的審級基本上劃分為基層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議院三級。專門法院有軍事法院和行政法庭。
基層法院 對民事及刑事案件的管轄基本分開。包括:
郡法院 審理民事案件的基層法院。主要由巡迴法官開庭,一般不召集陪審團(見陪審制度)。對郡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上訴至上訴法院民事上訴庭。
治安法院 審理刑事案件的基層法院。由兩名以上治安法官開庭。個別情況下可獨任審理。支薪治安法官有權獨任審理。其職權主要為進行簡易審判和起訴預審。簡易審判是依簡易程序審判簡易罪或其他可依簡易程序審判的可訴罪。簡易罪大體相當於大陸法系中的違警罪,可訴罪相當於刑事罪。起訴預審是對可訴罪的控告進行預審,決定是否可正式起訴至刑事法院。有的治安法院也兼理某些輕微的民事案件,如有關婚姻、收養或扶養費的糾紛。治安法院還專設少年法庭,處理青少年犯罪案件和有關照管少年的爭議。對治安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上訴至刑事法院;如純屬法律問題,可以以報核方式上訴至高等法院,進行法律審(見上訴審程序)。
驗屍法院 專門對死因不明、懷疑為暴力他殺或其他非自然死亡的屍體進行勘驗,並完成初步偵查和預審任務;但它只有權將案件直接移送到刑事法院正式起訴,而沒有審判權。
最高法院 是刑事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的合稱,並非獨立的法院,也不是最高審級。
刑事法院(一譯皇家法院) 受理不服治安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也是可訴罪的初審法院。它是全國性法院,可管轄國境內任何犯罪案件。1972年設立,其前身為巡迴法院和季度法庭。在倫敦開庭時稱中央刑事法院,在地方上按駐地等級分為3等,依照法律規定分別管轄按輕重不同而劃分的四類犯罪案件。可在刑事法院開庭的法官有高等法院法官、巡迴法官、記錄法官以及不屬該轄區而且未參加預審的治安法官。刑事法院審理案件必須召集陪審團。對刑事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上訴至上訴法院刑事上訴庭。
高等法院 建立於1873年,是由衡平法院等多種法院合並而成。下設3庭:①王座庭,主要任務為初審重大的民事案件,組織海事合議庭和商事合議庭等專門法庭審理各該類案件,以及受理以報核方式上訴到院的刑事案件;此外,王座庭還負責核發人身保護狀和各種特權令,進行審判監督。②大法官庭,負責審理有關房地產、委託、遺囑、合夥和破產等民事糾紛。③家事庭,主要審理有關家庭、監護、婚姻等的重大糾紛及其上訴案件。高等法院各庭由高等法院法官和記錄法官開庭審判。對高等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上訴至上議院。
上訴法院 建立於1966年,由原來的刑事上訴法院和專理民事上訴的上訴法院合並而成。分兩個上訴庭,即民事上訴庭和刑事上訴庭。民事上訴庭受理不服郡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刑事上訴庭審理不服刑事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上訴法院由上訴法官、高等法院法官以及全國4名最高級的司法官員開庭審理。 對上訴法院的判決不服,還可再上訴至上議院。
上議院 為最高審級。只審理內容涉及有普遍意義的重大法律問題的上訴案件。其司法權由常設上訴議員行使。不閱案卷,只聽取雙方律師陳述,其裁決以上議院決議形式作出。
軍事法院和軍事上訴法院 普通法院之外最重要的專門法院。負責審理軍職罪以及軍職人員所犯的普通刑事罪;對前者有專屬管轄權,對後者則與普通法院雙重管轄。其最高審級也是上議院。
行政法庭 具有專門法院性質,但由於它們隸屬於各種行政機關,而且只管轄特定種類的行政訴訟,因而並不是嚴格意義的司法機關,故又稱准法院。行政法庭種類很多,如土地法庭、地租法庭、運輸法庭、醫療申訴法庭、工業損害法庭和移民申訴法庭等。
上述為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地區的法院體系。蘇格蘭還另外有其獨特的法院組織,但其最高審級仍為英國上議院。
出自網路

Ⅵ 英國最高法院的法院編制

《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確立了聯合王國最高法院法官的遴選制度。根據法案,最高法院回一旦出缺,將答由一個遴選委員會負責遴選工作,這個特別委員會成員包括最高法院正、副院長二人、以及由英格蘭及韋爾斯司法任命委員會(Judicial Appointments Commission)、蘇格蘭司法任命委員會(Judicial Appointments Board for Scotland)及北愛爾蘭司法任命委員會(Northern Ireland Judicial Appointments Commission)各派出一名委員擔任。在《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生效後及聯合王國最高法院成立前的期間,在遴選新的上議院常任上訴法官時,院方可自由選擇是否採用最高法院的遴選制度進行遴選。

Ⅶ 英國法院體系與我國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可以寫一篇論文啊,簡單點說:

中國的法院系統,四個等級,兩審終審,基本和行政區域重合,基層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和最高法院,專門法院設有軍事法院、鐵路法院和海事法院,在此就不做多的介紹。

英國法院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基層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議院,專門法院有軍事法院和行政法院。實行民事和刑事法院分開制度,三審終審制。基層法院包括郡法院、治安法院、驗屍法院等,對基層法院不服的可上訴至最高法院,包括刑事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對最高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上訴至上議院。上議院呢審案的不是法官,是議員,而且不看卷宗,只聽律師辯論,一般都是有重大法律意義的案件,裁決的方式也是上議院決議,而不是判決書。

在97年之前,港片有些涉及法律的案子就會說,上訴要到英國,那就是去上議院了,香港之前是沒有司法終審權的,只設置最高法院,不服的可以上訴到英國上議院,97年之後,就取得了獨立的司法權,由特區最高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而不是到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了。

大概就是如此,要是還想弄清楚的話,那就得查閱更多文件了。

Ⅷ 我只知道英國皇家海軍、皇家法院,英國皇家還有哪些組織呢

一、皇家稱號,與英國王室有關,充滿了富貴氣,榮譽感。

坐落在倫敦市中心的「皇家學院」,是英國頂級的科研院所,牛頓等著名的英國科學家都曾經是這里的成員。在倫敦市區的「切爾西皇家醫院」,最早建立的時候主要收治的就是從大小戰場上撿回性命的傷殘老兵,而在這里他們獲得最好的關懷和治療,久而久之這里也變成了英國政要們安度晚年的理想場所。去世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生前就曾經立下遺囑,去世後要和丈夫一道合葬在切爾西皇家醫院的公墓中。

二、英國人對於「皇家」的青睞感,也影響到不少英聯邦國家的人。

加拿大保守黨政府在2011年決定重新將該國海軍和空軍前面加「皇家」二字,此前40年加拿大的海空軍名稱中一直沒有再用過「皇家」。多數加拿大人都不認為,重新使用「皇家」的稱謂是一種歷史倒退。

三、英國街頭賣炸雞的商鋪也把店名冠上「皇家」。

雖有皇家的名稱,但也必須將價錢壓到美式連鎖快餐店以下,才能保證把兩英鎊一份的炸雞套餐賣出去。「皇家炸雞」店在英國靠薄利多銷,生意也不錯。

很多初來英國的外國遊客很青睞這樣的炸雞店生意,往往是覺得這樣的店面居然用上「皇家」字眼,一定大有來頭。但其實,「皇家炸雞」店跟英國王室家庭一點也不沾邊,因為在英國做生意取名字,並沒有明文規定「皇室」字眼不能濫用。

在英國,「皇家」這個字眼遍地都是,不僅可以是炸雞店的名字,也可以是中學的校名。高檔酒店可以取名用「皇家」,而低檔小旅館也一樣有權力這么做,在倫敦,愛丁堡這些英國老城街頭,各種掛著「皇家」頭銜的店鋪酒家比比皆是,還有「皇家手機修理店」、「皇家賭場」等等,這個「皇家」跟「張三」或是「李四」一樣,就是個名字而已。

四、在英國的陸、海、空三軍中,為什麼惟獨陸軍不稱為「皇家陸軍」?

1642—1648年,英國爆發了內戰,在這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反對封建專制王權的戰爭中,以奧利費·克倫威爾為首的英國陸軍(當時稱為「新模範軍」)最後打敗了支持國王的王黨軍,把英王查理一世俘虜了,經特設高等法庭審判,以暴君、叛國者、殺人犯和人民公敵的罪名,於1649年1月30日將其送上斷頭台。

1660年4月,剛剛復辟上台的查理二世發表《布雷達宣言》,實行大赦、容許宗教信仰自由,公平解決土地糾紛,全部支付拖欠軍餉。但是,也許是英國陸軍的弒君行為給皇族成員留下的仇恨記憶和心理震撼太大了,查理二世將海上力量定名為「皇家海軍」,而拒絕頒發陸軍使用「皇家」字樣的特許狀。1918年4月1日英國空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正式成立,皇室立即將其定名為「皇家空軍」。時至今日,英國有「皇家芭蕾舞團」、「皇家國立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學會」,甚至有「皇家利明頓礦泉市」等等,但英國王室似乎一直對陸軍心存芥蒂,沒有同意英國陸軍前冠以「皇家」這一稱謂。

Ⅸ 簡述一下英國司法制度···急

英國屬英美法系國家。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為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逐步對封建司法制度加以調整,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現行的司法制度。它具有獨特的歷史傳統。

早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由大貴族、大僧侶等組成的智人會議就已具有司法機關的職能。諾曼王朝時期,英國建立了君主專制制,設立了權威極大的御前會議,以其判例作為普通法適用於全國,並在全國分設由國王任命法官的法院來代替原有的地方法院,從此以判例法為淵源的司法制度開始形成。1215年《大憲章》頒布以後,最高司法機關從御前會議中獨立出來,逐步形成了包括由申請法院、王座法院、財產法院和衡平法院等組成的復雜的司法組織系統和適用普通法的封建司法制度。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沒有對司法體系和法律形式作重大改革,而是逐步對封建司法制度進行調整,以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19世紀末葉司法改革後,司法組織初步簡化,衡平法院不再自成體系,普通法院平等地適用衡平法。1971年制定的《法院法》,對法院組織系統又進行了一次改革。但英國的司法制度仍保留許多封建痕跡,除法院體系和訴訟程序十分繁復,封建時代的許多判例至今仍有法律效力外,英國沒有獨立的司法體系。大法官既是全國首要司法官員,又是上院議長,而且是內閣成員,一身兼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職能;不設最高法院,由上院行使最高上訴級法院的職權。

司法組織 根據1971年的《法院法》,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的法院主要分民事、刑事和專門法院三個組織系統。民事法院系統包括郡法院、高等法院、民事上訴法院和上院,刑事法院系統由治安法院、皇家刑事法院、刑事上訴法院和上院組成,專門法院系統主要有軍事法院、少年法院、勞資關系法院和行政法庭等。蘇格蘭有自己獨特的法院組織系統:郡法院僅管轄民事案件,郡官法院兼管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蘇格蘭高等法院是蘇格蘭民事、刑事案件的最高審判機關,但民事案件還可上訴到上院。蘇格蘭還有特設的土地法庭。此外,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是英聯邦某些成員國、殖民地、保護國和託管地法院的最高上訴法院,受理不服當地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行政訴訟由普通法院管轄,適用一般的法律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行政裁判所發展很快,但一般都不具有終審管轄權,不服裁判所裁決的當事人有權向普通法院上訴。

法官一律採用任命制。大法官、法官上院議員、上訴法院法官由首相推薦,英王任命。英國沒有司法部,大法官擁有對司法人員的任免權。法官必須是「法律協會」的出庭律師,並有一定年限的司法實踐。法官一經任命,非經本人同意,一般不能被免職。最高法院法官則為終身職。地方法院法官72歲以後才可以退休。法官薪水很高,待遇優厚。

英國檢察系統不如大陸法系國家那樣規模龐大、職權廣泛。檢察長和副檢察長是英王的法律顧問,有權答復議會和內閣對於法律問題的咨詢,主持重要案件的起訴,並出席有關英王權利案件的審判。

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分簡易程序和庭審程序。大部分民事案件不經庭審而以簡易程序裁決,庭審程序很繁復。判決大多委託行政機關執行,包括強制返還、扣押動產或不動產、有價證券和其他收入,截留部分工資以及破產清算等。刑事訴訟分簡易程序和起訴程序。簡易罪由治安法院以簡易程序審決(也可起訴),可訴罪由刑事法院以起訴程序審決(也可用簡易程序審決)。由於起訴程序審決必須有陪審團陪審,故又稱陪審程序。上訴方式除一般上訴外,可就法律問題以「報核」形式上訴。高等法院王座庭可對審判進行監督。

司法審查制度 高等法院對行政行為、法令和下級法院判決實行審查,但不審查議會的立法。最初主要審查地方行政機關的行為、下級法院和各裁判所的判決,後來逐步開始審查中央政府各部門的某些行政行為。

陪審制度 源於諾曼王朝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後被保留了下來。最初適用於所有刑事和民事案件。1873年後,大部分民事案件不再採用陪審制度。原有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之分,1933年取消了大陪審團。1939年陪審團人數由12人減至 6人(叛國罪除外)。擔任陪審員必須具有一定的財產資格。

律師制度 英國律師分出庭律師和訴狀律師兩種。出庭律師聽取訴狀律師的訴訟情況介紹,在刑事法院、高等法院或上訴法院出庭辯護,不與當事人直接接觸。出庭律師可申請皇家大律師,享有多種特權。訴狀律師主要負責承辦當事人的不動產轉移、遺囑書立、契約簽訂等一般法律業務,以及提供法律咨詢、起草法律文件等,也可在地方法院出庭辯護。大部分情況下則負責聯系訴訟當事人和充當出庭律師的中間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Ⅹ 英國法院系統的介紹

英國司法組織因襲歷史的傳統,體系比較錯綜復雜。法院大部分也不是由固定配屬的法官組成,而是由一定等級的法官到院組成法庭進行審判。

熱點內容
湖南勞動法岳父岳母喪假 發布:2025-08-29 07:14:22 瀏覽:755
黑龍江法官張新 發布:2025-08-29 07:08:18 瀏覽:704
司法所記錄 發布:2025-08-29 06:59:41 瀏覽:909
勞動法第41條內容 發布:2025-08-29 06:59:40 瀏覽:869
合同法注冊資金5倍 發布:2025-08-29 06:31:16 瀏覽:669
微博轉發圖片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6:19:03 瀏覽:847
錯時上下班制度涉及的勞動法問題 發布:2025-08-29 06:14:15 瀏覽:833
涪陵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29 06:03:45 瀏覽:899
花樣直播管理秩序條例 發布:2025-08-29 06:03:41 瀏覽:258
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責任事項 發布:2025-08-29 06:02:11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