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王

最高人民法院王

發布時間: 2020-12-28 06:14:09

A.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網

您的表述我不是很清楚,由於您的案件是2005年做出的判決按照一般案件回的操作流程答應在判決生效後的1年之內申請執行。
另外,由於2008年4月1日新的民事訴訟法實施了,您後面所說的中院判決如果是在上述日期之後或者判決中最後的履行期限是在上述日期之後就可以在兩年之內向一審法院申請執行了。
新民事訴訟法第215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2年)

B. 最高人民法院的歷任院長分別是誰

1、沈鈞儒(1949年10月—1954年9月)

浙江嘉興人,字秉甫,號衡山。清末進士。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

2、董必武(1954年9月—1959年4月)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3、謝覺哉(1959年4月—1965年1月)

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4、楊秀峰 (1965年1月—1975年1月)

楊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於直隸省(河北)遷安縣楊團堡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教育家、法學家,我國公安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全國解放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長,教育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5、江華 (1975年1月—1975年3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6、江華 (1975年3月—1983年6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7、鄭天翔(1983年6月—1988年4月)

鄭天翔(1914.09.09~2013.10.10),男,曾用名鄭庭祥,內蒙古自治區(原綏遠省)涼城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8、任建新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9、任建新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0、肖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1、肖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2、王勝俊 (2008年3月—2013年3月)

王勝俊,男,漢族,1946年10月生,安徽宿州人,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合肥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3、周強 (2013年3月—2018年3月)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14、周強 (2018年3月—今)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C.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研【2011】31號《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清一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
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解讀
2011年3月9日 法研[2011] 31號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審委會的第一種意見,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你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此復。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 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的解讀
2010年10月,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應否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案件的問題請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對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的請示》([ 2010]甘民申字第416號),以下簡稱《請示》]。經認真研究,並徵求了最高人民法院內有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於2011年3月9日作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王某與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申請再審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法研[2011] 31號,以下簡稱《答復》)。現就《答復》所涉問題的由來、相關考慮及經過解讀如下:
一、問題由來
在王某與中國某某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中,王某原為某公司員工,但一直未辦理養老金手續。2005年11、12月間,某公司支付給王某同年9、10月的養老金補貼。2006年4月30日,雙方簽訂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同年5月1日,某公司與甘肅省隴興勞務派遣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勞務中心)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勞務中心與王某簽訂勞動合同書,並派遣到某公司工作。2008年10月9曰,王某辭職,同年10月27日,勞務中心作出解除勞動關系的通知。王某當月向向蘭州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申訴,該仲裁委於2009年3月9日作出仲裁裁決僅支持了王某對勞務中心補辦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間的養老保險費手續及支付失業保險金、醫療補助金等請求,王某不服而起訴。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法院認為,王某在2006年4月簽訂勞動合同時即應當明知自己權利受侵害,而在2008年10月才申請仲裁已經超過訴訟時效,而且對於王某主張的有關社會保險費的請求,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追繳社會保險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當事人可以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處理,故判決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王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此後,王某又向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本案再審申請的審查過程中,經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對案件有關法律適用問題仍存在分歧,遂請示最高人民法院。
二、主要爭議問題
該案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是,人民法院是否應當受理欠繳社會保險費的案件的問題;理論和實務上對此一直存有爭議,主要有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此類案件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依據勞動法第一百條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的有關規定,追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職責,且此問題屬於社會轉型階段企業改制中出現的問題,涉及面廣,較為復雜,人民法院對此類問題也難以處理。此為傾向性意見。
第二種意見認為,人民法院對此應依法予以受理。其理由是:(1)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五條、第四十七條及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其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人民法院對此起訴就應當受理。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爭議屬於因社會保險發生的勞動爭議范疇,勞動者就此申請仲裁後,對該仲裁裁決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01] 14號)第一條明確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的下列糾紛,屬於《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無論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還是在終止後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都不能改變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系發生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這一事實,由此引發的糾紛,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的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可見,人民法院對欠繳保險費案件應予受理。(2)勞動法及《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雖然賦予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限期繳納的職權,但這僅是行政執法依據,該層次的法規不具有對人民法院民事訴訟主管事項的規范效力;勞動法第一百條的規定,是對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一種行政處理方式,是一種行政執法的依據,而不應是排斥個人肘有關社會保險費尋求民事司法救濟的規范,更不應成為排斥人民法院主管私權救濟的依據。傳統管轄權理論認為,法院依其性質和目的獲得管轄權,任何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剝奪,行政機關不得自行排除,法院也不能自行拒絕裁判職責。(3)在欠繳保險費案件中,會涉及到的當事人之間是否具有合同關系、勞動合同的效力、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等問題都需要法院裁判確認。
二、答復意見及其理由
經慎重研究並徵求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於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另,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可結合本案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其針對當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爭議所涉及的保險費征繳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依法保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之所以認為《請示》所涉及案件應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
1.勞動法第一百條規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也規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可見,追繳社會保險費是上述行政機關的職權,上述法律、法規對此規定得非常清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依法行使上述職權時,自然要對有關勞動合同及其效力進行必要審查。勞動者對於上述機關的行政決定或者行政不作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的方式來尋求救濟,而不是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
2.在當前我國勞動用工制度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社會保險引發的爭議日益增多,涉及企業改制等深層次原因,影響面廣且日趨復雜。為調整不同時期人民法院對與社會保險有關的爭議糾紛的案件受理問題,統一立案范圍,最高人民法院10年來相繼出台了3個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司法解釋,對此作了相應規定。對於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糾紛,依照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並非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在法律明確規定此為勞動行政部門職責的前提下,人民法院不宜越俎代庖。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於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 12號)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從上述規定的文義看,也顯然不能包括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的情形。依據此司法解釋條文的內容,勞動者是在符合上述規定的情形下,向用人單位主張損害賠償責任而非要求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
4.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在人民法院受理本案並無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即使雙方當事人對仲裁結果已經沒有大的爭議,原審法院對本案的處理也是適當的。而且在本案起初的仲裁裁決處理結果相對比較公允前提下,此當事人應該申請社會保險部門向用人單位強制追繳所欠保險費。
5、考慮到司法建議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是人民法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堅持能動司法、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重要途徑。多年來,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司法建議工作,在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的同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度重視在審判工作中遇到的涉及改革、發展、穩定、民生突出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了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實踐證明,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議在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予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同時,隨著找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國際與國內因素相互作用、機遇和挑戰相互交融的新形勢下,社會矛盾形成原因更加復雜,社會矛盾化解的難度進一步增大,社會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新形勢對人民法院司法建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於對司法建議在當前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的能動作用和《請示》所涉案件的具體案情的綜合考慮,本著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司法能動作用的精神,建議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有關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該部門依法辦理此類案件,向用人單位追繳所欠保險費。

D. 古代王朝的「國家最高人民法院」,為啥叫做大理寺

你可以把大理寺分開讀,大理,不是地名,而是說理之大者,通俗點就是說理的地方,是從秦朝開始沿用下來的,當時還只是叫大理,其實法院也是說理的地方,只是名字不一樣,古代人又喜歡咬文嚼字

E.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網

我1991年1月,被湖南省漣源市郵政局招為投遞員,安排在砂石郵電所上班。從91年起就沒有給我們同工同酬,所謂的勞保福利也只是象證性的發點,有時沒有,加班工資也沒有,2003年6月,因為工作需要,安排我從事砂石郵政所儲蓄出納員工作。2003年12月,漣源市郵政局與我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但沒有交社保。2004年9月,我與漣源市郵政局另一個職工在工作上發生口角,2004年10月25日,漣源市郵政局因此欲將我辭退。2004年12月6日,我申請勞動仲裁,同年12月24日,漣源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持下,漣源市郵政局與我達成和解協議,承諾與我繼續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就是這樣一份恢復我的勞動關系的協議書,法院卻說是自行和解,解除了勞動關系,這還有第三方證明人簽字證明是恢復勞動關系的(漣源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並沒有責令漣源市郵政局給我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當時我對法律條款也不清楚,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社會保險費用不得減免。第13條規定:繳納單位未按規定繳納和代繳代扣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稅務機關責令其限期繳納。)但和解後,漣源市郵政局沒有實際履行和解協議,僅安排我為鄉郵委辦員,與我簽訂委託辦理合同,我不服。2005年4月4日,我為此再次申請仲裁,漣源市勞動仲裁委員會以訴訟時效已過不予受理。2005年4月14日,我向漣源市人民法院起訴。2005年8月15日,漣源市郵政局又與我簽訂和解協議,漣源市郵政局在承認以前勞動關系的基礎上,承諾至少以後兩年之內不會解除與我的勞動關系。2005年10月31日,在漣源市郵政局裡,漣源市郵政局讓我與婁底市勞動保障事務代理中心簽訂了勞動合同。還有其它與我一樣的員工也是一樣的要簽,威協我們說是2004年婁底郵局與這個勞務輸出中心有什麼合同,不然不能上班,也不能交社會保險什麼的,我們也不明白,只得簽了,同一天,漣源市郵政局與我簽訂了所謂的勞務派遣用工上崗協議,並仍然安排我在砂石郵政所任營業員。可到2005年11月27日又說要與我們解除勞動關系,要我們在他們事先列印好的合同上簽字。(當時在2005年10月31日郵政局並沒有與我們解除勞動關系,可又要求我們訂立上崗協議,作為一個國營企業單位,應當有法律顧問的,卻要求我們訂立這樣一些明顯違法的,不公正不公平的協議及勞動合同,而後在2005年11月27日又要我們訂立解除勞動關系的協議書,這些合同與協議給我們的都是空白的,單位沒有簽字與蓋章,也沒有給我們補交社會保險費用,也沒有給我們這工作十多年的員工經濟補償)2010年4月,漣源市郵政局以漣郵[2010]26號文件隨意認定我挪用貪污,違反金融資金操作管理制度,解除了所謂上崗協議,不準我再上班。2010年5月,我通過律師要求漣源市郵政局收回處理決定,但郵政局拒絕了。2010年7月18日,我向漣源市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但漣源市勞動仲裁委員會經原告多次催告,不立案審理,我被逼無奈,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我與漣源市郵政局1991年至2011年長達20年的勞動關系,補交91年以來沒有交的社會保險費用,並要求依法予以補償。
此案經漣源市人民法院、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兩級法院審理,這兩級法院都確認自1991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間,我一直連續在被告漣源市郵政局工作,並且在2003年起一直擔任漣源市郵政局砂石郵政所儲蓄出納員這樣的核心工作並沒有中斷過,但卻都駁回了我的訴訟請求。
理由是:「本院認為,原告劉定豐自1991年至2005年11月與被告漣源市郵政局的勞動關系,雙方已經於2005年自行和解,不屬於本案處理范圍;2005年11月至2010年7月,原告劉定豐與被告婁底市勞動保障事務代理中心存在勞動關系。」那麼請問法院,我與郵政局的勞動關系是1991年到2005年10月31日還是到2005年11月27日,要是到2005年10月31日,那2005年11月27日郵政局為什麼又要與我簽訂解除勞動關系的協議書,在2005年10月31日到2005年11月27日我的勞動關系在哪?在此期間我一直在郵政上班,沒有中斷工作,且一直是在郵政部門的前台做郵政營業員。
一、二審法院罔顧事實,對這樣明確的勞動關系不認定,做出這樣違背法律的判決,對2005年那些這樣明顯的無效的勞動合同及上崗協議卻認為合法有效,實際是對逆向派遣這樣嚴重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的包庇和縱容。一、二審法官都是法律專家,如此普通的法律事實他們不是不清楚,我聽說這些案子是一、二審法院審委會研究的,在2012年3月我申請再審到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2012年10月9日開了聽證會,可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果,一個普通的勞動爭議案三年了,也沒有正確處理結果,不知湖南省的人民法院是做什麼用的?這社會到底還有沒有公平正義?還有沒有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還有沒有用?
尊敬的上級領導,及社會各界朋友,請大家評評,這中國還是不是憲政社會,是不是法治社會?我們應當崇尚法律,法律至上。可漣源市人民法院,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任意踐踏法律,如此明目張膽,國家法律威嚴何在!新聞謀體又沒有膽量公開,我信訪到漣源市勞動局,漣源市信訪局,婁底市信訪局,都回答你這是在法院處理,他們不受理,難道非要我們拿刀拿炸彈來解決問題?難道這就是共產黨的公正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

F. 北京最高人民法院人王建民

是個騙局,網站也是騙子,裡面內容一看就是騙人的,怎麼能和法院的網扯到一起?內上面的工作人員照片容都是假的。以前用的奔跑吧兄弟詐騙,現在有的換成新歌聲詐騙,記住只要告訴你中獎等,不兌獎支付違約金,讓你轉錢的,他說是什麼法官、警察、律師等都是騙人的。不轉錢就派警察抓你、逮捕你、坐牢等語言的,這就是騙子嚇唬你,記住不轉帳不聯系,沒啥事。司法機關不用電話讓你交錢,更不會威脅他人、嚇唬他人,只有騙子不懂法,就會嚇唬人,不要理他就可以,騙子騙不到錢,騙子也無計可使。

G. 王文江2018年10月10號向最高人民法院,訴餘姚市人民法院

這個問題,在那個法院處理,

H. 法院審理案件時是否可以變更案由

可以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專知》第二款規屬定:

「第一審法院立案時可根據當事人的起訴確定案由。當事人起訴的法律關系與實際訴爭的法律關系不符時,結案時以法庭查明的當事人之間實際存在的法律關系作為確定案由的依據,例如名為聯營實為借貸的,定為借款糾紛。」

根據該條規定,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似乎是可以變更案由。

拓展資料: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35條之規定,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時,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本案中,雖已查明原、被告系保險待遇糾紛,法院承辦法官依職權告知了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認為契約之訴根本不成立,堅持不變更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是否可以依職權變更案由。

I. 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查詢

可以打開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網站進入以後點擊菜單欄的裁判文書回按鈕,然後輸入需要查詢答的相關條件就可以進行查詢了。具體的查詢方法如下:

1、網路搜索最高人民法院,找到官方網站以後點擊進入。

J. 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寬恕賈敬龍這個英雄,那就有康熙王朝之風。但結果讓人意外!

一個被逼無奈的人他已經沒有辦法,多次上訪無果他已經絕望了回,永遠不要忽視一答個絕望的人所帶來的能量,你們可以說他愚昧,無知,但是不能說人家是懦夫,可以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不一定會有人家的這勇氣,你可能覺得你的文化高,你的辦法多?但你不是賈敬龍,你沒有任何的權利,任何的資本去說人家是懦夫,在有些人的眼裡,懦夫?英雄呼?

熱點內容
司法會計書 發布:2025-09-05 01:24:11 瀏覽:854
蚌埠盧律師 發布:2025-09-05 01:20:00 瀏覽:1
三庄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05 01:04:08 瀏覽:426
為了你大法官 發布:2025-09-05 00:24:37 瀏覽:542
揚州法院拍賣 發布:2025-09-05 00:24:02 瀏覽:737
司考行政法講義 發布:2025-09-05 00:22:57 瀏覽:826
勞動法哪一條說的開除賠償 發布:2025-09-05 00:12:05 瀏覽:502
司法警察顏色 發布:2025-09-05 00:03:05 瀏覽:135
中通物流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4 23:49:16 瀏覽:720
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 發布:2025-09-04 23:42:15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