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青年
A. 美國的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條文和規定有哪些啊
一、簡要說明
首先是美國憲法里的規定。
其次是具體法律規定有《少年法庭法》、《聯邦青年矯正法》、《青少年犯罪法》、《青少年教養法》、《少年法庭和家庭法院的標准》、《少年法庭模範規則》、《防止虐待未成年人和待遇法》;《未成年人電視法》、《通信內容端正法》、《未成年人在線保護法》、《未成年人網路隱私規則》和《未成年人互聯網保護法》。
二、具體闡述
青少年法(Juvenile Law)是一系列以青少年為對象或主體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在美國,保護青少年權益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相關政策法規主要有《美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案》。
青少年法適用於那些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不能承擔刑事責任的人,一般是指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美國,青少年法主要由各州來管理,大多數州都制定了相關的法律。
國會在1968年通過了《預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法案》(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nc Control Act),該法案在1972年修訂更名為《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案》(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ct)。
該法案明確定義了青少年3罪(Juvenile Delinquency),並制定了一系列規則,各州法律必須與此一致。
在美國,少年犯罪有專門的司法程序。當青少年被指控犯罪,處理的程序與成人犯罪是有很大區別的。青少年犯罪被稱為「違法(delinquency)"行為,需要青少年法庭(juvenile court)來改正其違法行為。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法庭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教養(rehabilitation),而不是處以監禁(incarceration)等懲罰。只有在像謀殺(murder),綁架(kidnap),縱火(arson)和強奸(rape等重罪案件中,青少年才會被當作成人來對待,這將取決於法官的判斷。
青少年的權利與成人享有的權利也是不一樣的。例如,青少年不可通過陪審團審理案件,在許多案件中,他們也沒有參與公開庭審的權利。但是,青少年有權知曉所有對其違法行為的控告,有權獲得聽(hearing),有權與控訴方對質。
(1)最高法院青年擴展閱讀:
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少年法院的國家,聯邦政府和各司法管轄區都有自己的少年法院。在美國,除了聯邦立法,各州立法中也有少年司法制度。
在創建之初,美國少年司法制度將與少年有關的民事、刑事、行政類案件都納入少年法院的管轄范圍,體現了關愛和保護少年的司法政策。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少年暴力犯罪成為美國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美國少年司法制度走向強硬化。
這是美國司法系統考慮到社會利益和少年利益需要兼顧後作出的選擇,這一傾向至今未變。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發展演變可以簡述如下。
1、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形成
美國強調政府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責任,設立少年法院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1899年,美國伊利諾伊州頒布了《少年法院法》,規定少年審判機構與成年人審判機構相分離,界定了少年法院的管轄范圍,強調少年司法程序與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的原則性區別,明確規定少年司法的目的是矯正而非懲罰。
此後,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為了解決少年司法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美國聯邦及各州陸續頒布了一些專門立法,其中都延續了《少年法院法》的核心規定。美國少年法院的建立以兒童利益最大化為指導原則,少年法院的管理對象主要是:觸犯刑法的少年。
基於身份違法的少年,即做了成年人可以做但未成年人不可以做的事情,如逃學、離家出走、酗酒等;被忽視教養的少年,即缺乏父母照顧、監護或在生活上不能自理、被遺棄的少年等。
2、美國少年司法制度的變革
受少年犯罪率上升等因素影響,20世紀70年代,美國各州建立了少年司法分流制度,通過分流將犯罪行為輕微的少年排除出司法程序,將罪行嚴重的少年交由成年人刑事法院處理。實踐證明,該制度減少了司法成本,提高了結案率,在督促少年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維護了社會治安。
(1)、案件輸入階段的分流
美國少年司法體系獨立於成年人司法體系,有獨立的運行機制,參與主體包括警察、少年法院(庭)、緩刑監督官、政府律師和兒童代理人、少年收容所、少年教養院和一些少年福利機構。進入少年司法程序者可以是自願也可以是被移送的。
美國各司法管轄區都有自己的移送制度,各州的移送制度在程序上基本相同。任何官方或個人(少年的父母、老師、鄰居以及普通市民等)都可以控告違法犯罪的少年並提出申請要求少年法院予以處理。
(2)、審前分流
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少年刑事案件進入審判程序之前,有關部門可以進行分流。分流的結果有三種:無條件釋放涉案少年;將一些涉案少年移送監管部門、福利機構或成年人刑事法院;案件進入少年法院。將涉案少年送往成年人刑事法院,是對少年法院管轄權的放棄。
(3)、審判過程中再分流
在美國,被提交到少年法院的案件將近一半是由接納部門根據少年的特殊情況進行非正式處理的。在大部分司法管轄區,觸法少年只有保證將被害人的損失恢復原狀、在學校出勤、遵守服用葯物的建議或宵禁等,才會得到非正式處理。這些少年服從緩刑監督官的監控,因而這一處理方式也被稱為非正式緩刑。
非正式處理措施執行完畢,案件即可終結,否則,案件將進入少年法院。案件正式被少年法院接納後,法院通過審查相關證據,認定少年確實實施了犯罪行為,同時認為由成年人刑事法院予以處理更為合適,便可作出放棄案件的決定。
對於一些初次違法、年齡較小的觸法少年,法官一般都會判決將其移送監管機構如矯正所、教養所、訓練營等,或者判決附條件(判處罰金等)釋放,以降低再犯率,弱化標簽效應。
一些犯重罪的少年將在監管機構被監管至成年後再次移送刑事法院予以處理。近幾年來,美國少年法院採取了很多措施突出少年司法的矯正功能,如密蘇里州的小型矯正中心療法在整個美國被復制。立法者、矯正官和政府工作人員都承認,將資金從少年拘留所投向社區矯正機構能降低再犯率並節約成本。
B. 法院如何處理青少年縱火案
那要看後果
C. 法院少年廳是啥意思在少年廳判刑是否比法廳輕
少年法庭,專門處理16歲以下少年犯。除了殺人罪外,案件都會交由少年法庭審理。少年法庭亦有權對18歲或以下的青少年發出監管及保護令,少年的父母屬於法定監護人,審理時,他們可
D. 法院多次駁回加水就能開的汽車,到底有什麼原因
現在汽車領域哪個屬於明日之星?我想純電動車必定是榜上有名,但純電動車有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充電樁問題,這個問題確實是有點的麻煩。不過在2019年5月的時候,汽車界可謂是炸了鍋了,原因就在於《南陽日報》的頭版新聞《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這一新聞迅速成為了熱搜,各大官媒紛紛求證。
不過在之後各大官媒,專家求證事實的時候,青年汽車集團卻遮遮掩掩,並且在具體的求證實驗中還翻車了,老實說看那視頻都可感到滿滿的尷尬。後來關於「水氫發動機」的事情也不了了之了,誰知在8月底,8月30號的最新消息:青年汽車集團日前被申請破產清算,但該申請被法院駁回,龐青年等多位公司高管股權被凍結,
其實水氫發動機報道出來時,基本上的群眾都是不信的,認為存在著「騙補」。畢竟之前青年汽車集團就有過騙補的案例:青年汽車曾因新能源車騙補,而被列入工信部騙補罰單,被責令進行為期2個月的整改。
現在基本確實水氫汽車是黃粱一夢了,其實類似於的事件也有不少,最後總結起來就是為了「錢」。其實我們多麼希望水氫汽車是真的,畢竟若真的是真的,就完全可以改變汽車的格局了,不亞於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但可惜!
E. 法院對於王振華案青少年的保護問題是如何說明的
法院對於王振華案青少年的保護問題在庭審方面注意保護被害人的隱私、辦理過程對被害人進行了心理疏導、對判決結果也是表達了對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的堅決態度。具體如下:
1、庭審安排
對被害人隱私的嚴格保護貫穿本案辦理的全過程。本案涉及個人隱私,法院依法不公開開庭審理,並通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的訴訟代理人出庭。
2、辦理過程
為避免多次詢問被害人造成其心理創傷,辦案機關和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持續保持溝通。公訴機關也安排了心理咨詢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並為其申請了司法救濟。
3、判決結果
本案對被告人的判決既體現了罪罰相當和罪責刑相一致,也體現了依法從重、從嚴懲處以及對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的堅決態度,通過有溫度的司法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陽光的成長環境。
該案審判長呼籲,家長、學校和社會,應當從各方面全力保護好未成年人,避免類似案件的再次發生。本案被害人已經受到了身心創傷,希望無論是網上還是網下,都不要以任何方式對她造成二次傷害,更不要打探未成年人的隱私,衷心希望被害人能從傷痛中走出來,健康快樂地成長。
(5)最高法院青年擴展閱讀
法院對於王振華案的定罪問題的說明
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是否有性器官的接觸是區分強奸罪(包括姦淫幼女)與猥褻兒童罪的關鍵。本案中,被害人的陳述、司法鑒定意見以及被告人的供述均證明了被告人王振華對被害人實施了猥褻行為,但與被害人不存在性器官的接觸。相關司法鑒定意見佐證了該事實。故王振華的行為系猥褻行為而非強奸行為。
根據公訴機關的指控,被告人王振華、周燕芬經過事先預謀,由周燕芬製造條件,王振華對被害人實施了猥褻行為,相關事實有被害人陳述、鑒定意見、證人證言和監控視頻等證據予以證實,證據能夠形成完整的證據鎖鏈。被告人王振華、周燕芬的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猥褻兒童罪的全部犯罪構成要件,所以,二人構成猥褻兒童罪的共同犯罪。
F. 用歐拉圖表示律師,教師,黨員,青年教師,法院
其實用歐拉圖表示這些都是一個稱號而已,它包含的內容很多,包含了職位也非常多,是一種全面性的
G.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報告中,對於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對於青少年怎麼做的答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報告中,對於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對於青少年,其實青少年是教育對於危害國家的,必須以教育局的方式教育青少年,要指導什麼叫犯罪?
H. 如何應對法院青年幹警流失
案愈多偏逢人漸少,案件的審判效率跟不上去,連審判質量也受到危機,這嚴重影專響了法院隊伍建設,有悖司屬法公正的價值理念。通過調研,筆者總結如下原因:青年幹警的任務重、壓力大、工作經驗不足;基層法院法官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法官職業的發展空間狹窄。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要有效破解青年幹警流失難題,實現青年幹警隊伍人心穩、士氣高、素質強的目標,筆者總結一下建議: 建立青年法官導師制度。針對青年法官案件任務沉重、工作經驗卻不足的問題,可以採取建立法官導師制度的方法,選取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調研能力突出、文字功底好的資深法官當領帶法官,一對一地領帶著青年法官。 注重法官待遇保障機制。針對基層法院緊缺崗位人才,可以在薪酬上予以適當傾斜,做到同工同酬。建議法院系統對法官工資實行省級統一垂直管理,從而真正確保在基層法院、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的基層法院法官隊伍相對穩定,夯實基層基礎,實現法院科學發展。 建立健全法官激勵制度。針對法院工作特點,建議確定獨立的與《法官法》相適應的法官、書記員及其他工作人員職級體系和職務、職級晉升的標准和辦法。在幹部選拔任用、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向優秀人才傾斜。
I.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的年齡規定在多少啊
這個不是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該法第十七版條第一款規定:「權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