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講究證據
❶ 法官如何認定證據
個人認為:
法官斷案對於證據方面主要是看證據和案件的整個過程的關聯性、合法性以及證據的效力以及作用!各個證據之間的關系、相互有無矛盾、能否互相佐證,證據屬性及證明力大小,間接證據能否形成證據鏈及每個證據在證據鏈中的地位、作用等,綜合所有證據情況再認定證據的證明效力。
下面都是摘自的內容。
法官在行使司法裁判權時,必須重證據,重事實。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要用證據和事實說話,離開了必要的證據和事實,就無法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證據和事實是適用法律的基礎。
長期以來,在審判工作中,由於受職權主義和過分強調判決追求絕對真實等觀念影響,在審理過程中我們希望法官窮極一切證據,認真調查取證,要把每一個案件的事實查清,證據搞准。從理論上講,法官應當努力追求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相一致,要盡可能地發現或揭示客觀事實,這種要求和期望本身是不錯的。
但問題的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畢竟是不一樣的。因為任何案件都是發生在過去的、是對已經產生爭議或紛爭的事實進行事後認定。法官所面臨的案件事實已經「成為過去」,這些發生在過去的具體事件不可能完全再現或復原,且該具體事件也不可能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來加以證明。這一事實只有親歷者和目擊者知曉,而親歷者和目擊者作為一個有情感的人,由於受各種利害關系以及自身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往往也不一定就能如實地、客觀地陳述已經發生了的事實,甚至出於某種利益考慮,會對這些事實進行違心的陳述或故意歪曲。作為法官而言,既不在現場,也無法將時光倒轉得知當時的客觀真實情況,法官無法將昨天情景重現。
因此,法官所認定的事實,就只能是運用基本的因果關系、辨證關系和邏輯推理等方法,以及依靠法官自身的社會經驗,對訴訟中雙方當事人提供的那些靜態的、凌亂的、孤立的和不完整的證據,按照事物發展一般規律以及基本的邏輯推理規律進行綜合,並根據內心確認為有效的證據,進行頭腦思維加工,最後建構起一個基本上「合情合理」 的、符合一定邏輯發展軌跡的法律事實。法官的基本職責和任務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使構建出來的法律真實為社會公眾所認可和接受,以期大致重現客觀事實。
在適用法律的過程中,證據是決定客觀事實真偽的基礎,沒有證據證實的事實是不能作為法院判決依據的,法官採用的證據必須是經過庭審舉證、質證、認證的證據,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也可以這么說,證據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的基石,證據的嚴謹性、邏輯性、關聯性成了法官認定案件事實的關鍵,作為法官,我們只能從已有的證據中發現事實,只能考慮從證據推導出的案件事實,只能考慮這些事實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合法性。法官最後提交的也應該是一份層次清楚,論述嚴密,說理充分,准確無誤的判決書,應該是充分反映了當事人雙方舉證、質證全過程,並對每一項訴訟請求是否支持及其依據,援引的法律條文准確、清楚的判決書,離開了證據來談事實,等於在建造空中樓閣。
所以,實際發生的事實往往不被等同於法律上的「事實」,法庭上的事實只是被法庭上的證據證明了的情況,是通過法律認定後得出的法律事實,它也許是真實的事實再現,也許是不能真實反映客觀真實的假象。在我看來,法官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其對案件事實方面的把握要比其他人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更准一些。這個高和准就表現在:法官對事實的判斷應該是質疑的,要保證我的質疑得到認定,要確認有這種事實存在,必須靠證據說話,用證據來驗證。法官對事實的認定必須是最佳的、最具權威的,這種權威性表現在法官必須能夠吸收或反駁其他一切人的判斷,他人的判斷可能是片面的、或只涉及了一些事實片段,而法官對事實的判斷必須是全面的、能形成一個事實體系。所以,法官考慮的事實只能是該證據推導出的案件事實,只能是這個事實在法律上具有了合法性。
❷ 民事案件,法官對證據有效了。下一步就是判決了嗎
民事訴訟證據指依照民事訴訟規則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民事訴訟證據對於當事專人進行訴屬訟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正確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事訴訟證據有三個最基本的特徵,即客觀真實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我國的民事訴訟證據可被分為八種,分別是: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
❸ 民事訴訟,被告找關系,法官有偏袒被告的行為,怎麼辦就是沒有直接證據。
你沒有證據證明法官有偏袒行為,那麼就無法請求法官迴避。你不服一審判決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次日起15天內上訴;不服二審判決的,在收到判決書次日起6個月內向更高級的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❹ 法官把家暴男出軌同居證據輕描談寫的說成是人家為拍抖音的。睜眼說瞎話,我該怎麼辦,
找個強有力的律師,首先找出家暴男出軌同居的證據,再讓他出示拍抖音的證據,以及拍抖音內容是否合法,不能他說啥就是啥。
❺ 法官故意隱藏證據有無法律規定
法官故意隱藏證據刑事有明確規定,涉嫌枉法裁判罪。
刑法第三版百九十權九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規定: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❻ 法官採納證據都有哪些規定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法官採納證據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❼ 民事訴訟中法官在認定案情時對證據規則的運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1〕33號
五、證據的審核認定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依法作出裁判。
第六十四條 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
❽ 法官判案的依據,是以事實為依據還是以證據為依據
你說的這兩個選擇其實不矛盾。在法院,能夠用證據證明的事實才叫事實。所以,法院的判決是以用證據證明的事實為依據的。
❾ 對仲裁已經認可的同一證據,在一審時翻盤,假如你是法官,會怎麼看這個問題
對於在勞動仲裁舉證期間內未提交的證據,在一審時提出,其效力如何確定與在勞動仲裁時是否提交沒有任何的關系,仍應該按照民事訴訟中關於證據舉證的規定進行處理:
1、對於在勞動仲裁時沒有提交的證據,可以在法院訴訟中提交。
2、證據應該在法院規定的舉證期限內向法院提交。
3、對於在舉證期限內提交的證據,或雖逾期提交,但對方同意質證的,則仍應該根據具體的質證情況來確定該證據的證明力。
❿ 雖然是錄音證據說的全是事實但法官說證據不足該怎麼辦
雖然是錄音證據說的全是事實但法官說證據不足該怎麼辦
葉赫那拉聞多解答;
一,相關法律規定;
1,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5]2號《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批復》你院冀高法〔1994〕39號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證據的取得必須合法,只有經過合法途徑取得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系不合法行為,以這種手段取得的錄音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可以看出,未經對方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系不合法行為,以這種手段取得的錄音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已於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68條廢止了上述內容,同時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這同樣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司法中的體現。實踐中對該規則的適用,主要是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及「以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如何理解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就視聽資料而言,對於上述兩個方面限制性規定的理解可從以下兩點來加以考慮:(1)違反公序良俗、侵害他人隱私權(如擅自將竊聽器安裝到他人住宅進行竊聽)收集的視聽資料應當認定欠缺證據能力。(2)侵害他人基本人權,如約束他人精神(如威脅利誘),約束他人人身自由(如捆綁毆打)等收集的證據不具有證據能力。除此之外,以其他手段和方法取得的證據不應視為非法證據。
3。第六十九條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4,第七十條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
二,就本案而言,你的「錄音證據」屬於「視聽資料」證據類別。要想成為合法有效證據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要合法取得;如辦公場所,公共場所,非利誘,強迫違法取得;
2,沒有疑點的「錄音證據(視聽資料);
3,要有其他證據佐證,也就是說錄音證據不能單獨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