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給取保候審
『壹』 取保候審後派出所要給法院交幾次當事人的資料或其他的東西
取保候審抄是指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依法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擔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偵查和審判,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
這種強制措施既可以不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顧家庭或者從事原來的工作和勞動,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們感到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懷,還可以減少國家用於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費用等項開支,從而減輕羈押場所的工作壓力。
(1)法院給取保候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貳』 法院取保候審是什麼意思
取保候審,是復指偵查機關制責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擔保人或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妨礙偵查,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其與刑事拘留、逮捕一樣,都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是有條件的在外等待開庭審判,並不代表案件了結、當事人無罪。取保候審也與如何判決沒有直接關系,但從司法實踐來看,能夠取保候審的,都是罪行較輕的,判決也不會太重,爭取緩刑的機會也大。
『叄』 法院主動給辦理的取保候審,需要交罰金嗎
可以少交一點,只要能取保候審就行了
『肆』 法院取保候審開庭前讓去一趟是怎麼回事是收監嗎
是不是收監要,看案件性質及取保期間表現。
1、如果還是符合取保候審的情況,一般不會被收監。開庭前讓去一趟,取保期間傳訊,屬於正常的程序,比如交換證據,庭前調解等等都有可能。
2、如果在開庭前,法院可能認為不適合判決緩刑,要判決實刑,收監起來,以便執行刑罰。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兩款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證金,並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對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4)法院給取保候審擴展閱讀:
案例:
河南沁陽「因病」取保候審肇事官員被再度收監
中新網焦作7月14日電(記者吳揚) 記者自河南沁陽市公安局獲悉,「撞死公安局紀檢書記」後「因病」取保候審的河南沁陽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保衛科長王浩斌於日前被再度收監。
2013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初二)21時20分許,王浩斌駕駛豫HGX444號(本田)小客車在結冰路段行駛時,思想麻痹,遇情況採取措施不當,駛入左側,與相對方向張學林駕駛的豫HQ331(力帆)小轎車相撞,造成王浩斌、張學林、沈小正、李玲受傷,張學林經搶救無效死亡、兩車損壞的交通事故。
肇事後王浩斌逃逸。其中王浩斌為沁陽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保衛科長,張學林為沁陽市公安局原紀檢書記。
據反映,事發2個多月後,也就是2013年5月2日,沁陽市公安局才將王浩斌刑事拘留。但沒過多久,沁陽市公安局又以「王浩斌目前患有小腦網膜囊腫疾病,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可能,暫不適合羈押」為由將王浩斌取保。
王浩斌取保一事,一度引起死者家屬、律師及檢察官的質疑。
死者妻子呂愛平在寫給沁陽市公安局的「重新鑒定申請書」中指出,沁陽公安局向死者家屬提供的「被鑒定人王浩斌目前患有小腦蛛網膜囊腫疾病,其所患小腦網膜囊腫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可能,建議其正規臨床治療,定期復查觀察囊腫體積變化,以防意外」的醫學鑒定。
家屬在比照了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的《罪犯保外就醫疾病傷殘范圍》相關規定後認為「小腦蛛網膜囊腫」不屬於影響羈押的疾病。
呂愛平強調,王浩斌年是僅28歲剛從武警退伍的軍人,且通過公職人員招錄的嚴格體檢,根本不可能罹患生活不能自理的嚴重疾病,王浩斌的鑒定結論「絕對」存在人為操作因素。
負責調查此案的焦作市檢察院督查專員張南京也曾認為,王浩斌取保候審的確存在諸多不正常的情況。
張南京告訴記者,在沁陽市公安局提供的有關王浩斌取保候審的案卷里,王浩斌的取保理由只有「根據局領導安排」幾個字,具體哪個領導安排沒說。
案卷里沒有王浩斌本人、家屬或者律師的取保候審申請;卷宗里說「我們發現他(王浩斌)頭痛、惡心、嘔吐」,卻沒有說誰發現的,誰看見的,卷宗里也沒有獄醫有關王浩斌病情診治的資料。「這種情況是極不正常的,不能排除王浩斌的醫學鑒定存在造假的可能!」
2月11日,沁陽市人民法院首次開庭審理王浩斌交通肇事一案時,死者家屬即提出重新鑒定王浩斌病情。
7月8日,沁陽市人民法院二次開庭審理王浩斌交通肇事一案時,死者家再度指出「王浩斌取保候審存在病情造假可能」,並要求對王浩斌當場驗傷。
事實上,早在3月中旬,沁陽市檢察院及沁陽市法院已決定重新鑒定王浩斌「病情」。但在此後長達三個月時間里沒有鑒定結果。
13日傍晚,沁陽市公安局主管刑偵的任姓副局長電話中向記者證實王浩斌在二次開庭(7月8日)後不久即被警方再度收監,目前關押在沁陽看守所。但對再度關押王浩斌的原因,任副局長不願意多談。
『伍』 法院取保候審由誰決定
取保候審由承辦法官提出然後經其刑事審判庭庭長審核,最後由分管的副院長簽字後,再由承辦法官辦理具體的手續。
『陸』 公安局取保候審後,還要再給法院交取保候審金嗎
不需要。
案件承辦人(或合議庭)擬就的具體保證金數額應由上述機關的主管負責人簽字批准。為便於執行,在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宣布責令前,應提前向其或願代其交納的近親屬或其他人足額收取確定的保證金現金(以人民幣為法定交納貨幣)。
(6)法院給取保候審擴展閱讀:
取保候審保證金的適用
取保候審保證金,是指公安機關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取保候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決定取保候審時,責令犯罪嫌疑人為保證其不妨礙、不逃避刑事訴訟活動而交納的一定數額的現金。
取保候審保證金的適用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刑事強制措施,在刑事訴訟中,司法機關必須嚴格遵循新《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做到准確限定保證金的具體適用對象,
合理確定保證金收取的數額幅度,嚴格保證金的交納、收取、處理方面的管理辦法,使該項法律制度在運作過程中達到科學化、規范化的要求。
(一)具體適用對象的限定
第六十八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第六十九條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本案無牽連;
(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
(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二)保證金數額幅度的確定原則
長期以來,我國法律沒有取保候審保證金的規定。實踐中各類案件的社會危害程度不同,加之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各異,因此,保證金數額幅度難以做到劃一。
據此,筆者認為在把握保證金數額幅度時,應借鑒國外相關立法的合理規定,結合我國司法界在這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的成功做法,在不悖於保證金「現實的擔保性」和「可能的懲罰性」的立法本意的情況下,視保證風險的大小,按下列原則予以確定。
『柒』 請問法院對取保候審的人會在什麼時候收監
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抄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的,在案件移送到法院後,法院可以繼續取保候審。如果法院認為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可以收監執行。另外,法院作出判決後,如果判處實刑,會當庭予以羈押並收監執行。
你這種情況一般不收監,如果再取保候審期間,故意犯罪的,可能取消取保候審,將其羈押、逮捕判決就可能是實刑,就是收監。
取保候審之後會被法院收監,主要是要看法院能否判緩刑。如果判緩刑的,則對罪犯進行社區矯正,不會收押服刑;如果判的是實刑而不是緩刑事的,則雖然是被取保候審的,但仍會被法院收押。
(7)法院給取保候審擴展閱讀:
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為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在執行時,應當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讀《取保候審決定書》,並令其簽名或蓋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遵守的規定。
取保候審僅僅是刑事強制措施中的一種,即使被羈押的人獲得了取保候審批准,此時尚無法判斷其是否犯罪,需要進行處罰。因此並不能說獲得了取保候審後就沒事了。
『捌』 法院通知去辦理取保候審是什麼意思
如果法院通知辦理取保候審的,當事人及其家屬需要提供保證人或者繳納保證金。
《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可見,取保候審的種類有兩種:人保和財產保。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客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後,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代為取保候審。
(8)法院給取保候審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與本案無牽連;
(2)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3)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有固定的住處和收人。不符合這些法定條件的不能成為保證人。另外,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48條規定:採取保證人保證方式的,如果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不願繼續擔保或者喪失擔保條件的,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重新提出保證人或者變更為保證金擔保方式。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5條的規定,保證人在擔保期間,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監督被保證人遵守《刑事訴訟法》第56條的規定;
(2)發現被保證人可能違反或者已經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保證人擔保是純粹的人格擔保。保證人如果沒有盡到法定的義務,必須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即被保證人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末及時報告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保證金的規定,兩種取保方法只能選擇其一,不能同時並用。至於選擇哪種保證方式,由作出取保候審的公、檢、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