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國際法庭中國法官
1. 新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是誰
倪征澳
2. 海牙國際法庭的介紹
海牙國際抄法庭又稱海牙國際法院,其正式名稱為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位於荷蘭海牙。是聯合國六大主要機構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機關,是主權國家政府間的民事司法裁判機構,根據《國際法院規約》於1946年2月成立。國際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所提交的案件做出有法律約束力的判決,並就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具有明確許可權的民事法院,沒有附屬機構,對其他國際法庭沒有管轄權。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因此無法審判個人,這種刑事審判由國內管轄或聯合國特設刑事法庭或國際刑事法院管轄。國際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任期9年,可連選連任;設書記官處。工作語言為英語與法語。法院成員不得從事任何其他職業性工作。
3. 都有哪些大國不承認海牙國際法庭
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都不承認海牙國際法條,承認它的只有共有個國家依照《規約》第三十六條第二和第五項提出聲明,承認法院的管轄權具有強制性(其中許多國家附有保留)。
這些國家是:澳大利亞、奧地利、巴貝多、比利時、波札那、保加利亞、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塞普勒斯、剛果民主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多米尼克、多明尼加、埃及、愛沙尼亞、芬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海地、宏都拉斯、匈牙利、印度、日本、肯亞、賴索托;
賴比瑞亞、列支敦斯登、盧森堡、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爾他、模里西斯、墨西哥、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奈及利亞、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塞內加爾、斯洛伐克、索馬里、西班牙、蘇丹、蘇利南、史瓦濟蘭、瑞典、瑞士、多哥、烏干達、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烏拉圭。
(3)海牙國際法庭中國法官擴展閱讀:
該法院的管轄權有兩個方面:
一、法院須就聯合國行使主權自願向其提交的爭端做出裁決。截至2010年7月31日,海牙國際法庭有192個國家為《國際法院規約》締約國,其中66個國家根據《規約》第三十六條第二項向秘書長交存了承認法院強制管轄權的聲明。此外,約有300份雙邊或多邊條約規定,在解決這些條約的適用或解釋所引起的爭端方面,法院具有管轄權。
各國也可根據特別協定向法院提交具體爭端。一國在向法院提交爭端時,可引用《法院規則》第38條第5款,以請求書所針對國家有待作出或表示的同意作為法院具有管轄權的依據。如後一國家接受此管轄,則法院具有管轄權。
二,大會或安全理事會可就任何法律問題咨詢法院意見,經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其他機關和專門機構也可就其活動范圍內出現的法律問題咨詢法院意見。
4. 國際法院在哪裡
國際法院即海牙國際法庭又稱海牙國際法院,其正式名稱為國際法院,位於荷蘭海牙。是聯合國六大機構之一,成立於1946年。
5. 國際法院 國際海洋法法庭 仲裁庭 什麼關系
國際法院:位於荷蘭海牙,全稱是(聯合國)國際審判法院,簡稱是國際審判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再簡稱是(聯合國)國際法院。是聯合國六大主要機構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機關,是主權國家政府間的民事司法裁判機構,根據《國際法院規約》於1946年2月成立。
功能:Court of Justice在谷歌翻譯詞典里解釋為judicial court ,因此功能詞 Justice表示審判,是judicial司法。
國際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對聯合國成員國所提交的案件做出有法律約束力的判決,並就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具有明確許可權的民事法院,沒有附屬機構。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與海牙國際刑事法院無關),因此無法審判個人,這種刑事審判由國內管轄或聯合國特設刑事法庭或國際刑事法院管轄。
國際海洋法法庭(ITLOS)(又名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是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特別法庭(tribunal異於普通法庭courtroom)、獨立司法機關,自1994年11月16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便存在,旨在裁判因實施(解釋和適用)《公約》所引起的爭端。法庭總部設在德國漢堡。法庭管轄權包括根據《公約》及其《執行協定》提交法庭的所有爭端,以及在賦予法庭管轄權的任何其它協定中已具體規定的所有事項。
國際法院與國際海洋法法庭互相是獨立的,依據不同的國際條約設立,後者的功能和許可權是仲裁(雙方提請第三方來仲裁)而非司法(訴訟等領域)。
南海仲裁庭是國家海洋法法庭為本案臨時組建的一個專門的仲裁庭,案子結束即撤銷。
6. 國際法院在什麼地方是否有中國的法官叫什麼任職時間及其職務是什麼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 ICJ) 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設在荷蘭的海牙,亦稱「海牙國際法庭」。它依據《聯合國憲章》和所附的《國際法院規約》於1946年4月成立。
國際法院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提交的法律爭端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及有關條約及公約做出判決,或對聯合國其他機構提出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它沒有刑事管轄權,不能審判個人,例如戰犯。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國際法院才能做出裁決。
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是國際法院規約的當然參加國。非聯合國會員國經聯合國安理會建議並取得大會同意後,也可作為規約參加國,如瑞士。
國際法院由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安理會選出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包括正副法院院長各一名。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他們的任期為9年,每3年更換三分之一。當選的法官應具有在本國擔任最高司法職務的資格或者是公認的國際法權威。院長任期3年。法官與院長均可連選連任,任職期間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
根據規約,國際法院受理各當事國和《聯合國憲章》或任何現行條約及公約中所特定的一切案件(屬於國內管轄的案件不予受理)。法院還可以就聯合國大會、安理會和經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其他機關及各專門機構提出的任何法律問題發表咨詢意見。各當事國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案件原則上是自願的。國際法院以出席法官的過半數來決定司法判決。如當事國一方不履行國際法院的判決所規定的義務,當事國的另一方可提請安理會確定應當採取的措施以執行判決。
國際法院的主要機構有簡易程序分庭、預算和行政委員會、關系委員會、圖書館委員會、修訂國際法院規約委員會、審判前南斯拉夫戰犯法庭、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和國際海洋法庭等。
國際法院的正式語文是法文和英文。
7. 國際法院的法官如何選舉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其15名法官由聯大和安理會選舉產生,任期九年,可連內選連任。每三容年改選該法院三分之一的法官。按照議事規則,候選人需獲得超過半數的絕對支持方可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國際法院設在荷蘭海牙,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國際法院由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
(7)海牙國際法庭中國法官擴展閱讀:
根據法院規約,法官均為「品格高尚並在各自國傢具有最高司法職位之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法官由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同時選舉產生,候選人必須在大會和安理會均獲超過半數的絕對多數票後才能當選。
為使提名程序不受政治考慮的影響,國際法院法官候選人不是由政府直接提名,而是由常設仲裁法院的法學家團體提名。
8. 海牙國際法庭對中國有管轄權嗎
在2009年7月31日,聯合國的192個會員國都是《法院規約》的締約國。中國是聯合國成員,海牙法庭對中國有管轄權
9.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這件事,反映了什麼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這件事,反應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在世界上佔有很大的席位。國際法院法官今年在九月聯合國總部舉行了換屆選舉,填補降在2021年出現的五個空缺法官席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中國法官薛捍勤當選。這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鼓舞,一方面說明薛捍勤的能力很強,另一方面說明在中國綜合國力的推動下,中國已經在世界上佔有了重要的位置,這也表明,國際社會對我國已經認可了。
國際法院是唯一具有管轄權的歐變形國際司法機構,總部設立在荷蘭海牙,是聯合國的主要機關之一 ,負責審理各國就國家之間的爭端向國際法院提交的訴訟案件。並可就聯大等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發表咨詢意見。每三年改選三分之一,薛捍勤的上任,也給我國帶來了很高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