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管詐騙嗎
『壹』 不是網路的詐騙行為法院管嗎
如果不是網路詐騙,只要是詐騙法院也會管。不過,詐騙罪屬於公訴案件,應當向公安機關報案,偵查終結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最後法院判決。
『貳』 詐騙案派出所管不了嗎
詐騙案當然屬派出所管,既然你已報案,而他們卻叫你去找法院,看來你的案子有可能只是經濟糾紛案,應屬民事案件,故而他們確實管不了。
『叄』 被騙錢到底是公安管還是法院管
要想讓公安立案 你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復議,或者向下達不立案的公安機關的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訴 ,他們可以監督公安機關立案
『肆』 關於法院傳票詐騙
這是典型的電話詐騙案,只不過屬於未遂(被你識破),法院怎麼發傳票,上面回的朋答友都說的很清楚了,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當然你沒有被騙,公安機關不會立案偵查,但你提供的線索對於破其他類似案件有很大幫助。你遇到的這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類似的還有打電話稱是你老朋友,老熟人讓你猜,跟你套近乎後找借口(急事、被抓給錢取人等),或者稱是你的親人在某醫院急錢救治,方式很多,要怎麼識破就看你了。還有法院不會使用電腦語音的方式來送達傳票,送達方式只有兩種:一是直接送達(給本人簽收),二是代收(由親人、單位簽收),還有是留置送達(扔你家門口,一般不會出現),既便你遇到的是真的法院通知(可能這個法院人手太少,不得不用電腦語音,呵呵),你報案也不會對你怎樣,作為執法單位採取不負責任的送達方式,不被信任是正常的,而且你這也不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不會引起社會不穩定,不河蟹……你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提供這條線索,不一定要報案
『伍』 法院如何認定詐騙罪
根據犯罪抄的構成要件襲認定。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陸』 詐騙罪是到公安局還是法院報案
公安局,因為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的。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十九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6)法院管詐騙嗎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公安機關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依法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公安機關的性質具有雙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公安機關的職責是:
1、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
2、防範、打擊恐怖活動;
3、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
4、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
5、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6、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7、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
8、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
9、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的安全監察工作;
10、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治安保衛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柒』 詐騙金額40塊錢,公安機關管嗎如果不管法院管嗎
數額太少,達不到犯罪的標准.
因此,法院不會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行為人不夠格.
但是,公安機關應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對行為人進行處罰.
你也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判對方返還40元.
『捌』 詐騙是法院管還是警察管
詐騙報案後由公安機關管,如果立案後進行偵查交由檢察院審查起訴,之後才到法院審判。
『玖』 詐騙罪歸警察管還是法院管
看數額,有一個額度,如果額度較小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就歸警察管。
數額巨大(達到刑法規定的額度),由公安機關調查取證,檢察院批捕,人民法院審理,作出刑事判決
『拾』 如何上法院起訴詐騙
起訴流程:
一、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
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起訴書正文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二、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護照、港澳同胞回鄉證、結婚證等證據的原件和復印件;企業單位作為原告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商業登記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
2、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合同、協議、債權文書(借條、欠條等)、收發貨憑證、往來信函等。
三、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證,應填寫一式兩份證據清單,詳細列明提交證據的名稱、頁數。證據經法院承辦人核對後,由承辦人在證據清單上 簽字蓋章,一份交當事人,一份備案。
四、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後,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如確有困難,可在預交期內向本院提出減、緩、免交的書面申請,逾期不交或者書面申請緩、減、免交未獲批准而仍不預交的,本院將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六、立案手續後,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當事人應服從法院的各項工作安排,並於結案後到財務室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10)法院管詐騙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五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