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打人法院怎麼處理

打人法院怎麼處理

發布時間: 2020-12-31 02:32:27

❶ 法庭上打人,輕微傷,法院怎麼處理

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一、《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1、第一百一十條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

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

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2、第一百一十五條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並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二、《刑法》第三百零九條【擾亂法庭秩序罪】有下列擾亂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一)聚眾哄鬧、沖擊法庭的;

(二)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的;

(三)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

(四)有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等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

❷ 庭審前雙方當事人在法院內打架怎麼處理,應該誰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庭審前雙方當事人在法院內打架可以由法庭制止,如果情節嚴重的,按擾亂法庭秩序罪處理,有法院處理,法律依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法庭秩序是指為了保障法庭開庭審理訴訟案件的各種活動得以正常順利進行,要求訴訟參與人及旁聽群眾共同遵守和維護的秩序。法庭秩序是審理訴訟案件的活動正常進行,人民法院正確適用法律,實現法院審判職能的重要法律保障,嚴重干擾法庭秩序,是一種藐視國家權力,粗暴踐踏法律的行為,不僅破壞法庭審理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且對訴訟參與人的人身安全和公私財產帶來極大的威脅和損害。對這種行為適用刑事制裁,實屬必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九條【擾亂法庭秩序罪】有下列擾亂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一)聚眾哄鬧、沖擊法庭的;
(二)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的;
(三)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
(四)有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等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 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
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
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九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庭規則》第十二條規定:"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見,根據有關現行法律的規定,干擾法庭秩序,情節嚴重的,也要追究刑事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尤其是經濟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屢屢發生擾亂法庭秩序的現象。在審判過程中行為人進行喧嘩、吵鬧,或者眾多人對法庭進行沖擊,或者對司法工作人員進行毆打,所有這些行為都嚴重地干擾法庭秩序,妨害了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正常進行,有的甚至造成審判活動中止無法繼續進行,造成人員人身傷害,使人民法院的尊嚴和法律的嚴肅性受到嚴重的侵害,影響甚烈,危害甚深。

❸ 我國新刑法規定打人致輕微傷法院會怎麼處理

一、中國刑法對"輕微傷害」的行為,不處罰;

二、"輕微傷害」處罰的;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三、"輕微傷害」處罰的,但不執行拘留的;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一)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

(二)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歲以上的;

(四)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

(3)打人法院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案例:

男子毆打民警致輕微傷 涉嫌妨害公務被批捕

因不滿120急救人員未先救治其母親,男子動手毆打交通肇事者,民警上前制止,也遭其毆打。2014年12月,集美區檢察院以涉嫌妨害公務罪批捕犯罪嫌疑人張某。

2014年11月15日上午,張某接到電話,得知母親被摩托車撞到,立刻趕到現場。到場後,張某見出警的民警正在疏導交通,120救護人員正在對小腿骨折的肇事者施救,就指責120救護人員說:「他只是腳斷了而已,意識還是清醒的,我媽現在人都暈過去了,你們卻把她晾在一邊」。救護人員回答,要等另一輛急救車來處理。

張某聽罷,怒火中燒,伸腳就踢肇事者。一旁民警見狀上前制止,但張某不依不饒,還向民警身上打了幾拳。最終,張某因涉嫌妨害公務被民警帶走審查。後經法醫鑒定,被打的民警上腹部傷情構成輕微傷。

辦案檢察官表示,犯罪嫌疑人張某對救護人員的行為不滿,應進行溝通交涉,但其明知民警正在依法執行公務,卻以暴力方式毆打民警,造成民警輕微傷,根據刑法規定,已涉嫌妨害公務罪。

❹ 當事人在法院被打,處罰打人者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打人犯法,在公共場合應該屬於滋事范疇

❺ 被人打成輕微傷,法院還沒判,又來家裡鬧事,恐嚇打人應該怎麼辦

報警處理,並保留恐嚇打人的證據在法院開庭的時候作為證據一並提交,會加重對方的判刑或者處罰的。

❻ 對方打人後不賠錢我該怎麼辦

如果不賠償損失,那麼受害方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判決打人的賠償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誤工費等各種損失。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就是在檢察院對打人的被告人提起公訴時,受害人可以作為原告人提起民事訴訟。

無論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還是單純的民事訴訟,判決生效後,受害人都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對被告人的財產進行查封、變賣,用於賠償受害人的損失。

(6)打人法院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人身損害賠償范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

必要的營養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精神損害撫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具體標准如下:

醫療費

醫葯治療費的賠償,一般應以所在地治療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葯費、治療費、住院費的單據或病歷、處方認定。必要時,可以委託法醫予以鑒定。

所在地治療醫院,一般是指距離受害人住所或侵權行為發生地較近的醫院。

受害人先後到數個距離基本相等的醫院治療的,一般應認定最先就診醫院的醫療費,但該醫院治療失誤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除外。

應經醫務部門批准而未獲准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

受害人重復檢查同一科目而結果相同的,原則上應僅認定首次的檢查費用,但治療醫院確需再行檢查的除外。如檢查結果不一致,確診之前的檢查費用均應認定。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一審事實不清 發布:2025-09-11 11:05:00 瀏覽:40
民事訴訟法第64和144條 發布:2025-09-11 11:03:44 瀏覽:885
勞動法規定加班時間不能多久 發布:2025-09-11 10:52:3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法261 發布:2025-09-11 10:40:11 瀏覽:253
法律法規效力級別 發布:2025-09-11 10:34:38 瀏覽:91
法院辦公系統 發布:2025-09-11 10:33:50 瀏覽:616
法律知識比賽團隊展示 發布:2025-09-11 10:29:15 瀏覽:853
免費的醫療事故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11 10:29:12 瀏覽:94
句容法院淘寶網 發布:2025-09-11 10:23:55 瀏覽:714
初一初二政治法法律知識點 發布:2025-09-11 10:21:49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