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最高法院
A. 試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委託貸款協
網友你好:現將你所說的文件轉發給你,不知你要的是否這個文件。版
最高人民法院權關於如何確定委託貸款協議糾紛訴訟主體資格的批復
(法復〔1996〕6號)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有委託貸款協議的借款合同如何確定訴訟主體問題的請示》(川高法〔1995〕193號)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在履行委託貸款協議過程中,由於借款人不按期歸還貸款而發生糾紛的,貸款人(受託人)可以借款合同糾紛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貸款人堅持不起訴的,委託人可以委託貸款協議的受託人為被告、以借款人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
B.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的討論
第二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應當在司法解釋草案報送之次日起三個月內專進行討論。逾屬期未討論的,審判委員會辦公室可以報常務副院長批准延長。
第二十四條司法解釋草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的,由院長或者常務副院長簽發。
司法解釋草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原則通過的,由起草部門會同研究室根據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進行修改,報分管副院長審核後,由院長或者常務副院長簽發。
審判委員會討論認為制定司法解釋的條件尚不成熟的,可以決定進一步論證、暫緩討論或撤銷立項。
C. 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法院在哪個方面解釋不一致
兩高司法解釋不一致,導致司法解釋相互打架的現象時有發生。1995年2月28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懲治違反公司法犯罪的決定》,該決定是我國刑事立法對國家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犯罪區分的重要轉折,它的出台使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國家工作人員的概念和范圍引起了激烈的爭論,觀點分歧較大,突出表現在1995年最高檢和最高院對《決定》分別做出的司法解釋上。
一、1995年11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關於辦理公司、企業人員受賄、侵佔和挪用公司、企業資金犯罪案件適用法律的幾個問題的通知》
規定所謂「國家工作人員」是指: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在國家各級權力機關、各級行政機關、各級司法機關和軍隊工作的人員、2、在國家各類事業機構中工作的人員;3、國有企業中的管理工作人員;4、公司、企業中由政府主管部門任命或者委派的管理人員;5、國有企業委派到參股、合營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能的人員;6、其他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
二、1995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佔、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該解釋第四條規定,「根據《決定》第十二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實施《決定》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處罰。《決定》第十二條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在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權,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包括受國有公司、國有企業委派或者聘請,作為國有公司、國有企業代表,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權,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
三、通過比較,這兩個司法解釋之間的沖突表現在:
1、高檢的解釋淡化身份,強調管理職能,採納的是「公務論」;高法的解釋強調身份特徵,採納的是「身份論」。
2、在界定的方法上,高檢的解釋與以往的立法、司法解釋相似,高法的解釋以「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作為認定的標准,這突破了以往沿用的按照人員所屬單位性質和所從事的工作是否具有公務性的特徵作為認定標準的習慣做法,提出了一種新的界定方法。
3、高檢的「公務論」雖然基本體現了國家工作人員的本質特徵,但「公務」的概念缺乏明確的界定,不利於司法實踐的操作;高法的「身份論」界定的范圍雖然明確,但沒有說明身份的具體含義,陷入了以國家工作人員的概念解釋同一概念的循環論證誤區,也沒有明確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與國家幹部編制的關系。
D. 不服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怎麼辦
如果你對省高院的終審判決不服,可以向省高院或最高院申請再審,也可以到檢察機關申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法院審判案件,就審判程序而言是兩審終審制,就法院體系而言是四級兩審制。兩審終審制,就是一起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終結審判的制度。也就是說,地方各級法院對於按照審判管轄權的規定對由它審判的第一審(初審)案件做出判決或裁定以後,若當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若同級的檢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抗訴。上一級法院有權受理針對下一級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不服的上訴或抗訴,有權經過對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改變或維持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這時,上級法院的第二審判決、裁定,就是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審級制度的實質是要求審判必須按審判程序嚴格進行,不得越級審理案件。
兩審終審制度主要針對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訴訟案件,這里強調訴訟案件,法院審理的案件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經過普通程序或者簡易程序的訴訟案件,另一類是非因民事法律關系發生具體爭議而請求法院確認一定的事實狀態的非訴訟民事案件。
針對訴訟程序適用兩審終審制度,而非訴訟民事案件適用一審終審,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結束的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根據這一規定,對於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刑事判決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提起抗訴;但對於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訴,同級人民檢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審抗訴,除死刑案件外,二審判決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兩審終審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它作出的判決或裁定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不得上訴或抗訴;死刑案件除了適用普通程序,還適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復核程序,只有經過死刑復核程序後,二審關於死刑的判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實行兩審終審制有利於及時糾正錯誤的裁判,有利於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由於兩審終審審級不多,可以方便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防止案件因久拖不決而影響結案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E. 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版組織法》第三十權二條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司法現實中,對於案件是五花八門的,而我國的法規是粗線條、也不可能面對每一個具體主導性細節的;所以就要請示具有法定權力的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依法對具有普遍性案件細節、對下屬法院、法官審理進行指導性、具有司法效力的解釋。
廣義上是指,每一個法官審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對法律做出理解,然後才能夠具體適用。因此,必須對法律做出解釋,才能做出裁判。由最高法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出的解釋就是司法解釋。中國的司法解釋有時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F. 憲法經典案例之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聯邦制的塑造
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聯邦制的塑造
——以馬丁訴亨特承租人案和麥卡洛克訴馬里蘭州案為例
李曉兵
美國是聯邦制的發源地和創始國,其憲法文本和修正案中不少的條文的內容涉及到縱向的聯邦和各州之間的分權,最為基本的規定是憲法第一條中關於國會立法權的列舉和各州不得行使的各項權力的禁止,而憲法第十條修正案中則規定: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或人民保留。這一些條文為美國的聯邦制奠定了基本的框架。此外,聯邦製作為美國憲法的基本原則還體現在其他的各個方面,比如憲法第六條宣告聯邦憲法和法律至上,聯邦總統的選舉經過各州的選舉團選舉產生,聯邦國會兩院制的確定,聯邦憲法的批准和修改程序要經一定數量州的批准,聯邦法院體系和各州法院體系的分立等等。從美國政治制度的發展過程來看,其聯邦制的確立和完善並不僅僅限於憲法文本規定和修正案本身,其中重要的一環來源於其聯邦最高法院對於聯邦制運行過程中各種基本問題的澄清和創造性的解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說憲法文本是美國聯邦制的靜止規定的話,那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其聯邦制積極的塑造者。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建立之初面臨著兩個重要的使命:一個是樹立自己的權威,這主要是通過解釋法律和憲法攫取到司法審查權,進而挾憲法以自重,實施違憲審查;另外一個是就是塑造聯邦,這一項使命的偉大意義一點也不亞於前者,這可以說是挾憲法以令諸侯,逐漸的削弱州權至上的觀念,一步步地建立聯邦的大廈。
本文就以馬丁訴亨特承租人案和麥卡洛克訴馬里蘭州案為例來對聯邦最高法院在美國聯邦制形成中的作用和和貢獻進行分析,並對法院的角色進行初步的探討。
。。。。。。
G. 高級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的區別
高級人民法院,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設立的法院,如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鐵路運輸高級人民法院等。
最高人民法院,是指國家依法設立的最高級法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H. 司法大於行政,那麼理論上最高法院可以否決國務院的命令嗎
司法大於行政壓根就不正確。。。或者不是你這個理解法 司法和行政是有一定的 制約的關系 但不是上下級的關系 無法左右行政命令
I.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意見法律效力如何
這個問題在實踐中經常令很多法官和律師困惑,一較真誰也說不好答案。
關於回司法指導文答件、司法解釋的定義的問題。在1997年7月1日以前,最高院對司法解釋的形式沒有統一的規定,在這之前凡屬於對應用法律、法令解釋的,不論形式,不管是通知、紀要、決定、答復等等,全部歸於司法解釋。比如最高院關於民法通則的意見就是司法解釋。其餘的除去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之外的,涉及到法律適用問題的,屬於司法指導文件,即你所指的「意見」一類。
關於司法指導文件的法律效力問題。最高院的司法指導文件不能作為裁判依據,即不能在裁判文書的裁判依據部分寫「依據最高院×××的意見之第××條之規定」。但是,可以在裁判理由部分用於說理,也就是說司法指導文件在實際上法律效力還是很高的,因為它是最高院用於統一裁判的規定。
本答案的依據:由周強院長主編的《司法解釋匯編》(迄今為止周院長唯一掛名主編的書)一書中,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面梳理司法解釋,作出了以上說明,絕對權威。
J. 我想知道 中國最高法院與美國最高法院有什麼職能 地位 原則 宗旨上的
兩法院的職能
1、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1)對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訴訟一方的案件有初審權
(2)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法律問題進行復審
(3)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
(4)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1)審理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2)審理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申請再審與申訴案件;
(3)審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4)核准本院判決以外的死刑案件;
(5)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決定國家賠償;
(6)核准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7)除審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還負責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全國法院的執行工作。
兩法院的地位
1、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是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是唯一由憲法規定的聯邦法院。聯邦最高法院有權裁定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違憲而不被採用。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是憲法法律的忠誠守護者
兩法院的原則與宗旨
1、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罰原則與宗旨為《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判罰原則與宗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