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聽證公開

法院聽證公開

發布時間: 2020-12-31 21:38:37

法院聽證會

法院聽證會
法院聽證程序一般是在案件執行階段,因該執行案件出現執行異議專或案外人異議,屬法院執行部門會通知各方當事人參與聽證。
什麼是聽證會
聽證會起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有拘束力。在中國,除了行政程序中有聽證制度外,立法中也有聽證制度,已經有多個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進行了聽證。

㈡ 法院聽證

旁聽吧?
非重大要案,旁聽是無需輸任何手續的。否則,要辦理旁聽證。辦理旁聽證需提供身份證明。
涉及隱私、未成年人等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不允許案件當事人親屬旁聽。有些敏感性案件法院會拒絕旁聽。

㈢ 什麼是法院詢問聽證

聽證的目的主要是調查證據,以了解案件的真相,決定被告是否應就案件負上刑專事責任。參與聽證的人屬士通常包括檢察院、嫌犯、嫌犯的律師或辯護人、證人,也可以包括鑒定人、輔助人及民事當事人等。法院的聽證都是公開進行的,任何市民也可到法院聽審,這樣可以增加案件審理的透明度,給市民了解審判過程的機會。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倘若公開聽證會嚴重損害個人的尊嚴或影響公共道德的話,例如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性犯罪,主審法官可以決定將整個或部份聽證過程不作公開。</SPAN></SPAN></p>

㈣ 法院招開聽證有哪些法律法規

你好,民事訴訟中聽證和開庭的區別:
1.訴訟中聽證就是由控辯雙方提供和陳述證版據,證言。開庭是權法院就案件開始審理和審判。
2.聽證一般解決執行程序性問題,而審判程序開庭則涉及訴權或實體權利。

聽證
指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的法律程序。一項安排或處置須經相關者對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進行質證才能設定和實施的制度。聽證也稱聽取意見,指行政機關在做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決定時,應聽取相對人的意見。聽證已成為當今世界各法制國家行政程序法的一項共同的、同時也是極其重要的制度。
開庭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審判前的准備工作之後,在法院或其他適宜場所設置的法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的過程。
開庭審理是法院審判程序的核心階段。審判程序可分為開庭審理前的准備、法庭審判(即開庭審理)、生效裁判執行等基本階段。開庭審理的結果就是裁判(即判決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滿足生效的條件後即成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進入執行程序予以執行。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㈤ 二審高院召開聽證會是什麼意思

聽證會起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有拘束力。在中國,除了行政程序中有聽證制度外,立法中也有聽證制度,已經有多個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進行了聽證。

聽證參加人

各地對聽證參加人的稱謂不統一,示範稿進行了規范。

聽證參加人包括聽證人和聽證陳述人,除此以外的其他人,如為會議的進行做有關的服務工作的人員不是聽證參加人,不享有聽證參加人的權利和義務。

聽取意見的人稱為聽證人。其中主持聽證會的聽證人為聽證主持人。在國外,聽證主持人一般為委員會的主席。根據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們規定了擔任聽證主持人的人選。

被聽取意見的人稱為聽證陳述人。使用「陳述人」,意在強調其任務主要是陳述、發表意見。對聽證陳述人,許多地方規定不一致。國外稱為證人。為避免使用「證人」的稱謂不易為我國公眾接受的情況(如刑事訴訟中找證人難),示範稿規定為聽證陳述人。

聽證原則

示範稿規定了進行聽證活動應當遵循的幾個原則。這實際上是對聽證參加人(主要是聽證機構)的要求。

一是不重復聽證原則。

二是公開原則。

三是公正原則。

四是客觀原則,如實提供情況和如實報道原則。這是對聽證陳述人和媒體的要求。

(5)法院聽證公開擴展閱讀:

關於聽證義務

示範稿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主要是針對因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因其擔負的職責而了解某些情況,聽證機構要求其向立法機關提供信息,而拒絕提供信息的。

需要注意的是,對這類陳述人不應具有特權,不僅應當要求其提供書面材料,還應當要求其出席聽證會,以接受聽證人和其他聽證陳述人的質證。

關於聽證陳述人保密和費用

這一規定是對聽證機構規定的責任。一是保密的責任。聽證陳述人簡歷中的個人情況,有一些可能涉及其個人隱私,未經本人同意,聽證機構不得公開,這是在現代社會公民個人的權利。二是聽證陳述人生活確有困難的,聽證機構可以為其提供因出席聽證會所支出的合理費用。

聽證機構不需對所有的聽證陳述人支付因聽證所支出的費用,因為出席聽證會為立法機關提供信息,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但對於一些生活特別困難的人,如城市中處於最低生活線下的居民、生活困難的殘疾人、邊遠山區的農牧民等,可以給以為其支付合理的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聽證會

㈥ 高院審請再審開聽證會是什麼意思

聽證會起源於英美,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聽證會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其結果通常對最後的處理有拘束力。在中國,除了行政程序中有聽證制度外,立法中也有聽證制度,已經有多個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進行了聽證。

第一、示範稿規定是由立法機關的主體來聽證,不是工作人員來聽證。

第二、既包括對與立法有關的客觀事實的描述和反映,又包括聽證陳述人從自身出發提出的包含個人價值取向的主觀意見;

第三、聽證會與其他聽取意見的方式,如座談會、論證會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公開性,聽證陳述人是從報名的公眾中產生的,而不是由會議的舉辦者在小范圍內邀請的,會議的舉行也是公開的,允許公眾旁聽,允許記者采訪和報道;

第四、強調聽證會的作用,聽證會中獲取的信息和公眾意見,應當作為立法的重要依據。對聽證會中公眾反映強烈的、重要的意見,法案沒有採納的應當做出說明。

(6)法院聽證公開擴展閱讀:

聽證會紀律事項。

常見聽證會場紀律和注意事項分為如下幾點:

1、全體參會人員須佩戴會務組制發的有效證件,憑證入場參加會議。

2、請提前10分鍾進入會場,會議期間請關閉通訊工具。

3、會場內請勿吸煙,請不要隨意走動,請不要喧嘩或進行其他妨礙聽證秩序的活動。

4、考慮到聽證代表發言時間有限,本次聽證會不安排旁聽代表發言和新聞記者提問。旁聽代表如有意見或建議可填寫《旁聽代表意見表》,會後交給會務組。

5、聽證會代表發言時請先舉手示意,經主持人同意後發言;聽證代表發言時,其他聽證代表經主持人同意後可插話,但要盡量簡短。發言時請講普通話。

6、聽證代表初次發言請作自我介紹,發言時間請控制在10分鍾之內。如時間許可,經主持人同意,可再次簡短發言。

7、發言時請觀點鮮明、簡明扼要、不要重復。發言內容請集中在向申請人提出質詢和對方案提出意見上。最後要表明自己對調價方案的意見。

8、會後請聽證代表留下,對聽證筆錄進行審閱並簽名。全體與會人員須將會務組制發的證件交回給會務組。

㈦ 法院開聽證會可以旁聽嗎

根據《人民法院發提供者》第九條規定,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專
旁聽席屬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

㈧ 司法公開示範法院標準的聽證公開(10分)

12、對開庭審理程序之外的涉及當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權益的案件實行公開內聽證,並公告聽證事容由、時間地點、聽證法官、聽證參加人的權利義務等。(2分)
13、按照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聽證條件的申請再審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進行公開聽證。對涉及人數眾多、群眾反映強烈、爭議較大、多次上訪以及在社會上引起重大影響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人民法院應當組織聽證。(2分)
14、對侵權損害後果爭議較大的、賠償方式或賠償數額分歧較大的、賠償數額巨大、社會各界關注的,以及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舉行聽證的司法賠償案件,應當組織公開聽證。(2分)
15、對案外人異議、不予執行的申請以及變更、追加被執行主體、中止或終結執行、多個債權人申請參與分配的,以及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聽證的重大執行事項,應當組織公開聽證。(2分)
16、對職務犯罪案件和危害國家安全、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以及人民法院認為有較大社會影響等案件的被告人,以及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領導者、組織者和骨幹分子、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和主犯進行減刑、假釋時,人民法院應當組織公開聽證。(2分)

熱點內容
王澤鑒勞動法 發布:2025-09-12 03:02:47 瀏覽:335
草案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2:58:28 瀏覽:129
婚姻法夫妻財產論文 發布:2025-09-12 02:48:32 瀏覽:250
刑事訴訟法知識題庫 發布:2025-09-12 02:35:35 瀏覽:916
合同法1011條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508
公房買賣條例 發布:2025-09-12 02:32:46 瀏覽:270
司法局都調查什麼 發布:2025-09-12 02:21:06 瀏覽:841
法規拼音 發布:2025-09-12 02:18:49 瀏覽:361
代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2:13:19 瀏覽:950
簡述依法治園的重要意義 發布:2025-09-12 02:05:16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