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判決的原則

法院判決的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01 00:57:20

⑴ 我國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要堅持哪些原則

你好,(1)平等原則,這就是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專族一律平等,在適用屬法律上不允許有特權,不得有任何歧視。
(2)公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開進行。
(3)辯護原則。被告人依法有權委託他人或由自己,在審判過程中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材料證據進行辯解。
(4)合議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1—3人以及人民陪審員2—4人組成合議庭。審判上訴或抗訴案件,由審判員3—5人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1人擔任審判長,成員權利平等。
(5)迴避制度。如果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請求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是否迴避,由院長決定。另一方面,如果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需要迴避時,報告院長決定。
(6)獨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⑵ 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原則

我國《憲抄法》、《人民法院組織法襲》、《法官法》以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文件確認的法院的審判原則主要包括:
1.依法獨立審判,是指法院在審判活動中,獨立行使審批權,不受其他組織和個人的干涉

2.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必須平等地適用法律。

3.適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問題進行訴訟的權力。

4.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隨訴訟案件的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
所謂「公開」,就是對社會公開,對於開庭審判的全過程,除合議庭評議外,都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和報道。對依法應予公開審理的案件,法院在開庭前要公布案由,當事人的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5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的辯護權不能非法侵犯和剝奪,應當正確對待被告人或辯護人的申辯。

6.合議制,我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採用合議制。

7.迴避制度,審判人員不參加審理與自己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的案件的制度

⑶ 法院的工作原則是怎樣的

法院的工作原則是:

1、適用對象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對於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3、審判委員會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列席。

4、兩審終審制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民檢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如果在上訴期限內當事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就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也就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⑷ 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並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條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決民事、行政糾紛,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視。

(4)法院判決的原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六條人民法院堅持司法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護個人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二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由合議庭或者法官一人獨任審理。合議庭和法官獨任審理的案件范圍由法律規定。

第三十條合議庭由法官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成員為三人以上單數。合議庭由一名法官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理案件時,由自己擔任審判長。審判長主持庭審、組織評議案件,評議案件時與合議庭其他成員權利平等。

⑸ 論述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來國刑事訴自訟法第十二條 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本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是本法吸收無罪推定原則的合理部分,規定的一項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本法將未經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規定為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古今中外的刑事訴訟歷史上,關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地位的認識,有「有罪推定」和「無罪推定」兩種理論。「有罪推定」理論是一種封建的、專制的理論觀點,早已被社會拋棄。「無罪推定」雖然有其合理因素和進步意義,但由於它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硬性推定為無罪,有其局限性,難以為司法實踐所接受,既然推定是無罪的人,在刑事訴訟中又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這種沖突和矛盾的事實是無法解釋的。本條確立了「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任何人有罪」的原則,既最大限度地吸收了「無罪推定」理論的合理因素和進步意義,又避免了它本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哲學觀。這項原則的確立,標志著我國刑事訴訟理論已逐漸成熟,它反映了我國刑事訴訟更加尊重人權、保護人權。

⑹ 試述「未經人民法院判決不得確定任何人有罪原則」

1,只有人民法院有確定某人有罪或犯有某種罪行的權力,其他任何內團體、機關或個容人都沒有這種權力
2,在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宣告前,不能在法律上確定任何人有罪
3,人民法院的一切判決都必須依法作出
實行這一原則,對於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進一步完善法制;保障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審判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免遭侵害;以及促進文明司法、民主司法和防止有罪推定等,均有重要意義

⑺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遵循什麼原則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遵循的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⑻ 論述我國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基本原則

我國《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法官法》以及刑事、民事、行回政三大訴訟答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文件確認的法院的審判原則主要包括:
1.依法獨立審判,是指法院在審判活動中,獨立行使審批權,不受其他組織和個人的干涉

2.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必須平等地適用法律。

3.適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問題進行訴訟的權力。

4.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隨訴訟案件的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
所謂「公開」,就是對社會公開,對於開庭審判的全過程,除合議庭評議外,都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和報道。對依法應予公開審理的案件,法院在開庭前要公布案由,當事人的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5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的辯護權不能非法侵犯和剝奪,應當正確對待被告人或辯護人的申辯。

6.合議制,我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採用合議制。

7.迴避制度,審判人員不參加審理與自己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的案件的制度

⑼ 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有哪些原則

我國《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法官法》以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文件確認的法院的審判原則主要包括:
1.依法獨立審判,是指法院在審判活動中,獨立行使審批權,不受其他組織和個人的干涉
2.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指人民法院在審判活動中,必須平等地適用法律。
3.適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問題進行訴訟的權力。
4.公開審判,是指人民法院隨訴訟案件的公開審理和公開宣判。
所謂「公開」,就是對社會公開,對於開庭審判的全過程,除合議庭評議外,都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記者采訪和報道。對依法應予公開審理的案件,法院在開庭前要公布案由,當事人的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5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的辯護權不能非法侵犯和剝奪,應當正確對待被告人或辯護人的申辯。
6.合議制,我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採用合議制。
7.迴避制度,審判人員不參加審理與自己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的案件的制度
相關法律知識
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內部設立的對審判工作實行集體領導的組織。
根據人民法院組織的規定,各級人民法院均設立審判委員會。審判委員會由院長、庭長和資深審判員組成,參加審判委員會的成員稱審判委員會委員。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復雜或者疑難的案件,討論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9條的規定,對於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由合議庭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在對案件的實質處理上的職權,決定了它在訴訟中的地位,表明它具有審判組織的性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有以下幾類:
(1)擬判處死刑的;
(2)合議庭成員意見有重大分歧的;
(3)人民檢察院抗訴的;
(4)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
(5)其他需要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
審判委員會會議由院長主持。在審判實踐中,院長不能主持時可以委託副院長主持。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和其他問題,實行民主集中制,各委員權利平等。審判委員會表決案件,應當在合議庭審理的基礎之上進行,並應充分聽取合議庭成員關於審理和評議情況的說明,慎重地考慮合議庭的評議結論。審判委員會對案件的決定,合議庭應當執行。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建議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復議。復議後作出的決定,合議庭必須執行。

熱點內容
王澤鑒勞動法 發布:2025-09-12 03:02:47 瀏覽:335
草案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2:58:28 瀏覽:129
婚姻法夫妻財產論文 發布:2025-09-12 02:48:32 瀏覽:250
刑事訴訟法知識題庫 發布:2025-09-12 02:35:35 瀏覽:916
合同法1011條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508
公房買賣條例 發布:2025-09-12 02:32:46 瀏覽:270
司法局都調查什麼 發布:2025-09-12 02:21:06 瀏覽:841
法規拼音 發布:2025-09-12 02:18:49 瀏覽:361
代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2 02:13:19 瀏覽:950
簡述依法治園的重要意義 發布:2025-09-12 02:05:16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