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
『壹』 法院大約什麼時候垂直
1、《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版使審判權檢察權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
2、最高法司法改革辦公室的何帆在題為《夯實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制度基礎》文章中強調,各省法院人員、編制將由省里提名、管理,法官仍按法定程序任免,法院經費將由中央和省級財政統籌保障。這並不意味著將實施法院內部的「垂直管理」。
3、何帆解讀說,這項改革必須嚴格按照憲法法律,依託各級人大和省級組織、編制機構進行。法院也應當在確保審級獨立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科學的法官選任和法官員額制度,規范上下級法院關系,「堅決避免出現上級法院尤其是高級法院干預下級法院依法獨立審判的情況」。他還強調,上下級法院在審判業務上是監督指導關系,並非「領導關系」。
4、因此,目前法院垂直管理僅為理論探討層面,未開展實踐。
『貳』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這三個單位的工作強度和待遇方面有何異同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都是好的工作,只不過做的事情不一張樣,但是工作的內容不一樣。司法所,在基層政法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基層政法組織機構之一,它與公安派出所、法院派出法庭、檢察院派駐檢察室共同構成我國鄉鎮(街道)一級的政法體系,成為中國基層司法運行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第一線。
簡單的說,司法所是司法局派駐到各地的分支辦公機構,他們之間屬於轄屬關系。司法所一般負責某一地的具體工作。
在司法所的工作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
3、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4、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5、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去年全國司法所工作會議謀篇布局、高位推動,使河南省司法廳看到了差距,明確了方向。一年來,河南省抓住重點,把司法所工作融入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謀劃,迎難而上,聚力攻堅,啃下制約司法所工作的硬骨頭,夯實基層法治建設的根基。相關部門做出了:突出重點,抓好落實,扎實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的舉措。
多措並舉充實司法所力量。加強司法所建設,隊伍是關鍵。為切實抓好四部門《意見》的落實,從最核心、最難解決的人員配備問題入手,採取具體到每個縣(市、區)、每個司法所、每個工作人員的方式,要求各地對司法所編制實名制管理,按照「專編專用、空編即補」的原則,啟動省級統一招錄司法所公務員工作。在此基礎上,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年底前實現每個司法所至少配備1名社區矯正專職社工,2名以上專職人民調解員。推動編制人員下沉司法所,進一步充實司法所力量
因此本次河南省招813名司法所公務員表達了要堅決貫徹落實這一舉措的決心。所以,這個就是一些看法。
『叄』 河北省檢察院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何時完成
近期是不可能了。錢的問題可是個大問題
『肆』 如何推動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
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是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內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容
推進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應採取以下幾項措施:1、全面改革現有司法體制,促進人財物管理脫離地方政府的依賴。2、合理確定法院檢察院經費來源及保障措施。3、以信息化措施推進人財物統一管理機制的建立。4、依法確定地方政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
『伍』 我國實行的法官員額制是什麼意思
我國實行的法官員額制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版皮書表示,權建立法官員額制,就是要通過嚴格考核,選拔最優秀的法官進入員額,並為他們配備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確保法院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
(5)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來,司法改革緊鑼密鼓,攻堅克難,統籌兼顧,扎實推進。
中共中央確定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貴州7個省市作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試點。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同意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重慶、雲南、寧夏開展推進司法責任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
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4項改革試點。這是繼去年7個試點省市後的第二批試點。會議要求試點地方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制度創新。
『陸』 如何看待司法體制改革
您好,
第一,對本輪司法改革的態度問題。我認為,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依然應該拿出更大的努力去支持本輪司法改革。中央這次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大大超出了學界的預期,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是應該對之大力支持的。在司法改革問題上,學界是有共識的,黨中央也有共識。當然,完全的共識可能還沒有形成,但目前司法改革的環境和氛圍已經良好,因此,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積極努力支持司法改革,把握住這次機遇。
第二,應充分認識到司法改革的艱巨性。我參與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所進行的司法改革的部分工作,也參加了廣東省司法改革試點方案的調研、座談,等等。從自己的親身體會而言,從實際出發,我認為,對於司法改革不應過於樂觀,而必須充分認識到其艱巨性。僅以這次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試點的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來說,每一項試點工作的實現其實都很難,困難重重。下面以法院的改革為例說明。
首先是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以法院的改革為例。這項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單列法官員額,精簡法官隊伍,提高法官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方案將法官在司法隊伍中的比例確定為33%,這給中央很大的信心,覺得上海的改革力度很大,但實際上,上海方案中的33%是以法院現有全體人員總數而不是單以中央政法編法官人員總數為基數計算的。深圳的員額制改革,力度比上海還大,在我看來,上海方案的改革力度並不十分大。但即使如此,困難也很大。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妥善處理現有人員。如果大量現有人員超出改革方案確定的人員分類比例,如何安置這些需要轉崗的人,顯然就會成為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同時,伴隨著法官待遇提高,一批長期不辦案的法院領導轉為法官,那麼,現在正在一線辦案的青年法官可能就要轉為法官助理等,辦案質量誰來保證?不會辦案的成為一線法官,會辦案的成為法官助理,這種情況如何避免?對於人員分流,我們的慣例就是論資排輩,這種辦法阻力最小,但與改革的目的直接沖突。如果不允許法院領導迴流辦案,法院行政管理人員通過職務升遷而認可改革的動力不復存在,就可能成為提高法官待遇的阻力。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管著法官的待遇低於法官的待遇,他們的積極性如何調動?
其次,完善司法責任制的目的,是形成權責統一、責任明晰、管理有序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明確法官辦案的權力和責任,要求法官對所辦案件終身負責,嚴格錯案責任追究,對於提高案件質量顯然具有積極意義,主觀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完善司法責任制,需要釐清一系列錯綜復雜的關系。比如,如何在主審法官與合議庭之間劃分許可權和責任范圍,如何在合議庭與審委會之間劃分許可權和責任范圍,如何處理好法官與法院院長、主管副院長、庭長、主管副庭長的關系,切實去除司法的行政化,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面臨諸多體制性難題,涉及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等多部法律,需要通盤考慮,系統規劃。而且,法院的領導是法官的行政上級,即使他們不再享有審批案件的權力,但作為領導,他們對法官的影響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不允許審批案件,法官獨立又做不到,法官如何負責?同時,有些案件,法院領導都決定不了,這是我國的實際情況,辦案必須講政治,一個法官,能負起責任嗎?另外,完善司法責任制,還面臨如何平衡權力和責任的問題。偏重責任忽視權力,最終很可能導致法官在重壓之下以消極怠工逃避責任,無法實現提高審判質量的目的。所以,如果不能在法官獨立上同時推進,這項改革也很難到位。
再次,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的措施和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現對人的統一管理,主要是建立法官統一由省提名、管理並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二是實現對財物的統一管理,主要是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經費由省級政府財政部門統一管理機制。上述改革措施和目標的針對性很強,就是要切實解決以往地方法院因人財物受制於同級地方黨委政府而無法實現審判獨立的問題,去除司法的地方化。但是,在目前的國情下,即便地方法院在人財物方面不再受制於地方黨委政府,也仍然難以完全擺脫其影響。像建設規劃、家屬安置等,很難不受地方控制。特別是,在我國現有體制下,離開了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得不到同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法院開展工作比如執行判決就會面臨不少困難,甚至寸步難行。因此,如何在擺脫地方黨委政府幹預的情況下,獲得其對法院工作的支持,需要進一步的制度保障。另外,實現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後,如何避免省委省政府省法院對省以下各級人民法院工作的干預,也是需要繼續認真考量的問題。從實際情況看,上級對下級的干預,實際上並不比同級黨委政府的干預少,甚至還要更多。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最後,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目的是通過提高待遇、保障安全,推動司法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正規化建設,使法官們能夠安於工作,獨立判斷,獨立負責。對此,中央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指出,對司法人員的職業保障,包括在薪俸、任期、豁免、懲戒、免職等方面,可以做出有別於普通公務員的特殊規定。應當說,這種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符合司法職業的特點。問題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如果對法官的退休年齡、薪酬待遇做出優於公務員的規定,如何讓全社會尤其是行政部門理解並接受這種改革而不致產生新的矛盾?畢竟,每個部門都會認為他們工作的責任心要求更高,工作性質更重要,例如紀委、組織部、發改委、編辦等等,還有主導本輪司法改革的政法委系統。從目前已經出台的試點方案看,待遇和保障其實很有限,但責任要求、工作量要求則有很大提高,司法人員是否可以承受這種改革?之前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從貴陽市法院系統借調來一批法官幫助辦案。工作結束後,廣州中院表示,其中一部分優秀法官可以留下來工作,但沒有一個人願意留下。貴陽的法官普遍認為,在廣州工作,工資待遇雖然可以高一倍,但工作量則多出了數倍,不合算。需要知道的是,當年求職時,他們中的許多人想分配到廣州工作來不了,現在有機會,他們卻不願意來。這種心理,應該不是個別的,需要我們重視。
第三,我認為司法改革應重點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進一步明確司法改革的目的。我認為,司法改革的目的最終是解放生產力,是為了解放司法官,也就是進一步提高法官檢察官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切實忠於憲法法律,有條件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處理案件,化解矛盾,保障建設與改革。體制改革只是保證他們切實做到依法辦案的一種方式。不能把體制改革本身當成目的,而應把通過體制改革解放司法官當成目的。目前,有些改革措施,僅僅是為了完成中央布置的改革工作,對如何更好地達致改革目的缺乏考慮,甚至缺少熱情,聽取一線法官、檢察官、律師意見不夠,針對性需要加強。
第二個問題是需要進一步釐清司法改革的動力來源。司法改革依靠誰進行?由誰來推動?這就涉及到目前司法改革的領導體制問題了。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幹部管理體制和工作體制。在體制不改的情況下,由上級發動進行改革,成效可能有限。例如,成立法官懲戒委員會懲戒有錯誤的法官。但懲戒委員會能代替紀委嗎?是代替不了紀委的。懲戒有懲戒委員會,違紀有紀委,違法還有司法機關。懲戒委員會能做違紀違法查處工作嗎?還有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能代替組織部,能代替人事部門嗎?現在,法官檢察官通過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提名,由組織部門考察,提交人大任命;而院長、檢察長則是組織提名,包括上級法院、檢察院與下級法院、檢察院的同級黨委協商後提名,但提名後,也要到組織部門去考察,然後要提交人大去通過,而且是地方人大通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目前的法律體系格局下,如何發揮地方黨委、人大、政府的作用,就是一個問題。況且,我國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治制度,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是自下而上的。如果僅考慮上級來推動改革,不認真發揮下級的作用,工作可能很難做好,而且還涉及我們的政權組織形式這一根本問題。所以,依靠誰去進行改革?不去充分發揮地方的作用,不去動員人民群眾,僅僅靠這種方式改,我覺得可能有點問題。還是應該要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上級與下級、中央與地方、領導與群眾,才能把司法改革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看待頂層設計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頂層設計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當年中國之所以進行改革開放,主要原因就是既有的頂層設計出了問題。在小平同志「摸著石頭過河」的思想指引下,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情況好了,經濟發展了,國力增強了,是不是就可以放棄摸著石頭過河,改為頂層設計?我覺得需要慎重考慮。目前,加強頂層設計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不應過分強調、依賴頂層設計的作用,就司法改革而言,還是應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提法,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我之所以持上述觀點,是因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國情復雜,地區差異巨大,對此,頂層設計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在各個地方,司法改革如果完全依靠中央的頂層設計,在具體實踐中放棄「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改革的效果很可能不盡如人意。中央的政策當然很重要,有利於減少改革的阻力,但地方的支持也很重要。例如,深圳市給法官漲工資,一開始,組織、人事、財政部門都有不同意見,但是因為一來中央有政策,二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大力支持,法院與有關黨委政府部門也進行了充分溝通與協商,獲得了大家的理解,最後還是實現了。所以,各地在司法改革的實踐中,除了中央的尚方寶劍,還必須依靠自己主動去探索、打拚,與同級黨委政府認真協商,這樣,才能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本地區的具體問題,走出一條真正有效的司法改革之路。這是目前體制沒有大的改變之前,司法改革真正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
『柒』 財物統管 怎麼統如何管 中國法院網
一、現行審計制度的體制性障礙,無法保證審計監督的「獨立性」 我國《憲法》和《審計法》同時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這種審計體制無法保證審計監督的「獨立性」,亟待改革創新。 在政府首長的領導下實施審計監督的審計體制定義,是一種行政型的審計體制,即所謂「政府審計」。行政型審計體制,審計監督主體與被審計監督對象,共處在一個利益主體里,接受同一行政首長的領導。尤其是地方審計機關,人員編制、經費來源、福利待遇等,都依附於地方政府和地方財政,審計機關人員的任免、調動、獎懲,都取決於地方政府的態度。 這就將地方審計機關置於一種自我矛盾之中。地方審計機關既要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查處違法違規問題,又對某些涉及政府利益的審計事項,不得不考慮行政首長的「意志」,不得不採取「迴避」、「讓步」、「消化」的態度,不得不作出「違於法,利於情」的選擇。尤其是查出了較大的違法違紀問題,由於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地方審計機關必須考慮「要不要深查」、「能不能報告」、「敢不敢處理」的問題。於是,許多問題在審計機關內部就「被消化」掉了;即便寫進了審計報告,也很難逃過政府首長那一關。各級審計機關報送給上級審計機關和本級人大的審計報告,一般都是「被和諧」的「縮水版」或「簡化版」。不僅不能「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而且「對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也是一句空話。這一嚴障礙,嚴重影響了審計機關依法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利於審計機關嚴格履行《憲法》和《審計法》賦予的監督職責,也不利於審計事業的健康發展。 審計監督缺乏獨立性和公正性,在客觀上是對法律的褻瀆和對民眾的不公。長期下去,審計機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就會受到嚴峻的挑戰。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論題,是「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的一個有益改革嘗試,也是「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的一次重大破題,這不僅僅只是審計發展的期盼,也是廣大民眾的願望,更是國家治理的需要。 二、「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是現行審計制度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 針對現行審計制度的體制性障礙,《決定》指出:「要完善審計制度,強化上級審計機關與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我對這段論述的理解是:在現行地方審計機關雙重管理體制下,強化上級審計機關的組織領導和業務領導,在審計計劃、組織實施、結果報告、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這對於排除現行審計制度的體制性障礙,「倒逼」審計制度的改革完善,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是審計獨立性得到加強。實施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後,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的獨立性將會顯著增強,審計人員的配備和流動,審計機關的財力物力支持和保障,審計監督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不再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約和被審計單位的影響,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的審計獨立性將會得到顯著加強。 二是審計質效得到提升。《決定》提出:「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龐大的審計對象與相對薄弱的審計隊伍形成了強大的差距和壓力,全覆蓋的實現勢必會影響審計效率和質量,如果「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緩解這種差距與壓力。一方面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帶來審計工作鏈的統一管理,從審計項目前段的審計計劃、審計方案,到審計項目後期的復核、審理,通過省級審計機關的統一協調,審計效率和質量可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省以下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與裝備,可以統籌協調管理調配,也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人員與裝備的保障。 三是審計專業性得到提高。通過省級審計機關的集中管理,審計隊伍的專業性有望得到提高。首先,省級審計機關在人才的選拔和引進上將會採用統一的標准,有助於建立職業素養相對均衡的審計幹部隊伍。其次,統一的培訓、後續教育也將使得審計幹部的整體水平得到持續提升。最後,人力資源的統一管理也為人才交流提供更加廣闊的平台,省級審計機關與下級審計機關將會建立更加通暢的交流渠道,審計幹部的專業性將會得到穩步提升。 三、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給審計機關帶來的挑戰與壓力 省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不僅強化了審計監督的獨立性、專業性和有效性,而且也給省以下審計機關特別是省級審計機關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 一是對行政管理能力的挑戰。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將帶來行政機構設置更加扁平化,省級審計機關的綜合部門將直面更多的業務部門及分支或派出審計機關,工作量將會增加50%以上。如何保證政令暢通、如何提高管理效能,將對省廳綜合部門提出嚴峻的考驗。培養「精通管理的行家裡手」,將是做好省級直管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是對隊伍素質能力的挑戰。審計隊伍的專業化有賴於人才機制的建立,這就需要強有力的隊伍素質建設能力。目前縣市級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審計人員需要「加餐補課」,下大力氣提升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一部分審計盲人將被逐漸淘汰,審計機關新人的進入門檻將會提高。這就要求省級審計機關要在人才准入、教育培訓、人才配備等方面下大功夫,不斷探索專業培訓、以審代培、業務交流等多種方法,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三是對資源調配能力的挑戰。在「審計全覆蓋」要求與現實審計力量相對不足的的背景下,如何在「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之後,充分發揮監督合力,落實審計監督的主體責任,需要高效的審計資源調配能力。審計計劃的安排要更加妥當、審計方案的制定要更加周密、審計力量的安排要更加合理、審計實施的組織要更加有效,才能獲取使「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這項改革的最大紅利。 四是對重大事項和緊中國事項處理能力的挑戰。隨著審計地位和社會關注度的進一步提高,民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不斷高漲,信訪、信息公開申請等工作,已經成為各級審計機關的重點工作事項,這些事項普遍具有敏感性、復雜性和矛盾性。在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之後,信訪、信息公開申請這些事項將會由分散變成集中,行政主體將從下級審計機關集中為省級審計機關。屆時,省級審計機關將面對省級行政區劃內所有的諸如信訪訴求、公開申請事項,這就對其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探索諸如建立信訪舉報中心、信息公開申請平台、重大事項應中國機制等制度,才能適應「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需要。
『捌』 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後已退休人員如何安排
參照在職人員咯,如基層法官工資由省里發放,那麼退休人員的工資應該也是由省里發放。
『玖』 除了法院、檢察院、工商局,還有那些單位獨立於政府之外
當事人所說的那些單位獨立於政府之外,是指不屬於政府直接分管的單位。
黨政機關,廣義上包括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也包括各級黨政機關派出機構、直屬事業單位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
而那些單位獨立於政府之外,就是除行政機關之外的其他黨政機關,而且還不包括中央直屬和部屬單位。
通常屬於政府直接分管的單位一般有:
政府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局(糧食局)、重點項目、監察局(機關效能)、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編委辦、統計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保密、政務公開和社會信用建設、駐境內外機構、人民武裝、審計局。
高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科學技術局、知識產權局、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工業園區開發建設。
保稅區、交通運輸局、公路局、水務局、港口局、農業局(林業局)、海洋與漁業局、供銷社、商務局(口岸局)、地震局、應急管理、物流園區、扶貧。
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環境保護局、城鄉規劃局、城市綜合管理局、旅遊局、法制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人防辦、體育局、機關事務管理局、行政服務中心、城市開發建設。
教育局、民族宗教事務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版權局)、衛生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外事僑務局(港澳事務局)、台灣事務局、金融工作局、殘聯、檔案局、公安局、司法局、信訪、海防與打私辦、仲裁委。
具體設置以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