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官行為規范

人民法官行為規范

發布時間: 2021-01-02 04:50:34

法官行為規范的一般規定

(一) 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訴權,特別關注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訴訟需求;
(二) 便利人民群眾訴訟,減少當事人訴累;
(三) 確保立案質量,提高立案效率。 (一) 加強訴訟引導,提供訴訟指導材料;
(二) 符合起訴條件的,在法定時間內及時立案;
(三) 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不予受理並告知理由,當事人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
(四) 已經立案的,不得強迫當事人撤訴;
(五) 當事人自願放棄起訴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當准許。 (一)告知應當遞交書面訴狀;
(二)當事人不能書寫訴狀且委託他人代寫有困難的,要求其明確訴訟請求、如實提供案件情況和聯絡方式,記入筆錄並向其宣讀,確認無誤後交其簽名或者捺印。 (一) 當事人因肢體殘疾行動不便或者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等原因,確實無法到法院起訴且沒有能力委託代理人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上門接收起訴材料;
(二) 當事人所在地離受案法院距離遠且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可以通過網路或者郵寄的方式接收起訴材料;
(三) 對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當事人,應當告知其到法院起訴。 (一) 告知當事人不屬於法院主管或者本院沒有管轄權的理由;
(二) 根據案件實際情況,指明主管機關或者有管轄權的法院;
(三) 當事人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不得違反管轄規定受理案件。 (一) 應當在接受後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當事人;
(二) 情況緊急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並告知當事人。 (一) 告知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更正,做到一次講清要求;
(二) 不得因法定起訴要件以外的瑕疵拒絕立案。 遇到疑難復雜情況,不能當場決定是否立案
(一) 收下材料並出具收據,告知等待審查結果;
(二) 及時審查並在法定期限內將結果通知當事人。 發現涉及群體的、矛盾易激化的糾紛
及時向領導匯報並和有關部門聯系,積極做好疏導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當事人在立案後詢問證據是否有效、能否勝訴等實體問題
(一) 不得向其提供傾向性意見;
(二) 告知此類問題只有經過審理才能確定,要相信法院會公正裁判。 當事人在立案後詢問案件處理流程或時間
告知案件處理流程和法定期限,不得以與立案工作無關為由拒絕回答。 (一) 嚴格按規定確定數額,不得額外收取或者隨意降低;
(二) 需要到指定銀行交費的,及時告知賬號及地點;
(三) 確需人民法庭自行收取的,應當按規定出具收據。 (一) 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告知可以申請緩交或者減免訴訟費;
(二) 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可以書面形式通知其在規定期限內交費,並告知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交訴訟費的,將按撤訴處理。 當事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等措施
(一) 嚴格審查申請的條件和理由,及時依法作出裁定;
(二) 裁定採取保全等措施的,及時依法執行;不符合申請條件的,耐心解釋原因;
(三) 不得濫用訴前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等措施。 當事人自行委託或者申請法院委託司法鑒定
(一) 當事人協商一致自行委託的,應當認真審查鑒定情況,對程序合法、結論公正的鑒定意見應當採信;對不符合要求的鑒定意見可以要求重新鑒定,並說明理由;
(二) 當事人申請法院委託的,應當及時做出是否准許的決定,並答復當事人;准許進行司法鑒定的,應當按照規定委託鑒定機構及時進行鑒定。

Ⅱ 法官行為規范的文書製作

(一) 嚴格遵守格式和規范,提高裁判文書製作能力,確保裁判文書質量,維護裁判文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二) 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書應當內容全面、說理透徹、邏輯嚴密、用語規范、文字精煉;
(三) 簡易程序案件的裁判文書應當簡練、准確、規范;
(四) 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的裁判文書要反映多數人的意見。 (一) 案件承辦法官或者獨任法官對裁判文書質量負主要責任,其他合議庭成員對裁判文書負有次要責任;
(二) 對裁判文書負責審核、簽發的法官,應當做到嚴格審查、認真把關。 對審判程序及審判全過程的敘述
(一) 准確敘述當事人的名稱、案由、立案時間、開庭審理時間、訴訟參加人到庭等情況;
(二) 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應當寫明轉換程序的時間和理由;
(三) 追加、變更當事人的,應當寫明追加、變更的時間、理由等情況;
(四) 應當如實敘述審理管轄異議、委託司法鑒定、評估、審計、延期審理等環節的流程等一些重要事項。 對訴訟各方訴狀、答辯狀的歸納
(一) 簡要、准確歸納訴訟各方的訴、辯主張;
(二) 應當公平、合理分配篇幅。 對當事人質證過程和爭議焦點的敘述
(一) 簡述開庭前證據交換和庭審質證階段各方當事人質證過程;
(二) 准確概括各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
(三) 案件事實、法律關系較復雜的,應當在准確歸納爭議焦點的基礎上分段、分節敘述。 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書對事實認定部分的敘述
(一) 表述客觀,邏輯嚴密,用詞准確,避免使用明顯的褒貶詞彙;
(二) 准確分析說明各方當事人提交證據採信與否的理由以及被採信的證據能夠證明的事實;
(三) 對證明責任、證據的證明力以及證明標准等問題應當進行合理解釋。 對普通程序案件定性及審理結果的分析論證
(一) 應當進行准確、客觀、簡練的說理,對答辯意見、辯護意見、代理意見等是否採納要闡述理由;
(二) 審理刑事案件,應當根據法律、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並結合案件具體事實做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確定有罪的,對法定、酌定的從重、從輕、減輕、免除處罰情節等進行分析認定;
(三) 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結合個案具體情況,理清案件法律關系,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責任承擔及責任大小等進行詳細的歸納評判;
(四) 審理行政案件,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結合案件事實,就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原告的合法權益是否被侵害,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等進行分析論證。 (一) 在裁判理由部分應當引用法律條款原文,必須引用到法律的條、款、項;
(二) 說理中涉及多個爭議問題的,應當一論一引;
(三) 在判決主文理由部分最終援引法律依據時,只引用法律條款序號。 裁判文書宣告或者送達後發現文字差錯
(一) 對一般文字差錯或者病句,應當及時向當事人說明情況並收回裁判文書,以校對章補正或者重新製作裁判文書;
(二) 對重要文字差錯或者病句,能立即收回的,當場及時收回並重新製作;無法立即收回的,應當製作裁定予以補正。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的准則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保證法官正確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和其他相關規定,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法官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潔、為民。基本要求是忠誠司法事業、保證司法公正、確保司法廉潔、堅持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形象。
第三條法官應當自覺遵守法官職業道德,在本職工作和業外活動中嚴格要求自己,維護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第二章忠誠司法事業
第四條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捍衛者。
第五條堅持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範遵守法律,嚴格執行法律,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第六條熱愛司法事業,珍惜法官榮譽,堅持職業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樹立司法核心價值觀,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認真履行法官職責。
第七條維護國家利益,遵守政治紀律,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不從事或參與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活動,不發表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言論。
第三章保證司法公正
第八條堅持和維護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客觀公正審理案件,在審判活動中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敢於堅持原則,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權勢、人情等因素的影響。
第九條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努力查明案件事實,准確把握法律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權,避免主觀臆斷、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確保案件裁判結果公平公正。
第十條牢固樹立程序意識,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執法辦案,充分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避免執法辦案中的隨意行為。
第十一條嚴格遵守法定辦案時限,提高審判執行效率,及時化解糾紛,注重節約司法資源,杜絕玩忽職守、拖延辦案等行為。
第十二條認真貫徹司法公開原則,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同時避免司法審判受到外界的不當影響。
第十三條自覺遵守司法迴避制度,審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場,平等對待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當事人,不私自單獨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
第十四條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職責或者通過正當程序外,不過問、不幹預、不評論其他法官正在審理的案件。
第四章確保司法廉潔
第十五條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廉潔底線,依法正確行使審判權、執行權,杜絕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行為。
第十六條嚴格遵守廉潔司法規定,不接受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請客送禮,不利用職務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謀取不正當利益,不違反規定與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不正當交往,不在執法辦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條不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的經營活動,不在企業及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法律顧問等職務,不就未決案件或者再審案件給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咨詢意見。
第十八條妥善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不利用法官身份尋求特殊利益。按規定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教育督促家庭成員不利用法官的職權、地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五章堅持司法為民
第十九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理念,強化群眾觀念,重視群眾訴求,關注群眾感受,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條注重發揮司法的能動作用,積極尋求有利於案結事了的糾紛解決辦法,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第二十一條認真執行司法便民規定,努力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必要的訴訟便利,盡可能降低其訴訟成本。
第二十二條尊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避免盛氣凌人、「冷硬橫推」等不良作風;尊重律師,依法保障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權利。
第六章維護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條堅持學習,精研業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懲惡揚善,弘揚正義,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職業操守。
第二十四條堅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禮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行為規范、著裝得體、語言文明、態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職業修養和司法作風。
第二十五條加強自身修養,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絕與法官職業形象不相稱、與法官職業道德相違背的不良嗜好和行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維護良好的個人聲譽。
第二十六條法官退休後應當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條件過問、干預執法辦案,避免因個人不當言行對法官職業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行審判職責期間,應當遵守本准則。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參照執行本准則。
第二十八條各級人民法院負責督促實施本准則,對於違反本准則的行為,視情節後果予以誡勉談話、批評通報;情節嚴重構成違紀違法的,依照相關紀律和法律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第二十九條本准則由最高人民法院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本准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同時廢止。

Ⅳ 有關法官行為規范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法官行為規范》,目前就這兩個

Ⅳ 法官行為規范的業外活動

(一) 遵守社會公德,遵紀守法;
(二) 加強修養,嚴格自律;
(三) 約束業外言行,杜絕與法官形象不相稱的、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責的不良嗜好和行為,自覺維護法官形象。 (一) 對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律師事務所、中介機構等的邀請應當謝絕;
(二) 對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黨、政、軍機關、學術團體、群眾組織的邀請,經向單位請示獲准後方可參加。 受邀請參加各類社團組織或者聯誼活動
(一) 確需參加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社團組織的,及時報告並由所在法院按照法官管理許可權審批;
(二) 不參加營利性社團組織;
(三) 不接受有違清正廉潔要求的吃請、禮品和禮金。 (一) 在不影響審判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從事寫作、授課等活動;
(二) 在寫作、授課過程中,應當避免對具體案件和有關當事人進行評論,不披露或者使用在工作中獲得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及其他非公開信息;
(三) 對於參加司法職務外活動獲得的合法報酬,應當依法納稅。 接受新聞媒體與法院工作有關的采訪
(一) 接受新聞媒體采訪必須經組織安排或者批准;
(二) 在接受采訪時,不發表有損司法公正的言論,不對正在審理中的案件和有關當事人進行評論,不披露在工作中獲得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及其他非公開信息。 (一) 保持冷靜、剋制,通過正當、合法途徑解決;
(二) 不得利用法官身份尋求特殊照顧,不得妨礙有關部門對問題的解決。 本人及家庭成員遇到糾紛需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一) 對本人的案件或者以直系親屬代理人身份參加的案件,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平等地參與訴訟;
(二) 在訴訟過程中不以法官身份獲取特殊照顧,不利用職權收集所需證據;
(三) 對非直系親屬的其他家庭成員的訴訟案件,一般應當讓其自行委託訴訟代理人,法官本人不宜作為訴訟代理人參與訴訟。 (一) 參加社交活動要自覺維護法官形象;
(二) 嚴禁乘警車、穿制服出入營業性娛樂場所。 家人或者朋友約請參與封建迷信活動
(一) 不得參加邪教組織或者參與封建迷信活動;
(二) 向家人和朋友宣傳科學,引導他們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
(三) 對利用封建迷信活動違法犯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組織和公安部門反映。 (一) 如實向組織申報所去的國家、地區及返回的時間,經組織同意後方可出行;
(二) 准時返回工作崗位;
(三) 遵守當地法律,尊重當地民風民俗和宗教習慣;
(四) 注意個人形象,維護國家尊嚴。

熱點內容
幼兒園教師勞動法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2 08:46:11 瀏覽:762
2018法律責任競合 發布:2025-09-12 08:34:09 瀏覽:718
婚姻出軌民法 發布:2025-09-12 08:33:19 瀏覽:244
工作指引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8:33:18 瀏覽:153
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問題 發布:2025-09-12 08:33:15 瀏覽:600
科技使得道德的作文 發布:2025-09-12 08:14:50 瀏覽:596
科技型公司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08:05:50 瀏覽:615
合同法調整部門 發布:2025-09-12 07:57:42 瀏覽:914
行政法規以上本數 發布:2025-09-12 07:37:44 瀏覽:931
法治人治的關系 發布:2025-09-12 07:35:41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