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法庭與互聯網法院
⑴ 為什麼要設立互聯網法院
8月18日,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在這里,起訴、立案、送達、舉證、開庭、裁判,每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訴訟參與人的任何訴訟步驟即時連續記錄留痕,當事人可以「零在途時間」「零差旅費用支出」完成訴訟。
據了解,英國曾動議成立「線上法院」,醞釀了2年,至今沒有實現。因此,杭州互聯網法院不僅在全國是第一家,在世界范圍看也是首創。
比如,北京的網友因網購糾紛狀告淘寶公司,可以不用到杭州起訴,淘寶公司也不用派人到北京應訴。雙方可以自願選擇由杭州互聯網法院在網上審理。以前,此類案件,雙方幾乎都要提出管轄權異議,希望案件在自己所在地法院審理,以節省訴訟成本,這耗費了雙方和法院很多精力。現在,在網上就可以直接審理了。
⑵ 互聯網法院全流程互聯網訴訟是怎樣的
訴訟流程:
1、起訴→十天調解→調解成功→撤訴→結案。
2、起訴→十天調解→調解不成功→立案審核→支付訴訟費→未繳費處理→結案。
打官司不用麻煩的跑到法院去,只需在家裡打開電腦,就可以在線參加庭審,真正實現了從立案、送達、證據交換、庭審、調解到判決、執行每一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解決。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揭牌。
第一案:杭州互聯
網法院揭牌後,第一案開審。原告為《後宮甄嬛傳》作者,被告為網易公司,起訴案由是,網易未經授權,在其經營的網站「網易雲閱讀」上通過收費方式非法向公眾提供《後宮甄嬛傳》的在線閱讀服務。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審理完第一案,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
(2)互聯網法庭與互聯網法院擴展閱讀:
1、打開電腦,輕點滑鼠,起訴、調解、立案、舉證、質證、庭審、宣判、送達、執行等訴訟環節全部在網上完成,足不出戶,便打了官司。
法官通過網路與天南海北的當事人連線,審理案件。全球首創的「非同步審理模式」打破了時間限制,使當事人不再囿於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參與庭審。
智能化審判系統將法官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涉網案件開庭平均用時僅需28分鍾,一起案件從起訴到結案平均僅需20天,這其中還包括了15天的舉證期限。
2、杭州互聯網法院主要職責
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3、杭州互聯網法院主要意義
杭州互聯網法院將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要求,積極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互聯網法院
⑶ 互聯網法院已經開始審理案件,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大家都是網上行走,不管是工作,學習,辦理業務都版是網上進行,所權以法院也應該與時俱進,開通互聯網法庭,對於一些案件可以直接網上受理,審理,這樣對於當事人,對於法院來說都是方便便利。節約大家的時間,同時可以語音視頻在線,技術上也避免假冒,不良記錄,違規操作等。
法院很多時候都是公正調節作用,大家都是想有個判定,為以後做個參照,那些事是對的,那些事情是錯誤,防止以後再次出現,如果反復發生,就可以依照前面的結果,加重懲罰。法治社會建設也有了新的亮點,為人民服務更顯活力。
⑷ 究竟什麼是互聯網法院
何為互聯網法院?簡言之就是「互聯網+法院」或「互聯網+審判」。它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通過網路審理案件;二是審理的案件大多與網路糾紛有關,如電子商務交易糾紛、網路支付糾紛、網路金融借款糾紛、網路著作權糾紛等。
司法審判乘上「互聯網+」的東風,其好處顯而易見:一是降低了維權成本,為網路維權插上了翅膀,路途遙遠、時間漫長不再成為阻礙,網路維權將像網購一樣方便;二是降低了司法審判成本,不僅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審判效率。這兩個好處加起來,還會促成另一個更大的好處:網路維權步伐加快,將倒逼商家和網民規范網上行為,促進互聯網健康生態的形成,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⑸ 「互聯網法院」與普通法院有何區別
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籌建工作有進一步消息。8月16日上午,來自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任命消回息顯示,張答雯任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目前50歲的張雯為北京市豐台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根據北京高院此前發布的消息,北京互聯網法院也將集中管轄全市轄區內特定類型涉互聯網第一審案件,探索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推動起訴、調解、立案、庭審、判決、執行等訴訟環節全程網路化。
來源:新浪新聞
⑹ 互聯網法院主要范圍是什麼
根據《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版所在市的轄區內應當由基層權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規定》立足互聯網法院職能定位,圍繞人民群眾對互聯網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細化明確了互聯網法院的案件管轄范圍:
(一)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簽訂或者履行網路購物合同而產生的糾紛;
(二)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網路服務合同糾紛;
(三) 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小額借款合同糾紛;
(四)在互聯網上首次發表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權屬糾紛;
(五)在互聯網上侵害在線發表或者傳播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而產生的糾紛;
(六)互聯網域名權屬、侵權及合同糾紛;
(七)在互聯網上侵害他人人身權、財產權等民事權益而產生的糾紛;
(八)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的產品,因存在產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而產生的產品責任糾紛;
(九)檢察機關提起的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
(十)因行政機關作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互聯網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管理等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糾紛;
(十一)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⑺ 互聯網法院成立有什麼好處
杭州互聯網法院運行近半年,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8.5%,平均審理天數48天。
走進互聯網法院,處處可見互聯網元素:在線咨詢機可以實時聯通法官、導訴台前自助設備能幫助當事人掃描各類材料、法庭內法官能通過大屏幕和遠方的當事人在線開庭……
「我們將設計一整套適應互聯網模式的司法規則和訴訟流程,幫助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解決發生在互聯網上的新型糾紛;對網路平台制定自治性規則進行規范化指引,整合、創設適應互聯網發展的訴訟規則,防範化解網上各類交易的法律風險,凈化網路空間,降低網上維權成本;對現有訴訟進行全流程再造,制定一套標准化、結構化的新型互聯網審判方式,為全國法院互聯網審判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杜前說。
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成立,是司法領域里程碑式的事件,但並非終點。運行5個月的經驗表明,把握時代的脈搏,切中群眾的需求,適應中國的國情,司法領域標志性的新事物就會越來越多,司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就能越來越強。
⑻ 互聯網法院的性質是什麼
互聯網法院復作為一個新的製法院模式,現處於開始運行和摸索階段,目前只管轄特定類型的互聯網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糾紛:互聯網購物、服務合同糾紛;互聯網金融借款、小額借款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權屬和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互聯網侵權責任糾紛;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糾紛;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因互聯網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⑼ 互聯網法院能解決哪些實際痛點
近日,中國首家互聯網法院在杭州正式設立了。有人戲稱,從此可以像網購一樣上法院打官司了。毫無疑問,互聯網法院在中國是一個新生事物,是互聯網思維和中國司法制度相互催化的創新結果,也是中國法治一系列深化改革後水到渠成的結果。
另外一個值得期待的是,互聯網方式在司法領域的深度運用,有望改變司法領域傳統的檔案及記錄方式。互聯網的信息和知識呈現方式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了傳統的以文字記錄歷史的呈現模式。司法領域中存在的各種筆錄,例如,警察的審訊筆錄、法院的庭審筆錄等,目前來看是一種相對落後的信息呈現模式,效率低且容易被歪曲。互聯網方式的運用,是否可能改變筆錄方式,乃至改變其他所有司法材料的呈現?假如能夠實現這一點,那麼,將來可能基於信息化後的全案資料,對司法人員的各個環節進行智能化監督,從根本上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這無疑非常值得期待。
是好事情呀,最起碼能很快解決大家遇到的法律問題。
⑽ 北京為什麼擬設立互聯網法院
8月1日,從北京市高復級人民法院制了解到,北京互聯網法院正在緊張地籌建中。為了全力支持建好互聯網法院,7月27日,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了北京互聯網法院籌建工作匯報。
據悉,北京互聯網法院將集中管轄全市特定類型涉互聯網第一審案件,探索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推動起訴、調解、立案、庭審、判決、執行等訴訟環節全程網路化。創新順應互聯網審判的程序規則,建立全類型案件標准化、智能化審理模式。適應信息化時代要求,發揮跨地域審理優勢,方便當事人參與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