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的錯案
⑴ 如果法官判錯案,需不需要負責任為什麼
這個問題抄我們老師也提過,我認為要看情況而定,一般法官都是免責的。但是法官有受賄、枉法的行為,把案件故意判錯就要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前種情況和後種情況又不容易界定。對法官是水平有限或者是法律適用錯誤而把案件弄錯的和受賄、枉法而錯判的界定很難。
⑵ 法官判錯案該怎麼處罰
法官判錯案,需要看是否是故意行為,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
第三十七條規定:對應當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相關責任人,根據其應負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1)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退出法官員額或者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依法辦理;
(2)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依法辦理;
(3)涉嫌犯罪的,由紀檢監察部門將違法線索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免除法官職務,必須按法定程序由人民代表大會罷免或者提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
(2)法官判的錯案擴展閱讀:
法官承擔違法審判責任主要有兩種類型:
1、審判活動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故意」在刑法和民法理論中均有詳細而專業的解讀,在此主要強調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明知違法而有意為之」。法官作為精通法律的專業人士,在裁判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如果法官在履行審判職責的過程中故意違反程序法和實體法的規定,均應當承擔相應的違法審判責任。
2、審判活動中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過失」是與「故意」相對應的一種主觀過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後果而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狀態。
⑶ 高級法院的法官故意判錯案怎麼辦可以提起再審嗎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如果是你認為判錯了,如是終審可申請審判監督程序即再審程序重新審理。
如果法院確實判錯案了,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給當事人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的可獲國家賠償
⑷ 法官判錯案該怎麼處罰
法官判錯案按下列情形進行處罰:
(一)應給予調離工作崗位、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 和程序辦理;
(二)應給予黨政紀處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
(三)涉嫌犯罪的,將違法線索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⑸ 法院判錯案怎麼辦
我國的訴訟法是兩審終審制。如果認為有錯案的話,只能通過再審程序了。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提起再審的主體有當事人、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關於當事人的規定: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關於法院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本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可以依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5)法官判的錯案擴展閱讀:
《錯案責任終身追究辦法》
第七條各類案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相關人員錯案責任:
(一)違反規定私自辦理案件或內外勾結製造假案的;
(二)毀棄、篡改、隱匿、偽造證據或指使、幫助他人作偽證,導致裁判錯誤的;
(三)私自製作訴訟、執行文書的,或者製作訴訟文書時,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或者因重大工作過失導致訴訟文書主文錯誤,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報告案情時故意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或者提供虛假材料,導致裁判錯誤的;
(五)故意違反法律規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
(六)故意違反法律規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執行措施或其他強制措施的,以及因在採取上述措施中有重大工作過失而造成案件當事人、案外人或第三人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等嚴重後果的;
(七)其他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或因重大過失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被審判委員會確認為錯案的。
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錯案責任:
(一)因法律法規規定不明確或對法律法規、事實證據理解和認識上存在偏差的;
(二)在二審或審判監督程序中,當事人提供新證據致使案件事實發生變化的;
(三)因國家法律的修訂或者政策調整而改變裁判的;
(四)其他經審判委員會依法確認不構成錯案的情形。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⑹ 法院判錯案一般會如何處理
認為有錯案的話,只能通過再審程序了。
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提起再審的主體有當事人、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關於當事人的規定: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關於法院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本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可以依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6)法官判的錯案擴展閱讀:
民事再審案件的判決結果有四種,民事訴訟法中是有規定的,如果是原判決是正確的,應該維持原有的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⑺ 有誰知道法官判錯案幾種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意見》明確了違法審判責任必須追責的七種情形:審理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違反規定私自辦案或者製造虛假案件的;塗改、隱匿、偽造、偷換和故意損毀證據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丟失、損毀證據材料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匯報案情時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和故意提供虛假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遺漏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製作訴訟文書時,故意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文書主文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違反法律規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他故意違背法定程序、證據規則和法律明確規定違法審判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意見》同時明確了不得作為錯案進行責任追究的幾種情形,包括:對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具體條文的理解和認識不一致,在專業認知范圍內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對案件基本事實的判斷存在爭議或者疑問,根據證據規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等等。同時對獨任制、合議制、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時不同主體之間承擔的審判責任作出了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