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美國最高法院案例

美國最高法院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1-02 13:55:08

㈠ 歷史上美國最高法院做出了哪些經典判例

歷史上,美國法院做了很多經典的判例,就比如說在林肯做總統的時候,美版國的法院就彈劾過權林肯總統,因為林肯私自做過一些決定,真的是讓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我的印象之中,美國的法律是低於總統的,但是卻能夠彈劾總統,真的是讓我不能夠理解,難道是因為民主的原因要和總統也要打一架,這個我就不清楚了,所以歷史上出現過這樣的事例真的是非常的著名,在那個時間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轟動。

㈡ 美國最高法院一般審理什麼案件

這幾年來,最高法院審理案件的數量大約在每年75起左右,這與其他國內家法院每年審理案件的數量大容致持平。美國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責任是裁決涉及憲法解釋問題的案件,判定某項法律或政府行為是否違憲。通過篩選,他們只會選取80個左右的案件進行審理。具體分為以下三類:
(一)下級上訴法院關於案件提供了與聯邦法律相矛盾的解釋
(二)涉及美國憲法的案件,即能對憲法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具有偉大國家意義的案件

㈢ 美國最高法院一般審理什麼案件

在美國,每年通過層層上訴最後送達到美國最高法院的案件就有上萬件,請求最高法院版審理的案件也有七八千件權,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最高法院一般審理以下三類案件:

  1. 下級上訴法院關於案件提供了與聯邦法律相矛盾的解釋;

  2. 涉及美國憲法的案件,即能對憲法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件;

  3. 具有偉大國家意義的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最高法院有9位大法官,只要其中4位法官決定審理案件,最高法院就會做出審理案件的決定。因此,最高院審理的案件也受法官個人偏好的影響,但他們會把自己的偏好及意見用在具體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而不會用在對案件的篩選中。

㈣ 針對司各特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怎麼判決的

1857年的司各特案,成了美國人民注目的又一重大事件。黑人司各特原是密蘇里州一版位軍醫的奴隸,他權隨主人曾在自由州居住過4年,根據規定,司各特已是自由人。可是,他回到密蘇里州後,又被當作了黑奴。司各特向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把他當做自由人。但聯邦最高法院卻根據1850年關於追捕逃亡奴隸法令,判決司各特無權上訴,不承認他是自由人,並在判決書中公然宣稱,過去的黑奴,無論在任何地方居住,都是他主人的財產。這樣,就破壞了憲法的規定。林肯認為司各特案的判決,違反了《獨立宣言》關於人生來是平等的原則,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㈤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美國最高法院的權利包括:

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內法律問題進容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法院審理的案件。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

(5)美國最高法院案例擴展閱讀:

自羅斯福新政後,總統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名本黨的大法官,已經成為美國「活憲法」的現代機制,正是通過司法任命,最高法院才可以同全國性的政治過程保持著溝通。

美國憲法才能夠在文本不變的前提下不失其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但如果在黨爭激烈時,某個關鍵的大法官席位發生空缺,新任命可能改變最高法院的力量均勢。

這時的司法任命就承擔了此機制理論上無法承受的重負,極易發生病變。斯卡利亞的身後之事就是最好的例證。也正因此,波斯納認為,美國最高法院不僅是一家政治的法院,而且還蛻變為一家政治化了的法院。

㈥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有何特點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的特點有:

法官是中立的,既不偏頗政府,也不能偏頗人民。因此一個真正中立的法官除了獨立於政府之外,還應獨立於輿論及民意,只忠實與法律(有一法官為了防止其對某件案件的裁決受輿論先入為主的影響而終身不看報紙)。

這是一個職業分工的問題,雖然美國是傳統的民主政府,但法國人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提及國民主的缺陷(多數人的暴政),民主政治的本質,在於多數對政府的統治是絕對的,因為在民主制度下,誰也對抗不了多數。但相對於一般不懂法律的民眾而言,法官更加熟悉法律程序、法律規則,民眾會被蒙蔽,所以眾意不可靠,實際上這是一個職業分工問題,就像法官不能夠去當足球裁判一樣,因為足球的規則法官不懂,在訴訟過程中也一樣,民眾不可能象法官那樣懂法,因此民眾作為旁觀者在案件審理中不一定是被蒙蔽而認識錯誤,而常常是由於觀念的非職業性帶來的對法律事務的陌生,使得他們無法對案件作出法律上正確的判斷。美國人賦予法學家的權威和任其對政府施加的影響,是美國今天防止民主偏離正軌的最堅強壁壘。全國的多數,盡管其激情動人,其倡議振奮人心,也無法在全國各地以同樣方法在同一時間使全體公民服從它的意旨。法官通過對裁決法律不符合憲法(司法審查權)來達到防止民主暴政的目的。

3.高薪制

即薪水不能被裁減,這可以杜絕政府(通過國會)做一些小動作(如通過削減薪酬,使法官識趣,使判決符合政府意願)來間接控製法官。

㈦ 憲法經典案例之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聯邦制的塑造

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聯邦制的塑造

——以馬丁訴亨特承租人案和麥卡洛克訴馬里蘭州案為例
李曉兵

美國是聯邦制的發源地和創始國,其憲法文本和修正案中不少的條文的內容涉及到縱向的聯邦和各州之間的分權,最為基本的規定是憲法第一條中關於國會立法權的列舉和各州不得行使的各項權力的禁止,而憲法第十條修正案中則規定: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或人民保留。這一些條文為美國的聯邦制奠定了基本的框架。此外,聯邦製作為美國憲法的基本原則還體現在其他的各個方面,比如憲法第六條宣告聯邦憲法和法律至上,聯邦總統的選舉經過各州的選舉團選舉產生,聯邦國會兩院制的確定,聯邦憲法的批准和修改程序要經一定數量州的批准,聯邦法院體系和各州法院體系的分立等等。從美國政治制度的發展過程來看,其聯邦制的確立和完善並不僅僅限於憲法文本規定和修正案本身,其中重要的一環來源於其聯邦最高法院對於聯邦制運行過程中各種基本問題的澄清和創造性的解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說憲法文本是美國聯邦制的靜止規定的話,那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其聯邦制積極的塑造者。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建立之初面臨著兩個重要的使命:一個是樹立自己的權威,這主要是通過解釋法律和憲法攫取到司法審查權,進而挾憲法以自重,實施違憲審查;另外一個是就是塑造聯邦,這一項使命的偉大意義一點也不亞於前者,這可以說是挾憲法以令諸侯,逐漸的削弱州權至上的觀念,一步步地建立聯邦的大廈。
本文就以馬丁訴亨特承租人案和麥卡洛克訴馬里蘭州案為例來對聯邦最高法院在美國聯邦制形成中的作用和和貢獻進行分析,並對法院的角色進行初步的探討。
。。。。。。

㈧ 美國最高法院的職權

美國最高法院是全國最高審級,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權,即有權通過具體案例宣布聯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違憲。

聯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是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1790年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成立,設於首都華盛頓。最初由首席法官l人和法官5人組成,後來人數幾經增減。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法官均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歷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最高法院對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訴訟一方的案件有初審權;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法律問題進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州法院審理的案件。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開庭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1個星期一到翌年6月中旬。判決以法官投票的簡單多數為准,判決書寫下各方意見。1882年開始發行官方匯編的《美國最高法院判例匯編》,其中的判例對法庭有約束力,為審理同類案件的依據。』

㈨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發展歷程

1789年-1865年:圍繞聯邦同州的關系和奴隸制斗爭時期。
1789年9月24日,美國總統華盛頓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1789年司法條例》,建立起美國最早的聯邦司法體系,即由6位大法官組成的聯邦最高法院,以及由大法官兼任法官的3個巡迴法院和13個地方法院。次年2月2日,聯邦最高法院正式成立。
從聯邦政府成立到內戰時期,聯邦最高法院致力於確立法院在三權中的地位和維護聯邦高於州的地位。這一時期,最引人矚目的是在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的領導下,聯邦最高法院爭取到了司法審查權這一尚方寶劍,並通過一系列影響巨大的判決,贏得了民眾和其他政府部門對它一定的尊重和服從,最終確立並鞏固了司法部門在美國政治中與立法和行政兩部門鼎足而立的地位。唐尼法院時期,州權派控制了聯邦最高法院,在廢除和維持奴隸制的激烈斗爭中,唐尼法院維護了奴隸制。聯邦最高法院企圖通過司法渠道解決空前的憲政危機,但其帶有嚴重偏見的判決不但沒有緩解南北對立,反而加劇了南北的對抗,並損害了聯邦憲法的權威。美國內戰後,聯邦體製得以重建,奴隸制被廢除,美國憲政發展也發生了重要的轉折。1865年-1937年:政府處理經濟關系的敏感期關於聯邦政府是否應該干預和管理經濟的爭論實際上是關於政府的目的和功能的爭論,這是美國憲政發展史上一個具有永恆意義的題目。從內戰結束到新政初期,這個問題的爭論尤為激烈。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聯邦最高法院需要對圍繞政府(包括州與聯邦政府)的性質和功能的幾個重要問題作出結論。這些問題包括:聯邦政府是否可以干預經濟,干預的底線和范圍在哪裡,工業化時期處理自由競爭和公共福利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區分私人權利和公共權力等。此一時期,聯邦最高法院主要為保守派控制,利用司法審查權,在維護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的名義下,保護私有財產權,維護自由競爭原則,制止和削弱政府對經濟的干預。1899-1937年,聯邦最高法院在184件案子中裁決州法違憲,其中多數州法是管制經濟的。羅斯福「新政」時期,聯邦最高法院反對政府管制經濟達到頂峰。1935年1月起的16個月中,聯邦最高法院審理了10個同新政立法有關的案子,宣布8個新政立法違憲。
除了在經濟上開始實行有限的干預和管理外,聯邦政府和聯邦最高法院在19世紀後期還開始介入對宗教教育、移民管理、印第安人以及美國殖民地居民的權利等方面的管理。與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政策同步發展的是南方各州的種族隔離政策。1896年的普萊西訴弗格森案,聯邦最高法院肯定了南部種族隔離政策的合憲性,建立了「隔離但平等」的種族關系法律範式。隨後在卡明斯訴里士滿學區委員會案的判決中,拒絕干涉公開歧視黑人的公共教育政策,還容許許多州剝奪黑人的選舉權。婦女選舉權問題在19世紀後半葉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到1920年8月,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得到多數州的批准而生效,婦女的政治權利終於得到聯邦憲法的承認。1924年,聯邦政府將公民資格授予美國境內的所有印第安人。眾多憲政問題都是通過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進行闡發和妥協,聯邦最高法院成為社會各種利益的爭鋒之地。
1938年至今:追求個人自由和社會平等時期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沃淪領導的聯邦最高法院在消滅種族歧視、改善種族關系方面,邁出了勇敢的步子。沃淪與布萊克、道格拉斯、布倫南共同鑄造了憲法上的革命:把人權法案應用於各州;對為個人提供保障的特殊條款作出廣義的解釋;對內戰修正案的應用與解釋;放棄以種族和性別上的「懷疑」為由作出任何行政上或立法上的區分;擴大選舉權、競選公職權和公平代表權的范圍,以及有關個人自由的其他內容。
70年代初期,伯格法院仍是沃淪法院自由派憲政主義的延伸,但到了70年代後期,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開始趨於保守。肯定了少數民族就業、升學等享有優先權的政策,對於婦女的平等權利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也有一定建樹。
1986年以後的倫奎斯特法院,內部保守派與自由派之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遠不像進步時期、「新政」時期和民權運動時期那樣鮮明。這種現象也反映了80年代以來美國憲政發展的特點。由於利益的組合總是針對具體和現實的目標,利益結合的基礎不堅固,加上利益間的頻繁交錯,過於激進和過於保守的力量都不能得到廣泛和持久的支持。
約翰·羅伯茨出任美國第十七任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由於首席大法官是終身制,因此他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施加相當的影響。美國輿論指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對於美國今後很長時間內的司法走向有決定性意義。由於美國實行的是英式判例法體系,因此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對關鍵案件的判決等於新的法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中保守派法官已經佔多數,如今又由一名保守派法官出任首席大法官,那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可能受到保守派理念的主導。

㈩ 美國最高法院案例列表是什麼意思 《西語助手》西漢

「美國最高法院案例列表」是由美國最高法院判決的案例列表。但列表並非收錄了所有該院的判內例容。
著名的有:
1795年 美國訴皮特斯案(United States vs Peters)
1878年 雷諾茲訴美國案(Reynolds vs United States)
1914年 維克斯訴美國案(Weeks vs United States)
1996年 美國訴維吉尼亞州案(United States vs Virginia)
1999年 瓊斯訴美國案(Jones vs United States)
2000年 美國訴花花公子娛樂集團案(United States vs Playboy Entertainment Group)

熱點內容
2018法律責任競合 發布:2025-09-12 08:34:09 瀏覽:718
婚姻出軌民法 發布:2025-09-12 08:33:19 瀏覽:244
工作指引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8:33:18 瀏覽:153
會計職業道德誠信問題 發布:2025-09-12 08:33:15 瀏覽:600
科技使得道德的作文 發布:2025-09-12 08:14:50 瀏覽:596
科技型公司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08:05:50 瀏覽:615
合同法調整部門 發布:2025-09-12 07:57:42 瀏覽:914
行政法規以上本數 發布:2025-09-12 07:37:44 瀏覽:931
法治人治的關系 發布:2025-09-12 07:35:41 瀏覽:230
研究生實驗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07:34:52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