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執行法院判決人的
⑴ 如果法院判決對方賠償,對方不執行該怎麼辦
如果法院判決對方賠償,對方不執行可以依法申請強制執行。強制執行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1)不執行法院判決人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百二十八條 執行工作由執行員進行。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執行員應當出示證件。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情況製作筆錄,由在場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
⑵ 當事人不執行法院的判決書內容怎麼辦
你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的:應從你實際收到判決之日起算有關期限。專如此在屬你收到判決書之日起的第十五日無人提起上訴的,判決生效(一審判決),判決生效後,在判決規定的被告履行判決義務期限屆滿(被告不主動履行)之日起的一年內,你應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你未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就喪失了求得法院給予執行的權利。
⑶ 有限責任公司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擔什麼責
涉嫌拒不執行生效判決、裁定罪。
法院對拒不執行判決的公司法人是這樣處理的:
公司法人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院將其涉嫌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罪的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依法立案偵查,並對於法人採取強制措施。經公訴機關提起公訴,法院作出判決,認定被告人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並判處有期徒刑。
根據《刑法》313條規定,被執行人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和裁定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項規定 申請執行人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對負有執行義務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以自訴案件立案進行審理。
(3)不執行法院判決人的擴展閱讀
案例二:
被告人施某某系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昌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昌緣合作社)法定代表人。2012年10月,因工地需搭建大棚種植,昌緣合作社和趙某簽訂了瓜菜大棚施工合同。後在結算工程款的過程中雙方產生糾紛。
趙某將昌緣合作社起訴至法院,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下稱昌江法院)於2014年7月18日作出(2014)昌民初字第268號民事判決,判令昌緣合作社支付趙某工程款1003500元及逾期付款違約金。昌緣合作社上訴後,海南省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於2014年11月24日作出(2014)海南二中民三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昌江法院立案執行後,向昌緣合作社發出執行通知書和報告財產令,昌緣合作社仍拒不履行義務,且拒絕申報財產。
針對昌緣合作社及施某某的以上拒執行為,昌江法院於2016年1月20日依法對施某某採取司法拘留十五日的措施。拘留期限屆滿後,被執行人仍不履行。
執行法院遂將施某某涉嫌犯罪的線索移交公安機關。經公安機關偵查,檢察院提起公訴,昌江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認定被告人施某某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作為被執行人的昌緣合作社在具有履行能力的情況下,拒絕申報財產,以各種手段逃避執行,而且其法定代表人在被採取司法拘留措施後仍不執行,致使申請執行人遭受較大損失,屬於「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同時本案屬於單位犯罪,被告人施某某為單位法定代表人,系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對於單位實施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