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研判
Ⅰ 醫調委是個什麼機構,有可靠性嗎
全稱: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醫調委具備官方性。受司法局的業務指導,是獨立於衛生內行政部門、保險機構和醫患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其主要職責是:
1、調解醫療糾紛,防止醫療糾紛激化;
2、通過調解工作宣傳法律、法規、規章和醫學知識,引導醫患雙方當事人依據事實和法律公平解決糾紛;
3、向醫療機構提出防範醫療糾紛的意見、建議;
4、經調解解決的醫療糾紛,按照醫患雙方當事人要求,製作書面調解協議書;
5、向患者及其家屬或者醫療機構提供醫療糾紛調解咨詢和服務;
6、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醫療糾紛和調解工作的情況。醫容調委調解醫療糾紛不收取費用。醫調委內設接待受理部、調解部、指導部、綜合部,下設部分工作站。
Ⅱ 經偵大隊立案程序是怎樣的
1、接受
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人員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4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不論是否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都應當接受。然後按照管轄的規定移送主管機關處理。
2、審查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已經接受的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的發生,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
3、處理
公安司法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和必要的調查後,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一)
對於需要立案的案件,承辦單位應先填寫「案件報告表」,包括:填報單位、案件類型、案件編號、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和財產補貼、案件概況、承辦單位名稱、填報時間等。
(二)對於那些決定不立案,工作人員應通知不立案,經負責人同意,通知原告不立案的原因並告知原告,如果他不同意這個決定,他可以申請復議。主管機關應當認真審查,並將審查結果通知報告、投訴或者通知的單位或者個人。
(2)法院研判擴展閱讀:
要立案,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是指某些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客觀存在。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犯罪事實有兩個方面。
1、立案偵查,必須是依照刑法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當立案,而且只對犯罪行為立案。不是犯罪的,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存在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情節明顯較輕,危害不大,不視為犯罪,不應當立案。
由於立案是調查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指發現某種危害社會和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發生。對於犯罪的全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主體是誰等,立案時並不要求完全清楚。這些問題要通過立案後的偵查或審判活動加以解決。
2、必須有事實材料證明犯罪確實發生了。這包括已經發生的犯罪、正在發生的犯罪和正在發生的犯罪。
二是追究刑事責任
是指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只有在犯罪事實發生,行為人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下,才有立案的必要和必要。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犯罪事實雖已構成,但犯罪追訴時效已過;因赦免法令而免除刑事處罰的;依照刑法規定通知後才處理的犯罪,未通知或者撤回通知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刑事責任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Ⅲ 行政案件,一審在市中院,二審在省高院,當事人對一,二審均不服,可以向省高院申請再審嗎
你可以向省高院申請。但是省高院會對你的再審申請進行審核。具體能不能進行再審立案,還要看你提交的資料能不能而去影響到嗯,判決結果。
Ⅳ 司法局歸哪個部門管
司法局歸政法委管。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職能部門。其主要任務是宏觀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開展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
司法局的直屬機構有律師協會老幹部活動中心 市律師培訓中心 市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門管理機構有市監獄管理局 、市戒毒管理局、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
(4)法院研判擴展閱讀:
管司法局的部門的機構發展:
政法委員會是解放後才始置,1949年10月至1956年7月,從中央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市)三級人民政府都設立政治法律委員會(簡稱政法委),共經歷近7年。
其中,1954年11月1日,國務院政法委員會撤銷,成立國務院第一辦公室(政法辦公室),下設內務、司法、監察、秘書室四個單位。這個辦公室一直延續至196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文件,改變政法部門體制,撤銷國務院政法辦公室。
1956年7月至1980年1月,黨中央先是設立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後改為中央政法小組。地方黨委也有類似機構。這次把政法委員會機構設在黨委,是黨委的綜合研究、指導、協調機構,沒有明確其領導職能職權,辦公室的級別是副部級,內設機構和人員較少。共經歷了24年。
1980年1月至1990年3月,黨中央開始設立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1988年,國家進行機構改革,實行黨政分開。1988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央政法委員會,成立中央政法領導小組。而大多數省級以下黨委政法委員會並未隨之撤銷。到1990年中央決定恢復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從1990年3月,中共中央恢復設立中央政法委員會,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也進一步加強完善。
1991年2月,中央、省、地、縣級均成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與政法委員會合署辦公。1999年7月,根據工作需要成立黨委610辦公室,與政法委員會合署辦公。同時,還有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與政法委員會合署辦公。
2018年3月份,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不再設立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中央政法委員會承擔。
不再設立中央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中央政法委員會承擔。將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職責劃歸中央政法委員會、公安部。
管司法局的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完善和落實政治輪訓和政治督察制度。
(二)貫徹黨中央以及上級黨組織決定,研究協調政法單位之間、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地方之間有關重大事項,統一政法單位思想和行動。
(三)加強對政法領域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調查研究,提出重大決策部署和改革措施的意見和建議,協助黨委決策和統籌推進政法改革等各項工作。
(四)了解掌握和分析研判社會穩定形勢、政法工作情況動態,創新完善多部門參與的平安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協調推動預防、化解影響穩定的社會矛盾和風險,協調應對和妥善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協調指導政法單位和相關部門做好反邪教、反暴恐工作。
(五)加強對政法工作的督查,統籌協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反邪教、反暴恐等有關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工作。
(六)支持和監督政法單位依法行使職權,檢查政法單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指導和協調政法單位密切配合,完善與紀檢監察機關工作銜接和協作配合機制,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七)指導和推動政法單位黨的建設和政法隊伍建設,協助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加強政法單位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協助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做好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工作,派員列席同級政法單位黨組(黨委)民主生活會。
(八)落實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安全領導機構、全面依法治國領導機構的決策部署,支持配合其辦事機構工作;指導政法單位加強國家政治安全戰略研究、法治中國建設重大問題研究,提出建議和工作意見,指導和協調政法單位維護政治安全工作和執法司法相關工作。
(九)掌握分析政法輿情動態,指導和協調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做好依法辦理、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等相關工作。
(十)完成黨委和上級黨委政法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