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分期付款
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訴訟時效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抄於分襲期履行的合同中訴訟時效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
2004年4月6日 法函[2004]23號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繼續性租金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如何計算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對分期履行合同的每一期債務發生爭議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期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的次日起算。
此復。
⑵ 捷信利率這么高,能算合法嗎
《規定》第三十一條則規定了 借款人自願支付利息之後,在沒有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又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出借人返還的已付利息的 情況應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明確規定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捷信利率到底多高
目前市面上貸款產品眾多,房貸、車貸、抵押貸款、信用貸款等等可謂是琳琅滿目。但申請門檻低、放款快的捷信現金貸款,無疑更為崇尚超前消費的年輕朋友青睞一些。捷信現金貸款其實就是基於個人信用狀況的一類現金貸款,其主要是針對捷信公司認可的優質客戶。但也有網友吐槽說,自己申請捷信現金貸款被拒貸,即使申請下來利息卻比高利貸還要高。那麼到底捷信現金貸款怎麼樣,利息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捷信現金貸款雖申請門檻低、審批速度快,但是其往往只針對那些正常償還捷信分期付款達到一半以上的客戶。而且捷信現金貸款是通過捷信客服電話通知辦理的形式,所以辦理形式上存在一定的隨機性,這也是為什麼部分申請者會被拒貸的原因。那麼對於網友吐槽的捷信現金貸款利息比高利貸還高的問題,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捷信現金貸款利息里,除了正常的貸款利息之外,還包含有月服務費,客服服務費這兩部分費用。據了解捷信現金貸款利率一般為0.58%,而月服務率和客服服務率則分別為0.78%、1.58%。以一年期5000元的捷信現金貸款為例,貸款期滿後利息就為2000多元。這遠遠高於銀行現金貸款,這正也是網友吐槽捷信現金貸款利息堪比高利貸的原因。綜上所述:捷信現金貸款優缺點都非常的明顯,至於如何選擇,這就要結合借款人的實際情況了。
⑶ 怎麼認定惡意透支信用卡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物質追求也越來越高,看到自己喜歡的商品想辦法也會購買,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或者使用信用卡套現等。在個人還款能力不足以支撐消費能力時,就會出現信用卡逾期還款的情況,從而產生嚴重後果。現在對信用卡惡意透支有了新規定,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認定的。
1、銀行催收兩次或者兩次或者兩次以上,且催收的間隔超過了30天。信用卡消費是很多年輕人所追棒的,辦理信用卡後會根據自身的信用以及還款能力等來確定一個消費額度,這個額度也可以提現,當出現多次信用卡分期後就可能造成還款逾期。一般信用卡超過了還款日就會收到銀行打來的電話提醒其盡快還款,若是銀行催收的次數超過了兩次並且兩次催收間隔時間超過了30天,欠款人就滿足了「惡意透支」的條件。
2、欠款人超過三個月時間還未歸還所有欠款。使用信用卡欠款後,銀行會在三個月內多次提醒欠款人盡快將所欠額度還上,通常會有電話、簡訊、催款文書等,若是超過三個月時間還未償還,則屬於惡意透支。如果在欠款期間從未收到銀行的電話、簡訊、催收文書等有關通知,最終導致長時間逾期,這是不屬於「惡意透支的」。
3、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這種情況是比較普遍的,並不是所有信用卡持卡人都是通過消費導致無法償還,比如有一些專門「以卡養卡」,多張信用卡取現炒股、賭博等,也並不想通過正常渠道來償還信用卡,這就屬於惡意透支,迷戀網路賭博的人通常會採取這個手段,實際上是違法犯罪的。網路賭博不可取,輕則輸掉辛苦打拚的工資,重則毀掉自己人生,我們在防範網路安全的同時,也需要遵守信用卡的使用制度。
信用卡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給自身提供了消費便利,能夠提前買到自己心儀的物品,同時累計了個人信用。但是也會有少數人使用信用卡惡意透支,使用信用卡在無力償還時一定要主動聯系發卡行,說明自己當前的情況,申請延期還款或者分期償還,通常銀行都會同意申請延期,也會收取一定手續費以及利息,切勿換掉手機號,有著「銀行找不到自己,就不用償還」的想法。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⑷ 關於掛靠車輛的法律規定
關於掛靠車輛的法律規定:
1、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一百二十一條: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三十條: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用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3條: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4、《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已失效)第31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償還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但是,機動車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
5、部分省、市的有關規定。
一是江蘇省高院出台的《江蘇省2001全省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規定,掛靠經營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連帶承擔賠償責任。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約定被掛靠人對交通事故的後果免責的,僅在雙方之間具有約束力,不能對抗第三人。
二是廣東省高院出台的《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粵高法發[1996]15號)中規定,由於車輛不辦理過戶手續、掛靠登記、承包經營、分期付款購買或者租用、借用車輛等原因產生的機動車的實際支配人與機動車所有人不一致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機動車所有人的各類責任(墊付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由機動車所有人和實際支配人連帶承擔。
三是安徽省高院1998年12月25日下發的《關於審理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掛靠在單位的私有機動車輛造成他人損害的,車輛所有人承擔民事責任,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四是1998年6月25日天津市高級法院、天津市公安局《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98)5號(已失效)文件規定,掛靠登記的掛靠人發生交通事故並負有責任的,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單位收取掛靠人管理費用的,由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管理費總額內承擔有限連帶責任……2004年5月18日天津市高院《關於審理交通事故賠償案件有關問題的經驗總結》津高發(2004)64號文中規定,被掛靠車輛在運行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1)若被掛靠單位收取了管理費或得到了經濟利益,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的管理費用和得到的經濟利益總額內承擔連帶責任。
(2)若被掛靠單位未收取管理費或未取得其他經濟利益,僅僅是基於地方政府管理的要求掛靠或強制掛靠,被掛靠單位不承擔賠償責任。
五是2004年8月20日山東省交通廳出台的《加強道路運輸掛靠租賃承包經營車輛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中規定,掛靠、租賃承包經營車輛發生運輸生產事故,由所在運輸企業負責處理事故,運輸企業先行進行賠償。
(4)最高人民法院分期付款擴展閱讀:
根據《侵權責任法》上述規定精神,我們可以推斷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掛靠運行的車輛在交通事故中,被掛靠單位一般情況下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理由如下:
1、除登記車主為掛靠單位外,被掛靠單位並未實際掌控支配運行車輛,經營收益也不歸被掛靠單位所有,實際車主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事故,被掛靠單位並沒有過錯。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9條、第50條規定精神,買賣車輛已經交付,在還沒有過戶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原出賣人因不享有車輛支配權,因而免責,沒有過戶僅僅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債權。
借用或計程車輛的車輛所有人因不掌控支配車輛,也可免責。而掛靠行為,被掛靠人也是僅享有車主名義,出資購車的車主實際享有車輛完全支配權。為什麼被掛靠單位就不能免責呢?因為《侵權責任法》沒有規范掛靠行為屬性,所以應適用類推,被掛靠單位不承擔侵權責任
2、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種過錯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誰在事故中存在過錯,誰就應該承擔責任,有幾分過錯承擔幾分責任,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侵權責任法》中對交通事故貫穿了這一歸責原則。出借、租賃關系中,體現了這一歸責原則。出借人在出借行為中沒有過錯,出借人就不承擔責任,借用人過錯,借用人承擔責任。
機動車買賣關系中,出賣人將機動車交付給買受人,就是沒有變更登記,出賣人依然不承擔責任。依此類推在機動車掛靠關系中,被掛靠人盡管是名義車主,但他不享有機動車的運行支配權,在交通事故中被掛靠人沒有過錯,被掛靠人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硬性判令被掛靠人承擔所謂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不符合《侵權責任法》法理,擴大了侵權責任的責任主體范圍。
當然,如果被掛靠單位對造成事故存在過錯,就應該對自己過錯承擔責任,但這個過錯責任完全不同於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
3、掛靠經營模式是政府主導、提倡的一種運營模式,1995年交通部召開了《培育和發展道路運輸市場工作會議》,會議認為:通過掛靠,能夠達到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符合增長方式的轉變,能夠加大汽車運輸覆蓋面,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為社會服務,採取限制排擠的措施都是錯誤的……從1995年運輸部的全國會議可以看出,是政府主導了機動車掛靠經營的模式。
而直到目前,國家法律對掛靠責任尚無明確規定,最高院先後兩個司法解釋僅從審判實務角度進行規范,但又過寬泛,而且相互不統一,因此才會有各省(市)區高級法院各不相同的規定,也才有各地法院同一事實的案件各不相同的判例。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判決被掛靠單位承擔各不相同的責任似有不公之嫌,也不利於掛靠經營模式的健康和完善。
4、掛靠關系實際上就是一種在政府主導下的雙務合同關系,掛靠方向被掛靠單位交一定量的管理費,被掛靠單位向掛靠方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服務。在這一合同關系中,雙方都應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如果一方未盡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承擔違約責任並予賠償。
從這一合同角度講,被掛靠單位也不應對掛靠車輛承擔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也就是說,原則上被掛靠單位不承擔交通事故責任,如果未盡到合同義務,則對掛靠人承擔違約責任。
故此,建議最高院結合《侵權責任法》所確定的交通事故歸責原則,梳理以往的司法解釋,對掛靠責任重新做出明確而清晰的界定,以規范全國法院的審判行為。
⑸ 最高人民法院法函23號《關於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訴訟時效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
你把名字搞錯了最高人民法院〔2004〕法函23號《關於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訴訟時效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的規定有效
⑹ 最高人民法院法函23號關於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訴訟時效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
在訴訟時效期間,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內第二容十二條規定的,債權人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保證債權作為從權利一並轉移,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繼續承擔保證責任。
二、按照《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連帶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因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而中斷。按照上述解釋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自該要求之日起開始計算連帶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最高人民法院對<</span>關於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是答復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其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國有資產。
因此,債權人對保證人有公告催收行為的,人民法院應比照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的規定,認定債權人對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中斷。
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分期支付訴訟時效從何時起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5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訴訟時效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
那是以前的規定 ,請查閱,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⑼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執行法院調解書分期付款的答復
您好,復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制關於被執行人未按民事調解書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是否應當支付延期履行的債務利息問題的復函》:1992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高法執請〔1992〕1號《關於被執行人未按民事調解書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是否應當支付延期履行的債務利息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被執行人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在此所指的「其他法律文書」,包括人民法院的民事調解書在內。由於你院請示中據以執行的民事調解書已於民事訴訟法施行之前發生法律效力,根據當時的司法解釋規定,被執行人雖應當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但可以不予加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