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老人的法院調解
① 家人不和有鬧到法院的嗎
家人不和有鬧到法院的,更多的是為了金錢利益,和贍養老人的責任,還有財產的分割。
② 不贍養老人怎麼辦該怎麼解決
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調解或者向法院起訴。
一【贍養老人是子回女的法定責任答和義務】
贍養老人是子女的法定責任和義務。《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為了更好保護老年人權益,國家還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對子女撫養老年人的責任義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二【解決途徑】
【1】向有關部門申請調解:
《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七十四條規定: 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或者住房、財產等發生糾紛,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進行調解。
【2】向法院起訴:
如果調解無法取得一致性效果,當事人對調解不滿意,可以向法院起訴。《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七十四條還規定:「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③ 經過法院調解每個月給老人的善養費如果子女經濟因難時可不可以當月廷之下月一
要看你的實際情況,你說的情況不夠清楚,具體你看下下面的解釋對照下自己的情況就知道了。所謂贍養,主要是指子女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費用的行為,即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給予物質上的幫助。贍養,指子女或晚輩對父母或長輩在物質上和生活上的幫助。包括兩種情況:(1)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國《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都應依法盡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發生在婚生子女與父母間,而且也發生在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和繼子女與履行了扶養教育義務的繼父母之間。為保障受贍養人的合法權益,《婚姻法》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者,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情節惡劣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2)晚輩對長輩的贍養《婚姻法》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義務。這種贍養是有條件的,即須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負擔能力,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死亡。上述規定是保護老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措施。不履行贍養義務的法律後果《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付給撫養費的權利。」一般來說,子女成年獨立生活後,父母在物質和生活上不再有撫養義務。但是,對以下情況下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負擔時,父母有教育撫養的義務:1、喪失勞動能力或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其收入不足於維持生活的;2、尚在校就讀的;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當父母不履行義務時,未成年子女有向父母追索撫養費的權利。因迫索撫養費而發生的糾紛,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處理。對拒絕撫養、情節惡劣,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④ 老人因贍養問題將子女告上法庭,法院未經過調解開庭或者告知的方式直接將女兒銀行卡的錢劃走是否合法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那法院有可能是採取了訴訟保全或者先予執行措施,它都是有法律依據的,而且子女必須贍養老人,這無論是法律上還是道德上都是子女的義務啊。
⑤ 老人起訴兒女不贍養法院判決以後還需要司法局調解嗎
不需要調解,當事人應該無條件執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決,如果當事人不執行判決,老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⑥ 法院調解房屋贈與後,子女不履行贍養老人義務的案例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即使未交付贈與物,贈與人也不能撤銷該贈與。本案中,原告將自己僅有的一套住房贈與給被告,實際上是附含了被告應當對其進行贍養和照顧的條件,且本身被告作為原告子女對原告就有贍養義務。本案中,原、被告之間因發生矛盾,原告單獨生活,被告主張其對原告盡到了贍養義務,但又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因此,按照《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之規定,原告有權撤銷對被告的贈與。
⑦ 對不搭理老人的繼女該怎麼辦
這個,沒有什麼辦法,繼女她不搭理老人,啊就是他做的不對。但這個,也只能從道德層面來說一說他,從法律的,來說,他沒有義務,必須管老人就,爸爸或者媽媽,因為吼道一起的老人,沒有生育的,所以,他可以不叫,也可以不搭理老人,那是,他自己的問題,但是,這件事情雙方主要在溝通,如果作為父母,對繼女好一點的話,漸漸的,某一天他就,會聞久富爸爸或者媽媽的,兩個人的感情主要在溝通,如果溝通的好就什麼問題沒有。
⑧ 兒子不孝不盡贍養義務犯不給住老人往院不管法嗎
公證
人民調解
法律援助
律師文集
律師案例
注冊登陸
律師加盟
法律聲明
侵權投訴
在線問律師
不贍養父母犯法嗎
發布時間:2018-07-03婚姻家庭2811次閱讀
在父母年老後失去勞動能力,成年子女是要盡贍養義務的,那不贍養父母犯法嗎?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你解答疑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指成年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扶助是指成年子女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對父母的關心、幫助和照顧。贍養扶助的義務主體,一般是成年子女。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子女必須要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每一個成年人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的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第10條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人。這種義務是無期限的,只要父母需要贍養扶助,子女就應繼續履行這一義務。並且不能以放棄繼承為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以上就是關於「不贍養父母犯法嗎」的全部內容,謝謝閱讀。
點贊10個 閱讀2811次 查看全文
⑨ 12348法律咨詢熱線是免費的嗎
是免費咨詢的。
「12348」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
「16000148」法律服務電話更名為「12348」法律咨詢電話,啟用全國統一服務號碼「12348」,並歸並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詢專線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舉標志著「12348」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9)贍養老人的法院調解擴展閱讀:
全新解讀
2018年7月26日報道,北京公證「放管服」改革的十八個「實招」,可以歸納概括為「12348」,與北京市司法局開設的北京市法律咨詢專線號碼一致。
「1」是建設一個平台
建立北京市民生類公證全市統一預約咨詢平台。依託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立全市民生類公證線上預約咨詢平台,通過對全市25家公證處、400餘名公證員資源整合優化,對全市遺囑、小額繼承等民生類公證事項進行統一的線上預約咨詢,推動全市民生類公證辦證質量和辦理數量雙提升。
「2」是推動兩個建設
一是推動公證行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加強與公安、民政等部門溝通,擴大相關政府部門數據用於公證信息核實的共享范圍,逐步實現身份、戶籍、婚姻、財產等公證信息在線核實。
二是推動將公證失信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建立全市騙取公證人員黑名單,推動將騙取公證行為作為個人誠信記錄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中,為試行公證事項當事人承諾制創造條件。
通過推動兩個建設,實現公證與政府其他部門的信息聯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讓騙取公證者一處欺騙、處處受限。
「3」是建立三項制度
一是實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制度。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群眾不需要提交清單外的證明材料。
二是建立公證公益法律服務制度。每年至少組織2次公證法律服務進社區、進鄉村活動,為群眾提供面對面的免費公證法律咨詢。
三是建立公證服務監督制度。廣泛收集群眾對公證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每年隨機抽取每位公證員不少於10件公證事項進行回訪調查。
從群眾感受、用戶體驗的角度建立健全三個制度,對公證事前、事中和日常服務進行引導和規范,目的就是讓群眾辦明白證、辦舒心證。
「4」是優化四項服務
一是擴大「最多跑一次」服務范圍。將去年試行的9種「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擴展為52種。向社會發布公證減證便民十項舉措。
二是縮短公證辦理時間。部分公證辦理時間縮短至5個工作日。
三是降低部分公證收費。降低部分偏高的公證事項收費標准,進一步減輕群眾和企業負擔。
四是免除特殊群體公證費用。免除申辦遺囑公證時已年滿70周歲老年人的公證費用。免除低保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以及申辦救濟金、低保、給付贍養費和撫養費等公證事項人員的公證費用。
通過擴大、縮短、降低、免除等實實在在的措施,讓廣大群眾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真正從「放管服」改革中受益。
「8」是抓實八個重點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堅持政治引領、黨建先行,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使每一名公證人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二是改革公證體制。優化事業體制公證機構體制機制,推進北京市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工作。
三是拓展公證服務。開展代書、代辦、郵寄送達等延伸便民服務,完善綜合公證養老、公證家事服務等創新型公證業務,提供多元糾紛解決服務。
四是規范辦證流程。把為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情」作為標准,梳理公證申請、受理、核實、審批全流程,規范證詞模板,以標准化提升服務質量。
五是強化質量檢查。增加公益類公證事項考核權重,凸顯公證的公益屬性。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織嚴織密質量監控網路,實現辦證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六是改善公證設施。為遠郊區公證處統一配備部分先進公證器材。建立綠色服務通道,為年老、體弱、懷孕或患有嚴重疾病等特殊情況的當事人提供便利。
七是優化窗口服務。嚴格執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深化「放管服」工作「十條禁令」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窗口人員服務管理「十條規范」。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對公證員情況、收費標准、辦證流程等服務事項一律公開公示。
八是加強教育培訓。開展公證行業「放管服」全員大培訓,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提升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水平。
八個重點,既是公證工作的基礎和根本,也是公證「放管服」工作的關節。通過抓實抓嚴八個重點推動公證「放管服」改革深入發展,帶動公證行業各項工作全面提升。
⑩ 不贍養 老人的除了向法院起訴還可以去什麼部門投訴
不贍養 老人的除了向法院起訴還可以到村委或居委會,子女的單位 等部門,主張調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章 人民調解委員會
第七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
第八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調解委員會由委員三至九人組成,設主任一人,必要時,可以設副主任若幹人。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有婦女成員,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應當有人數較少民族的成員。
第九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居民會議推選產生;企業事業單位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由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工會組織推選產生。
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每屆任期三年,可以連選連任。
第十條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設立情況進行統計,並且將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人員組成和調整情況及時通報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
第十一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調解工作制度,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
第十二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為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辦公條件和必要的工作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