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困難
A. 因反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因家庭困難賠償了一半以後,無力賠償。但原判法官卻恐嚇我,
法官不是恐嚇你。你看一下法律規定吧。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
第十二節 故意傷害罪
第九十九條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量刑格】
(一)故意傷害致人輕傷(傷情接近輕微傷),社會影響不大、被害人有過錯或被告人全部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基準刑為拘役刑或管制刑;
(二)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雖構成輕傷,但傷情接近輕微傷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傷情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傷情接近重傷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第一百條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格】
(一)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尚未達殘疾標準的或損傷程度與輕傷標准接近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三年;
(二)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造成被害人10級殘疾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四年;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第一百零一條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格】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被害人6級殘疾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十三年。
第一百零二條 【重處特別規定】有下列情形的,予以重處:
傷害多人的,在其中最重傷情基準刑的基礎上,每增加輕傷1人,按照所增傷情的輕重程度,確定遞增幅度,輕度的,刑期增加三個月;中度的,刑期增加六個月;重度的,刑期增加九個月;每增加重傷未達殘疾標准或接近輕傷標准1人,刑期增加十個月;每增加重傷1人,致10級殘疾的,刑期增加一年,依次每增加一級殘疾等次,刑期增加六個月。
第一百零三條 【個罪自由裁量權規則】根據發案原因、犯罪動機、犯罪手段、損傷程度、賠償情況等情節,合議庭(獨任庭)按本節規定量刑認為偏輕或偏重的,依第九十九條量刑時,可行使六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依第一百條量刑時,可行使十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依第一百零一條量刑時,可行使一年六個月以內的自由裁量權。
第一百零四條 【緩刑適用但書】除具有兩個以上法定從輕或減輕處罰情節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緩刑:
(一)未作賠償的;
(二)致2人以上重傷或多人輕傷的;
(三)曾因毆打他人,被治安處罰2次以上的。
看到104條了吧,未作賠償的,不適用緩刑。
B. 做傳銷同案件,已開庭過法院要家屬交處罰金,別人已交了,因我家裡經濟困難交不上,請問法官會判重刑嗎
交不了罰金基本不會判處緩刑,對於其他量刑沒有影響
C. 男子佔用病床長達6年之久,最終被法官請走,作出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名男子已經治療康復了,但是他卻以醫療傷害為由強行佔用病床長達6年之久,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是耍賴的行為,本身對院方和其他患者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一、新聞事件是怎麼回事?
這個新聞事件講的是在北京的西城區,有一名患者因為到一家醫院去住院治療,後來對治療的結果不是很滿意,所以強行佔用一個病床,長達6年之久。在這6年期間,他甚至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搬到了這個病床附近,導致整個病房都沒有辦法正常使用,最後醫院忍無可忍,終於把這名患者告上了法庭,法庭也進行了強制執行,把這名患者轉移回了老家。
D. 法院法官以人際關系判案,現在2年多了,當年我家庭資金困難沒有上訴,法院現在執行,該怎麼辦。
你盡快找一個律師,以你現在的情況,只有律師才能幫到你。法律可不會管你的說法,他們按照訴訟程序來辦事,他們看得是證據,所以希望你盡快在律師的幫助下解決你的困難。
E. 不要把困難放大作文800字
瓊斯大學畢業後如願進入當地的《明星報》任記者。這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個任務:采訪大法官布蘭代斯。
第一次接到重要任務,瓊斯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愁眉苦臉。他想:自己任職的報紙又不是當地的一流大報,自己也只是一名剛剛出道、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大法官布蘭代斯怎麼會接受他的采訪呢?同事史蒂芬獲悉他的苦惱後,拍拍他的肩膀,說:「我很理解你,讓我來打個比方——好比躲在陰暗的房子里,然後想像外面的陽光多麼的炙熱。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
史蒂芬拿起瓊斯桌上的電話,查詢布蘭代斯的辦公室電話。很快,他與大法官的秘書聯繫上了。接下來,史蒂芬直截了當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報》新聞部記者瓊斯,我奉命訪問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呢?」旁邊的瓊斯嚇了一跳。
史蒂芬一邊接電話,一邊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瓊斯扮個鬼臉。接著,瓊斯聽到了他的答話:「謝謝你。明天下午1點15分,我准時到。」
「瞧,直接向人說出你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嗎?」史蒂芬向瓊斯揚揚話筒,「明天下午1點15分,你的約會定好了。」一直在旁邊看著整個過程的瓊斯,似有所悟。
多年以後,昔日羞怯的瓊斯已成為《明星報》的台柱記者。回顧此事,他仍覺得刻骨銘心:「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單刀直入的辦法,做來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有時困難在想像中會被放大100倍,事實上,走出了第一步,就會發現那些麻煩與困難有時只是自己嚇自己。
F. 父母全額出資購買房產登記在自已兒子各下法官判共同財產父母生活困難要求兒子
最高人民法抄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法律規定,房子屬於兒子的個人財產,不是夫妻共同財產。
G. 我國司法獨立的困境是什麼
1、司法機關與黨政機關的關系:
在我國,司法獨立是黨領導下的「獨立」,各級黨委及其政法委員會領導和協調公、檢、法工作的機制一直在運行,這在事實上形成了我國司法領域中「一個家長,三個孩子」的制度現實。雖然現在各級黨委、政法委審批案件的做法已大為減少,但一些「重要」案件的處理還是必須要向黨委或政法委請示或者接受其「過問」。
雖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是不能脫離黨的領導,無論是司法機關還是行政機關所有的領導幹部基本屬於黨的成員,因此其受黨的領導和管理是必然的問題。如此一來,司法機關是不可能脫離政黨對其的干預,無論是在有形還是無形,都不可避免的造成干擾。
2、司法機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在人、財、物的配置上受制於同級地方黨委和政府,這不僅包括司法機關的日常經費開支,更包括了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等現實的開支,具體的數額和項目都是由地方政府自己預算的,缺乏獨立性,經濟保障不足且財政供應體制不順,有時難以避免手捧帽子向自己的當事人乞討的尷尬。
由於地方各級法院的人、財、物均掌握在地方,從而使得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單一制國家,司法卻不能獨立於地方。我們的司法機關在人事、財政上嚴重地依賴於地方,地方法院和檢察院都同在一個地方政府制約下,檢察院的法律監督職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也不可能不受當地經濟利益的左右。辦金錢案、人情案,司法活動中的腐敗現象突出。
3、司法機關與人大的關系:
我國憲法在確立司法獨立原則時,沒有規定司法機關有權獨立於權力機關。我國憲法採用的是議行合一的政體,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全部國家權力由人民代表大會即權力機關行使,司法機關由國家權力機關依法產生,司法機關應該對權力機關負責,並接受其監督。
由於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未排除人大對法院審判活動的事前干預,現實中已出現了多起人大代表在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進行「個案監督」的事例,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人大對司法的監督機制還有待完善,而且缺乏有效地制約。實踐證明,不講究黨的領導方式和人大監督機制的合理化,必然會影響司法獨立的實現。
4、公、檢、法之間的關系:
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負有審判監督的職責。這種監督的方式和程度雖然受到法律的嚴格制約,而且目前看也有弱化趨勢,但畢竟與法院形成一種監督上的上位與下位關系。
而且就刑事案件辦理,憲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要求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互相配合」,這種平等的配合制約關系,使得以審判至上為前提的司法獨立難以有效貫徹,很明顯與司法獨立的核心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H. 交通事故答辯狀補充說明原告訴求各項賠償過高,我該如何向法官說明困難。
如果對方有書面答辯狀,你有權取得答辯狀副本。責任法官拒絕給的話,建議與其庭長直接溝通,或者向該法院院長反映。並對該法官向信訪部門投訴。 祝你庭審順利。
I. 民事經濟糾紛。法院開庭被告4個人,我是連帶償還責任,但是我家裡確實困難,可不可以請求法官平攤責任。
可以請求法官平攤責任。
法院不會因為某人不到庭,就不要求其承擔責任。判決是根據責任大小確定賠償多少,與到庭與否沒有關系。
放心,法院不會全判都叫你還錢的。
J. 法官枉法判案,受害人維權困難,求助輿論監督系合法權利!幫操權者稱無權者對其施加壓力,能說服人嗎
向檢察院申訴,或者向上一級法院上訴,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