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作法院
㈠ 「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作出」為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專按照對方屬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我個人認為,這是從訴訟當事人的訴權考慮的.一審法院,對案件的情況較為了解,當事人上訴與否,可及時通知對方。
㈡ 在法庭上做偽證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犯偽證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
【偽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隱藏、轉移、變賣或者損毀行政執法機關依法扣押、查封、凍結的財物的;
(二)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言、謊報案情,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
(三)明知是贓物而窩藏、轉移或者代為銷售的;
(四)被依法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或者在緩刑、保外就醫等監外執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人,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
(2)上作法院擴展閱讀:
偽證罪的立案情形:
偽證罪,是指在偵查、審判過程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意圖陷害他人或為他人隱匿罪證,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或者是國家工作人員為嚴重經濟犯罪分子銷毀、隱匿罪證,製造偽證的行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偽證行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輕罪重判的;
2、偽證行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處罰或者重罪輕判的;
3、偽證行為造成冤、假、錯案的;
4、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為走私、套匯、投機倒把、貪污、賄賂、重大盜竊、販毒、盜運珍貴文物出口等經濟犯罪分子銷毀、隱匿罪證或者製造偽證的;
5、由於偽證行為,致使他人自殺或精神失常的;
6、偽證行為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㈢ 在法庭上作假證,應該負什麼樣的責任
在法庭上作假證,屬於偽證罪。法律依據如下:
根據《刑法》第三百零五條 偽證罪
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上作法院擴展閱讀:
第三百零六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
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證人證言或者其他證據失實,不是有意偽造的,不屬於偽造證據。
第三百零七條 妨害作證罪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零七條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㈣ 哪些東西能在法庭上作為證據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有以下幾種: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證人證言;五、當事人陳述;六、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八、電子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證據有下列七種:一、物證、書證;二、證人證言;三、被害人陳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五、鑒定意見;六、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七、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證據有以下幾種: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證人證言;五、當事人陳述;六、鑒定結論;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因為民事案件的發生率比較高,下面就主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證據的若干規定》來簡單介紹一下各類證據:
一、書證,是指文字、符號、圖案等記載的內容來證明案件的事實證據。這些內容可以寫在紙上、布上,也可以刻在石頭上、木頭上,但是無論是把內容記載在什麼物體上,書證都是以它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
二、物證,是指以其外形、重量、損害程度等特徵來證明案件事實的物品和痕跡。沾滿血的凶器,受到傷害了身體,被損害的物品,犯罪分子留在現場的腳印等。
三、視聽資料,是指利用圖像、音響以及電腦存儲的資料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錄音、錄像資料等。視聽資料的特點主要就是容易通過技術手段被變造和偽造,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69條規定,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也就是說如果作為證據材料的視聽資料存有疑點,而且是案件唯一的證據,那麼單純的依靠此視聽資料是不能認定案件事實的,這時法官就會依據證明責任的分配機制來作出裁決。
四、證人證言,指的是證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法院所作的陳述。這種陳述既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證人證言的主要特點是其真實可靠性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現實生活中也面臨著大量證人拒絕出庭作證的情況。五、當事人陳述,指的是案件當事人對案件的有關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當事人向法院所作的陳述包括多種內容,其中既有對案件事實的陳述屬於證據。這證據類型的主要特點就是真假摻雜,當事人往往對不利於自己的事實不與陳述或作虛假陳述。
六、鑒定結論,指的是鑒定人運用自己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鑒別後所做出的分析性意見,如醫學鑒定、會計鑒定等。如今社會上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專業素質道德素質良莠不齊,加之鑒定工作本身也有不可避免出錯的可能,所以不要對鑒定結論過於迷信。
七、勘驗筆錄,指的是法院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對與案件有關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後後做的筆錄。法院勘驗現場和物品,勘驗人必須出示法院的證件,並邀請當地基層組織和當事人所在的單位派人參加。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成年家屬應當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雖然法律規定中對於證據的類型作了如上列舉,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更加註重證據的使用,即證據能不能被採用,證據能證明什麼等等,而不太關注具體的證據到底屬於上述幾種形式中的哪一種證據。
㈤ 欠條上寫上簽署地,簽署地可以作為起訴法院的管轄地
朋友來你好,我國民事訴源訟法有以下規定:
第二十二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通過以上規定,你們的欠條的簽訂地的法院其實也是可以起訴的,希望可以幫助你,如果解決了你的問題,請採納,謝謝。
㈥ 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實行( )
上下級法院具有隸監督關系。
一、 具體解析: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專》的規定看,上下級屬法院之間的關系表述為監督與被監督關系更加准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七條規定了,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人民法院監督。
二、 法條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人民法院監督。通俗點說吧,法院要是上級領導下級,那還用兩審制干什麼呢?上級說怎麼判下級就怎麼判,你上訴上去了,那還是那麼判.還談什麼法院的獨立審判權.
㈦ 上法院出庭作證對自己有影響嗎
看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雖然我國訴訟法規定 證人是有作證的義務,但是現實中刑事案件證人為避免遭到報復,往往不願意作證的。對此刑訴上也採取了證人保護制度,但是由於條件限制所以保護力度沒有國外那麼大。
民事案件一般不會有很大的沖突,一般不會對證人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