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法院罰款
⑴ 售假3000元法院判罰標准
如果是單純的售假3000元,尚達不到刑事立案標准,原則上不追究刑事責任。
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刑法》第140條規定:銷售者假貨,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二、銷售假貨的行政處罰:
1、《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第五十條: 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⑵ 在拼多多售假收到法院傳票會影響徵信嗎
那是肯定會的,所以不要賣假貨,對大家和你自己都是不負責的表現,是要受到懲罰的。
⑶ 淘寶起訴售假賣家索賠多少萬
因在淘寶網上售賣假冒品牌的手錶,在深圳租住的劉某均及妻子陳某,不僅被法院判決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還被淘寶網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違反合同約定及侵犯商譽等損失。日前,深圳龍崗區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案件,3名被告均未到場出庭。據了解,在提交給法庭的答辯狀中,兩被告均承認因一時糊塗鑄成大錯,盼獲得淘寶網諒解。
原告的代理律師稱,2016年6月,淘寶網發現兩家店鋪銷售的施華洛世奇手錶存在售假嫌疑,涉嫌侵犯權利人為施華洛世奇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的"施華洛世奇Swarovski"商標,於是在疑似售假店鋪購買了一塊「施華洛世奇」女表。
經品牌方鑒定,被告銷售的商品包裝與正品不符,做工粗糙,權利人給出「所涉商品為假貨」的鑒定結論。
庭審中,原告的代理律師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各賠償原告損失48萬元、92萬元及157萬元。已收到法庭傳票的被告三人並未到場出庭,法庭宣布缺席審理。
劉某和陳某提交的答辯狀顯示,兩人承認,因為一時糊塗鑄成大錯,對淘寶網造成一定的影響,因已改過和家庭變故等因素盼獲得原告諒解。
經過一個多小時審理後,法庭宣布休庭,將擇日宣判。
⑷ 被人舉報售假 我退款了 法院會管理嗎
一般舉報的話,受理的單位是監管部門,不是法院,如果指法院,一般就是起訴到法院,法院一般會受理,查清事實依法判決。
⑸ 淘寶因商標權涉嫌售假扣分,可以起訴到法院嗎
可以啊,走商標侵權訴訟。
⑹ 法院為什麼要判售假者上淘寶說對不起
(張麗瑋)今天,一則致歉聲明「現身」淘寶網首頁公告欄,引來關注。「我們的售假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淘寶網的商譽,在此我們向平台的消費者、其他誠信經營的商家、淘寶網致歉。」發出致歉聲明的謝某某、張某某是售假者,還有一位蘇某某則是售假賬號的提供者。
義烏市法院認為,該協議合法有效。謝某某、張某某明知淘寶網上不允許出售假貨,仍在其上面銷售假冒品牌鞋子,屬違約行為;蘇某某將注冊的網店提供給他們售假,也屬違約。這妨害了市場秩序,損害了公平競爭和原告的商譽。
今年3月,義烏市法院作出判決:三被告賠償淘寶網損失1萬元、合理支出(律師費)2.5萬元,並在淘寶網主頁上刊登賠禮道歉聲明。
據悉,這是全國首起以侵權為由提起的電商打假案,也是首起判決售假者在電商平台致歉的案例。
近年來,阿里巴巴使用打假黑科技,關閉了數萬個疑似侵權店鋪,97%的售假鏈接一上線即被秒殺;同時,聯合全國20多個省的公安機關,線上線下同時打擊,對制售假人員進行圍剿,「像治理酒駕打假」已成一種社會共識。從去年起,還通過民事訴訟手段,起訴了一批售假賣家,希望藉此提高蓄意制售假的成本,讓售假者痛,本案即是其中一例。
「我們尊重法院的判決。平台上絕大多數商家都是守法經營,誠信為本,少數不法商家的售假行為,不僅損害了平台的商譽,更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損害了絕大多數誠信守法商家的權益,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孫軍工說,從去年全國電商平台打假第一案宣判,到今年法院判決售假者在淘寶網刊登致歉聲明,這都是司法機關靈活運用法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表現,是對「像治理酒駕一樣打假」強有力地回應,期待系列個案能夠成為類案處理的模板,進一步推動完善現行法律體系。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叢立先認為,道歉背後向社會傳遞著正向信息,即電商平台在承擔責任的同時,其權益也應受到保護。此外,這還能對電商平台的不法經營者起到震懾、警示作用。
假貨還賣這么貴就是不對。
消息來自央廣網。
⑺ 售假公安罰兩萬了法院還到店裡檢查嗎
既然售假罰款2萬了,法院還要到店裡檢查,這必須的必須檢查出,還有沒有假貨在店中。
⑻ 售假公安罰兩萬了法院還到店裡檢查嗎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本身就違法違規,更別說是銷售假冒公安產品,讓社會的不法分子利用,罰兩萬已經是最輕級別了,應該直接查封店鋪才好。
⑼ 售假lv涉案金額78萬的案件法院一般會怎麼判
刑法第二百一來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源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⑽ 食品售假被要求一賠十,法院會支持嗎
知假買來假仍受法律保護。
《審理食品源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 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規定》寫明: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說,「知假買假」行為不影響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