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絕對法院

絕對法院

發布時間: 2021-01-04 17:09:18

❶ 湖南高速集團買信託產品出問題,打官司卻敗訴,敗訴的原因是什麼

回湖南高速集團買信託產品出問題,打官司卻敗訴,敗訴的原因是什麼?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制度,實行的是二審終審制,也就是說湖南高院這個判決之後,雙方不服的就不能再上訴了,但是後面還有個再審程序,不過這個程序就比較難了,除非有重大錯誤。像這個判決,估計很可能就是最終結果,也就是說湖南高速這個錢,90%以上的概率,是要不回來了。

那麼這個事,可不光是湖南高速一家倒霉,這個判決有著重要的司法意義,他為現在正在進行當中的,還有以後所有的同類事件都打了個模板,而且這個絕對不光是法院的表態,相關監管部門也多次表態。銀保監會的相關領導,對於信託產品對付問題的表態用了12個字,一單一策,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對於有的信託公司出具兜底函,監管態度一直是非常明確的,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違規行為,因為這不符合信託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徵,也違背了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履職的基本要求。所以此次湖南高院,必然是跟監管溝通之後,才做出的改判。所以雖然不合理但卻合法,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湖南高速的背景其實並不弱,他是湖南省交通廳下屬的事業單位,湖南高速集團財務公司相當於湖南高速集團的內部銀行,可謂是掌上明珠,這次也是動用了全集團的資源,甚至是全湖南的資源,在打這場官司。但最後還是敗訴了,可見此次從監管到司法的態度之堅決,那麼一個這么大的事業單位都要不回錢了,普通的投資者還能要回錢嗎?

所以,小編建議買信託的投資者可長點心吧,未來信託這塊,可能會出大問題,不要再對剛性兌付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無論信託公司告訴你兜底,還是他找的擔保方承擔兜底責任,一概全都不能相信。買者自負之前是監管的精神,現在已經變成了司法精神。以後恐怕一審你都不過去。打官司也是輸。還白白承擔訴訟費用。信託雖然暴雷的概率要比P2P小得多,甚至風險只是P2P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他的殺傷力極強,因為起購門檻高,動輒就是100萬,300萬,很多家庭甚至把一輩子的積蓄都壓在了一個信託一隻產品上,那麼即便他有10%的概率收不回來,你也是無法承受的。所以千萬千萬要小心,最好的辦法就是什麼信託都不投。

固收是個火葯桶,他會一層一層的爆炸,最外面那層就是P2P,已經炸過一輪了,這東西自然也是遵循買者自負的原則,而且基本都刑事立案,即便人抓到了,也攥不出多少錢了,投資者也只能自認倒霉。第二層就是信託了,信託資產很多也都是垃圾債性質的,你想想他給那麼高的收益,一定是做不了貸款,也發不了債的資產,才會去搞信託,承擔高成本,否則有5-6%的錢不借,為啥要借10%以上的錢,那麼自然他資產質量肯定不如債券。前幾年經濟擴張,再加上金融擴張,信託行業風生水起掩蓋了很多問題,並不是他能夠還錢,而是很多信託都是借新還舊,通過資金池的滾動在遮遮掩掩,現在要控制信託規模,那麼他資產質量不足的問題,馬上就會暴露出來。後面很快你就能看到,很多信託暴雷的新聞了。有這個判決在,以後投資者,也就再也別想打官司的事了,即使去告,也是白白承擔訴訟費用。

趕緊告訴你的父母家人,不光是信託,以後買任何理財產品,也千萬別相信,任何形式的保本保息承諾,可以說除了存款產品之外,其他的保本保息都是違規的。最後自然也就在法律上無效。那有人說,這些孫子騙人,難道沒人管嗎?肯定有人管,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都是少不了的,讓他們丟掉工作,甚至蹲監獄,但問題是,處罰了他,你的錢也回不來了。就像當時P2P一樣,大家都以為大機構不會有風險,說大平台沒事,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投資需謹慎。

❷ 土地轉讓沒經過發包人同意是絕對無效嗎為什麼法院忽視這點,法院卻判有效。

法院可以認定轉讓是事實,轉讓雖然無效,但是也不一定還屬於原來的群眾,法院雖然沒有權利確定使用者,但是可以建議土管部門重新安排使用,當然有可能是另一個群眾

❸ 為什麼民事糾紛主體的處分權利不是絕對的,請舉例說明

處分原則是受法律限制的,即我國的處分原則,是依法處分,當事人處分自己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應當在法律准許的范圍內進行,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也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在確立處分原則的同時,還確立了國家干預制度,即在民事訴訟中國家依法對當事人的訴訟行為進行監督,具體表現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處分自己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實行監督。如果當事人的處分行為超越了法律的范圍,人民法院就實行干預。人民法院代表國家對當事人的處分行為進行監督,是符合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要求的,也是符合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需要的。
這種對處分原則的限制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典型體現是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撤訴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31條第1款規定:「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在何種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准許,哪些情形下又應當駁回當事人的撤訴申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人民法院有權駁回當事人撤訴的申請,從而使訴訟繼續進行。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意見第161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訴處理的案件,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許或者不按撤訴處理。」該條也沒有對法院駁回撤訴的理由作出具體的規定,僅僅是抽象地規定「有違反法律的行為」。學界對法院駁回撤訴理由則一般解釋為,撤訴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實際上,我國民事訴訟中對當事人處分權的限制還體現許多方面。
1、在民事訴訟的一些子程序甚至主程序的啟動方面,當事人的處分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這些程序中,法院可以在沒有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就可以啟動。《民事訴訟法》第216條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所謂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就是在當事人沒有申請執行時,可由法院主動開始執行。《民事訴訟法》第92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所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案件,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2、根據處分原則,訴訟請求的范圍由當事人自己決定。這既包括一審起訴時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范圍,也包括上訴審中上訴人提出的上訴請求范圍。也就是說,上訴審法院在審理上訴案件時,也必須在上訴人提出的上訴請求范圍內進行審理並作出上訴審判決。但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180條又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51條的規定,對上訴人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時,如果發現在上訴請求以外原判決確有錯誤的,也應予以糾正。」(《民事訴訟法》151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該條規定實際使第二審法院獲得了超出上訴人的請求范圍作出判決的權力。
3、自認制度是一種從國外引進的訴訟制度,是指在辯論陳述中,一方對對方所主張的,於己不利的事實主張予以認可的意思表示的制度。最高法院《意見》第75條規定: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和提出的訴訟請求,明確表示承認的,當事人無需舉證。自認制度的制度基礎就是處分原則,正是基於當事人可以對自己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自由支配,才會認可對方當事人的免證責任。承認意味著承認人有可能對不存在的義務,也要履行,對於實際不存在的事實的承認也會導致承認人承擔由於承認該事實所發生的義務。但我國民事訴訟的實務中,當事人基於處分原則所實施的承認行為也是受到限制的。當然這種限制並不是因為法院考慮到承認這種當事人的處分行為會損害國家、社會、集體或他人的合法權益,而是基於一種事實探知絕對化的理念。因為自認制度的設計表達了這樣一種理念,即當事人已經自認的事實法院不管其真實性如何都將排除對自認事實真實性的懷疑。但在我國的訴訟觀念之下,是不能容忍當事人對事實的左右的,只允許法院對事實的自由裁量(客觀地認定事實這一要求,只要通過「認定」,其客觀性就仍免不了主觀化)。
4、按照現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自己申請參加訴訟,也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在訴訟中,法院可以判決該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這種由法院通知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做法實際上也體現了法院對當事人處分權的限制。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自己申請參加他人之間的訴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參加與否是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自由。如果由法院通知,實際上是強制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就使法院起到了主動追究第三人民事責任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於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有可能在訴訟中實際承擔民事義務,因此,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也是當事人,實質上是訴訟請求的相對人,如果要將其追加到訴訟中來,按照民事訴訟處分原則的精神,也應當由原告或被告提出來。但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也好,民事審判實務也好都在這個方面反映了對當事人處分權的限制。
5、我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再審制度和程序。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當事人可以通過申訴,要求法院提起再審程序。但法律也規定,即使沒有當事人的申訴,法院也可以在自己發現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提起再審。也就是說,再審程序啟動不存在當事人處分的問題。

❹ 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是什麼級別的人絕對不多

高 民 院 院 屬於 副級 央 政治局 委員 副 級 包括 央 政治局 委員(政回 治 局 委 除外答委 級)、央 書記處 書記;四副 兩高四副 家副主席、全 委 副委員、務院 副總理 務 委員、全 政協 副主席兩高 指 高 民 院 院、高 民 檢察院 檢察 央 政治局 委員般包括 總 書 記/家 主席/央 軍委 主席、紀委 書記、央 書記處 書記(排名第、負責 務工作由 委 兼任)、央 政委 書記、組部、宣部;務院 總理、副總理;家 副主席;全 委 委員、第副 委員;全 政協 主席;央 軍委 副主席;四 直轄市(北京、海、津、重慶) 市委 書記、廣東 省委 書記、新疆 自治區 黨委書記 其能進入 政治局職務:全 政協 副主席 央 辦公廳 主任、務 委員於央 政 策 研 究 室 主 任(王 滬 寧) 屬 於 政 治 局 委 員屬於針 針 職 務

❺ 存款放哪裡法院查不到

不會查復,但是對方提出了證據,法制院就會查,並且重新對存款進行分割。你姐姐不犯法。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到的財產,包括了工資獎金,知識產權收益,繼承或贈與的財產等財產。離婚時,夫妻財產可以由夫妻雙方共同協商分割(訂立離婚協議對財產進行分割),或者是起訴到法院,由法院根據夫妻雙方對於離婚存才的過錯大小,充分聽取雙方意見,進行分割。 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因此在對方發現你擅自處理了存款後,向法院起訴,存款是需要再次進行分割的。 《婚姻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❻ 我也是做拼多多的前兩天收到徐匯區法院發簡訊說我被告了 這個可信嗎 是詐騙嗎

這個不用想,絕對是假的。
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用擔心,法院,公安,等部門如果通知,不會用簡訊的形式來通知,一般會打電話,發傳票等。
用簡訊來通知的,一般都是騙子。

❼ 絕對的錯案怎樣糾正

去法院申請再審(申訴),法院會審查後進入審判監督程序。
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

00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00(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00(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00(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00(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00(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00(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00(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00(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00(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00(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00(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00(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00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❽ 法院會向外人透露我的離婚案件立案了嗎

法院對案件立案和審檢,都有嚴格的保密條例,該公開的案件會公開審理,不該公開的絕對不公開。

熱點內容
征地款分配的法規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1 19:50:20 瀏覽:100
法律援助協會專業性強 發布:2025-09-11 19:25:59 瀏覽:219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加油吧喬麥7 發布:2025-09-11 19:02:30 瀏覽:866
行政法中口頭書面 發布:2025-09-11 19:01:56 瀏覽:793
法律援助三種情形 發布:2025-09-11 18:52:38 瀏覽:493
司法產權證 發布:2025-09-11 18:52:37 瀏覽:420
深圳法官掙多少 發布:2025-09-11 18:25:32 瀏覽:326
法律援助業務培訓班 發布:2025-09-11 18:15:21 瀏覽:508
理性為自然立法德文 發布:2025-09-11 18:15:11 瀏覽:634
中國政法大學大學行政法輔導書 發布:2025-09-11 18:09:21 瀏覽:74